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树种规划是森林城镇建设的重要内容,树种选择的正确与否关系到森林城镇建设的成败。基于森林城镇绿地系统建设的内容和要求,以城市生态景观学等相关理论为依据,结合树种选择的关键技术指标和效果要求,对森林城镇建设中山地生态公益林、公共绿地、城镇道路绿地、附属绿地、居住区绿地、生产绿地、交通干线、水系林网、农田林网、废弃矿区等绿地系统的基调树种、骨干树种和配置树种分别进行了选择和推荐,提出了树种选择应遵循的6项原则。
关键词 森林城镇;树种选择;原则;浙江青田;鹤城镇
中图分类号 TU985.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編号 1007-5739(2011)12-0238-03
森林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资源、人口与环境的协同发展日益突出,森林生态需求已成为新时期社会对林业的主要需求,人们已经认识到城市是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森林生态体系建设融入城市已成为城市建设最美好的目标之一。
鉴于城市森林在保护人体健康、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环境质量、美化城市景观等方面具有其他城市基础设施不可替代的作用,“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融入森林”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创建森林城市是新时期推进城市生态文化建设,促进城市产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一步强化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城市生态建设,大力发展城市森林,构建城中有林、人在林中、自然优美的森林城市,最大限度地造福城乡居民,是创建森林城市的总体目标[1-2]。我国城市森林的发展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九五”以来,中国林科院彭镇华教授等提出“点、线、面”相结合建设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工程的构想,把城市森林建设与研究纳入到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中,并先后在全国14个省市的16个城市开展了城市森林的系统研究与建设示范,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城市森林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城市森林研究与建设的热潮。21世纪,我国确定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森林城市是我国林业发展“三生态”战略思想的具体体现,并已作为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的重要内容[3-4]。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走生态立省之路,全面实施“811”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行动,这11项生态文明专项行动均与森林建设密切相关。由此可见,森林城镇建设中树种的科学选择是城镇生态环境建设和城镇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必然需求,是浙江地区森林建设的重要保证和基本要求。
1 树种选择
1.1 树种资源利用现状
