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分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danjiaot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蕴含丰富内涵,内部各要素和各环节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随着时代发展,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内涵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在当前背景下,必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深入分析,充分挖掘其深刻内涵,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此次研究主要探讨如何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关键词: 传统文化 文化体系构建 当代价值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精神既是人们实践活动的基本推动力,又是人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基本组成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文化精神指引和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创造了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因此,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中国的民族精神。要想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必须明确其拥有的基本精神。
  (一)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一直贯穿着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这也是中华民族能够讫立与世界民族之林,历经磨难,数千年不倒的主要原因。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要求人民效仿日月星辰的刚健运行,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努力奋斗,这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民本精神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本精神独树一帜,是国家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国家领导者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民本精神要求民为贵、君为轻,要求领导者坚持民本思想,是中华民族民为邦本思想的外在延伸。如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三)人文精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人自身的道德修养,主张通过自身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重视社会礼仪,重视社会道德,要求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与和睦相处。正是这种人文精神创造了中华民族坚韧、勤俭、救国、进取等美德。
  (四)和与中的精神
  这种精神要求坚持中庸之道,肯定事物发展的多样性,要有海纳百川的气概,促进不同事物的共同发展。这种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能够维持稳定的社会秩序,求同存异,维护集体的利益,进而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路径
  (一)加强传承方式的建设
  传承方式在传承路径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做好传承路径的建设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般而言,其传承方式具有如下几种:(1)当代民间传承,包括师徒传承、家庭传承等,这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民间传承发挥着不同的作用。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民间传承的方式存在一定限制,因此必须加以改变,如实现民间传承与现代方式的互补,发挥其文化传承的作用[1];(2)学校传承,具有稳定性、完整性的特点,但是其文化传承的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如文化传承中缺乏一定的系统性、连贯性,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考试环节设计中涉猎过少等。为此可以采取强化措施,发挥学校传承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根据学校的类型、地区特点选择不同的传承方式,在进行文化传承中坚持与时俱进,注重文化传承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结合等。
  (二)建设文化传承的保障体系
  保障体系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实现对文化传承内容的保护,而文化传承保障体系涉及各个方面内容,包括认知、政策、法规等,为此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文化传承认识,正确认识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深化对文化传承的规律的认识;其次要完善文化传承的法律法规,完善相关保护制度,如名村、名居等。完善传承人保护法规,保证文化传承的经费供给;最后是激发全民族的文化自信心,共同制定文化传承的具体措施,树立文化传承典型,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传承氛围。
  (三)借鉴国内外优秀的文化传承经验
  西方发达国家文化传承工作开展较早,经过多年探讨,已经积累了十分丰富的文化传承的经验,这些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探讨。例如法国在1840年就颁布了一系列文化遗产保护法以促进文化传承,如《历史古迹法》、《景观保护法》等[2]。二战后,法国又通过了一系列遗产保护法。统计数据表明,法国政府直接管理的文化遗产不足6%,其中一半以上由私人管理。法国又设立了遗产保护区,目前保护区已经多到100多处并免费向公众开放,这种保护手段无疑会促进法国传统文化的传承[3]。再如国内的台湾地区,实行“中华文化复兴运动”,修建博物馆、成立民间艺术团等,这些措施都有效地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一)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以马克思思想为基本指导思想,其基本目标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共同的社会理想,精髓是爱国主义精神,其核心是改革创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的过程中,爱国主义、改革创新等都来源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都是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果。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为其提供精神指导。
  (二)促进中国人民精神家园建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悠悠五千年的历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是建立既有的文化的传承的基础上的。如果否定传统文化,人为地阻断历史发展的继承性,则会造成中国人民传统文化的缺失,中国人民精神家园的缺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共同创造的文化遗产,是中国的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为保障中国人民精神家园的建设,也必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促进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化具有多样性的属性,文化要素的发展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愈来愈高,目前,文化产业已经成为西方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国的文化产业则刚刚处于发展阶段,发展水平不高,统计资料表明,2014年中国文化产业进展国民经济的18.4%。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文化产业的需求不断增长。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歌舞、医药、工艺等均可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要素,均可以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石。
  (四)促进中华民族的统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基础,是中华民族认知的基础,是海内外及海峡两岸统一的基石。只有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实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中华文化发展和创新的基石。中华文化的发展和创新必须根植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否则中国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仅是昙花一现。当代,要想实现中华文化的发展和创新必须继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展现民族风格,展现民族气派,体现民族特色,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是中华文化发展和创新的基本需求和发展的基石。
  国际社会多元化的发展使得国家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多元的文化及文化价值观不断对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出新挑战,正在改变我们的三观。为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必须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充分发挥其当代的价值观,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袁溧,余应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5,2(4):129-131.
