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者以学校学生创作的作品《记忆的标本》为素材,将创作始末及对中学生电脑美术创作的一些想法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电脑美术;记忆的标本;美术教育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当今的信息时代,大量的电子产品数字信息更加丰富了当今中学生的学习生活。电脑美术课程也应运而生。我校(大庆市第一中学)从2000年就开展校本课程《电脑美术设计》,在这10年中,我的学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同时很多作品在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比赛中屡获佳绩。甚至在大学毕业后,也在从事着广告、影视、网站编辑等工作。
一、电脑美术
电脑美术设计是指运用计算机进行方案创意,完成设计过程,并形成纸质和电子文档两种形式结果的一种美术创作形式。电脑美术设计实际上是数字化了的艺术,传统美术设计中感性的色彩明度、线条图形,在电脑美术设计中均可以数字信息来表达,即运用计算机的硬件设备和有关软件取代画笔创造的美术作品和展示活动,以理性的数字来表达感性的色彩感觉及造型形式,是艺术与技术相互融合的过程。当今为电脑化信息时代,电脑美术已广泛渗入到我们的生活、工作空间,广告图片、网页设计无不预示着电脑美术教育与电脑美术作品将更多地运用和发展,人们与电脑的关系将更加融洽,电脑艺术将更广泛地应用在各行各业中,国际间学术交流将更加频繁。
二、电脑美术的实践
我校学生高显骐在2009年参加了第十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创作了电脑美术作品《记忆的标本》,获得了高中组电脑动画比赛二等奖。作为指导教师的我,在付出了大量劳动的同时也感到很欣慰,因为高显骐同学在比赛中优异的表现被哈尔滨工业大学发现,获得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保送名额。可以说,这是培养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的同时,让学生快乐便捷地进入大学的双赢途径。
(1)构思阶段。一个好的作品首先就是它的思想。有了好的构思再用什么形式将其完全表达出来,二者的结合是作品的关键,所以说光有设计理念而不能完成预期的效果也是不能成功的。一个成功的动画作品,带给观众的首先是它的视觉冲击力,还有作品的色彩、声音,能够将观者引入作者创设的情境中。在接到比赛通知的时候,我和学生分头找创作灵感。有一次参观某植物园,里面陈列了各种蝴蝶和植物的标本。看着满墙本是鲜活的生命,却被铺陈在这里,当下,心里突然有些感慨和难过。在这个地球上,已渐渐消失的物种有太多太多,以后,我们还能从什么地方才能看到它们呢?水被污染,小鸟与蓝天都不在,一切美好的自然与生命都将离我们越来越远,总有一天,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啊,也会消失……这样,我们将作品定位在公益广告——保护环境上。希望能呼吁人们对环境、对大自然的爱惜与保护,善待所有的生命,维护好自然生态环境,每一个人都能从小事做起,承担起这份责任,让我们行动起来,不要让我们的后代看到的都是图片。
(2)搜集素材。搜集素材的过程中,学生和我一次次地被那些干裂的土地所震撼,为那些血腥的屠宰而汗颜,为那些美丽的原始森林所感动,为那些消失的动物而悲哀。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日本岩井俊二系列电影插曲曲调悠长充满遐想,合适的背景音乐更能衬托主题,将我们带入作者想要描述的忧伤的故事里。
(3)制作过程。我带领学生根据创意点进行构思,整理成文字脚本,根据文字脚本绘制分镜头脚本并在flash软件中绘制人物角色。这个阶段很漫长,一次次修改,一次次推翻,学生已经从最开始的充满激情的创作、勾画进入到实际的枯燥操作中,而其他的对于平面构成、色彩的理解也暴露出来。分镜头“回到过去”是作品中的亮点,学生开始用蓝色渲染女主角。这时,我引入色彩的搭配原理,告诉他色彩对于人们的重要性,犹如阳光、空气和水一样必不可少。看到作品的瞬间,首先诉诸于观者眼睛的是色彩的组合效果,也就是色彩美的问题。在设计中,不同的色彩搭配组合会给人的视觉和心理上形成诸如温暖、寒冷、华丽、朴素、强烈、柔弱、明亮、阴暗等不同的环境气氛,表现各种不同的感情效果。经过不断修改,最后以绿色和黄色为主色调,给人一种清新、淡然的视觉效果。可运用Photoshop cs对素材图片进行适当处理,并运用粒子制作软件particleillusion 3.03弥补flash软件的不足,制作出作品中穿越那部分的绚丽的特效,增强了作品的视觉表现力。
