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探究教学”的教学方法是基于学生探究学习的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方法,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对推进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思想政治课运用“探究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行为的表现,实施策略主要有:创设新奇情境,激发探究兴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恰当的探究形式,组织开展问题探究活动。
关键词:初中政治;探究教学
一、创设友爱、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共同活动,若要学生乐学,教师必须做到乐教。因为有些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即“亲其师,才信其道”。所以教师必须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自身做起,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为学生树立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的要求就会顺利地“内化”为学生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习优者不偏爱,学习差者不歧视,了解差生,理解差生,关心学生,多鼓励,少批评。努力发掘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的自卑感逐渐消失,激发起他们勤奋好学的上进心,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多提问,多鼓励,多辅导,让他们在点滴的进步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学生从教师那里受到鼓舞、鼓励,从而尊重教师,激起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他们在听课过程中,就能全神贯注,听得投入,学得扎实,记得牢固,理解得透彻,同时智力得到发展,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学生处于从属的地位。传统教学模式在备课中首先考虑的是:教师要教什么?怎么教?教师授课只设计自身的教学行为,至于学生怎么办,一切服从于教师。而探究式教学,则是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首先考虑让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再精心设计学生的学习过程,然后再设计教师怎样去引导学生学习?怎样组织帮助学生学好?总之,在教学观念上要把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创设最大的自由思维的空间和表现的机会,把教学内容转变为探究式教学内容,把教学行为转变为优化的学习行为和交流探讨问题的过程。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其探究过程可以涉及所有的要素,也可以只设计部分要素。作为组织者的教师,要真正地将研究性学习融入政治教学中,而不是流于形式,选好适合探究的课题是关键。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入手,既容易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又具有可操作性。比如在学习初二思想政治第五课《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的过程中,我开展了“地球是我家,环保靠大家”的研究性课题,让学生从发现环保问题到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认识了环境保护是关系到国家强弱、民族兴衰、社会的稳定,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人民的健康有重要的作用,从而直面环保问题,这是学生思想发展的第一次飞跃。通过走出课堂、走向社会的专题方案设计等一系列活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求知欲激活了,学生自主地参与推进可持续发展活动,产生了思想上的第二次飞跃。
三、采用恰当的探究形式,组织开展问题探究活动
科学教育指出:让学生应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必须在探究活动中进行,如果学生不自己亲自探索,就很难发现解决问题的要素和关键。因此,教师不必担心学生有没有探究能力,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而必须针对不同的学习要求采用多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的探究形式,如小组讨论、课题研究、个别访谈、演示演讲、专题辩论、知识技能竞赛、社会调查等形式。如在学习环境保护时,联系到我们学校存在哪些环境问题及如何解决时,我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小组成员聚集在一起进行讨论,并确定出各小组的负责人。学生在讨论中广开言路,提出了一些很有新意的建议,如:我觉得应该在全校提出倡议,号召全体师生共同参与;我们可以采用团队活动改变学校环境面貌;我想我们应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改变不良行为习惯,促使环境好转;我认为我们还可以开辟专栏“表扬环保小卫士”……总之,学生们提出的措施五花八门,各具特色,颇有新意。这样充分让学生展现学习过程、思维过程,极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潜能,培养了他们自主探究的精神。与此同时,也可以使教师从学生的思维展现中发现备课过程中未发现的新问题及观察问题的不同视角,有力地促进了教学的互动,实现了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总而言之,只要有利于学生扩展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探究形式就可以利用。但不管采用什么形式,教师都要精心設计,认真组织,讲求实效;要让学生有充分的准备,留足思考问题、发表见解的时间和空间,并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以激发兴趣、尊重学生为前提,以自主为核心,以培养提高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最高目标。
四、培养中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个人道德修养
对于我们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内容,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敢于质疑,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和认识事物。政治教师要采取创新教法,努力营造政治课堂中生动活泼、轻松无压力的教学氛围。教师要学会在教学中进行角色转变,改变传统教学中的主宰课堂的局面。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知识的参与者和引导者。政治教师要不断地完善自我个性,以新课改的要求去对我们的教学进行必要的改革。加强情境教学的应用,调动中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模拟我们的现实生活,引导他们进行主动积极的思考,从而帮助学生进行思想创新意识的建立。
总之,构建思想品德课堂良好的教学情感生态环境,开创课堂的生命长廊,需要教师从多层面考虑,多种手段综合运用,更需要教师的悟性、创造性劳动的积累。构建思想品德课堂良好的教学情感生态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友爱、理解信任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知识、接受教育,让教师满怀激情地有效指引,让思想品德课堂变得快乐,成为一种享受,让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到尽情地释放,激发课堂活力,提高课堂效率,落实课堂效果,实现学生、教师的个体发展,是使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回复生机与创新的必由之路。