由于人类活动,青田县原生状态的常绿阔叶植被遗存较少。近十余年来,经过封山育林和林分改造,当地丘陵山地可见一些次生型的常绿阔叶植被,平原区常见人工型常绿或落叶阔叶植被。丘陵山地乔灌木树种资源比较丰富,主要有壳斗科、樟科、山茶科、冬青科、山矾科、杜英科、金缕梅科、木兰科、榆科等阔叶树种以及松、杉、柏类针叶树种。平原区绿化树种也有较多种类,仍以乡土树种为主。另外,竹类在当地有一定面积分布,主要为毛竹,其次有淡竹、角竹、石竹、苦竹、箬竹等。经长期栽培驯化,具当地特色、优质经济树种有杨梅、茶、杜英、板栗、银杏、李等。
1.2 生态公益林树种选择
形成以多树种、复林层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树种结构和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美化环境等功能为主,乡土景观特色与观赏游憩功能相结合,生态稳定安全的群落结构[5]。选植适应性广,根系发达,固土蓄水、抗风寒旱能力强,具有较好的观赏特性,生长稳定和能形成富于吸水性落叶层,生长迅速而又不易发生林业有害生物的树种。①基调树种。香樟、木荷、苦槠、甜槠、石栎、杜英、深山含笑、湿地松、侧柏、火炬松、杨梅等。②骨干树种。青冈栎、栲树、乳源木莲、乐昌含笑、火力楠、枫香、榉树、黄连木、榆树、朴树等。③配置树种。山合欢、黄山栾树、冬青、浙江樟、浙江楠、乐东拟单性木兰、檫树、马褂木、无患子、重阳木等。
1.3 城区与村庄绿化树种选择
形成优美的道路景观和宜人的道路小气候环境,对道路交通污染有良好的隔离防护和吸收净化功能。树种选择关键技术指标:有较好的观赏特性,乔木高大通直,冠形良好,符合道路景观要求;夏季遮荫,能有效调节道路小气候;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氟化物和重金属污染有较强的抗污染特性和吸污能力;色彩变化而不繁杂,有利于交通安全;耐水湿;根系固土能力强,有较强的防风、固堤护岸能力;能形成稳定的特色景观[6]。①基调树种。指能充分体现地域文化和地方特色并在城市绿化中普遍应用的主要树种,广泛分布于各种类型不同的绿地中。选择楠木、香樟、茶花和金钱松,还有生长状况优良、使用广泛的广玉兰、杜英、银杏、马褂木、无患子、栾树、香泡作为鹤城镇的基调树种,以用来形成城市森林建设风格。②骨干树种。选择金钱松、深山含笑、重阳木、湿地松、小果冬青、桂花、茶花、垂柳、苦槠、柳杉、榆树、合欢、珊瑚朴、枫香、黄连木、臭椿、玉兰、二乔玉兰、毛竹、青桐、梅共21种作为溪口镇城区森林建设树种规划的骨干树种。③配置树种。选择一般性乔木树种23种,重点发展的花木树种63种,宜修剪的绿篱类及球形类树种10种,藤蔓类植物12种,竹类植物14种等作为一般的配置树种。
城区中各类型的森林绿地可根据自身不同的生态功能和景观风格选择树种。①公共绿地。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防灾等作用,包括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主题公园等。公共绿地应选择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病虫害少、无污染、能满足公共绿地功能需要的树种。公共绿地树种的种类数量要尽可能的多,以形成森林环境为主,重点恢复地带性森林植物群落,上层乔木以针阔混交林为主,灌木层重点应用鹤城当地野生树种和观赏性较强的外来树种,组成丰富的景观。重点推荐的树种:雪松、金钱松、湿地松、香樟、深山含笑、广玉兰、银杏、杜英、马褂木、无患子、栾树、小果冬青、桂花、苦槠、合欢、珊瑚朴、枫香、黄连木、臭椿、玉兰、二乔玉兰、紫薇、毛竹、青桐、梅、红花檵木、木槿、金叶女贞、海桐、红叶石楠等。②道路绿地。道路是城市的交通命脉,是展示城市文化的景观长廊。道路绿化林带是城市开放空间体系和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是城市森林生态廊道建设的重要形式,大约占城市绿化覆盖率的10~15%左右,对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因而道路绿化林带树种选择的要求更高[7]。道路绿化林带建设首先应满足交通功能的基本要求,充分发挥其隔离防护、生态维持和彩化美化的功能。