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澳学生失学调查

来源 :人民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lic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次令人焦灼的会议。
  “还未上课,但是交了学费的学生怎么办?刚刚进入这个学校,但是只上了几个星期课的学生怎么办?读了一年,但是还没拿到任何证书的学生怎么办?马上就要毕业的学生怎么办?所有学生的课时、证书、学费又该怎么办?”
  每当有学生起身提问时,怀有同样疑惑的学生便集体欢呼,掌声雷动。而坐在台上的澳大利亚官员略带惊讶的眼神交流后,只能简短地重复强调“我们需要时间”、“我们尽快”……
  几个回合后,容纳了2000余名失学留学生的墨尔本市政厅内寂静得仿佛连掉针的声音都能听见。
  “等”——在2009年11月9日澳大利亚莫瑞迪安国际教育集团倒闭事宜的首场说明会上,这似乎是留学生们唯一问到的答案。
  
  没有征兆地“被抛弃”
  
  没有翻译,没有媒体,没有法律顾问,能指望说明会解决什么问题?从踏入墨尔本市政厅的一开始,29岁的中国留学生李悠(化名)就在心里打上了一个问号。
  对她而言,四天前的一幕仿佛做梦一般。
  2009年11月5日,李悠还在就读的莫瑞迪安国际设计学校上自习课。晚上6点多左右,忽然不断有同学打电话给她:“知道吗?我们学校倒闭了!”李悠感到莫名其妙,“明天不是还上课吗?”她甚至反应不过来。
  之后,当李悠驱车来到学校时,才亲眼证实了好友传递的信息——有关学校倒闭的通知正贴在大门上。一些留学生在听到噩耗后开始痛哭,哭声回荡在空空如也的教学楼。
  此时,同属于莫瑞迪安国际教育集团的其他4所私立学校门口也贴上了类似的通知,其中一份上这样写道:由于无法预见的原因,今晚的厨艺课程取消。
  而第二天,当其他不知情的学生如往常一般来到学校时,他们起先惊讶,随后愤怒,然后变得迷茫起来。他们有的不甘心地拍打着铁门,有的找来当天的报纸认真核对信息,还有学生站在马路对面地势较高处,大声向校园内喊话。“我们就像被抛弃的孩子,想知道为什么,却没人出来解释。”李悠形容道。
  在莫瑞迪安国际教育集团旗下被迫关闭的5所私立学校(时装设计学院、莫瑞迪安国际学校、莫瑞迪安国际酒店管理学校、国际设计学校、莫瑞迪安学院)里,一夜间失学的各国留学生达3400多人,其中包括1265名中国留学生。
  
  “还差十多天就毕业”
  
  在莫瑞迪安国际酒店管理学校学习西点和西厨专业的中国留学生小许说,自己在这里学习已有一年半了,还有10多天就要进行毕业考试,没想到突然这时学校倒闭。他至今也没敢告诉父母,怕他们担心。他说,只能等待政府相关部门安排转至其他学校,至于是什么学校,质量如何,能否让他顺利地在两周后毕业,他一无所知。
  在11月11日澳方举办的第三场倒闭事宜说明会上,像小许一样“还差10多天就毕业的学生”至少有100名。
  说明会的主办方之一——澳大利亚私立教育和培训理事会(ACPET)把这类学生定为“特殊群体”。如果学业顺利,这批学生原本可以在11月16日开始毕业考试,并于12月16日拿到毕业证,然后申请移民。
  在每位“失学”学生人手一份的“重新安置表”上,除了要填姓名、生日、联系方式等个人信息外,即将毕业的学生要注明自己的“特殊身份”。ACPET说,会在短时间内给这些学生一个交代。
  而从11月10日起,也有陆续的“好消息”传回。墨尔本总领事馆得悉此事后,立即联系了维多利亚注册与学历管理局的局长,并进行了沟通。澳维多利亚注册与学历管理局已经开始逐步安排失学的外国留学生,其中包括750名在墨尔本3所倒闭学校就读的中国留学生转到其他学校继续读书。
  但学生们仍有担心。中国留学生小王表示,即使转学也难保学校不再倒闭,而且转学后如果不能免学分的话,就要重交学费、重学课程,这意味着一切又要从零开始。小王不是没有“前车之鉴”。来自上海的24岁的留学生张玺2007年7月来澳时在一所名叫环球学院的学校就读,不想半年后这所学校宣布破产倒闭,结果他接受政府的安置,转至莫瑞迪安学院继续学业,没想到这次再度“失学”。
  兴许是被认为“有经验”,张玺被推举为中国留学生代表,于11月11日同澳大利亚相关机构就“失学”一事进行正式讨论。
  
