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是一名红绿色盲者,却是世界上最会玩弄色彩的导演之一;
他是全世界智商最高的导演,看他的电影就像在参与一场头脑风暴;
他是一位低调而又才华横溢的英国绅士;
他被称为电影大师斯皮尔伯格的接班人;
他叫克里斯托弗·诺兰。
美国时间7月20日晚,《蝙蝠侠前传3:黑暗骑士崛起》在丹佛市的首映遭遇了枪击事件,造成12人死亡,58人受伤。很多人没有看过电影就信手就给“蝙蝠侠”系列电影安上了暴力、黑暗的罪名,还振振有辞地表示这次惨案就是“蝙蝠侠”系列电影酿成的。
而“蝙蝠侠”系列电影的导演就是克里斯托弗·诺兰。两部前作《蝙蝠侠前传1:侠影之谜》和《蝙蝠侠前传2:黑暗骑士》都取得了巨大的票房成功和影评人的交口称赞,片中的诸多角色也因此成为风靡全世界的银幕偶像。这次丹佛枪击案疑犯所模仿的正是《黑暗骑士》中的被称为史上最经典反派人物——“小丑”。
这次惨案的发生归罪于诺兰明显是不理智的。诺兰很擅长塑造反派人物,但是他拍的《蝙蝠侠》系列电影每一部都是在宣扬正面的力量。虽然在他塑造的角色中总有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奸角,但是每部片中也有着为了正义献身的角色、让观众倍感温暖的角色,影片也始终保持着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主旋律”。
很多影迷仍称这次惨案不会影响他们的观片热情,因为他们对诺兰这位天才导演的期待甚至高于一切顾虑。
一鸣惊人,锋芒初露
克里斯托弗·诺兰1970年7月生于伦敦,7岁时他老爸给了他一个8毫米摄像机,然后他就开始“染指”拍摄了。19岁那年,他的超现实主义短片《塔兰特拉》就在美国公共广播频道上映。早在在伦敦读大学时,他已经与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组织了“16毫米”社团。
克里斯托弗·诺兰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电影是1999年在伦敦上映的《追随》。这部片长不到70分钟、成本仅仅6000美元的黑白片,与当时全球流行的奢华大片的风格格格不入,却又凭借其深度和内涵享誉全球。
拍《追随》时的拍摄环境是无法与现在相比的,他只用得起业余演员,资金紧张到连亲戚都得来客串角色,简陋到在父母家中取景。英国的电影工业没给诺兰任何支持,倒是妻子艾玛·托马斯工作的公司,在他拍摄时借他用复印机之类的器材。“事物虽小,功效很大。对我的帮助,不可小视。”诺兰事后回忆道。后来《追随》如愿地展现了诺兰不可小视的才华、野心以及神奇的想象力。但别忘了,这仅是诺兰奇迹的一个低调序曲而已。
其后诺兰执导的《记忆碎片》在美国的票房总额为2600万美元。这部惊世骇俗的《记忆碎片》不仅打造了一个票房奇迹,而且在各大电影节上连连获奖,其中包括:独立精神奖的最佳脚本及最佳导演奖,圣丹斯国际电影节的最佳电影剧本奖,广播电影协会的最佳电影脚本奖等,还有金球奖和奥斯卡奖的最佳电影剧本提名。诺兰曾经说过:“我把《记忆碎片》这个为复仇而复仇的简单故事的叙述复杂化。对我而言,它是我在好莱坞的美丽开始,仅仅是这一点,已经让我很激动。”的确,从那开始,电影界迎来了诺兰疯狂获奖的的时代了。
这两部电影的成功奠定了诺兰新锐导演的地位和异常敏锐的角色感及超自信的导演风格。
勇于尝试,华丽变身
《记忆碎片》以后,诺兰的电影生涯出现了事业的转折点——他开始涉足独立电影以外的商业大片了。