因此,树种选择对象应该以鹤城的乡土树种为主,并结合应用适应鹤城的城市道路环境、综合表现优秀的外来树种。重点推荐的树种:桂花、杜仲、广玉兰、香樟、湿地松、南方红豆杉、深山含笑、苦储、木荷、银杏、无患子、鹅掌楸、合欢、无患子、白玉兰、枫香、臭椿、黄山栾树、银杏、白蜡树、檫木、桂花等。③单位附属绿地:根据鹤城镇大多单位附属绿地面积较小的实际情况,为体现单位绿地以绿为主的原则,树种应以常绿树种为主,特别是要增加大乔木的比例,尽量避免大面积的单一草坪。同时在乔木的中下层搭配落叶和观叶、观花植物,林下配以耐荫的地被植物或草坪,在有条件的地方进行立体绿化,形成乔、灌、藤、草复层结构,增加单位面积绿量,提高绿地利用效率。重点推荐的树种:雪松、龙柏、罗汉松、香樟、合欢、银杏、鹅掌楸、银杏、无患子、五角枫、合欢、七叶树、白蜡树、重阳木、栾树、二乔玉兰、白玉兰、广玉兰、桂花、茶花、海棠、紫薇、珊瑚朴、木槿、腊梅、栀子、金丝桃等。④居住区绿地。在对居住区的绿化树种进行选择时,一定要注意居民的喜好,选择居民喜闻乐见的植物进行配置,使小区的绿化具有亲和力,使居民产生认同感。树种选择以乡土树种为主,充分考虑冠大荫浓的乔木,落叶乔木以色叶品种为先,常绿乔木以形态疏朗品种为重;花灌木多选开花品种,注重先花后叶和香花品种;群植树以挺拔为主,孤植树以形态为要;同时选择病虫害少的植物品种。基于现代居民对健康的要求,小区绿化的树种还必须无毒、无污染、无刺激气味、无伤害性。充分发挥树木的观花、观果、杀菌等功能,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减少噪音污染,提高生活环境质量[8]。重点推荐的树种:雪松、银杏、乳源木莲、鹅掌楸、乌桕、银杏、香樟、女贞、枫香、五角枫、三角枫、合欢、七叶树、白蜡树、重阳木、栾树、白玉兰、紫玉兰、广玉兰、桂花、海棠、紫叶李、石楠、棕榈、油茶、紫薇、海桐、樱花、鸡爪槭、杜鹃、八仙花、金叶女贞、石榴、栀子、金丝桃、南天竹、紫叶小檗、刚竹、淡竹、菲白竹等。⑤生产型绿地。生产型的定位性较强,因而其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与结构的局限性强。但无论何种植物群落,在空间结构上都要倾向于复层结构,以增强群落的稳定性和环境效应。 1.4 交通干线绿化树种选择
形成优美的道路景观和宜人的道路小气候环境,对道路交通污染有良好的隔离防护和吸收净化功能。树种选择关键技术指标:有较好的观赏特性,功能得体,符合道路不同路段对交通安全、景观的要求;能有效调节道路小气候;有较强抗污染特性和吸污能力,色彩变化而不繁杂。①基调树种。马褂木、广玉兰、银杏、香樟、女贞、浙江樟、浙江楠、龙柏、杜英、悬铃木、无患子、榉树等。②骨干树种。黄山栾树、合欢、铅笔柏、侧柏、糙叶树、黄连木、白玉兰、悬铃木、枫香、榉树、三角枫、浙江柳、南川柳、刺槐、紫穗槐、丛生竹等。③配置树种。紫叶李、紫薇、红枫、樱花、重阳木、栀子花、木芙蓉、罗汉松、珊瑚树、夹竹桃、金叶女贞、火棘、月季、蔷微等。
1.5 水系林网树种选择
水系林网侧面临水,空间开阔,要形成优美的林水复合景观。不仅有游憩、遮荫功能,还有防浪、固堤、护坡、净化水源的作用。树种选择关键技术指标:树木不宜种得过于闭塞,林冠线也要富于变化,除了种植乔木以外,可种植一些灌木和花卉,以丰富景观。还应特别注意选择耐水湿的树种,斜坡上可种植草皮,以防水土流失。①基调树种。垂柳、枫杨、水杉、中山杉、落羽杉、女贞、珊瑚树、香樟等。②骨干树种。旱柳、银叶柳、合欢、桂花、夹竹桃、海桐、构树、广玉兰、榔榆、榉树、乌桕、重阳木、臭椿、加杨、南方杨等。③配置树种。金叶女贞、小叶女贞、茶花、大叶黄杨、红枫、鸡爪槭、二乔玉兰、垂丝海棠、贴梗海棠、紫薇、紫荊、碧桃、木芙蓉、无花果、栀子花、迎春、月季、蔷微、紫藤、云南黄馨等。
1.6 农田林网树种选择
与农田水渠、机耕路、自然河网绿化相结合,形成疏密有致的林网生态网络,实现有效的农田生态环境防护体系,形成城郊现代田园风光带。树种选择关键技术指标:耐水湿、抗风能力强,乔木树干通直,树冠较小,乡土景观树种、适生经济树种优先。①基调树种。水杉、池杉、落羽杉、中山杉、女贞等。②骨干树种。乌桕、铅笔柏、苦楝、柳树、梨树等。③配置树种。桂花、木槿、紫薇、紫荆、二乔玉兰、夹竹桃、木芙蓉、金叶女贞、石榴、无花果等。
