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颈椎病表现的症状,根据其发病部位和表现症状的不同分为:①颈型颈椎病;②神经根型颈椎病;③脊髓型颈椎病;④椎动脉型颈椎病;⑤交感神经型颈椎病;⑥混合型颈椎病,笔者对212例颈椎病以按摩、牵引拔伸,再配合光波治疗、对受凉或肌肉酸痛处加拔火罐进行综合治疗效果较好。
关键词:颈椎病 按摩、牵引、电疗、拔罐综合 治疗效果好
【中图分类号】R22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8-0034-01
治疗颈椎病的方法有很多种,近年来笔者而以按摩、牵引再配合光波治疗、对受凉或肌肉酸痛处加拔火罐进行综合治疗212例,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症状
颈椎病表现的症状多种多样,根据其发病部位和表现症状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和相应的临床表现:
1.1 颈型颈椎病。颈椎间盘退变,韧带、关节囊损伤或劳损,颈部疼痛,活动受限,肩背酸胀僵硬,部分患者可有头痛、头晕,肩、臂手部酸胀疼痛。
1.2 神经根型颈椎病。椎间盘突出,颈椎增生,钩椎关节、后关节退变,压迫神经根。颈部肌肉、韧带便硬,有明显压痛点,颈部活动受限,有明显方向性,有持续性肩臂疼痛、麻木、无力、肌肉萎缩,颈部活动或咳嗽时,引起患侧上肢症状阵发性加剧。
1.3 脊髓型颈椎病。椎体后缘增生较重,椎体移位,黄韧带肥厚,脊髓受压和缺血引起传导功能障碍。此型颈椎病致残率较高,轻者出现部分功能丧失,重者可使四肢瘫痪,完全丧失劳动力。
1.4 椎动脉型颈椎病。钩椎关节增生,刺激、压迫椎动脉,造成椎动脉血液循环障碍。可出现颈肩痛、颈枕痛、眩晕、耳鸣、恶心、呕吐、呼吸不匀、视物不清、站立不稳、持物落地,转动头部时症状加重。
1.5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颈椎间盘般退变、突出、压迫、刺激颈部交感神经而出现症状。即头痛、头晕、视物不清、耳鸣、听力下降、头沉、目眩、胸闷、心慌、血压不稳、胃肠功能紊乱或肢体发凉。
1.6 混合型颈椎病。同时存在两型或两型以上症状的颈椎病称为混合型颈椎病。颈椎病的发展是由轻到重,由单纯型到混合型。常见的混合型颈椎病有神经根型与椎动脉型;神经根型与交感神经型;椎动脉型与交感神经型混合,或以上三者混合。
2 治疗方法
2.1 用一手拇指按揉颈项部数分钟,主要以颈椎患侧肌肉,项韧带颈肩为主,使其肌肉放松。手法宜轻柔缓和,另一手掌可在肩井部同时做累柔的按揉手法,患者体质强壮者可用双手拇指重叠按揉颈项。
2.2 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用单手或双手拇指重叠拔揉项韧带及颈椎两侧肌肉数分钟,重点以钙化之项韧带及患侧椎旁硬节,拨之可听到弹响声,并酸胀疼痛。拨柔时拇指要贴住皮肤,力度要渗透到深趁层组织,才能起到松解粘连,软化硬节作用。
2.3 用双手拇指重叠点按椎旁压痛点半分钟,即以痛为腧,痛点多在椎旁块状、条索状硬节之中、神经根椎间孔处、椎动脉处,有时在棘突之间也有痛胀点。点按时有酸痛、麻胀的感觉向上肢或头部反射,神经根型可多点按几次。
2.4 用掌根按揉颈肩部,肩胛冈上、下窝、肩胛骨内侧数遍,以肩井部,肩胛冈上、下、内侧酸痛点为重点多施术几遍。
2.5 用拇指点按风池、夹脊、大椎、肩中俞、肩井、秉风、天宗穴。点按风池穴时,有酸胀感,有的反射到前额,眼眶。肩井和天宗穴反应也较大,向上肢反射。
2.6 拨揉肩井部和肩胛内侧直块状和条状硬节,然后提拿时可听到弹响声,再提拿肩胛内侧之大筋,弹拨2~3次,可听到较响的弹响声。
2.7 拿揉肩关节、上肢、手部数分钟。点按肩髑、臂、曲池、手三里、拿内、外关、拿合谷、弹拔颈臂、极泉、小海、弹拔时有麻胀感向手指反射。用拇、食、中三指捻其手数次,逐个捻转之后拔伸手指,可听到弹响声。
2.8 用多指按揉颈椎两侧数遍,手法宜轻柔,以入松颈部肌肉,分推大椎至肩胛区数次。
