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木材生物炭对铜离子的吸附特性及其机制

来源 :环境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JIAN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索高效利用废弃生物质资源制备生物炭去除水体和土壤中Cu2+污染的可行性,本文以常见的农林废弃物苹果树枝和梧桐木锯末为原料,采用450℃限氧热裂解法制备生物炭,通过两种生物炭对Cu2+的批量吸附试验,利用4种等温吸附模型(Langmuir、Freundlich模型、Temkim、D-R模型)和4种吸附动力学模型(准一级动力学、准二级动力学、Elovich模型、颗粒内扩散模型)研究了苹果枝和锯末生物炭对Cu2+的吸附行为.同时,使用FTIR红外、SEM和BET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等技术表征了生物炭的理化性质,研究了两种生物炭对Cu2+吸附机制,分析了两种生物炭之间的吸附特性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苹果枝生物炭在3 h达到吸附平衡,理论最大吸附量为15.85 mg·g-1,锯末生物炭在6h达到吸附平衡,理论最大吸附量为17.44 mg·g-1,与其他研究相比,这两种生物炭体现了较高的Cu2+吸附性能;(2)两种生物炭对Cu2+的热力学吸附均较好地符合Langmuir模型,表明吸附过程主要是近似单分子层的有益吸附;动力学吸附均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表明其对Cu2+的吸附包括表面吸附、颗粒内扩散和液膜扩散等多种过程;(3)吸附机制主要包括静电吸附,配体(酚羟基)/离子(H+)交换和阳离子—π键作用.
其他文献
1引言要想了解原子里有什么?一种最直觉的逻辑就是打开原子看看。今天我们对原子的研究也是基于这种想法,为此我们不断构建能量越来越大的粒子对撞机用它来打开原子及里面的亚
在工业级自动测试系统中,矢量网络分析仪的应用十分广泛。常规的测试或试验等一般没有效率要求,仅要求实现对指标的自动测试及记录;但对于批产产品来说,测试效率低下往往是产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起病隐匿、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在过去的近三十年中,研究者们普遍认为脑内
目的观察研究临床中小儿腹泻患者使用小儿肠胃康颗粒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筛选并整理我院儿科于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120例小儿腹泻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
期刊
目的:本研究主要就急性间质性肾炎的病因特点以及临床治疗效果展开分析讨论。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收治的80例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
目的:观察防己黄芪汤加麻黄对阳虚水泛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以及心功能参数、NT-proBNP、6分钟步行距离试验等指标改善情况,为该药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虽然我国经济水平已经得到质的飞跃,这当然也离不开火电厂的安稳运行,然而火电厂的安全仍对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一定的威胁性,近年来我国全民强调节约型经济,并且举国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