1.7 矿区复绿植物选择
以矿区复绿为主,建立生态稳定、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矿区植被群落。种植耐旱、抗土层瘠薄、生长快的乔灌木树种或藤本、草本植物。①乔木树种。乌冈栎、木荷、青冈、石砾、石楠、野桐、冬青、枫香、刺槐、南酸枣、泡桐、构树、榆树、朴树、山合欢、化香、火炬松等。②灌木树种。海桐、夹竹桃、桅子、窄基红褐柃、木槿、火棘、红叶李、木芙蓉、紫穗槐、桑树、算盘子、盐肤木、马银花、赤楠等。③藤本植物。爬山虎、常春油麻藤、薜荔、凌霄、络石、扶芳藤等。④喷播草本植物。结缕草、马蹄筋、高羊茅、白三叶等。
2 树种选择原则
2.1 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是树种规划的基本原则。要遵循地带性典型植被类型的分布规律,根据气候、土壤等生境条件选择适宜树种。
2.2 坚持乡土树种为主,外来树种为辅原则
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选用少量经过长期考验的外来树种作为骨干树种,满足不同空间、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森林城市建设要求,实现地带性景观特色与现代城市特色的和谐统一。
2.3 坚持乔木树种为主,物种多样性原则
以乔木树种为主,构建城市森林植被的骨架。丰富物种、品种资源,提高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丰富植物生态型、植物生活型,常绿与落叶、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色叶与观花观果相结合,综合利用,比例合理。
2.4 坚持主要树种生态位宽、抗逆性强原则
要求基调和骨干树种对当地风土及具体立地条件适应性和抗逆性强,病虫害少(特别是没有毁灭性的病虫害),易于栽培管理。
2.5 坚持历史文化传承,把人文精神融入生态文化建设原则
在植物规划中坚持生态文化建设原则,可以使城镇绿地向充满人文内涵的高品位方向发展,使不断演变起伏的城市历史文化脉络在森林城镇建设中得到应有的体现[9]。在城镇绿地系统规划和树种选择中把反应某种人文内涵、象征某种精神品格,代表某个重要历史时期、重要历史事件的植物科学合理地进行选择配置,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森林城市生态文化及生态人文景观。
2.6 坚持生态、景观、经济效益综合考虑原则
兼顾景观与经济效益,突出生态公益性。景观风貌方面,要实现树种观赏特性多样化,扩大适宜观花、观形、遮荫树种的应用范围;经济效益方面,应考虑当地农民的利益,适当选择栽培历史悠久的名特优新经济树种和生长迅速、经济价值较高的用材树种。如杨梅、银杏、香樟、杜英等极具鹤城区域特色的乡土树种。将生态、景观、经济效益有机结合在一起。
3 参考文献
[1] 苏雪痕,李雷,苏晓黎.城镇园林植物规划的方法及应用——植物材料的调查与规划[J].中国园林,2004,20(4):61-64.
[2] 朱旺生.现代城市绿地树种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3):16653-16655.
[3] 郝日明,毛志滨.浅议城市绿地系统建设中的树种规划[J].中国园林,2003,19(11):69-72.
[4] 马俊,韦新良,尤建林.生态景观林树种选择定量研究[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8,25(5):578-583.
[5] 赵明国,李国仓.乡土植物在园林中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作用[J].广东林业科技,2007,23(4):73-77.
[6] 张庆费.城市生态绿化的概念和建设原则初探[J].中国园林,2001,17(4):34-36.
[7] 黄玉源,黄良美.对我国城市绿化状况浅析[J].生态科学,2003,22(1):582-586.