2.9 牵引拔伸。患者仰卧,医者用一布带子(长2.5m,宽1m棉布)将患者下肢绑在按摩床头上。把两踝关节以上用一毛巾缠紧,把布带绑在毛巾外面,固定稳。医者半蹲于患者头前部。用膝关节抵住床头,一手托其后枕部,另一手托住下颌骨。双手均匀用力,牵引颈椎片刻,然后双手稍加用力拔伸颈椎,即可听到“咔嗒”一声,关节拉开时的弹响声。牵引时双手用力要均匀,稳重,慢慢加力,方向要与患者身体纵轴平行,不能偏斜。
2.10 颈椎斜扳。患者仰卧(或正坐)。医者一手托其头后部,另一手托住下颌,使颈椎向左旋转至最大限度之后,双手协同用力相反方向扳动,可听到“咔嗒”一声,再用同样的方法向右扳动一次。扳动时不可过猛用力,并嘱患者颈部放松,然后双手稍加力一扳即可,不要强求听到响声。最后解除带子,让其坐在床边,拿捏颈部,拿风池,拿肩井穴令其放松。
随症加减:①颈型颈椎病主要经颈部,肩井部为主要施术部位。②神经根型颈椎病可在棘突旁用指拔法,重点压法,以颈、肩、上肢、手为主施术。③椎动脉型颈椎病反射到头部者,可点按后枕部,拿揉头部,拿风池,点按风府、百会,印堂、太阳穴。后枕部可增加施术次数,以加强椎基底动脉血液运行。④脊髓型颈椎病手法治疗时要慎重,不可重刺激,扳动法少用,轻微牵引,增加按揉后背俞穴。⑤交感型颈椎病治疗时手法也不可过重,增加按揉膀胱经俞穴。
3 临床疗效
对212例颈椎病患者使用上述方法治疗后,疗效显著情况如下:
本组病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78岁,年龄在45—55岁左右为多;男90例,女122例;颈型48例,神经根型96例,椎动脉型52例,交感神经型6例,骨髓型1例,混合型9例。
经治疗后症状消失,恢復到正常功能为治愈;症状基本消失,但劳累后或天气变化会引起复发为显效;症状减轻,病情稳定,有时会头晕,手麻等症状为有效;经治疗后无任何改变为无效。
4 讨论
颈椎手法按摩可使软组织解除痉挛,松解粘连,恢复其弹力和柔韧性。改善颈部供血,促进炎症、水肿的吸收,增强对神经,椎间盘的营养输送,缓解对神经血管的压迫、刺激。
颈椎牵引拔伸和颈椎斜扳可纠正错缝的关节,解除滑膜嵌顿。在手法按摩之后,颈部软组织松驰、软化,这时进行拔伸,可轻松的把关节拉开,使椎间隙和椎间孔扩大,有利于突出的椎间盘回复,缓解了受压的神经和痉挛的血管、韧带。拔罐可活血散寒。按摩、牵引拔伸、光波治疗,拔罐综合治疗可加快颈椎恢复,增强疗效。
关键词:颈椎病 按摩、牵引、电疗、拔罐综合 治疗效果好
【中图分类号】R22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8-0034-01
治疗颈椎病的方法有很多种,近年来笔者而以按摩、牵引再配合光波治疗、对受凉或肌肉酸痛处加拔火罐进行综合治疗212例,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症状
颈椎病表现的症状多种多样,根据其发病部位和表现症状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和相应的临床表现:
1.1 颈型颈椎病。颈椎间盘退变,韧带、关节囊损伤或劳损,颈部疼痛,活动受限,肩背酸胀僵硬,部分患者可有头痛、头晕,肩、臂手部酸胀疼痛。
1.2 神经根型颈椎病。椎间盘突出,颈椎增生,钩椎关节、后关节退变,压迫神经根。颈部肌肉、韧带便硬,有明显压痛点,颈部活动受限,有明显方向性,有持续性肩臂疼痛、麻木、无力、肌肉萎缩,颈部活动或咳嗽时,引起患侧上肢症状阵发性加剧。
1.3 脊髓型颈椎病。椎体后缘增生较重,椎体移位,黄韧带肥厚,脊髓受压和缺血引起传导功能障碍。此型颈椎病致残率较高,轻者出现部分功能丧失,重者可使四肢瘫痪,完全丧失劳动力。
1.4 椎动脉型颈椎病。钩椎关节增生,刺激、压迫椎动脉,造成椎动脉血液循环障碍。可出现颈肩痛、颈枕痛、眩晕、耳鸣、恶心、呕吐、呼吸不匀、视物不清、站立不稳、持物落地,转动头部时症状加重。
1.5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颈椎间盘般退变、突出、压迫、刺激颈部交感神经而出现症状。即头痛、头晕、视物不清、耳鸣、听力下降、头沉、目眩、胸闷、心慌、血压不稳、胃肠功能紊乱或肢体发凉。
