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总结目前文献检索课教学活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该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信息素养 文献检索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252
0 引言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教育部要求高校以图书馆为基地在大学生中开设文献检索课以来,文献检索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完善。然而,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给文献检索课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信息与能源和材料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三驾马车,而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专业信息的能力则是现代社会的人们所必备的能力之一。文献检索课程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充分发挥教育功能,从而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
1 我国文献检索课教学的现状分析
1.1 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关键之一是要有一支专业的高信息素养的教师队伍。目前我国高校普遍的状况是缺乏专业的文献检索教师,一些教授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师本身信息意识、信息能力等方面就达不到专业教授文检课程的要求。教师信息素养不高,导致高校文献检索课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受到制约。
1.2 课程要求和培养目标不高。长期以来,文献检索课一直被看作是一门方法课、技能课,学生们普遍认为文献检索课就是教人们如何查找资料的课程,只要学会了如何检索资料就算是达到了学习目的。因此很多高校把文献检索课只设为选修课,不作为必修课程进行教学。但随着时代进步,检索课已不仅仅是方法技能课程,它已经成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性质定位和课程要求偏低,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1.3 文献检索课内容和教学手段陈旧落后。教材是课程内容的直接体现,是影响高校文献检索课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在有的高校,教材四五年都不更改,学生接受的知识相对比较陈旧。另一方面,教学方法仍以教师课堂理论讲授与学生检索实习相结合的传统模式为主,虽然基本普及了多媒体课件,但网络教学开展的非常少,与学生互动也少,这种教学方法己经远远不能适应文献检索技术迅速发展的实际需要,与其他专业课无法相提并论。
1.4 文献检索课程与专业检索课程的结合较少。文献检索课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与学生的专业学习完全脱节。不同专业,虽有不同的侧重点,但与专业课程结合不紧密,内容安排不灵活,不能激发学生的专业信息需求,授课内容难免显得枯燥、抽象、乏味、空洞,失去对学生的吸引力,学习效果自然无法保证。
1.5 文献检索课程改革中存在误区。文献检索课从以前单调的课堂讲授和手检为主的实习模式,到计算机检索教学以及网络的机检教学系统的研制与实践,都是在强调和关注“教”的改革,以至文献检索课程的改革单纯成为教师单方面的事情,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改革与之相配合。这种由教师单方面进行的“教改”,由于缺少学生的广泛积极参与和配合,往往难以深入,在实践中也收效甚微。
2 对文献检索课程的思考与对策
2.1 建立专业的文献检索教师队伍。加强对文献检索教师的信息素养的培训和教育。文献检索课的教师要相对稳定,对于专业人员从事文献检索教学,一定要参加国内举办的文献检索教学培训,而图书情报人员从事文献检索教学要了解一到两门其他学科专业的知识。同时现有的文献检索课教师要有较高的信息素养,自觉吸收本专业领域内的新知识、新内容,不断丰富和充实授课内容。要经常参与各种情报服务活动,为教学提供丰富的实践案例。
2.2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将文献检索课定为必修课。对于文献检索课教学没有统筹规划的要学校按教育部的规定执行。本着向学生负责,向学校负责的态度,本课程一定要统筹规划和安排。高校领导应该转变观念并对其教学目的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文献检索课在完善学生的智能结构,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起到了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所以,不能简单地将文献检索课当成一般的基础课,而应把它看成是高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其课程要求和培养目标。
2.3 教学方法和手段要进行改革和创新。
2.3.1 教学方法改革: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通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教学方法上可以实施研讨式教学,研讨式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讨论、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激发了他们的创造精神,培养了实践能力,尤其是动手操作能力,学会了寻找信息源,能从多种渠道获取、分析、处理和利用信息,形成独立获取知识信息的兴趣、信心,并能够准确分析、利用自己所获得的知识。
2.3.2 教学手段改革: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用多媒体开发教学课件。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开展基于web的信息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准确检索和有效利用数字资源的基本能力,教学活动不受时空限制,利用网络将有关的教学资源放在网上给学生自主学习,教学网站设立答疑室,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网上教学交流,及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学生能以各种方式和途径进行学习。经常选择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参与分析并检索,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4 与专业课程教学相结合。把文献检索课和专业课程的内容有机结合,紧密结合专业内容,在完成文献检索课程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①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讲授不同学科文献的编制特色和检索特点,介绍相关的专业权威著作、核心期刊、权威数据库、网络免费权威网站等,尤其是学科特点明显的数据库要讲到、讲透。②选取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实例进行讲解和演示。结合具体学科课题实例,可以激发学生的检索欲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活跃,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贾晓彦.问题研讨式教学模式在文献检索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257-258.
[2]毛静华,曾媛.专业知识导向的文献检索教学模式[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18-120.
[3]靳敏.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J].理工高教研究,2007,(1):58-60.
[4]李芳.文献检索互动式教学法教学[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1):36-37.