  [2]刘雪静,贾佳.试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的价值和意义[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2):53-55.
  [3]郎元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J].现代妇女:理论前沿,2014,2(4):293-293.
其他文献
我中等身材,眼睛炯炯有神,黝黑的脸上有着两道月牙似的眉毛,一笑起来露出很明显的酒窝,手臂上的肌肉强劲有力。  就因为我经常锻炼臂力,所以我的力量很强大。  有一次,临近开学,三好学生和品学兼優生都“应邀”前往学校打扫卫生和搬新书。搞完卫生后,我们去新星剧场搬书,我看着那堆积如山的书,心里就想着一次要多搬一点。于是,我赶忙上前,抱起了一叠用绳子捆好的书,然后,用一手拉起绳子,提了一下,感觉也不是特别
期刊
领导力有时候就像牵引着风筝的线,力道够了,风筝便可遨游天际,力道不足,风筝便会坠落,力道过大,风筝便不受控制。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说:“领导就是要让他的人们,从他们现
期刊
时光飞逝,如今我已工作四年,但是回想刚入学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刚踏入大学校门时青春懵懂,携着“年轻就是资本”的豪放,听到了《人民警察之歌》,霎时间心绪澎湃,激起了我对
期刊
教材习题的“二次开发”,是指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对教材习题进行适度增删、调整和加工,从而使之更好地适应具体的教学情景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材习题的“二次开发”在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自主性学习,拓宽学生视野,使之体验过程与方法,形成科学思维等方面具有独到之处。笔者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谈谈对教材习题的“二次开发”。  一、“二次开发”教材习题,实现新课导入  例如:“压强”新课引入  教师取出钉满钉子的钉板,把气
光合放氧中心外围配体如何与Mn簇结合目前很不明确.选择放氧中心Mn202单元作为理论研究对象,对组氨酸、水和C1等配体与Mn簇的结合方式进行了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组氨酸和H_2O分子应与Mn202平面垂直,彼此保持较大的距离,且结合于不同Mn离子上;(2)两个H_2O分子不可能结合在同一个Mn202单元上.结合目前放氧中心 Mn簇骨架结构,从理论上阐明了在 S_0状态下,两个水分子与放氧中心
期刊
期刊
摘要:英语课程标准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对小学英语教学评价提出了新的理念和要求。小学英语课评价应该重视改进与激励,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重视过程的评价机制,则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以知识和能力为目标,分层落实,面向全体学生;以情感和态度为动力,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切实注重课堂气氛、立意和效果;以过程和方法为核心,启发学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英语;教
据3月20日《工人日报》报道,近日,全国总工会在中建一局北京城市副中心工地举办了一场“工会送文化到基层,学雷锋‘快闪’志愿活动”,吸引了千名建筑工人与演员们一起互动、
期刊
有一棵桑树,叫菊儿,因为她喜欢一条叫菊儿的胡同。她住在从菊儿胡同拐向院子的路上。为什么住在这么狭窄的地方呢?她也想弄明白哩。她很小的时候就想,现在已经高过小院的房顶了,还没有想出来。为什么呢?这么多年,院子里没有人停下来跟她说说话,或者靠在她的身上歇会气,真是奇怪,真是奇怪呀。  一天,她叫喊了。一棵桑树的叫喊像什么呢?就是等着一个风来时,使劲地抖动。院子里的人以为是风在说话,谁也不理她。叫喊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