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水危机

来源 :户外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tor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北京,2009年冬到2010年春,出现了这二十多年来下雪的历史高峰,次数频度及雪况之大都创造了纪录。地球真的变暖了?但为什么冬天却似乎更寒冷?近年,类似北京这样反常的气候,在中国其他地方甚至全球,也此消彼长,频繁不断,从春天中国西南大旱灾,到4.5月的广东水涝,到入夏以来的福建泥石流,长江地区涝灾。各地方政府尤其救灾部门,几乎就没消停过。科学家们解释为,这是地球变暖导致地球气候变化Climate change温室气体增加,二氧化碳含量385PPM均温增加北极冰雪及各大冰川大幅度消融退化。极端气候增加。诸多地方渐渐没有了春秋,只有冬夏。而且,以后每年都会出现历史之“最”。
  全球气候变迁大背景之下,“水危机”可谓是其中最突出的主题。
  无论天气如何,贯穿其中的都少不了“水这一元素。在安宁,灾难之中,水往往扮演着最具力量的角色之一,‘金木水火土’——古人没有物理和化学。而人们都知道,氧气水、温度,这是人类乃至生命存活的三大基础单元。南水北调大工程,三峡工程等等,中国大地上,水其实是我们生活中最关键的一个元素但又如此令人忽略或漫不经心。
  “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西南干旱,用类似于公益广告的场景,为全民普及了一场水危机教育。”水教育课,其实从1998年的长江洪灾算起,已有多年历史了。国内媒体及各界,往往更多以口号,感性情感,大宏观呼吁为基调,来作宣传,教育。这和。狼来了“的故事的主逻辑其实一致。但缺乏德国式的严谨,执行行为到位的细节。
  
  水危机,在中国更为多元,更为综合。
  
  因历史原因,在自然气候特征上,历史长期以来就有干旱或洪涝危机,如西北的不少地区。
  季节性的暴雨或干旱:云南大旱,是以往旱季的延长和加大,福建泥石流也是雨季的极端加剧。
  水资源的浪费与透支:工业用水,城市用水等,华北大地下的巨大中空,这已成了一个隐隐的黑洞。
  水电建设:这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尤其在中国。
  水污染:在中国内陆(西部之外),几乎没有一条干净的河流。这是中国全球背景下,对比西方水危机。更为突出的一个问题。
  因水缺乏,不均衡,水污染所导致的生态系统人类经济和社会系统的病变。
  淡水湖以及海洋世界:作为一整套水系统,都面临着危机。
  有资料称:“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名列世界第四,但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然而,中国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并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有数据显示全国淡水取用量约占世界年取用量的13%。不少人把这样的原因,习惯于归为“群众素质的问题”比如在西南大早期间,3月23日晚,昆明一水管爆裂持续12小时才修复。在这一个个非典型的事件背后,不仅仅是典型管理的失职,也不仅仅是典型“素质”的缺乏这是一个系统化的问题。
  
  谁的水危机?这个问题很简单,也很复杂。
  
  水危机,尤其中国水危机,最主要的源头还是来自于人们自己。无论是以什么样的口号来使用,毋庸置疑,对水的污染,透支不均衡掠夺,这个行为最终以“人”对“自然”对抗的方式实现了。
  中国,怒江作为最后一条没有被干扰的河流,也开始被结扎修坝。山河水的命运,和这个土地上居住了什么人有关。在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上,各类“国家公园”五花八门,对比美国,其由知识分子倡导,政府在各不同意见的平衡下,带动全民形成环境意识,这一历史传统渗透到美国公民社会中。那时,美国老罗斯福站出来说No,而今天的中国呢?
   水资源保护,水危机——人类无法改变地球的宇宙活动规律,但可以改变表象。水资源的使用,保护,这一切都和人类单位“国家”的行为方式相关。学习美国经验,但若没有一个真正由基层公民,全体中国人类说话的机制,那永远只停留在照猫画虎阶段。以国家名义,实际都在行利益集团之实。水危机的人类因素背后,利益割据局面是一个个固有堡垒,坚硬的自我保护体系。
  所以,水危机是一个自然问题,解决它消化它是一个技术问题,技术问题的本质是建立在社会问题基础上的。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归为社会问题,但核心无疑是文化问题。技术当然可以促进改变,也惟有行动才带来希望。
  这是一个系统化的问题:从广度、深度,时间度角度。
  当然,最终从精神哲学层,自然伦理学来说,不管是美国人还是中国人,欧洲人还是非洲人人类在自然伦理学上都是以自己的“法律”作为“法”,都特别自傲于人类的开发资源能力与智商。人类的欲望,从梭罗居住《瓦尔登湖》的那天,在此前,庄子临水而思,在此后,美利坚今天也还以他们的罗斯福大坝为傲……这是整个人类的悲哀。
  
