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题目
有人说:“想要走得快,就单独上路;想要走得远,就结伴同行。”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题目解析
这是一道观点类作文题目。这则材料的核心是一个观点:“想要走得快,就单独上路;想要走得远,就结伴同行。”我们的感悟和思考都要以这个观点为出发点。
写好这类题目,第一要紧扣观点中的关键词,第二要深入分析观点中的逻辑关系。切忌泛化理解,随意发挥。
材料中的观点,一共有四个关键词:“走得快”“单独上路”“走得远”“结伴同行”。我们在写作前首先要弄清楚这四个词的含义,尤其是其比喻义、象征义。“单独上路”“结伴同行”比较容易理解,但是“走得快”“走得远”不太容易准确理解。不少同学认为“走得快”“走得远”都属于“成功”,但无法清晰辨明两者的区别。比如说,某企业仅用了一年时间,就占领了市场,成为行业龙头,这可称之“走得快”;而某企业在市场上屹立百年不倒,这可称之“走得远”。所以,“走得快”是一种成功,“走得远”也是一种成功,但两者是有差别的。写作中应精准扣住“快”和“远”的含义,准确举例。在此,我们可以借助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和现象来加以思考,想一想哪些現象可以谓之“快”,哪些现象可以谓之“远”,进而总结提炼,得到明确的认识。
辨明关键概念,是把一篇议论文写扎实的基础,也是一篇议论文能够论得深、论得远的前提。我们只有先弄清楚什么是“快”、什么是“远”,才能更进一步去思考“走得快”“走得远”与“单独上路”“结伴同行”的关系。
接下来,我们要分析该观点中的逻辑关系。首先,这个句子分为两部分,构建了两组对应关系。写作中我们应该关照整个句子,不可偏废。从立意上来说,我们可以认同整个观点,分别对这两组对应关系进行阐释证明。当然,我们也可以局部认同,肯定前半部分否定后半部分,或者肯定后半部分否定前半部分,或者以其他形式辩证分析。我们还可以否定整句话,提出与之针锋相对的观点,比如有的同学就认为“单独上路,才能走得远”,这也是可以的,只是如此立意要注意驳论和立论的布局安排。
最后,针对这两组对应关系,我们论证的关键点应该在“单独上路”“结伴同行”与“走得快”“走得远”之间的关系上,深入探讨为什么结伴同行就走得远,为什么单独上路就走得快。有的同学会想到,结伴而行,大家互相鼓励,互相扶持,能够克服困难,于是走得远;而单独上路,没有束缚,轻装上阵,于是走得快。当然,还有的同学能够从更高的层面去思考,比如从思想、精神的“独行”思考,例举出屈原、陶渊明等人孤高傲世、不与世俗为伍,进而行至精神的远方;比如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去思考,例举出科技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今天的人们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只有更加广泛深入地合作,才能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这一类高层次的立意易使文章出彩。
无论如何,写这类作文不能仅仅是举例论证,而应该敢于说理、深入说理,这样才能论述到位。
适用素材与运用示例
适用素材
梁思成保护北京古城。
运用示例
一个人,未必不能远行。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真正目光长远,乃至预见未来的,恰恰是那些不与世俗为伍的独行者。70年前,在一片拆除北京旧城、捣毁封建帝王遗迹的呼声中,梁思成没有丧失理智、随波逐流,而是于千万人中挺身而出,向中央递交了关于保护北京古城的《梁陈方案》。这位时代潮流中的独行者,不为时代的风潮所迷惑,清晰地预见到数十年后北京文化风貌的凋零,以及交通、环保等城市病的集中爆发。今天,每当我们堵在北京城的环路上,抬首反思这片蓝天得来的不易与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就不得不佩服这位目光独具、不同流俗的建筑学家。是的,因其超然于世俗之上,真理常常掌握在独行者的手中。
———教师示范
教师指导
作者经过分析,首先明确了梁思成先生属于“一个人独行走得远”的事例,然后拟定立意,下笔论述。文段开篇摆明观点,随即界定所谓“远”,乃是“目光长远”;所谓“独行”,乃是“不与世俗为伍”。在运用事例时,作者首先着重突出梁思成先生没有随波逐流,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落实好“独”;进而讲清楚他目光长远之处,落实好“远”。言有所据,事有所本。最后简单分析为什么独行者走得远,收束结尾。
适用素材
“众人拾柴火焰高”,中国速度的背后。
运用示例
结伴同行,齐心协力,彰显速度优势。“众人拾柴火焰高”,“中国速度”正是这句俗语的最好印证。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举国上下听党指挥、团结一致,热火朝天地展开工作;无数人发扬“螺丝钉精神”,在各自的岗位上贡献力量。中国仅用三年时间便完成了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堪称历史奇迹。如今,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建三局迅速筹备各项施工资源,数千工人轮班施工、昼夜不停,火神山医院十天拔地而起,享誉四海。惊人的速度背后,是万千人民不辞辛劳的共同奋斗。我们将个人利益与集体目标融为一体,因而拥有了一份共同的信念;分工协作、群策群力,因而我们积小流而成江海。志同道合的人们爆发出排山倒海的力量,大步向前,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速度。
———人大附中高三孟嘉怡
教师指导
上面的示例紧扣时代,运用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时事素材。作者结合话题,梳理素材,找到了“走得快”与“结伴同行”的对应点。所谓“走得快”,就是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速度”;所谓“结伴同行”,就是中国人民团结一心,群策群力。在具体的举例论述中,关键概念的落实清晰而具体,比如“仅用三年时间”“十天拔地而起”,这是明明白白的“快”!表述精准,毫不含糊。最后又对观点加以剖析。全段观点清晰,结构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