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结果公布 未发现韩春雨团队主观造假

来源 :科学大观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fwgc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持续两年多的韩春雨事件终于有了最新结果,河北科技大学的调查结果认定“未发现韩春雨团队主观造假”。然而,该处理结果并不能服众,疑问仍在。
  河北科技大学8月31日在其官方网站刊发《学校公布韩春雨团队撤稿论文的调查和处理结果》(以下简称《处理结果》)。《处理结果》称,该校学术委员会成立调查组,本着“依法依规、严谨规范、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认真核查了该论文涉及的全部原始实验资料,并委托第三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重复验证实验,认为撤稿论文已不再具备重新发表的基础,未发现韩春雨团队有主观造假情况。
  《处理结果》还称, 2016年5月2日,韩春雨作为通讯作者在《自然·生物技术》发表了《NgAgo-gDNA为导向的基因编辑技术》论文。2017年8月3日,韩春雨团队主动撤回该论文。学校按照学术、行政两条线进行了全面核查。该论文发表后,韩春雨的个人住房、职称、工资待遇等均未发生变化。在调查过程中,韩春雨主动要求退回基于撤稿论文所获得的科研项目、绩效奖励、荣誉称号、社会任职等。有关方面按照规定已取消了韩春雨所获得的荣誉称号,终止了韩春雨团队承担的科研项目并收回了科研经费,同时收回了韩春雨团队所获校科研绩效奖励,個别社会任职正在按法定程序办理。
  《处理结果》最后表示,调查期间,韩春雨及其团队积极配合,对同行学者和社会公众的关注表示感谢,对论文发表所造成的误导表示了歉意。河北科技大学秉持“兴业尽责”校训,支持和鼓励广大师生探索科学未知、服务社会民生。学校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弘扬科学精神,坚持对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
  韩春雨团队9月1日表态称,接受国家级实验室独立第三方验证实验结果、校学术委员会调查结论和有关方面的处理意见。
  韩春雨表示,在国际前沿的基因编辑技术研究领域,存在许多不可预知的问题。在经历了质疑、撤稿和调查之后,通过校内外同行专家的指导和进一步的实验验证,深刻地认识到,撤稿论文的实验设计存在缺陷、研究过程存在着不严谨的问题,论文的发表给国内外同行学者造成了误导和人力物力的浪费。论文发表后,面对媒体和同行的质疑,未能冷静理性对待,发表了一些不当言论,给社会公众带来了不必要的纷扰。对此,韩春雨表示了歉意,并对同行学者和社会的关注表达了感谢。
  四大追问
  在以字句为单位对这份语焉不详的《处理结果》做分析时,却发现了这4个大问题:
  1.科学问题到底是什么?
  原文:“认为撤稿论文已不再具备重新发表的基础,未发现韩春雨团队有主观造假情况。”
  “不再具备重新发表的基础”。按照我们的理解,发表论文的基础首先要实验是真的、数据是真的,还需要前人没有研究过,也就是说有创新性。
  NgAgo当然是创新成果,那么不具备重新发表的基础,问题就出在真实性上了。
  “未发现韩春雨团队有主观造假情况”。
  那么,真实的原因是什么?第三方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学术上的调查结果是什么?
  据此前《中国科学报》报道,针对韩春雨论文的质疑集中在论文中的第四部分结果上,即证明NgAgo能否编辑内源人类基因组。
  2.撤回韩春雨基于论文的所获是否合规合法?
  原文:“在调查过程中,韩春雨主动要求退回基于撤稿论文所获得的科研项目、绩效奖励、荣誉称号、社会任职等。有关方面按照规定已取消了韩春雨所获得的荣誉称号,终止了韩春雨团队承担的科研项目并收回了科研经费,收回了韩春雨团队所获校科研绩效奖励。个别社会任职正在按法定程序办理。”
  也就是说,韩春雨在论文发表之后获得的一切和这次发表论文完全挂钩?撤回合规合法吗?
  根据此前的公开报道(“校科研绩效奖励”我们尚未获得公开资料),在NgAgo论文发表后,韩春雨得到了这些:
  (1)河北“最美教师”(2016年8月)。
  按照河北省教育厅、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关于印发〈“美丽河北·最美教师”评选展示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中称,“存在弄虚作假、失职渎职、借机牟利等违法违纪行为的,将按照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
  撤回“最美教师”,到底是哪类行为呢?
  (2)河北科技大学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工程项目(2016年8月)。
  这是河北省发改委批复的项目,总建筑面积2.52万平方米,包括科研用房、大型仪器设备公共用房、管理及保障用房及公用配套用房等。
  那么,项目是否已经动工?经费如何追回?