  谁的水危机?
  
  我们所有人的水危机。西南人,福建人,藏族人,维族人,汉人,中国人外国人,地球人,这代人,下一代人……
  事实上,没有人是一座孤岛,自成一体。
  每个人都是那广袤大陆的一部分,任何河流的死亡,任何水世界的美丽之灭亡,任何野鱼野虾物种的死亡,也都是你我的损失,因为你我同是人类的一员,因此不要问警钟为谁而鸣,它就为你而鸣。
  笔者喜好皮划艇运动,无论是平水还是白水。也曾为深圳坝光建“精细化工生态工业园”的项目(填海造地,已经上马)而发出自己的声音。皮划艇运动来到中国很短的时间,迄今在国内参与的人也寥寥无几。当我们拖曳皮划艇,去发现和探索中国之河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已经失去太多。也就是,我们的下一代人,很可能难以看到他自己祖国的“洁净之河”,“蓝色之河”,“狂野之河”了。今天,当许多河流每隔几十公里修建水电大坝,许多河流都已成了臭黑的小河沟,我和朋友们竟然也还能在广东广西,发现许多美好之地。
  每块绿色暨是一片森林和山峦,每一条曲线暨是一条河流。虽然人类的破坏不断渗透,但这些隐秘于山林中的河流依然静谧而诱人。从2004年起,我和朋友们开始用皮划艇来探索广东,发现深圳乃至广东周边地区,那些秘境中的美丽瞬间依然如画般定格在我的脑海中,让我对这种发现之旅乐此不疲。
  我依然记得从化响水河上飘逸的薄雾,我的朋友划着船宛若从仙境中穿出;我也记得在锦江边那棵独自凋零的开花的树,它散发出优雅而孤独的美:还有流溪河上从我艇边游过的小蛇;古母水上飞翔的白鹭;大潭河里的溶洞和瀑布;贞江边婀娜的翠竹;我记得深圳海边红树林里的幽静,力求不打扰那些觅食的白鹭,而它们如绅士般悠然;大鹏半岛的海岸线,山体,变化的海水颜色,天空与远方,一年四季,有不同的变化……记忆不胜枚举迈出这一小步,突破城市的禁锢。我发现,自然其实依然美丽。
   美丽 水世界,我们有幸还能拜访她的一些容颜。但未来呢?
  