[8] 童丽丽,汤庚国,许晓岗.中国城市森林群落结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8):4586-4589.
[9] 徐文铎,何新元,陈玮.沈阳城市森林主要树种叶片形态生态特征与生长规划[J].应用生态学报,2006,17(11):1999-2005.
关键词 森林城镇;树种选择;原则;浙江青田;鹤城镇
中图分类号 TU985.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編号 1007-5739(2011)12-0238-03
森林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资源、人口与环境的协同发展日益突出,森林生态需求已成为新时期社会对林业的主要需求,人们已经认识到城市是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森林生态体系建设融入城市已成为城市建设最美好的目标之一。
鉴于城市森林在保护人体健康、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环境质量、美化城市景观等方面具有其他城市基础设施不可替代的作用,“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融入森林”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创建森林城市是新时期推进城市生态文化建设,促进城市产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一步强化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城市生态建设,大力发展城市森林,构建城中有林、人在林中、自然优美的森林城市,最大限度地造福城乡居民,是创建森林城市的总体目标[1-2]。我国城市森林的发展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九五”以来,中国林科院彭镇华教授等提出“点、线、面”相结合建设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工程的构想,把城市森林建设与研究纳入到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中,并先后在全国14个省市的16个城市开展了城市森林的系统研究与建设示范,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城市森林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城市森林研究与建设的热潮。21世纪,我国确定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森林城市是我国林业发展“三生态”战略思想的具体体现,并已作为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的重要内容[3-4]。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走生态立省之路,全面实施“811”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行动,这11项生态文明专项行动均与森林建设密切相关。由此可见,森林城镇建设中树种的科学选择是城镇生态环境建设和城镇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必然需求,是浙江地区森林建设的重要保证和基本要求。
1 树种选择
1.1 树种资源利用现状
由于人类活动,青田县原生状态的常绿阔叶植被遗存较少。近十余年来,经过封山育林和林分改造,当地丘陵山地可见一些次生型的常绿阔叶植被,平原区常见人工型常绿或落叶阔叶植被。丘陵山地乔灌木树种资源比较丰富,主要有壳斗科、樟科、山茶科、冬青科、山矾科、杜英科、金缕梅科、木兰科、榆科等阔叶树种以及松、杉、柏类针叶树种。平原区绿化树种也有较多种类,仍以乡土树种为主。另外,竹类在当地有一定面积分布,主要为毛竹,其次有淡竹、角竹、石竹、苦竹、箬竹等。经长期栽培驯化,具当地特色、优质经济树种有杨梅、茶、杜英、板栗、银杏、李等。