2005年,作为蝙蝠侠的超级粉丝的诺兰尝试执导雪藏了7年之久的《蝙蝠侠》系列。由诺兰接手后的蝙蝠侠系列出现了巨大的转变,不再是曾经的奇幻路线,而是与现实相关的写实风格。同时诺兰自己也一改过往心理惊悚片的风格,富具创造力的他打造出一部被影评人称“比漫画原作还要好”的《蝙蝠侠前传:侠影之谜》。35位影评人86%的认同率,这部电影所得的评分超过了横扫全球票房的《星战前传Ⅲ》。这是因为诺兰手下的《侠影之谜》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正义战胜邪恶式”的英雄神话,而是深入探讨了正义、复仇与私人执法权之间的辩证关系,厚重的现实色彩为这个系列的下一个高潮奠定了基础。凭借此作,诺兰一跃成为好莱坞一线商业片大导。
2008年,诺兰又凭借《蝙蝠侠前传2:黑暗骑士》赢尽了票房和口碑,高达10亿美元的票房和史上排名第九的IMDB成绩,仿佛全世界都为他疯狂。这是一部比前作《蝙蝠侠前传:侠影之谜》更为成熟的作品,频繁的交叉蒙太奇,画外音,阴暗只凸显轮廓的光线,快节奏的交响乐,诺兰所主宰的这一切都是那么的天衣无缝。《黑暗骑士》因此被人称为好莱坞史上里程碑式的电影。
两年前,被诺兰自称是“一部发生在意识结构内的当代科幻动作片”的《盗梦空间》着实地让观众们又参与了一次头脑风暴。在无数次颠覆了观众的时间观念后企图进一步颠覆观众的空间观念后,他又让他的作品能恰好被观众看懂,商业与艺术的平衡点在这里得到完美显现。他似乎可以在梦境中醒来,又在电影中衔梦而飞。7亿美元的票房,证明了诺兰这朵奇葩已经无需刻意去追赶希区柯克、库布里克,电影大师殿堂里也必将因为他对电影梦的追逐与诠释而刻下他的名字。
诺兰善于揣测人的内心,善于运用非线性的剧情,从而捕获观众的心。他能驾驭华丽而独特的场面给人以不一样的视觉冲击。有人说诺兰具备着所有商业导演的优点,也具备了文艺导演的思维,却又没有他们身上的任何一种弊病。
保守的“实力派”
在《阿凡达》等“3D”大片上映以后,全世界都掀起了“3D”浪潮,3D仿佛就成了票房的一大重要保障。就连一直坚持胶片拍摄的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在去年的《丁丁历险记》中也运用了3D效果拍摄,而诺兰却一直坚守胶片拍摄这一个阵地。
在诺兰最新上映的《蝙蝠侠前传3:黑暗骑士崛起》拍摄过程中,制片方强烈要求将该片拍摄成3D却遭到诺兰的坚决反对,“电脑图像有两个作用,一个是天衣无缝地在视觉上骗过观众,也就是我正试图去做的,另一个就是纯粹地砸钱制造奇观,对这我是没什么兴趣的。”因为他更希望将普普通通的商业片系列灌注进人性的深度,他用扎扎实实的原创剧本力挫大牌厂商的围追堵截,如同《记忆碎片》那颠覆性的,却和短期失忆症患者思维状态极为契合的叙事结构;如同《蝙蝠侠前传2:黑暗骑士》对于人性的拷问和应用于漫画英雄身上的民主与专政之反思;如同他给《盗梦空间》的定义:一部发生在意识结构内的动作科幻片。诺兰这种为追求剧情感染力放弃采用高新技术的噱头吸引观众的态度,证明了他就是好莱坞最会“讲故事”的导演,就是一位“实力派”导演。
爱情修道士
在现实生活中里,诺兰没绯闻。妻子艾玛·托马斯是诺兰3个孩子的母亲,也是他长久的工作伙伴,若干部电影的制片人。从影像资料里看得出诺兰非常尊重妻子。在电影发布会的现场,与女演员有关的问题,诺兰都会笑着先看看太太,确保她不会敏感地胡思乱想,再回答无中生有、意图制造话题的挑衅。对于一位混迹好莱坞的导演,竟能做到身世基本上清清白白,谁还会认为他不是来自火星?其实诺兰只不过是老老实实拍他的电影罢了,除了贡献好看的影片,他实在成不了妇女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他是全世界智商最高的导演,看他的电影就像在参与一场头脑风暴;
