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文化对塑造成教学生优秀品质和高尚人格有着重要意义, 不能忽视对成教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对成教学生提高进取心、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有着重要意义,通过社会大环境、校园文化氛围、学校课堂教育,使成人高等教育学生承继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高文化素质,成为合格的建设者。
【关键词】成教学生;传统文化;教育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外来文化以迅猛的态势涌进我国,这既为我们吸收国外的先进文明成果创造了便利条件,同时也使我国思想领域出现了多元化趋势,特别是对思想活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不成熟,是非分辨能力有待提高的青年学生影响尤其巨大。因此,在探索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的同时,不能忽视对成教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一、成人教育学生的特点分析
(一)生源差异
成人教育的对象大致为两部分,一部分对象是已经基本上具备了一定的认识能力和社会经历,已经走向社会并且拥有工作岗位的夜大、函授学生,其思想状况与全日制学生相比就更为复杂。另一部分学生是高考落榜生,他们身上仅有的一点传统文化知识绝大多数是通过中学的语文课和历史课,更多地担负了传承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功能。在中学历史课程教学中,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讲解仅仅停留于书本和教材。从以上生源来源看来,不同的层次、不同的地域分布、从事的不同行业,既有传统行业,也有新兴行业。同时,在职职工中有高层管理者又有中层和一般职员,而且更多的是想自己再充电提高的一般职员。学员之间年龄悬殊很大,造成了学员思想认识的不同。年龄大的学员思想相对成熟,有自己的主见和看法。年龄小的学员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的思想、新的事物,然而,单纯、幼稚、好冲动,对事物的看法有时片面、偏激。
(二)文化程度參差不齐
成人学员虽都经全国成人高考正式录取,但因成人高考门槛较低,各人的文化底子不同,社会经历不同,所处环境条件和所受教育不同,形成不同的人生观、世界观及认识能力,造成对事物的评判有深浅之异。这就需要我们根据不同学员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思想教育。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倾听他们的意见要求,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最终达到全体学员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的共同提高。
(三)工学和家庭的矛盾突出
成教学生角色复杂,每一种角色都赋予他们一定的义务和权利,并在生活中逐渐养成相应的心理态度和行为习惯。他们从不同的角色转换成学生,要坐下来专注于学习,必须排除各种干扰,正确处理好工作、学习和家庭的矛盾。
(四)学习的功利性较强
由于成教生与全日制学生相比,来源广杂,有的是为了升职、升级必须解决文凭来上学的,有的是因高考落榜而为了找工作、找饭碗来花钱读书的,还有的是为了学专业技术、学真本领,以满足工作对专业技术的需要来上学的。即使是存在着不同的学习心理,但他们在学习内容的追求上是几乎一致的,就是务实、急需、有用,希望能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二、加强成教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
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思想和文化传统.以其厚重的底蕴和深邃的哲理,给人以深刻的思想和道德的启迪。具有陶冶情操、修养道德、摆脱庸俗、提高境界的功效。
(一)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有利于培养成教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成教学生在对古代典籍特别是古代诗文的阅读和理解中,会潜移默化地接受先哲们的爱国主义思想,接受千百年积淀下来的中华民族得以绵延昌盛的宝贵精神财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对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爱国主义思想的培养,能够增强成教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使其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二)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有利于培养成教学生的积极进取精神
在对待自身境遇上,顺境不骄,逆境不馁。传统文化中这种刚健自强的奋发进取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之所在,在国家强盛时期和国家危难之际,它都曾激发过民族斗志,培育了中国人民自立自强的精神境界。对成教学生而言这必须具有的一种开拓进取精神,是现代社会对成教学生的一种要求。正是因为成教学生自身的特征,要勇于面对困难,善于创造,积极创新。
(三)仁人志士的崇高精神,有利于培养成教学生的健康人格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道德、道义对人生的重要性,把道德、道义作为人生的基础。仁人志士的理想人格在塑造中华民族的国民性、锻铸中华儿女的民族魂、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机制下,一些成教学生单纯重视自己知识和技能的提高,过分强调功利,而忽视人格的养成。因此高校应大力加强传统文化中的人格教育。
(四)和谐统一的兼容品德,有利于培养成教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倡导的和谐统一,对于协调和改善人际关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成教学生的个体意识日趋增强,群体意识、团结协作精神逐步削弱,人际关系趋于冷漠。必须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中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让他们懂得人人需要他人的帮助,引导学生关心他人,珍惜友谊,团结互助,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三、加强成人教育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探索
(一)传统文化教学内容和形式的改革
