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不同班级相同层次高一学生进行微课教学效果的比较研究,以测试题为研究工具,用Microsoft Excel 和 IBM 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通过教学前测、过程测试、后测三个阶段研究发现,中学阶段开展微课教学实践,能使学生学习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关键词:微课教学比较研究学习效果
一、问题的提出
微课作为“微环境”下多元化教学的一种模式,已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和认可.短小精悍的微课视频也更符合视觉驻留规律和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它的灵活性、针对性、可选择性等特点很受学生欢迎,能让学生体会出“五分钟完成一次学习,300秒经历一次思考”的学习效率,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微课作为“微时代”的产物,不但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提高教师对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能力.但是,微课教学是否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效,有必要进行一些实证研究.
笔者通过现有文献的学习查阅,目前关于微课教学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其成果也是比较斐然,有研究显示,微课教学对于化学辅助教学有明显的效果,但专门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微课教学的系统的实证研究还是极少的.因此,笔者通过微课教学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效果进行试探性研究.
二、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所任高中一年级学习程度相同的两个平行班学生为研究对象.每个班51名学生,以用微课教学的班级确定为实验班,常规教学的班级确定为对照班.两个班中学生以中考成绩为依据,高于市平均分(67分)的学生为高分组,低于市平均分但高于校平均分(60-67分)的学生为中分组,低于校平均分(60分)的学生为低分组.
2.研究工具
本次研究内容为人教版化学必修1和必修2的6个板块63个知识点,如表1.
以6个板块的内容为主的测试题为研究工具.测试分研究前测、过程测试和研究后测.其中前测为2016年市中考成绩,测试1时间为2016年10月20日,测试内容为板块1和板块2共18个知识点.测试2时间2017年1月6日,测试内容为板块1、板块2、板块3共30个知识点的内容,研究后测时间2017年5月,测试内容为6个板块所有内容.测试题内容均涵盖各测试题所包含的板块内容,且试题的深度和广度均符合考查要求.
3.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运用Microsoft Excel 及 IBM SPSS 22.0软件,利用数据统计方法比较实验班与对照班结果,根据微课实践教学研究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三、研究结果
1.研究前測
研究前实验班平均分为64.45分,对照班平均分为64.75分.对实验班和对照班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分析得出,这两个班之间实验前测成绩无明显差异,从平均分和标准差可以看出在实验班和对照班中“高、中、低”三个层次不同程度的学生无明显质的差距,以及研究起点一致,可进行相关教学实践的对比研究.
2.过程测试与实验后测
在进行前后测成绩比较的同时,做出柱状图.从柱状图明显能够看出,实验班学生三类不同程度的学生相比,对照班学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对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了前测、后测、标准差及配对样品t检测分析得出,实验班中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后测中明显超越了对照班学生,学习成绩较对照班学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对两个班级后测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发现实验班前后测成绩的差距显著:t(51)=-3.981,p=0.000<0.05.而对照班前后测成绩差距不显著:t(51)=1.959,p=0.056>0.05.
4.研究结论
通过研究发现,与前测成绩相比,实验班不同层次学生成绩均在后测中较对照班学生有显著差异,因此微课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有显著的提升效果.
关键词:微课教学比较研究学习效果
一、问题的提出
微课作为“微环境”下多元化教学的一种模式,已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和认可.短小精悍的微课视频也更符合视觉驻留规律和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它的灵活性、针对性、可选择性等特点很受学生欢迎,能让学生体会出“五分钟完成一次学习,300秒经历一次思考”的学习效率,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微课作为“微时代”的产物,不但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提高教师对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能力.但是,微课教学是否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效,有必要进行一些实证研究.
笔者通过现有文献的学习查阅,目前关于微课教学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其成果也是比较斐然,有研究显示,微课教学对于化学辅助教学有明显的效果,但专门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微课教学的系统的实证研究还是极少的.因此,笔者通过微课教学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效果进行试探性研究.
二、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所任高中一年级学习程度相同的两个平行班学生为研究对象.每个班51名学生,以用微课教学的班级确定为实验班,常规教学的班级确定为对照班.两个班中学生以中考成绩为依据,高于市平均分(67分)的学生为高分组,低于市平均分但高于校平均分(60-67分)的学生为中分组,低于校平均分(60分)的学生为低分组.
2.研究工具
本次研究内容为人教版化学必修1和必修2的6个板块63个知识点,如表1.
以6个板块的内容为主的测试题为研究工具.测试分研究前测、过程测试和研究后测.其中前测为2016年市中考成绩,测试1时间为2016年10月20日,测试内容为板块1和板块2共18个知识点.测试2时间2017年1月6日,测试内容为板块1、板块2、板块3共30个知识点的内容,研究后测时间2017年5月,测试内容为6个板块所有内容.测试题内容均涵盖各测试题所包含的板块内容,且试题的深度和广度均符合考查要求.
3.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运用Microsoft Excel 及 IBM SPSS 22.0软件,利用数据统计方法比较实验班与对照班结果,根据微课实践教学研究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三、研究结果
1.研究前測
研究前实验班平均分为64.45分,对照班平均分为64.75分.对实验班和对照班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分析得出,这两个班之间实验前测成绩无明显差异,从平均分和标准差可以看出在实验班和对照班中“高、中、低”三个层次不同程度的学生无明显质的差距,以及研究起点一致,可进行相关教学实践的对比研究.
2.过程测试与实验后测
在进行前后测成绩比较的同时,做出柱状图.从柱状图明显能够看出,实验班学生三类不同程度的学生相比,对照班学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对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了前测、后测、标准差及配对样品t检测分析得出,实验班中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后测中明显超越了对照班学生,学习成绩较对照班学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对两个班级后测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发现实验班前后测成绩的差距显著:t(51)=-3.981,p=0.000<0.05.而对照班前后测成绩差距不显著:t(51)=1.959,p=0.056>0.05.
4.研究结论
通过研究发现,与前测成绩相比,实验班不同层次学生成绩均在后测中较对照班学生有显著差异,因此微课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有显著的提升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