三、我的感想
最后,《记忆的标本》终于诞生了,学生和我都松了一口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才华得到显露,思维得到开发,能力得到提高。整个过程我始终和学生一起进行,虽然没有实际操作,但是也体会到了创作的艰辛。中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想法不断,有创新能力。但是,真正将想法付诸行动,有时就会缺少耐心。有时虽最终能够克服自我的惰性,完成作品,却也会显得很质朴。这时,就需要教师从中指导,将作品升华,从多个方面改进,才能完成最后的作品。这个过程会很枯燥,而且学生没有经过系统的美术教育,对于色彩知识也一知半解,相对应的色彩搭配、页面排版都显得力不从心,都是简单的纯色,没有黑白灰的节奏感,排版上也谈不上规范。美术修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培养出来的,培养学生不应该仅仅是学习书本中的知识,关于动手能力、美术修养、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是我们现在的学生更加应该学习和具备的。
布鲁达说:“学习的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利用电脑,可以直观地看到颜色、形状、文字、图案的堆叠,全然不同于纸笔的效果,电脑美术设计是艺术与操作技巧的巧妙融合。电脑美术使学生在丰富的选择项中毫不费力地选择理想的创作与修改方案,所以说电脑美术和电脑美术教育,有着非常光明的发展前途,更能为21世纪培养出更多的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樊孟维.关于电脑美术设计的思考[J].长春大学学报,2010
(6).
(大庆市第一中学)
关键词:电脑美术;记忆的标本;美术教育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当今的信息时代,大量的电子产品数字信息更加丰富了当今中学生的学习生活。电脑美术课程也应运而生。我校(大庆市第一中学)从2000年就开展校本课程《电脑美术设计》,在这10年中,我的学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同时很多作品在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比赛中屡获佳绩。甚至在大学毕业后,也在从事着广告、影视、网站编辑等工作。
一、电脑美术
电脑美术设计是指运用计算机进行方案创意,完成设计过程,并形成纸质和电子文档两种形式结果的一种美术创作形式。电脑美术设计实际上是数字化了的艺术,传统美术设计中感性的色彩明度、线条图形,在电脑美术设计中均可以数字信息来表达,即运用计算机的硬件设备和有关软件取代画笔创造的美术作品和展示活动,以理性的数字来表达感性的色彩感觉及造型形式,是艺术与技术相互融合的过程。当今为电脑化信息时代,电脑美术已广泛渗入到我们的生活、工作空间,广告图片、网页设计无不预示着电脑美术教育与电脑美术作品将更多地运用和发展,人们与电脑的关系将更加融洽,电脑艺术将更广泛地应用在各行各业中,国际间学术交流将更加频繁。
二、电脑美术的实践
我校学生高显骐在2009年参加了第十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创作了电脑美术作品《记忆的标本》,获得了高中组电脑动画比赛二等奖。作为指导教师的我,在付出了大量劳动的同时也感到很欣慰,因为高显骐同学在比赛中优异的表现被哈尔滨工业大学发现,获得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保送名额。可以说,这是培养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的同时,让学生快乐便捷地进入大学的双赢途径。
