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tstein模式下心源性心脏骤停心肺复苏的危险因素研究

来源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8728895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影响Utstein模式下急诊心源性心脏骤停(CA)患者心肺复苏(CPR)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按Utstein模式要求登记的228例CA患者,记录患者CPR预后情况,对影响CA患者CPR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228例CPR患者中,自主恢复循环(ROSC) 125例(54.82%)、24 h存活55例(24.12%)、出院存活28例(12.28%)、神经功能恢复良好出院20例(8.77%).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CPR持续时间、创伤性、首次监测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脓毒症大鼠血清中miR-155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建立盲肠结扎穿孔脓毒症大鼠模型。检测造模前、后大鼠血清中IL-6、TNF-α和CRP水平,评估脓毒症炎症反应情况;实时荧光
根据裹包机的驱动系统控制精度较差的问题,提出采用递归神经网络自适应混合控制线性同步电动器驱动机系统。经过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克服了上述缺点。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浆D-二聚体(DD)水平与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的关系。方法:选择STEMI患者81例,入院后立即测定血浆D-二聚体水平(采血时间距发
首先采用Fenton试剂对碳纳米管(CNTs)进行羟基化处理.再分别用氨水、碳酸钠和尿素作沉淀剂直接将处理得到的母液中的Fe^3+转变为氧化铁(Fe2O3)的前驱体,经350℃煅烧后得到了不同的羟
目的: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降脂治疗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疗效。方法:7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强化组及对照组(各35例)。2组患者均予以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硝酸酯类、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