  这里不是天堂
  
  “许多人觉得留学澳洲就是到了天堂,其实我经历的辛酸超乎他们的想象。”为了省钱,李悠没少吃苦。刚到墨尔本的时候,为了省车费,这个娇弱的女生肩上扛了10斤米,手里提着菜,硬是走了近一个小时才回家。
  打工的经历同样难忘。“在国内不敢想的活都做遍了。”对李悠来说,最艰难的是每天凌晨4点爬起来,赶早上5点的头班车去火车站卖报纸,“早上坐火车的人多,可以多挣三四块澳币。”
  而接下来,她要在上午10点前赶去学校上课,晚上常常要完成几千字的论文。
  尽管面对着事先没想到的困难,但背后支撑她的是一份信念:早日学成,早日“拿身份”。然而,这些目标现在看起来似乎那么遥远。
  据在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就读计算机硕士学位的加西介绍,作为国际学生最大的劣势,除了学费贵很多,公共交通上也没有当地学生享有的折扣。“中国留学生很多都选择打工赚补贴,但由于语言等各方面限制,我们一般还是给中国老板干活。”情况比較好的可以去超市和电影院,但最常见的还是洗碗端盘子。而中国老板比较“抠门”,比如澳大利亚法律规定兼职一个小时应该15块澳币,但是这些老板往往把两个人算成一个人往上报。“由于留学生每周只能工作20个小时,于是有很多学生去打黑工,不计小时地干活,也没有任何担保。”
  如果说这些还都可以忍受,澳大利亚的某些“排外政策”则是包括中国留学生在内的在澳留学生所无法容忍的。2009年9月,澳大利亚新州留学生就前往新州议会大厦前举行反歧视集会,要求新州政府不分国籍,对所有学生提供公平教育机会和同等福利待遇。
  在澳大利亚的留学生中还流传着一条“潜规则”:“天黑以后就不要出门,出门被抢算你倒霉。”去年,加西的一个朋友就因为不了解这条“潜规则”,在去超市的路上被抢劫了,“一个黑人把她的包硬生生从肩上夺下来,拔腿就跑。”
  由于悉尼由无数个卫星城镇组成,各个高校往往建立在每个镇的周边,很少在人员密集地区,无形中为犯罪提供了土壤。甚至有时还有生命危险,两年来,澳大利亚频发留学生死亡事件,在今年的案例中,最让人触目惊心的是浙江温州女留学生余璋被残忍杀害。
  摘自《国际先驱导报》2009.11.12
其他文献
面对商店橱窗里的各款名牌包包,肉身凡胎的英国人不可能不动心。但你要在这个国家的街头、车厢里仔细留意,不少英国绅士打扮的当地人手中的公文包都是破旧得不行。这些抽得起雪茄、开得起豪车的英国人为什么在换一个公文包上这么“抠门”?其实,这和英国当地的社会文化有很大关系。越是社会地位高的人,越不经常换公文包,因为看起来破旧的公文包恰恰体现出这群人的社会地位稳固,值得信赖。  清晨,伦敦桥上总是蜂拥走过大批西
遗传  语文课上,老师让大家说出“一……一……”格式的成语,比如“一心一意”。  画家的儿子:“一笔一画。”  船长的儿子:“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房地产商的儿子:“一室一厅,一厨一卫。”    母鸡的腿  儿子:“爸爸,为什么母鸡的腿这么短?”  爸爸:“连这点都不懂!要是母鸡的腿长了,下蛋时,蛋不是摔破了吗?”    乘法和除法  作文课上,老师布置了一篇500字的作文。  下课铃响了,一
就像他的歌给人的感觉一样,张杰,一个干净得近乎于纯粹的男孩子。在整个拍摄访问的过程中,我一直存在这种感觉,对于同样纯粹,灵性的雷柏H8000无线耳机而言,他们今天的相遇,似乎是一种天意。  采访前,已经有朋友给我打过招呼了,说张杰是个很纯粹的歌手,不是很擅于应付媒体的问答。老实说,我也挺担心的,而事实证明确实如此,对于每个问题他都是用最简单朴实的话语回答,这也恰恰体现了最真实的他,而这种真实也拉近