他是一位低调而又才华横溢的英国绅士;
他被称为电影大师斯皮尔伯格的接班人;
他叫克里斯托弗·诺兰。
美国时间7月20日晚,《蝙蝠侠前传3:黑暗骑士崛起》在丹佛市的首映遭遇了枪击事件,造成12人死亡,58人受伤。很多人没有看过电影就信手就给“蝙蝠侠”系列电影安上了暴力、黑暗的罪名,还振振有辞地表示这次惨案就是“蝙蝠侠”系列电影酿成的。
而“蝙蝠侠”系列电影的导演就是克里斯托弗·诺兰。两部前作《蝙蝠侠前传1:侠影之谜》和《蝙蝠侠前传2:黑暗骑士》都取得了巨大的票房成功和影评人的交口称赞,片中的诸多角色也因此成为风靡全世界的银幕偶像。这次丹佛枪击案疑犯所模仿的正是《黑暗骑士》中的被称为史上最经典反派人物——“小丑”。
这次惨案的发生归罪于诺兰明显是不理智的。诺兰很擅长塑造反派人物,但是他拍的《蝙蝠侠》系列电影每一部都是在宣扬正面的力量。虽然在他塑造的角色中总有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奸角,但是每部片中也有着为了正义献身的角色、让观众倍感温暖的角色,影片也始终保持着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主旋律”。
很多影迷仍称这次惨案不会影响他们的观片热情,因为他们对诺兰这位天才导演的期待甚至高于一切顾虑。
一鸣惊人,锋芒初露
克里斯托弗·诺兰1970年7月生于伦敦,7岁时他老爸给了他一个8毫米摄像机,然后他就开始“染指”拍摄了。19岁那年,他的超现实主义短片《塔兰特拉》就在美国公共广播频道上映。早在在伦敦读大学时,他已经与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组织了“16毫米”社团。
克里斯托弗·诺兰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电影是1999年在伦敦上映的《追随》。这部片长不到70分钟、成本仅仅6000美元的黑白片,与当时全球流行的奢华大片的风格格格不入,却又凭借其深度和内涵享誉全球。
拍《追随》时的拍摄环境是无法与现在相比的,他只用得起业余演员,资金紧张到连亲戚都得来客串角色,简陋到在父母家中取景。英国的电影工业没给诺兰任何支持,倒是妻子艾玛·托马斯工作的公司,在他拍摄时借他用复印机之类的器材。“事物虽小,功效很大。对我的帮助,不可小视。”诺兰事后回忆道。后来《追随》如愿地展现了诺兰不可小视的才华、野心以及神奇的想象力。但别忘了,这仅是诺兰奇迹的一个低调序曲而已。
其后诺兰执导的《记忆碎片》在美国的票房总额为2600万美元。这部惊世骇俗的《记忆碎片》不仅打造了一个票房奇迹,而且在各大电影节上连连获奖,其中包括:独立精神奖的最佳脚本及最佳导演奖,圣丹斯国际电影节的最佳电影剧本奖,广播电影协会的最佳电影脚本奖等,还有金球奖和奥斯卡奖的最佳电影剧本提名。诺兰曾经说过:“我把《记忆碎片》这个为复仇而复仇的简单故事的叙述复杂化。对我而言,它是我在好莱坞的美丽开始,仅仅是这一点,已经让我很激动。”的确,从那开始,电影界迎来了诺兰疯狂获奖的的时代了。
这两部电影的成功奠定了诺兰新锐导演的地位和异常敏锐的角色感及超自信的导演风格。
勇于尝试,华丽变身
《记忆碎片》以后,诺兰的电影生涯出现了事业的转折点——他开始涉足独立电影以外的商业大片了。