关键词:信息素养 文献检索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252
0 引言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教育部要求高校以图书馆为基地在大学生中开设文献检索课以来,文献检索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完善。然而,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给文献检索课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信息与能源和材料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三驾马车,而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专业信息的能力则是现代社会的人们所必备的能力之一。文献检索课程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充分发挥教育功能,从而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
1 我国文献检索课教学的现状分析
1.1 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关键之一是要有一支专业的高信息素养的教师队伍。目前我国高校普遍的状况是缺乏专业的文献检索教师,一些教授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师本身信息意识、信息能力等方面就达不到专业教授文检课程的要求。教师信息素养不高,导致高校文献检索课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受到制约。
1.2 课程要求和培养目标不高。长期以来,文献检索课一直被看作是一门方法课、技能课,学生们普遍认为文献检索课就是教人们如何查找资料的课程,只要学会了如何检索资料就算是达到了学习目的。因此很多高校把文献检索课只设为选修课,不作为必修课程进行教学。但随着时代进步,检索课已不仅仅是方法技能课程,它已经成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性质定位和课程要求偏低,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1.3 文献检索课内容和教学手段陈旧落后。教材是课程内容的直接体现,是影响高校文献检索课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在有的高校,教材四五年都不更改,学生接受的知识相对比较陈旧。另一方面,教学方法仍以教师课堂理论讲授与学生检索实习相结合的传统模式为主,虽然基本普及了多媒体课件,但网络教学开展的非常少,与学生互动也少,这种教学方法己经远远不能适应文献检索技术迅速发展的实际需要,与其他专业课无法相提并论。
1.4 文献检索课程与专业检索课程的结合较少。文献检索课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与学生的专业学习完全脱节。不同专业,虽有不同的侧重点,但与专业课程结合不紧密,内容安排不灵活,不能激发学生的专业信息需求,授课内容难免显得枯燥、抽象、乏味、空洞,失去对学生的吸引力,学习效果自然无法保证。
1.5 文献检索课程改革中存在误区。文献检索课从以前单调的课堂讲授和手检为主的实习模式,到计算机检索教学以及网络的机检教学系统的研制与实践,都是在强调和关注“教”的改革,以至文献检索课程的改革单纯成为教师单方面的事情,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改革与之相配合。这种由教师单方面进行的“教改”,由于缺少学生的广泛积极参与和配合,往往难以深入,在实践中也收效甚微。
2 对文献检索课程的思考与对策
2.1 建立专业的文献检索教师队伍。加强对文献检索教师的信息素养的培训和教育。文献检索课的教师要相对稳定,对于专业人员从事文献检索教学,一定要参加国内举办的文献检索教学培训,而图书情报人员从事文献检索教学要了解一到两门其他学科专业的知识。同时现有的文献检索课教师要有较高的信息素养,自觉吸收本专业领域内的新知识、新内容,不断丰富和充实授课内容。要经常参与各种情报服务活动,为教学提供丰富的实践案例。
2.2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将文献检索课定为必修课。对于文献检索课教学没有统筹规划的要学校按教育部的规定执行。本着向学生负责,向学校负责的态度,本课程一定要统筹规划和安排。高校领导应该转变观念并对其教学目的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文献检索课在完善学生的智能结构,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起到了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所以,不能简单地将文献检索课当成一般的基础课,而应把它看成是高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其课程要求和培养目标。
2.3 教学方法和手段要进行改革和创新。
2.3.1 教学方法改革: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通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教学方法上可以实施研讨式教学,研讨式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讨论、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激发了他们的创造精神,培养了实践能力,尤其是动手操作能力,学会了寻找信息源,能从多种渠道获取、分析、处理和利用信息,形成独立获取知识信息的兴趣、信心,并能够准确分析、利用自己所获得的知识。
2.3.2 教学手段改革: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用多媒体开发教学课件。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开展基于web的信息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准确检索和有效利用数字资源的基本能力,教学活动不受时空限制,利用网络将有关的教学资源放在网上给学生自主学习,教学网站设立答疑室,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网上教学交流,及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学生能以各种方式和途径进行学习。经常选择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参与分析并检索,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4 与专业课程教学相结合。把文献检索课和专业课程的内容有机结合,紧密结合专业内容,在完成文献检索课程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①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讲授不同学科文献的编制特色和检索特点,介绍相关的专业权威著作、核心期刊、权威数据库、网络免费权威网站等,尤其是学科特点明显的数据库要讲到、讲透。②选取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实例进行讲解和演示。结合具体学科课题实例,可以激发学生的检索欲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活跃,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贾晓彦.问题研讨式教学模式在文献检索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257-258.
[2]毛静华,曾媛.专业知识导向的文献检索教学模式[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18-120.
[3]靳敏.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J].理工高教研究,2007,(1):58-60.
[4]李芳.文献检索互动式教学法教学[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1):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