1.2 生态公益林树种选择
形成以多树种、复林层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树种结构和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美化环境等功能为主,乡土景观特色与观赏游憩功能相结合,生态稳定安全的群落结构[5]。选植适应性广,根系发达,固土蓄水、抗风寒旱能力强,具有较好的观赏特性,生长稳定和能形成富于吸水性落叶层,生长迅速而又不易发生林业有害生物的树种。①基调树种。香樟、木荷、苦槠、甜槠、石栎、杜英、深山含笑、湿地松、侧柏、火炬松、杨梅等。②骨干树种。青冈栎、栲树、乳源木莲、乐昌含笑、火力楠、枫香、榉树、黄连木、榆树、朴树等。③配置树种。山合欢、黄山栾树、冬青、浙江樟、浙江楠、乐东拟单性木兰、檫树、马褂木、无患子、重阳木等。
1.3 城区与村庄绿化树种选择
形成优美的道路景观和宜人的道路小气候环境,对道路交通污染有良好的隔离防护和吸收净化功能。树种选择关键技术指标:有较好的观赏特性,乔木高大通直,冠形良好,符合道路景观要求;夏季遮荫,能有效调节道路小气候;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氟化物和重金属污染有较强的抗污染特性和吸污能力;色彩变化而不繁杂,有利于交通安全;耐水湿;根系固土能力强,有较强的防风、固堤护岸能力;能形成稳定的特色景观[6]。①基调树种。指能充分体现地域文化和地方特色并在城市绿化中普遍应用的主要树种,广泛分布于各种类型不同的绿地中。选择楠木、香樟、茶花和金钱松,还有生长状况优良、使用广泛的广玉兰、杜英、银杏、马褂木、无患子、栾树、香泡作为鹤城镇的基调树种,以用来形成城市森林建设风格。②骨干树种。选择金钱松、深山含笑、重阳木、湿地松、小果冬青、桂花、茶花、垂柳、苦槠、柳杉、榆树、合欢、珊瑚朴、枫香、黄连木、臭椿、玉兰、二乔玉兰、毛竹、青桐、梅共21种作为溪口镇城区森林建设树种规划的骨干树种。③配置树种。选择一般性乔木树种23种,重点发展的花木树种63种,宜修剪的绿篱类及球形类树种10种,藤蔓类植物12种,竹类植物14种等作为一般的配置树种。
城区中各类型的森林绿地可根据自身不同的生态功能和景观风格选择树种。①公共绿地。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防灾等作用,包括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主题公园等。公共绿地应选择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病虫害少、无污染、能满足公共绿地功能需要的树种。公共绿地树种的种类数量要尽可能的多,以形成森林环境为主,重点恢复地带性森林植物群落,上层乔木以针阔混交林为主,灌木层重点应用鹤城当地野生树种和观赏性较强的外来树种,组成丰富的景观。重点推荐的树种:雪松、金钱松、湿地松、香樟、深山含笑、广玉兰、银杏、杜英、马褂木、无患子、栾树、小果冬青、桂花、苦槠、合欢、珊瑚朴、枫香、黄连木、臭椿、玉兰、二乔玉兰、紫薇、毛竹、青桐、梅、红花檵木、木槿、金叶女贞、海桐、红叶石楠等。②道路绿地。道路是城市的交通命脉,是展示城市文化的景观长廊。道路绿化林带是城市开放空间体系和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是城市森林生态廊道建设的重要形式,大约占城市绿化覆盖率的10~15%左右,对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因而道路绿化林带树种选择的要求更高[7]。道路绿化林带建设首先应满足交通功能的基本要求,充分发挥其隔离防护、生态维持和彩化美化的功能。因此,树种选择对象应该以鹤城的乡土树种为主,并结合应用适应鹤城的城市道路环境、综合表现优秀的外来树种。重点推荐的树种:桂花、杜仲、广玉兰、香樟、湿地松、南方红豆杉、深山含笑、苦储、木荷、银杏、无患子、鹅掌楸、合欢、无患子、白玉兰、枫香、臭椿、黄山栾树、银杏、白蜡树、檫木、桂花等。