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之思

来源 :文苑·经典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ld2006_ld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谷雨
  李谷雨,云南大学英语系学生,作品在《文苑》《书屋》《思维与智慧》等多家刊物发表。好读“三书”:有字之书、大千世界之书、己与他者灵魂之书。心素如简,包裹对文字和生活的缕缕情思。
  几日前夜晚外出,偶见窄窄的一道弯月,像用眉笔描的蛾眉,泛着浅金的光泽。不由感叹,人们多爱圆月,其实缺月何尝不有其美处。
  丰子恺先生曾作一幅《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的水墨漫画。陈设简单、笔触简洁,唯一桌、两椅、一帘竹屏风、桌上一套茶具、屏风下方一弯新月而已,却显得意境悠远。轻诵此画标题,仿佛沐浴唐风宋雨的低吟浅唱,脑中滑过那些咏月的古老句子。
  诗人笔下的月不乏多种状貌多种情。让我颇感遗憾的是,以“一钩新月”入词的名句,无论是纳兰容若的“一钩新月几疏星”,还是秦少游的“又是一钩新月照黄昏”,字句固然动人,却都透着思念情人的哀怨和感伤。连乐观旷达的苏东坡也感慨“明月明年何处看”,为圆月的稍纵即逝发出叹息。
  只有李商隐在《月》诗中论调不同:“初生欲缺虚惆怅,未必圆时即有情。”意思是,人们没有必要为了月亮的不圆满白白地失落,因为纵使它圆满了,也未必就是对你有情。这两句哲理诗既突破了一贯以情景交融手法写新月和弦月惹起的愁思,也超越了前人借月抒发的怀乡、孤独等常见情感,别有一番深意。
  吕本中的《采桑子》也写得很有意思:“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分明是同一轮月,却在词人眼中生发出两种截然相反的意义,又契合月相无处不在以及满月稍纵即逝的特征,让人不由惊叹“何处想来”。细想又觉得那其实是自然不过的流露,月被观月人涂抹上浓厚的“我之色彩”,对月的考量也像对心上人的思念那样心思缜密。在《幽梦影》里,张潮将少年、中年与老年三个人生阶段的读书分别比作“隙中窥月”“庭中望月”“台上玩月”,又补充说“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显然改变的不是“月”,而是观者。由此看来,重要的不是月本身,而是谛听月语的那颗心啊!
  月夜,不惟在古人那里是个容易触动心灵的情境。张爱玲少年时在对好友倾诉“除了我的母亲,就只有你了”的深情厚谊时,为自己设的前提是“因为有月亮,因为我生来是个写小说的人”;郁达夫和初恋四目相对的情形,同样是“她只微笑着看看我看看月亮”;席慕容也在《有月亮的晚上》中写到,她常将白昼的事遗忘,而“月亮下的事情却总深深地刻在我心里”。
  在有月光照耀的夜晚,我常去住处附近的湖边散步。月影和云影交叠着倒映水中,仿佛沉淀着来自远古的深邃寂静的梦。大多数时候,底层的天空先是呈现一种介于香槟和浅橙之间的颜色,往上则是淡淡的蓝灰。随着时间流逝,它们缓缓隐去,由墨色取代。这时天幕下的近树和远山,由于月光不似日光明亮,看得不真切,只能捕捉大致的輪廓。但在这样的夜晚,灵魂在月光和月影里淘洗,收获了白日里没有的超然和平静,眼睛看不真切,心却可以看得很远。
  人在世事里经历一次次浮沉,看过圆月缺月数不清的轮回,终会在心中修得一轮明月。人生不可能时时处处“花枝春满,天心月圆”,但只要心中的月完好无缺,岂会不是“明月耀天心”呢?