  (3)河北科技大学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中心采购进口仪器设备项目(2016年8月—9月)。
  有报道称,这次招投标存在评委故意让高价公司中标和明显围标现象而遭到竞标公司质疑。
  这笔已经花出去买了仪器的钱,怎么追回来?
  当然,上述两项可能会被认为不属于学校公告中所谓的“科研项目”。
  (4)任河北省科协副主席(2016年7月)——“个别社会任职正在按法定程序办理”。拭目以待吧!
  3. 除了韩春雨之外,其他人在这件事上的获利,又应如何追回?
  上述分析中我们看到,在2016年5月论文发表后仅仅两三个月时间,“韩春雨论文”事件就不再是韩春雨一个人的事,主角队伍不断扩大,学校、地方政府悉数登场。
  闹剧落幕,账要怎么算?
  4.调查报告没有涉及的事件,河北科大与诺维信的合作,然后呢?
  2017年1月19日,河北科技大学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中心与丹麦诺维信公司(Novozymes A/S)就NgAgo技术的应用与开发达成合作,并签署协议。
  河北科技大学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中心积极推进以Argonaute核酸酶为核心的基因编辑技术开发及其相关知识产权的转化和应用。   2017年8月3日,诺维信公司回应《中国科学报》称,科研工作需要大量的时间,他们将继续关注包括NgAgo技术在内的,任何对他们的工作有潜在积极影响的技术发展。
  事件回顾
  2016年5月2日,43岁的韩春雨一夜爆红。当天,《自然·生物技术》在线发表了一项新的基因编辑技术NgAgo-gDNA。论文称,该技术有与 “基因魔剪”CRISPR比肩的高效率,能对特定基因进行敲除、插入等改造,被部分媒体称为“诺奖级”发现。
  这篇论文成为其通讯作者韩春雨学术生涯的分水岭。在这之前,在河北石家庄土生土长的韩春雨本科就读于河北师范大学,并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完成硕士学业,2003年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读完博士之后,回到石家庄的河北医科大学短暂任教。2006年,韩春雨转至河北科技大学工作。在河北科技大学任教的10年间,他作为通讯作者只发表过两篇中文论文。
  直到5月2日这篇论文的出现。这篇在国际顶级期刊亮相的论文为韩春雨带来了荣誉和拨款。他的头衔多了起来:河北省科协副主席、河北省最美教师,他还是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于2017年1月落选)”和“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于2016年12月落选)”的候选人。
  此外,项目估算总额达2.24亿元的河北科技大学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中心获得河北省发改委的批准,预算额达1958万元的进口仪器设备采购项目也已招标完毕。
  与此同时,韩春雨成为媒体追逐的对象。没有海外留学背景却取得一流成果,在“小作坊”式的简陋条件下取得超越顶尖实验室的科学发现……韩春雨成为“十年磨一剑”“甘坐冷板凳”的典范。
  “如果说此前的技术是一个菜市场,我们就是发现了另一个菜市场,丰富了人们的选择,而这个菜市场究竟好不好有待全世界的科学家去验证,当然我也会进一步探究。”据媒体报道,彼时,对于这一新技术将会替代原有技术而成为最实用技术的说法,韩春雨团队“比较谨慎”。
  很快,人们发现这个新的“菜市场”没有想象中好。韩春雨和他的NgAgo-gDNA得到的那些无比炙热的赞誉,在仅仅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出现巨大反转。
  2016年5月20日,当时在清華大学任教的著名结构生物学教授颜宁,在微博上首先提出论文结果可重复性的问题。很快,知乎、百度贴吧等网络社交平台上,关于“韩春雨论文无法重复”的话题开始增加,再加上国外学者的公开质疑,各大媒体平台上又一次出现了“韩春雨”的名字。一些中国学者也开始发声,指出韩春雨论文结果无法重复。但也有零星学者表示,韩春雨的论文有效。
  同年6月7日,以“基因编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为主题的香山科学会议在北京香山饭店召开,韩春雨作为受邀嘉宾在会上作了中心议题评述报告。
  在这一科学界的重要会议上,韩春雨的科研报告第一次当面遭到同行的质疑。韩春雨也并没有完成原本两天的全部会议议程。据与会者透露,他的导师强伯勤院士建议韩春雨留下来与同行进一步交流,但韩春雨依然选择离开。
  质疑继续发酵。
  2016年7月29日,此前曾宣布可以重复韩春雨实验结果的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研究者盖坦布尔焦称,尽管他和同事在过去的一个月做了多次尝试,但最终发现NgAgo-gDNA无法进行基因编辑。他呼吁《自然·生物技术》杂志要求韩春雨公开原始数据。另外,美国、西班牙等多位科学家也公开表示,无法重复韩春雨NgAgo-gDNA系统的基因组编辑结果。
  几个月后的10月8日,在河北科技大学韩春雨实验室,他接受了媒体专访。