③单位附属绿地:根据鹤城镇大多单位附属绿地面积较小的实际情况,为体现单位绿地以绿为主的原则,树种应以常绿树种为主,特别是要增加大乔木的比例,尽量避免大面积的单一草坪。同时在乔木的中下层搭配落叶和观叶、观花植物,林下配以耐荫的地被植物或草坪,在有条件的地方进行立体绿化,形成乔、灌、藤、草复层结构,增加单位面积绿量,提高绿地利用效率。重点推荐的树种:雪松、龙柏、罗汉松、香樟、合欢、银杏、鹅掌楸、银杏、无患子、五角枫、合欢、七叶树、白蜡树、重阳木、栾树、二乔玉兰、白玉兰、广玉兰、桂花、茶花、海棠、紫薇、珊瑚朴、木槿、腊梅、栀子、金丝桃等。④居住区绿地。在对居住区的绿化树种进行选择时,一定要注意居民的喜好,选择居民喜闻乐见的植物进行配置,使小区的绿化具有亲和力,使居民产生认同感。树种选择以乡土树种为主,充分考虑冠大荫浓的乔木,落叶乔木以色叶品种为先,常绿乔木以形态疏朗品种为重;花灌木多选开花品种,注重先花后叶和香花品种;群植树以挺拔为主,孤植树以形态为要;同时选择病虫害少的植物品种。基于现代居民对健康的要求,小区绿化的树种还必须无毒、无污染、无刺激气味、无伤害性。充分发挥树木的观花、观果、杀菌等功能,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减少噪音污染,提高生活环境质量[8]。重点推荐的树种:雪松、银杏、乳源木莲、鹅掌楸、乌桕、银杏、香樟、女贞、枫香、五角枫、三角枫、合欢、七叶树、白蜡树、重阳木、栾树、白玉兰、紫玉兰、广玉兰、桂花、海棠、紫叶李、石楠、棕榈、油茶、紫薇、海桐、樱花、鸡爪槭、杜鹃、八仙花、金叶女贞、石榴、栀子、金丝桃、南天竹、紫叶小檗、刚竹、淡竹、菲白竹等。⑤生产型绿地。生产型的定位性较强,因而其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与结构的局限性强。但无论何种植物群落,在空间结构上都要倾向于复层结构,以增强群落的稳定性和环境效应。 1.4 交通干线绿化树种选择
形成优美的道路景观和宜人的道路小气候环境,对道路交通污染有良好的隔离防护和吸收净化功能。树种选择关键技术指标:有较好的观赏特性,功能得体,符合道路不同路段对交通安全、景观的要求;能有效调节道路小气候;有较强抗污染特性和吸污能力,色彩变化而不繁杂。①基调树种。马褂木、广玉兰、银杏、香樟、女贞、浙江樟、浙江楠、龙柏、杜英、悬铃木、无患子、榉树等。②骨干树种。黄山栾树、合欢、铅笔柏、侧柏、糙叶树、黄连木、白玉兰、悬铃木、枫香、榉树、三角枫、浙江柳、南川柳、刺槐、紫穗槐、丛生竹等。③配置树种。紫叶李、紫薇、红枫、樱花、重阳木、栀子花、木芙蓉、罗汉松、珊瑚树、夹竹桃、金叶女贞、火棘、月季、蔷微等。
1.5 水系林网树种选择
水系林网侧面临水,空间开阔,要形成优美的林水复合景观。不仅有游憩、遮荫功能,还有防浪、固堤、护坡、净化水源的作用。树种选择关键技术指标:树木不宜种得过于闭塞,林冠线也要富于变化,除了种植乔木以外,可种植一些灌木和花卉,以丰富景观。还应特别注意选择耐水湿的树种,斜坡上可种植草皮,以防水土流失。①基调树种。垂柳、枫杨、水杉、中山杉、落羽杉、女贞、珊瑚树、香樟等。②骨干树种。旱柳、银叶柳、合欢、桂花、夹竹桃、海桐、构树、广玉兰、榔榆、榉树、乌桕、重阳木、臭椿、加杨、南方杨等。③配置树种。金叶女贞、小叶女贞、茶花、大叶黄杨、红枫、鸡爪槭、二乔玉兰、垂丝海棠、贴梗海棠、紫薇、紫荊、碧桃、木芙蓉、无花果、栀子花、迎春、月季、蔷微、紫藤、云南黄馨等。
1.6 农田林网树种选择
与农田水渠、机耕路、自然河网绿化相结合,形成疏密有致的林网生态网络,实现有效的农田生态环境防护体系,形成城郊现代田园风光带。树种选择关键技术指标:耐水湿、抗风能力强,乔木树干通直,树冠较小,乡土景观树种、适生经济树种优先。①基调树种。水杉、池杉、落羽杉、中山杉、女贞等。②骨干树种。乌桕、铅笔柏、苦楝、柳树、梨树等。③配置树种。桂花、木槿、紫薇、紫荆、二乔玉兰、夹竹桃、木芙蓉、金叶女贞、石榴、无花果等。
1.7 矿区复绿植物选择
以矿区复绿为主,建立生态稳定、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矿区植被群落。种植耐旱、抗土层瘠薄、生长快的乔灌木树种或藤本、草本植物。①乔木树种。乌冈栎、木荷、青冈、石砾、石楠、野桐、冬青、枫香、刺槐、南酸枣、泡桐、构树、榆树、朴树、山合欢、化香、火炬松等。②灌木树种。海桐、夹竹桃、桅子、窄基红褐柃、木槿、火棘、红叶李、木芙蓉、紫穗槐、桑树、算盘子、盐肤木、马银花、赤楠等。③藤本植物。爬山虎、常春油麻藤、薜荔、凌霄、络石、扶芳藤等。④喷播草本植物。结缕草、马蹄筋、高羊茅、白三叶等。