(1)构思阶段。一个好的作品首先就是它的思想。有了好的构思再用什么形式将其完全表达出来,二者的结合是作品的关键,所以说光有设计理念而不能完成预期的效果也是不能成功的。一个成功的动画作品,带给观众的首先是它的视觉冲击力,还有作品的色彩、声音,能够将观者引入作者创设的情境中。在接到比赛通知的时候,我和学生分头找创作灵感。有一次参观某植物园,里面陈列了各种蝴蝶和植物的标本。看着满墙本是鲜活的生命,却被铺陈在这里,当下,心里突然有些感慨和难过。在这个地球上,已渐渐消失的物种有太多太多,以后,我们还能从什么地方才能看到它们呢?水被污染,小鸟与蓝天都不在,一切美好的自然与生命都将离我们越来越远,总有一天,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啊,也会消失……这样,我们将作品定位在公益广告——保护环境上。希望能呼吁人们对环境、对大自然的爱惜与保护,善待所有的生命,维护好自然生态环境,每一个人都能从小事做起,承担起这份责任,让我们行动起来,不要让我们的后代看到的都是图片。
(2)搜集素材。搜集素材的过程中,学生和我一次次地被那些干裂的土地所震撼,为那些血腥的屠宰而汗颜,为那些美丽的原始森林所感动,为那些消失的动物而悲哀。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日本岩井俊二系列电影插曲曲调悠长充满遐想,合适的背景音乐更能衬托主题,将我们带入作者想要描述的忧伤的故事里。
(3)制作过程。我带领学生根据创意点进行构思,整理成文字脚本,根据文字脚本绘制分镜头脚本并在flash软件中绘制人物角色。这个阶段很漫长,一次次修改,一次次推翻,学生已经从最开始的充满激情的创作、勾画进入到实际的枯燥操作中,而其他的对于平面构成、色彩的理解也暴露出来。分镜头“回到过去”是作品中的亮点,学生开始用蓝色渲染女主角。这时,我引入色彩的搭配原理,告诉他色彩对于人们的重要性,犹如阳光、空气和水一样必不可少。看到作品的瞬间,首先诉诸于观者眼睛的是色彩的组合效果,也就是色彩美的问题。在设计中,不同的色彩搭配组合会给人的视觉和心理上形成诸如温暖、寒冷、华丽、朴素、强烈、柔弱、明亮、阴暗等不同的环境气氛,表现各种不同的感情效果。经过不断修改,最后以绿色和黄色为主色调,给人一种清新、淡然的视觉效果。可运用Photoshop cs对素材图片进行适当处理,并运用粒子制作软件particleillusion 3.03弥补flash软件的不足,制作出作品中穿越那部分的绚丽的特效,增强了作品的视觉表现力。
三、我的感想
最后,《记忆的标本》终于诞生了,学生和我都松了一口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才华得到显露,思维得到开发,能力得到提高。整个过程我始终和学生一起进行,虽然没有实际操作,但是也体会到了创作的艰辛。中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想法不断,有创新能力。但是,真正将想法付诸行动,有时就会缺少耐心。有时虽最终能够克服自我的惰性,完成作品,却也会显得很质朴。这时,就需要教师从中指导,将作品升华,从多个方面改进,才能完成最后的作品。这个过程会很枯燥,而且学生没有经过系统的美术教育,对于色彩知识也一知半解,相对应的色彩搭配、页面排版都显得力不从心,都是简单的纯色,没有黑白灰的节奏感,排版上也谈不上规范。美术修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培养出来的,培养学生不应该仅仅是学习书本中的知识,关于动手能力、美术修养、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是我们现在的学生更加应该学习和具备的。
布鲁达说:“学习的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利用电脑,可以直观地看到颜色、形状、文字、图案的堆叠,全然不同于纸笔的效果,电脑美术设计是艺术与操作技巧的巧妙融合。电脑美术使学生在丰富的选择项中毫不费力地选择理想的创作与修改方案,所以说电脑美术和电脑美术教育,有着非常光明的发展前途,更能为21世纪培养出更多的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樊孟维.关于电脑美术设计的思考[J].长春大学学报,2010
(6).
(大庆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