  在那次采访中,他明确告诉记者,自己重复过实验,“论文发表之前按要求重复过实验,论文发表后也重复过。” 他表示,确实有几家实验室做出来了,“我不会说出他们的名字,但过一阵你们会知道”,因为 “担心他们受到媒体骚扰”,“我不能让人家当挡箭牌”。
  韩春雨还说道,如果实验重复失败的科学家,愿意实名出来,他们就让重复实验成功的人实名出来。
  质疑在《科技日报》等媒体刊登出来,达到白热化——国内13位科研人员实名公开他们“重复”韩春雨实验方法无法成功的结果,呼吁有关机构启动学术调查。北京大学教授饶毅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中科院院士邵峰公开了致河北科技大学校长的一封信,建议河北科技大学按照国际惯例启动调查。
  随后,记者再次来到河北科技大学,请他按照之前所说的,在有人实名表示无法重复实验后,说出重复出实验的人。记者在该校门口偶遇骑着破旧自行车、略显憔悴的韩春雨。他认为,别人重复不了,细胞污染的可能性最大。他本人正在抓紧时间进行重复实验,“每天工作到凌晨。”他仍拒绝透露重复出实验的人。
  对于有科学家建议他公开重复实验过程和数据的要求,他表示,愿意和前来沟通的科学家交流。 然而与之有过交往的同行学者给出相反说法。“我们派学生过去都进不了他的实验室。”一位研究人员对记者说。
  几天后,河北科技大学就韩春雨实验结果受质疑作出书面回应称:已有机构用韩春雨团队技术实现基因编辑,具体信息会适时向社会公布,并恳请社会各界提供和谐宽松的舆论环境和文化氛围,给予他们多一点支持、多一点时间、多一点耐心。
  此时,虽然有一些“重复不了不代表造假”“再给他一些时间”的声音,但是,“业内对这件事情基本有结论了,就是造假。” 13位实名学者中的一位告诉记者。
  这位海归学者还表示:“如果这种恶劣事件都不了了之的话,我确实会对国内学术环境感到绝望。”
  日历翻到2017年8月3日。 “韩春雨论文事件”有了新进展。当天凌晨,《自然·生物技术》杂志在其网站上刊登韩春雨团队的撤稿声明。
  声明称:“虽然许多实验室都进行了努力,但是没有独立重复出这些结果的报告。因此,我们现在撤回我们的最初报告,以维护科学记录的完整性。不过,我们会继续调查该研究缺乏可重复性的原因,以提供一个优化的实验方案。”
其他文献
随着国家对高校贫困生资助力度的加大,大学生为了获得这“免费的午餐”不诚信现象日益凸显,这对高校资助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对受资助学生诚信缺失原因
根据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特点,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人才的知识、技能特别是劳动者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的要求,在中等职业教育工作中加强学生职业意识培养就成为中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在教学的过程中,及时的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进行改革和创新,这样现代小学班级管理的质量才能够真正的得到提升。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应该积极的引入现代教学思想、运用现代教学技
英国科研人员领衔的团队在《自然·方法学》上发表报告说,机器学习技术能够在大量癌症数据基础上总结出肿瘤病变的一些规律,这将有利于医生及时判断病情发展趋势,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治疗。  伦敦癌症研究所与爱丁堡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从178名肺癌、乳腺癌、肾癌以及肠癌患者身上获取了768份肿瘤样本,通过分析不同类型肿瘤样本来获取它们的详细变异数据。  研究人员介绍说,他们开发出的人工智能工具,可利用机器学习技术
期刊
【摘 要】图书馆承担着传递知识的任务,是学习语文及提高个人修养的重要途径。在小学图书馆的建设显得尤其重要,但由于人员与资金等方面的问题,小学图书馆建设存在着许多问题。文章从图书馆对教育学生和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讨论,指出了小学图书馆建设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可行的建设立体图书馆的方法,对提高学生素质有着良好效果。  【关键词】图书馆;建设;管理;学生素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有了明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薯类三兄弟你知道吗?马铃薯、甘薯还有啥?还有养活了世界七分之一人口的木薯啊!  有段时间,一款名为“薯条三兄弟”的零食特别火,不过你知道在薯类中也有三兄弟吗?很多人答不出来,正确答案应该是马铃薯、甘薯和木薯。  不怪大家,这木薯,国人确实很少见到。  木薯它到底是什么样的植物?和红薯长得像吗?凭什么能和甘薯、马铃薯并称三兄弟呢?  木薯的起源与传播  木薯是外来物种,现广泛种植于热带及少数亚热带地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