2 树种选择原则
2.1 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是树种规划的基本原则。要遵循地带性典型植被类型的分布规律,根据气候、土壤等生境条件选择适宜树种。
2.2 坚持乡土树种为主,外来树种为辅原则
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选用少量经过长期考验的外来树种作为骨干树种,满足不同空间、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森林城市建设要求,实现地带性景观特色与现代城市特色的和谐统一。
2.3 坚持乔木树种为主,物种多样性原则
以乔木树种为主,构建城市森林植被的骨架。丰富物种、品种资源,提高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丰富植物生态型、植物生活型,常绿与落叶、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色叶与观花观果相结合,综合利用,比例合理。
2.4 坚持主要树种生态位宽、抗逆性强原则
要求基调和骨干树种对当地风土及具体立地条件适应性和抗逆性强,病虫害少(特别是没有毁灭性的病虫害),易于栽培管理。
2.5 坚持历史文化传承,把人文精神融入生态文化建设原则
在植物规划中坚持生态文化建设原则,可以使城镇绿地向充满人文内涵的高品位方向发展,使不断演变起伏的城市历史文化脉络在森林城镇建设中得到应有的体现[9]。在城镇绿地系统规划和树种选择中把反应某种人文内涵、象征某种精神品格,代表某个重要历史时期、重要历史事件的植物科学合理地进行选择配置,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森林城市生态文化及生态人文景观。
2.6 坚持生态、景观、经济效益综合考虑原则
兼顾景观与经济效益,突出生态公益性。景观风貌方面,要实现树种观赏特性多样化,扩大适宜观花、观形、遮荫树种的应用范围;经济效益方面,应考虑当地农民的利益,适当选择栽培历史悠久的名特优新经济树种和生长迅速、经济价值较高的用材树种。如杨梅、银杏、香樟、杜英等极具鹤城区域特色的乡土树种。将生态、景观、经济效益有机结合在一起。
3 参考文献
[1] 苏雪痕,李雷,苏晓黎.城镇园林植物规划的方法及应用——植物材料的调查与规划[J].中国园林,2004,20(4):61-64.
[2] 朱旺生.现代城市绿地树种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3):16653-16655.
[3] 郝日明,毛志滨.浅议城市绿地系统建设中的树种规划[J].中国园林,2003,19(11):69-72.
[4] 马俊,韦新良,尤建林.生态景观林树种选择定量研究[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8,25(5):578-583.
[5] 赵明国,李国仓.乡土植物在园林中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作用[J].广东林业科技,2007,23(4):73-77.
[6] 张庆费.城市生态绿化的概念和建设原则初探[J].中国园林,2001,17(4):34-36.
[7] 黄玉源,黄良美.对我国城市绿化状况浅析[J].生态科学,2003,22(1):582-586.
[8] 童丽丽,汤庚国,许晓岗.中国城市森林群落结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8):4586-4589.
[9] 徐文铎,何新元,陈玮.沈阳城市森林主要树种叶片形态生态特征与生长规划[J].应用生态学报,2006,17(11):1999-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