1.6 混合型颈椎病。同时存在两型或两型以上症状的颈椎病称为混合型颈椎病。颈椎病的发展是由轻到重,由单纯型到混合型。常见的混合型颈椎病有神经根型与椎动脉型;神经根型与交感神经型;椎动脉型与交感神经型混合,或以上三者混合。
2 治疗方法
2.1 用一手拇指按揉颈项部数分钟,主要以颈椎患侧肌肉,项韧带颈肩为主,使其肌肉放松。手法宜轻柔缓和,另一手掌可在肩井部同时做累柔的按揉手法,患者体质强壮者可用双手拇指重叠按揉颈项。
2.2 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用单手或双手拇指重叠拔揉项韧带及颈椎两侧肌肉数分钟,重点以钙化之项韧带及患侧椎旁硬节,拨之可听到弹响声,并酸胀疼痛。拨柔时拇指要贴住皮肤,力度要渗透到深趁层组织,才能起到松解粘连,软化硬节作用。
2.3 用双手拇指重叠点按椎旁压痛点半分钟,即以痛为腧,痛点多在椎旁块状、条索状硬节之中、神经根椎间孔处、椎动脉处,有时在棘突之间也有痛胀点。点按时有酸痛、麻胀的感觉向上肢或头部反射,神经根型可多点按几次。
2.4 用掌根按揉颈肩部,肩胛冈上、下窝、肩胛骨内侧数遍,以肩井部,肩胛冈上、下、内侧酸痛点为重点多施术几遍。
2.5 用拇指点按风池、夹脊、大椎、肩中俞、肩井、秉风、天宗穴。点按风池穴时,有酸胀感,有的反射到前额,眼眶。肩井和天宗穴反应也较大,向上肢反射。
2.6 拨揉肩井部和肩胛内侧直块状和条状硬节,然后提拿时可听到弹响声,再提拿肩胛内侧之大筋,弹拨2~3次,可听到较响的弹响声。
2.7 拿揉肩关节、上肢、手部数分钟。点按肩髑、臂、曲池、手三里、拿内、外关、拿合谷、弹拔颈臂、极泉、小海、弹拔时有麻胀感向手指反射。用拇、食、中三指捻其手数次,逐个捻转之后拔伸手指,可听到弹响声。
2.8 用多指按揉颈椎两侧数遍,手法宜轻柔,以入松颈部肌肉,分推大椎至肩胛区数次。
2.9 牵引拔伸。患者仰卧,医者用一布带子(长2.5m,宽1m棉布)将患者下肢绑在按摩床头上。把两踝关节以上用一毛巾缠紧,把布带绑在毛巾外面,固定稳。医者半蹲于患者头前部。用膝关节抵住床头,一手托其后枕部,另一手托住下颌骨。双手均匀用力,牵引颈椎片刻,然后双手稍加用力拔伸颈椎,即可听到“咔嗒”一声,关节拉开时的弹响声。牵引时双手用力要均匀,稳重,慢慢加力,方向要与患者身体纵轴平行,不能偏斜。
2.10 颈椎斜扳。患者仰卧(或正坐)。医者一手托其头后部,另一手托住下颌,使颈椎向左旋转至最大限度之后,双手协同用力相反方向扳动,可听到“咔嗒”一声,再用同样的方法向右扳动一次。扳动时不可过猛用力,并嘱患者颈部放松,然后双手稍加力一扳即可,不要强求听到响声。最后解除带子,让其坐在床边,拿捏颈部,拿风池,拿肩井穴令其放松。
随症加减:①颈型颈椎病主要经颈部,肩井部为主要施术部位。②神经根型颈椎病可在棘突旁用指拔法,重点压法,以颈、肩、上肢、手为主施术。③椎动脉型颈椎病反射到头部者,可点按后枕部,拿揉头部,拿风池,点按风府、百会,印堂、太阳穴。后枕部可增加施术次数,以加强椎基底动脉血液运行。④脊髓型颈椎病手法治疗时要慎重,不可重刺激,扳动法少用,轻微牵引,增加按揉后背俞穴。⑤交感型颈椎病治疗时手法也不可过重,增加按揉膀胱经俞穴。
3 临床疗效
对212例颈椎病患者使用上述方法治疗后,疗效显著情况如下:
本组病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78岁,年龄在45—55岁左右为多;男90例,女122例;颈型48例,神经根型96例,椎动脉型52例,交感神经型6例,骨髓型1例,混合型9例。
经治疗后症状消失,恢復到正常功能为治愈;症状基本消失,但劳累后或天气变化会引起复发为显效;症状减轻,病情稳定,有时会头晕,手麻等症状为有效;经治疗后无任何改变为无效。
4 讨论
颈椎手法按摩可使软组织解除痉挛,松解粘连,恢复其弹力和柔韧性。改善颈部供血,促进炎症、水肿的吸收,增强对神经,椎间盘的营养输送,缓解对神经血管的压迫、刺激。
颈椎牵引拔伸和颈椎斜扳可纠正错缝的关节,解除滑膜嵌顿。在手法按摩之后,颈部软组织松驰、软化,这时进行拔伸,可轻松的把关节拉开,使椎间隙和椎间孔扩大,有利于突出的椎间盘回复,缓解了受压的神经和痉挛的血管、韧带。拔罐可活血散寒。按摩、牵引拔伸、光波治疗,拔罐综合治疗可加快颈椎恢复,增强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