在成人教育教学中增加中国传统文化选修课。目前,成人教育学生的政治理论课只有马哲和邓论、法律基础三门课程, 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重视,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如果能够增设一定学时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 让学生在哲学思考、文学欣赏和道德审美中,养成崇高的人格和健康的人生态度。教师也可以开设传统文化教育讲座,从文化精神入手讲授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教师可以设计出一个个专题讲授,每个专题可以参照百家讲坛,要讲得生动形象,高屋建瓴,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与自学兴趣,为他们的思想创造提供广阔的空间,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改革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以适应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考试是对整个教学过程和效果的总结和检验。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可以采取以学生写读书报告和专题论文的形式实行开卷考试。要求学生在读原著的基础上,撰写论文,要求有充实的资料、独到的见解。这就促使学生自己去广泛搜集材料,研读经典著作。通过形式多样的多媒体教学来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在讲述中国传统文化课程过程中,应重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手段的完美结合。利用现代化的一切手段,通过实物形象、图片、声音、动画等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以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还可以借助电影、电视剧、辩论赛、演讲比赛等动感画面,来诠释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
(二)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问题,不是一件机械性、工具性、程序性的事务,它是一個漫长的浸润过程,要有效地对成教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教育,需要全体成教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成人教育者可以利用黑板报、校园文化专栏等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可以通过互联网、专题讲座、参观古迹、博物馆、纪念馆、多媒体等形式多方面多角度地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文化; 还可以突出学生社团和学生会的作用,搞一些相关活动,比如中国传统典籍的欣赏及朗诵活动;组织学生过中国传统节日,尽量发掘中国的传统民风民俗;针对学生所学的专业,介绍中国相关传统行业的规矩和习尚,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对他们加以传统文化的影响。还可以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将传统文化融入学生喜欢参与的团队活动、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中,如优秀古诗朗诵比赛、历史事件演讲等等,在活动中学习传统文化,利用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优化弘扬传统文化的社会大环境
当今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科技不断进步。但是在有着悠久灿烂文化的中国,对传统文化的教育依然没有被摆在重要的位置。这不能不让我们痛心和反思,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大众化教育势在必行。要养成全社会重视传统文化的普遍风气,必须要加强相关的理论宣传。在社会公共舆论的领域内.要鼓励电视、电影、报纸等传媒严肃地、有责任感地担负起推进传统文化教育、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冯秀珍.中国文化传统纲要.中国法制出版社[M].2003年出版.出版社.2003年出版.
[2] 罗英侠.浅谈成人高教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7(8).
[3] 孙普阳.浅析在成教学生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8).
注:
重庆科技学院宣传课题“对成教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论探讨和实践”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成教学生;传统文化;教育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外来文化以迅猛的态势涌进我国,这既为我们吸收国外的先进文明成果创造了便利条件,同时也使我国思想领域出现了多元化趋势,特别是对思想活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不成熟,是非分辨能力有待提高的青年学生影响尤其巨大。因此,在探索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的同时,不能忽视对成教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一、成人教育学生的特点分析
(一)生源差异
成人教育的对象大致为两部分,一部分对象是已经基本上具备了一定的认识能力和社会经历,已经走向社会并且拥有工作岗位的夜大、函授学生,其思想状况与全日制学生相比就更为复杂。另一部分学生是高考落榜生,他们身上仅有的一点传统文化知识绝大多数是通过中学的语文课和历史课,更多地担负了传承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功能。在中学历史课程教学中,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讲解仅仅停留于书本和教材。从以上生源来源看来,不同的层次、不同的地域分布、从事的不同行业,既有传统行业,也有新兴行业。同时,在职职工中有高层管理者又有中层和一般职员,而且更多的是想自己再充电提高的一般职员。学员之间年龄悬殊很大,造成了学员思想认识的不同。年龄大的学员思想相对成熟,有自己的主见和看法。年龄小的学员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的思想、新的事物,然而,单纯、幼稚、好冲动,对事物的看法有时片面、偏激。
(二)文化程度參差不齐
成人学员虽都经全国成人高考正式录取,但因成人高考门槛较低,各人的文化底子不同,社会经历不同,所处环境条件和所受教育不同,形成不同的人生观、世界观及认识能力,造成对事物的评判有深浅之异。这就需要我们根据不同学员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思想教育。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倾听他们的意见要求,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最终达到全体学员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的共同提高。
(三)工学和家庭的矛盾突出
成教学生角色复杂,每一种角色都赋予他们一定的义务和权利,并在生活中逐渐养成相应的心理态度和行为习惯。他们从不同的角色转换成学生,要坐下来专注于学习,必须排除各种干扰,正确处理好工作、学习和家庭的矛盾。
(四)学习的功利性较强
由于成教生与全日制学生相比,来源广杂,有的是为了升职、升级必须解决文凭来上学的,有的是因高考落榜而为了找工作、找饭碗来花钱读书的,还有的是为了学专业技术、学真本领,以满足工作对专业技术的需要来上学的。即使是存在着不同的学习心理,但他们在学习内容的追求上是几乎一致的,就是务实、急需、有用,希望能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二、加强成教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
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思想和文化传统.以其厚重的底蕴和深邃的哲理,给人以深刻的思想和道德的启迪。具有陶冶情操、修养道德、摆脱庸俗、提高境界的功效。
