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头颈外科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gg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总结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头颈肿瘤术后缺损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1月至2010年6月辽宁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重建头颈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男32例,女11例;年龄40~81岁,中位年龄56岁.口腔癌23例,咽侧壁扁桃体7例,下咽癌11例,头皮癌、枕部肉瘤各1例.肿瘤分期:T1期9例,T2期17例,T3期11例,T4期6例.为保证有足够的安全切缘,所有患者手术切除范围为距肉眼所见肿瘤边缘至少2 cm,43例患者肿瘤切除术后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进行修复重建,恢复咀嚼、吞咽及呼吸功能.皮瓣血管蒂长8~18 cm,平均12.5 cm.左股前外侧皮瓣41例,右侧2例.皮瓣面积(4~15)cm×(5~25)cm.结果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一期成功40例,1例术后第5天出现静脉血栓,重新吻合血管皮瓣成活.坏死3例,其中2例分别于术后第1天、第4天胸大肌肌皮瓣修复.1例第20天皮瓣坏死脱落后长肉芽愈合.11例下咽癌患者中3例行喉全切除术,8例保留喉功能(72.7%).23例口腔癌、7例咽侧壁扁桃体癌术后均恢复较好的咀嚼、吞咽、发音功能.头皮癌、枕部肉瘤患者较好地修复了大面积皮肤缺损.结论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技术可靠,成活率高,供区无严重并发症.皮瓣薄厚适中,可塑性好,是头颈肿瘤术后修复重建理想的修复皮瓣.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鼠双微体2(MDM2)蛋白是否参与醛固酮(ALD)诱导的系膜细胞生长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用liT—PCR方法检测人系膜细胞株(HMCL)盐皮质激素受体(MR)、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11β-HSD2
目的 用蒙特卡罗(MC)模拟实验体内植入金属物后的百分深度剂量变化。方法 用6MVX线照射水下 5 cm处0.4 cm厚金属植入物,对有无金属植入物百分深度剂量变化进行MC方法模拟实验
目的 确定小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核苷类似物预防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的效果.方法 对我院1998年12月至2009年11月间因乙肝相关性终末期肝病行肝移植手术并接受核苷类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尿血管紧张素原(AGT)与肾损伤指标及肾脏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活性的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尿RAS组分
目的:研究用高效液相色谱及柱后衍生法测定黄曲霉毒素B1.方法:样品经甲醇+水(55+45)提取,提取液经过滤、浓缩后,用高效液相色谱及柱后衍生法测定黄曲霉毒素B1.结果:黄曲霉毒
目的 观察特异性光感受器细胞核受体(NR2E3)基因在宁夏地区视网膜色素变性(RP)患者中的突变频率及特征,探讨其在R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经检查确诊的120例RP患者纳入研究。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的MRI特点,提高对PCNSL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
目的 研究不同年龄段正常成人前列腺外周带T2信号的改变并对其ADC值进行定量分析.方法 51例志愿者,按年龄段分为4组:A组(20~35岁,n=16),B组(36~50岁,n=13),C组(51~65岁,n=9),D组
目的 回顾性研究胸腔镜辅助微创与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北京安贞医院172例持续性房颤患者进行射频消融,83例行胸腔镜辅助微创射频消融(微
目的 对照病理解剖结果,比较胎儿左侧与右侧异构综合征声像图特征的差异.方法 选择产前超声诊断并经病理解剖证实的胎儿异构综合征病例22例,分析比较左、右侧异构综合征的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