其他文献
阅读《平凡的世界》最初给人以望而生畏之感,因为最初我看到的不是三卷本,而是一大厚本,字特别小的那种。但上个世纪末,我看到我的师友们读这本书的热情,丝毫不输给阅读金庸古龙武侠与琼瑶言情——捧着读起来就不愿意放下。就这样,接受近乎神秘的感召力,我走进了这本书的世界。  我想身为中国人,不光因为可以读到《诗经》《红楼梦》而幸福,更应该因为读到《平凡的世界》这种将文学用生命书写出来的赤诚之作而幸福。阅读这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并通过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制定了我国在新世纪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宏伟蓝图,是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纲领性文件,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国强民富、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十一五规划的制定,对于我们餐饮烹饪行业有哪些启示呢?  一、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必将推动我国餐饮业的进一步繁荣。首先:“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提高城镇综合承载
辣汁岛鱼花    原料:乌鱼肉500g,菜心250g,银丝粉25g,红樱桃5颗,蛋黄4个,盐10g,姜50g,葱60g,料酒60g,干豆粉250g(耗80g),红泡椒150g,大蒜40g,香油30g,白糖20g,酱油15g,香醋15g,味精12g,鸡精15g,食油1500g(耗250g)。  制作方法:先将乌鱼肉去掉表皮,洗净血水,沥干水分,放在墩子上切成6cm见方的块状,修去四角,再用交叉的十字
真正的衰退不是白发和皱纹  我的左邻是一位过气的歌星,天天躲在房子里听她自己当年灌的唱片。右邻是一位退休的教授,天天喃喃祈祷。  在我的想象中,教授一定衰老不堪了。事实不然,这位七十岁的教授精神健旺,步履轻快,眼睛闪着喜悦的光芒。倒是那位歌星,四十多岁就已经面色灰槁、老态龙钟了。  原来,失意的歌星天天沉湎回忆,自思自叹,“苦酒满杯”摧毁了她的生机。而老教授虽然桃李满天下,退休后却发愿学习拉丁文。
蒸饺,在北方,可谓是人人皆知的风味面食品。由于它小巧玲珑,皮薄馅多,采用蒸的烹调技法,对于现在众多食客不食油炸品和烤制的甜品来说,蒸制品的发展极具潜力,可能成为未来的主流,即将是口味刁钻的现代人的首选。传统蒸饺的皮坯用料大多采用面粉和澄粉,馅心以猪肉见多。中菜创新素有“一菜百式,举一反三”的观点,蒸饺的原料并非只局限于单一的选择。以古人所言,“味无定论,适口者珍”的真理,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同时,我们
阿微木依萝  彝族,1982年生,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人,自由撰稿人,现居广东东莞市。2011年6月开始文学创作,2012年发表作品。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写小说和散文,作品发表于《钟山》《花城》《民族文学》《散文》《天涯》等。获第五届在场主义散文新锐奖,第二届广东省有为文学奖——“大沥杯”小说奖,2016《民族文学》年度奖等。  他站在袁崇焕塑像前沉思了一会儿,然后走上去牵着马笼头说,我愿做他的馬前
离开我的文竹,到这闹闹嚷嚷的城市里采购,差不多是一个月的光景了。一个月里,时间的脚步这般踟蹰,竟裹得我走不脱身去,夜里都梦着回去,见到我的文竹。  去年的春上,我去天静山上访友,主人是好花的,植得一院红的白的紫的,然而,我却一下子看定了那里边的文竹——她那时还小,一个枝儿,一拃高地上来,却扁形地微微仄了身去,未醉欲醉、乍醒未醒的样子。我爱怜地扑近去,却舍不得动手,出气儿倒吹得她袅袅浮拂,是纤影儿的
朋友回乡野村居,捎了大量祖辈种的花分送众人,知我素日爱花,特为我多留了些。看得出花是新采的,栀子瓣上沾着数点雨露,如刚以清水拭面的少女,不施粉黛,清雅可人。然而我谢过她的好意:“我不要,你分给别人吧。”  “你不要?”她扬起的眉分明在说,按你的性情,你怎会不要?大概看我沉默妥协,她自作主张取出两朵白玉兰放在我桌上。  我不忍拂她的意,又谢了她,将花安置在窗前空旷处一本词典上。朋友犹不肯放过我,人潮
乔叶的作品,总是在日常生活里发现意趣、思想和光芒。乔叶写散文出身,现在以小说家的身份行走在文坛。然而,她从没有丢下散文写作,乔叶的散文好在她从不贪图大,只在生活的细小里寻觅真感受。所以,常读乔叶的散文,会更加热爱生活里这些突然到来的挫折或难堪,也会更加珍惜生活里的喜悦与成功。  常常地,我想做一个愚不可及的人。  做个愚不可及的人。不对人撒谎,哪怕是和自己最利害相关的人。可以沉默,可以离开,但决不
最近有一個特別火的综艺节目——《我们十七岁》,很喜欢节目的口号“我们十七岁,青春不会累”。十七岁,一个梦想可以开花的年纪;十七岁,一场阳光正好的青春。十七岁的青春,一半明媚,一半忧伤,既然已匆匆,不如早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