(作者单位:甘肃省临夏县卢马中学 731800)
关键词:初中政治;探究教学
一、创设友爱、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共同活动,若要学生乐学,教师必须做到乐教。因为有些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即“亲其师,才信其道”。所以教师必须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自身做起,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为学生树立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的要求就会顺利地“内化”为学生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习优者不偏爱,学习差者不歧视,了解差生,理解差生,关心学生,多鼓励,少批评。努力发掘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的自卑感逐渐消失,激发起他们勤奋好学的上进心,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多提问,多鼓励,多辅导,让他们在点滴的进步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学生从教师那里受到鼓舞、鼓励,从而尊重教师,激起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他们在听课过程中,就能全神贯注,听得投入,学得扎实,记得牢固,理解得透彻,同时智力得到发展,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学生处于从属的地位。传统教学模式在备课中首先考虑的是:教师要教什么?怎么教?教师授课只设计自身的教学行为,至于学生怎么办,一切服从于教师。而探究式教学,则是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首先考虑让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再精心设计学生的学习过程,然后再设计教师怎样去引导学生学习?怎样组织帮助学生学好?总之,在教学观念上要把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创设最大的自由思维的空间和表现的机会,把教学内容转变为探究式教学内容,把教学行为转变为优化的学习行为和交流探讨问题的过程。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其探究过程可以涉及所有的要素,也可以只设计部分要素。作为组织者的教师,要真正地将研究性学习融入政治教学中,而不是流于形式,选好适合探究的课题是关键。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入手,既容易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又具有可操作性。比如在学习初二思想政治第五课《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的过程中,我开展了“地球是我家,环保靠大家”的研究性课题,让学生从发现环保问题到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认识了环境保护是关系到国家强弱、民族兴衰、社会的稳定,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人民的健康有重要的作用,从而直面环保问题,这是学生思想发展的第一次飞跃。通过走出课堂、走向社会的专题方案设计等一系列活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求知欲激活了,学生自主地参与推进可持续发展活动,产生了思想上的第二次飞跃。
三、采用恰当的探究形式,组织开展问题探究活动
科学教育指出:让学生应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必须在探究活动中进行,如果学生不自己亲自探索,就很难发现解决问题的要素和关键。因此,教师不必担心学生有没有探究能力,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而必须针对不同的学习要求采用多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的探究形式,如小组讨论、课题研究、个别访谈、演示演讲、专题辩论、知识技能竞赛、社会调查等形式。如在学习环境保护时,联系到我们学校存在哪些环境问题及如何解决时,我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小组成员聚集在一起进行讨论,并确定出各小组的负责人。学生在讨论中广开言路,提出了一些很有新意的建议,如:我觉得应该在全校提出倡议,号召全体师生共同参与;我们可以采用团队活动改变学校环境面貌;我想我们应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改变不良行为习惯,促使环境好转;我认为我们还可以开辟专栏“表扬环保小卫士”……总之,学生们提出的措施五花八门,各具特色,颇有新意。这样充分让学生展现学习过程、思维过程,极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潜能,培养了他们自主探究的精神。与此同时,也可以使教师从学生的思维展现中发现备课过程中未发现的新问题及观察问题的不同视角,有力地促进了教学的互动,实现了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总而言之,只要有利于学生扩展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探究形式就可以利用。但不管采用什么形式,教师都要精心設计,认真组织,讲求实效;要让学生有充分的准备,留足思考问题、发表见解的时间和空间,并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以激发兴趣、尊重学生为前提,以自主为核心,以培养提高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最高目标。
四、培养中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个人道德修养
对于我们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内容,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敢于质疑,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和认识事物。政治教师要采取创新教法,努力营造政治课堂中生动活泼、轻松无压力的教学氛围。教师要学会在教学中进行角色转变,改变传统教学中的主宰课堂的局面。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知识的参与者和引导者。政治教师要不断地完善自我个性,以新课改的要求去对我们的教学进行必要的改革。加强情境教学的应用,调动中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模拟我们的现实生活,引导他们进行主动积极的思考,从而帮助学生进行思想创新意识的建立。
总之,构建思想品德课堂良好的教学情感生态环境,开创课堂的生命长廊,需要教师从多层面考虑,多种手段综合运用,更需要教师的悟性、创造性劳动的积累。构建思想品德课堂良好的教学情感生态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友爱、理解信任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知识、接受教育,让教师满怀激情地有效指引,让思想品德课堂变得快乐,成为一种享受,让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到尽情地释放,激发课堂活力,提高课堂效率,落实课堂效果,实现学生、教师的个体发展,是使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回复生机与创新的必由之路。
(作者单位:甘肃省临夏县卢马中学 73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