2005年,作为蝙蝠侠的超级粉丝的诺兰尝试执导雪藏了7年之久的《蝙蝠侠》系列。由诺兰接手后的蝙蝠侠系列出现了巨大的转变,不再是曾经的奇幻路线,而是与现实相关的写实风格。同时诺兰自己也一改过往心理惊悚片的风格,富具创造力的他打造出一部被影评人称“比漫画原作还要好”的《蝙蝠侠前传:侠影之谜》。35位影评人86%的认同率,这部电影所得的评分超过了横扫全球票房的《星战前传Ⅲ》。这是因为诺兰手下的《侠影之谜》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正义战胜邪恶式”的英雄神话,而是深入探讨了正义、复仇与私人执法权之间的辩证关系,厚重的现实色彩为这个系列的下一个高潮奠定了基础。凭借此作,诺兰一跃成为好莱坞一线商业片大导。
2008年,诺兰又凭借《蝙蝠侠前传2:黑暗骑士》赢尽了票房和口碑,高达10亿美元的票房和史上排名第九的IMDB成绩,仿佛全世界都为他疯狂。这是一部比前作《蝙蝠侠前传:侠影之谜》更为成熟的作品,频繁的交叉蒙太奇,画外音,阴暗只凸显轮廓的光线,快节奏的交响乐,诺兰所主宰的这一切都是那么的天衣无缝。《黑暗骑士》因此被人称为好莱坞史上里程碑式的电影。
两年前,被诺兰自称是“一部发生在意识结构内的当代科幻动作片”的《盗梦空间》着实地让观众们又参与了一次头脑风暴。在无数次颠覆了观众的时间观念后企图进一步颠覆观众的空间观念后,他又让他的作品能恰好被观众看懂,商业与艺术的平衡点在这里得到完美显现。他似乎可以在梦境中醒来,又在电影中衔梦而飞。7亿美元的票房,证明了诺兰这朵奇葩已经无需刻意去追赶希区柯克、库布里克,电影大师殿堂里也必将因为他对电影梦的追逐与诠释而刻下他的名字。
诺兰善于揣测人的内心,善于运用非线性的剧情,从而捕获观众的心。他能驾驭华丽而独特的场面给人以不一样的视觉冲击。有人说诺兰具备着所有商业导演的优点,也具备了文艺导演的思维,却又没有他们身上的任何一种弊病。
保守的“实力派”
在《阿凡达》等“3D”大片上映以后,全世界都掀起了“3D”浪潮,3D仿佛就成了票房的一大重要保障。就连一直坚持胶片拍摄的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在去年的《丁丁历险记》中也运用了3D效果拍摄,而诺兰却一直坚守胶片拍摄这一个阵地。
在诺兰最新上映的《蝙蝠侠前传3:黑暗骑士崛起》拍摄过程中,制片方强烈要求将该片拍摄成3D却遭到诺兰的坚决反对,“电脑图像有两个作用,一个是天衣无缝地在视觉上骗过观众,也就是我正试图去做的,另一个就是纯粹地砸钱制造奇观,对这我是没什么兴趣的。”因为他更希望将普普通通的商业片系列灌注进人性的深度,他用扎扎实实的原创剧本力挫大牌厂商的围追堵截,如同《记忆碎片》那颠覆性的,却和短期失忆症患者思维状态极为契合的叙事结构;如同《蝙蝠侠前传2:黑暗骑士》对于人性的拷问和应用于漫画英雄身上的民主与专政之反思;如同他给《盗梦空间》的定义:一部发生在意识结构内的动作科幻片。诺兰这种为追求剧情感染力放弃采用高新技术的噱头吸引观众的态度,证明了他就是好莱坞最会“讲故事”的导演,就是一位“实力派”导演。
爱情修道士
在现实生活中里,诺兰没绯闻。妻子艾玛·托马斯是诺兰3个孩子的母亲,也是他长久的工作伙伴,若干部电影的制片人。从影像资料里看得出诺兰非常尊重妻子。在电影发布会的现场,与女演员有关的问题,诺兰都会笑着先看看太太,确保她不会敏感地胡思乱想,再回答无中生有、意图制造话题的挑衅。对于一位混迹好莱坞的导演,竟能做到身世基本上清清白白,谁还会认为他不是来自火星?其实诺兰只不过是老老实实拍他的电影罢了,除了贡献好看的影片,他实在成不了妇女们茶余饭后的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