  这些残存的美好,使我保持对未来的希望、今天的力量,至少,我要面对自己的孩子。至少,每一个关注、每一个微博每一个帖子,每一个照片,每一个真相……每一个行为,都是一种促进。
  希望我们的孩子们,能在他们的未来中国,有着还不算那么差的水世界。
其他文献
“白色鸦片”是雪友们对这项冰雪运动亲切的称呼,但是相对于雪场里压制平整,规划整齐的雪道,野外的粉雪才是真正的“白色鸦片”,也是雪友们最终极的目标。在野雪中滑行,可以彻底抛开雪场里走刃的概念,回归到单板的起源——冲浪运动,享受追波逐浪的感觉。想想看,静谧的山林里,身着斑斓雪服的滑雪者在白色的大背景中,从松软的雪面高速滑过,经过处掀起一阵阵的雪雾,伴随着快门声,在图片中凝固了这动感的一幕,这就是野雪摄
高黎贡山,很大,大到你看着高山还在远方的时候,却已经置身其中;高黎贡山,很长,长到你站在这端看着的身边的怒江水,其实是十天前刚从山那一端流下来的。高黎贡山的事儿,很多,多到你到了这里,不知道究竟该如何说起,就像你不知道到了哪里,才算到了高黎贡山一样。    向左走,向右走    我是从云南的保山开始进入高黎贡山的,再转到现怒江州州府所在地六库,跻身在两山怒矗的谷底,看着那奔淌的怒江水,往左还是往右
气候温和的温哥华是户外活动的乐土,那里的人们在大自然怀抱里肆意挥洒着活力。夏天一到,北海岸山脉登山、徒步和骑行的人潮络绎不绝;周末假期,滨海靠山的海天公路上许多车辆在车尾挂着自行车或独木舟;冬令时节,惠斯勒的滑雪场里男女老少享受着粉雪的乐趣;我们发现昂贵的法拉利跑车顶上无一例外地装着车顶雪板架……——《BORN TO FLY》这部电影正是从鹰的视角带领我们俯瞰了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山川,正如“一方水
和菜头,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灵长类人科人属人种,雄性,食性杂。因外形可爱,深受广大中外网络游客喜爱。原产我国云南省昆明市一带。目前生活在我国北京海淀附近。每十年发情一次,濒临灭绝,目前人工繁殖依然在探索阶段。是我国特级保护动物。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和娱乐性,喜食生鲜,平常以文字为乐。网上设有博客观赏区,称《槽边往事》。游客请勿喂其香烟。谢谢合作!  和菜头个人blog:http://www,hetaito
在激烈的竞技体育赛场上,各类突发事故在所难免。不过,在当今公路自行车领域,却流传着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即在环法、环意、环西这样的重大赛事中,如果身着象征总成绩排名榜首的特殊领骑衫的车手在比赛进行过程中由于撞车、机械故障等客观因素导致掉队,那么其余参赛车手应适当减速等待其归队。从某种意义而言,这正是公平竞争的一种体现。然而,现实比赛充满着太多不确定因素,每位车手在当时的处境也不尽相同,争议自然屡见不鲜
初次见到肖诗白记得还是在2008年的崇左生态训练营,当时他是野性中国崇左训练营的讲师,主要为学员讲授红外触发摄影的知识,我们傍晚在野外训练拍摄时,肖诗白身着迷彩服,头戴一个便于相机对焦的头灯,手握相机为学员示范拍摄蛤蚧,只见他轻轻靠近蛤蚧以后,俯下身子高度与蛤蚧一致,一只手迅速调整好在内置视窗的参数,另一只手握着一只SB800闪光灯,不断调整闪光灯的角度,一张两张~~进行分阶曝光。在课间休息时一向
身居室内亦飞扬    将很多与旅行相关的“空间、时间、场景”集中在家里,于是,家和旅行可以相互替代—在家时,可以精神旅行,在路上,则表现为身体的移动。    她在二层的阁楼上设置了一处藏地。那是家里最高的位置,也许这种设置表现了她的一种精神的寄托—在红杏的心中,它本来就是高高在上的。  那里集中摆放着藏地的擦擦、尼泊尔的佛像、藏族的小工艺品,还有很多活佛给的加持物。那些擦擦是她在四川、云南、青海、
为了尽最后的努力,以拯救“现实中的尼斯湖水怪和水下世界的大脚怪”。美国内华达雷诺大学渔业生物学家泽布·霍根(ZEB HOGAN)和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共同发起第一个全球性保护世界巨型淡水鱼类的全球大鱼类项目(MEGA FISH PROJECT),项目旨在研究那些可以长到91公斤或两米长的世界上最大淡水鱼,包括巨鲤、巨鲶、河鲶三种大型淡水鱼类,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学价值。这项为期三年的项目从2006年开始
孙娜/Nina Sun 奥索卡
2010年夏,美国人Nico和Oliver Favresse兄弟、Sean Villanueva-O’Driscoll、比利时人Ben Ditto,乘坐帆船到达格陵兰西海岸。他们从75岁老船长Bob shepton掌舵的营地船出发,开辟了九条大岩壁路线。本次攀登活动获得了第19届金冰镐奖。    就是他!    在将奔赴格陵兰的日子里,我们被深深地“吓”住了!这一次,我们徒步距离不远(上次在巴芬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