(一)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有利于培养成教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成教学生在对古代典籍特别是古代诗文的阅读和理解中,会潜移默化地接受先哲们的爱国主义思想,接受千百年积淀下来的中华民族得以绵延昌盛的宝贵精神财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对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爱国主义思想的培养,能够增强成教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使其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二)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有利于培养成教学生的积极进取精神
在对待自身境遇上,顺境不骄,逆境不馁。传统文化中这种刚健自强的奋发进取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之所在,在国家强盛时期和国家危难之际,它都曾激发过民族斗志,培育了中国人民自立自强的精神境界。对成教学生而言这必须具有的一种开拓进取精神,是现代社会对成教学生的一种要求。正是因为成教学生自身的特征,要勇于面对困难,善于创造,积极创新。
(三)仁人志士的崇高精神,有利于培养成教学生的健康人格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道德、道义对人生的重要性,把道德、道义作为人生的基础。仁人志士的理想人格在塑造中华民族的国民性、锻铸中华儿女的民族魂、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机制下,一些成教学生单纯重视自己知识和技能的提高,过分强调功利,而忽视人格的养成。因此高校应大力加强传统文化中的人格教育。
(四)和谐统一的兼容品德,有利于培养成教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倡导的和谐统一,对于协调和改善人际关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成教学生的个体意识日趋增强,群体意识、团结协作精神逐步削弱,人际关系趋于冷漠。必须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中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让他们懂得人人需要他人的帮助,引导学生关心他人,珍惜友谊,团结互助,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三、加强成人教育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探索
(一)传统文化教学内容和形式的改革
在成人教育教学中增加中国传统文化选修课。目前,成人教育学生的政治理论课只有马哲和邓论、法律基础三门课程, 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重视,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如果能够增设一定学时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 让学生在哲学思考、文学欣赏和道德审美中,养成崇高的人格和健康的人生态度。教师也可以开设传统文化教育讲座,从文化精神入手讲授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教师可以设计出一个个专题讲授,每个专题可以参照百家讲坛,要讲得生动形象,高屋建瓴,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与自学兴趣,为他们的思想创造提供广阔的空间,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改革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以适应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考试是对整个教学过程和效果的总结和检验。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可以采取以学生写读书报告和专题论文的形式实行开卷考试。要求学生在读原著的基础上,撰写论文,要求有充实的资料、独到的见解。这就促使学生自己去广泛搜集材料,研读经典著作。通过形式多样的多媒体教学来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在讲述中国传统文化课程过程中,应重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手段的完美结合。利用现代化的一切手段,通过实物形象、图片、声音、动画等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以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还可以借助电影、电视剧、辩论赛、演讲比赛等动感画面,来诠释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
(二)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问题,不是一件机械性、工具性、程序性的事务,它是一個漫长的浸润过程,要有效地对成教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教育,需要全体成教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成人教育者可以利用黑板报、校园文化专栏等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可以通过互联网、专题讲座、参观古迹、博物馆、纪念馆、多媒体等形式多方面多角度地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文化; 还可以突出学生社团和学生会的作用,搞一些相关活动,比如中国传统典籍的欣赏及朗诵活动;组织学生过中国传统节日,尽量发掘中国的传统民风民俗;针对学生所学的专业,介绍中国相关传统行业的规矩和习尚,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对他们加以传统文化的影响。还可以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将传统文化融入学生喜欢参与的团队活动、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中,如优秀古诗朗诵比赛、历史事件演讲等等,在活动中学习传统文化,利用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优化弘扬传统文化的社会大环境
当今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科技不断进步。但是在有着悠久灿烂文化的中国,对传统文化的教育依然没有被摆在重要的位置。这不能不让我们痛心和反思,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大众化教育势在必行。要养成全社会重视传统文化的普遍风气,必须要加强相关的理论宣传。在社会公共舆论的领域内.要鼓励电视、电影、报纸等传媒严肃地、有责任感地担负起推进传统文化教育、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冯秀珍.中国文化传统纲要.中国法制出版社[M].2003年出版.出版社.2003年出版.
[2] 罗英侠.浅谈成人高教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7(8).
[3] 孙普阳.浅析在成教学生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8).
注:
重庆科技学院宣传课题“对成教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论探讨和实践”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