阿良和妻子都是北漂一族,平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在北京买套房子。特别是最近,妻子就要生孩子了,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把小宝宝生在自己家里,因此,买房子的事情十万火急。  一个周末,阿良去郊区看房子。好不容易相中一套房子,喜滋滋地掏出手机正想告诉妻子,谁知一开机,屏幕上显示一行字:河北移动欢迎您……阿良气坏了,立刻打道回府。这房子不买了!可房子能等,妻子肚子里的孩子不等人啊,怎么办?阿良急得头发都快白了。
一掷千金守望无人礁    2001年5月的一天,这是张东海与船上几位弟兄有生以来最遥远的一次海上捕捞。他们从海南岛出发,南行1200公里,船行至此,一幅美景展现眼前:在一条封闭的圆形浪花密集带,如花环一样圈定了一个方圆三四公里的海面,波光潋滟,绽放着奇异的光彩。时逢潮水退去,刚好露出半米高的一圈礁石。  “太美了!这是什么地方?”此时,船上航标显示:东经115o30’、北纬9o55’,正是我国南沙
穷人之所以穷,很多时候不是因为没有梦想,而是没有去把梦想变成现实。   有1万元钱,5个人分,每人可得2000元,谁也不穷,谁也不富。要是其中的两个人用自己的2000元去做生意,每人又赚了1万元,那么这个社会的财富总量就达到了3万元。而其中的两个富人拥有2.4万元,占80%,三个穷人拥有6000元,占20%。   不仅如此,两个富人在给自己创造财富的同时,也给三个穷人增加了就业机会和劳动收入。那样
作为“幸福工程”(一项由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等单位发起的公益活动,以贫困母亲为救助对象)组委会主任的顾秀莲,对“母亲”这一群体非常关注。她认为,“母亲”是人类最崇高的一个名字,母亲延续着一个民族的命脉。“贫困不应该属于母亲们,我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努力,能早日看到千万母亲的微笑。”顾秀莲说。  之所以这么关注母亲这个群体,是因为对于顾秀莲来说,她身上一直都有她母亲的影子。  她曾经不止一次说过,对她影响
爱因斯坦成名以后,世界各地许多孩子给他写信,“亲爱的爱因斯坦教授”,孩子们问:时间是什么?灵魂是什么?天堂又是什么?天空以外是什么?为什么人也属于动物?还有:“我写信给您,是想知道您是不是还真的活着。我们班上一些同学以为您只是漫画中的人物。”“我是一个6岁的女孩。我在报上看到您的照片,我觉得您应该理头发了,那样会好看些。”有的孩子给他寄甜饼,有的孩子邀请他加入“科学社”。  爱因斯坦对儿童的回信,
在我开始稍微赚钱比较多的时候,我从上海买了一个GUCCI的包包给妈妈。  那天回家,因为我没有带隐形眼镜的药水,所以第二天一大早,妈妈就起床出门帮我买药水去了。那个时候我还在昏睡,并不知道妈妈精心地换上了好看的衣服,背上了GUCCI包包。当我起床刷牙,从厕所出来之后,看见妈妈坐在沙发上,眼圈红了一轮。爸爸在旁边沉默地抽烟。目光稍微挪到旁边,就看见那个GUCCI包上被小偷用刀片划开的一个长条口子,像
谁的责任  同事的女儿给他打电话:“爸,车被撞了!”  同事忙问:“谁的责任?”女儿回答:“我的责任。”  同事又问:“对方一点责任也没有吗?”  女儿答:“一点责任也没有。”  同事很诧异,问:“对方开的什么车?”  女儿答:“对方是墙。”    冰壶比赛  某日,几个男同事正挤在办公室看冬奥会女子冰壶球决赛,他们不停地为两队的精彩表现鼓掌、喝彩。  这时,一个女同事推门而入,看到他们围在电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