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数学教材内容变化看新课程改革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gl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于2002—2005年初审通过的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和教育部于2012—2013年审定的《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中的数学史内容通过列表对比得出小学数学关于数学史内容改革的趋势:内容方面,新版本更加注重数学史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更注重前后知识的关联性;编排方面,新版本对数学史知识的编排比旧版本更加提前,涉及的内容也更加丰富.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材;新课程;改革;数学史
  【中图分类号】O12 【文献标识码】A
  引 言
  新颁布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再次凸显了数学史的地位和作用,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明确指出:教材可以适时地介绍有关背景知识,包括数学在自然与社会中的应用以及数学发展史的有关材料,帮助学生了解在人类文明发展中数学的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家治学的严谨,欣赏数学的优美.因此,本文对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于2002—2005年初审通过的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和教育部于2012—2013年审定的《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中的数学史内容进行对比,由此分析小学数学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些趋势.
  一、新旧版本教材数学史内容方面的变化
  1.增加的内容
  数量上老版本共涉及数学史知识33处,而新版本涉及39处,比旧版本增加6个数学史知识点,而事实上,新版本增加了算筹、古埃及象形数字、“÷”(只介绍了除号,没有涉及“平均分”)、括号、小数名称、极限、割圆术、恩格尔系数、杨辉三角、圆柱容球、抽屉原理、七桥问题12个知识点.由此说明,与旧版本比较,新版本更加注重数学史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2.删除的内容
  与老版本对比,新版本删除了老版本三年级上册的符号“ ”,“-”,四年级下册高斯的故事,五年级下册分数的表示(与三年级下册“分数的表示”内容重复)、《九章算术》——分数四则运算法则、六年级下册斐波那契数列(数列知识对小学生来说比较复杂,且与本章所学知识联系不大).由此说明,在数学史材料的选取上,新版本更贴近学生所学知识,也更注重前后知识的关联性.
  3.改变的内容
  有些内容新版本介绍的比老版本更加详细.例如,同样安排在四年级上册的关于计算工具的介绍(如图),老版本将计算器的发展作为阅读资料进行介绍,但是新版本将其作为一节教学内容“计算工具的认识”进行设计,而将老版本关于“计算工具的认识”的内容增加为“算盘”,且随着计算工具的进步,新版本也与时俱进地改变了关于最新的计算工具的介绍.新教材的这一变化,既突出了对计算工具发展史的重视,也体现了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算盘的重要性.在教学时教师对于新版本这两部分内容的教学显然会比旧版本更加具体详细.
  老版本
  新版本
  二、新旧版本教材数学史编排方面的变化
  1.介绍数学史知识时间提前
  老版本一、二年级仅在二年级上册以“你知道吗?”的形式介绍了“九九歌”,新版本在一、二年级以“你知道吗?”的形式介绍了算筹、古埃及象形数字、古代计时工具、七巧板、乘号的由来、“九九歌”、“÷”、记数,其中算筹、古埃及象形数字、“÷”、记数为新版本新增内容,古代计时工具、七巧板、乘号的由来均为老版本三年级上册内容.由此说明,新版本将数学史知识的介绍时间大大提前,更加注重从小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2.同一内容编排时间提前
  老版本在五年级上册以练习形式简单介绍了“鸡兔同笼”,之后到六年级上册才分别以数学广角和阅读资料的形式介绍解决这类问题的具体方法.新版本将“鸡兔同笼”问题提前到了四年级下册,同样以数学广角和阅读资料的形式进行介绍.这说明学习新版本教材的学生在四年级下册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了,而学习旧版本的学生则要到六年级上册才能系统解决这一问题.由此说明,在数学知识的编排方面新版本比旧版本时间更加提前,学生学习到的数学知识也必然更加丰富.
  3.编排形式发生改变
  新版本在内容编排上越往高年级介绍的数学史知识越多,数学史知识的呈现方式也越偏重文字,且新版本增加的12个数学史知识点有7个是在六年级.由此说明,新版本更加注重对高年级学生阅读和自学能力的培养,从增加的内容看也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总之,新版本小学数学教材在数学史方面与旧版本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说明新的小学数学教材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卢江,杨刚.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三年级(上)[M].第2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3]卢江,杨刚.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四年级(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卢江,杨刚.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五年级(下)[M].第2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5]卢江,杨刚.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六年级(下)[M].第3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其他文献
【摘要】 “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意在引导学生经历三重体验:用字母表示确定的数——用字母表示不确定的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即字母式表示数和数量关系. 因此,探明本课教材的逻辑起点和学生经验的现实起点,帮助学生建立数量关系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成为了重中之重.  【关键词】 用字母表示数;字母式;数量关系  奥苏伯尔曾说:“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生学习新知识
【摘要】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 重视作业的设计布置,在作业内容与形式上改革和创新,让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升华,技能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在作业中得以培养.  【关键词】 作业;趣味化;生活化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
【摘要】数学是每一个中小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数学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优化学生的大脑和培养学生解决日常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针对初中生建模思想的相关情况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学生;初中数学;建模思想  一、初中数学建模思想分析  在众多学科中,数学是一门充满奇迹的学科,很多中小学生都对数学学科性质充满了好奇,并付出很大的精力和时间去研究和学习.另外,数学也是对初中生升学和发展影响非常重大的一
【摘要】本文研究了一类带调和势的具双非线性项的非线性Schrdinger方程初值问题.通过分析该方程对应的基态解的性质,建立基态解的变分结构,构造对应的能量泛函、交叉約束变分问题和发展不变流形,并运用位势井理论及凹方法,从而得到整体解存在的一个最佳条件.  【关键词】双非线性项;非线性Schrdinger方程;整体解;爆破解;基态解;最佳条件  【基金项目】广东科技学院科研项目,项目编号:GKY-
【摘要】“一次函数”是在认识了函数、函数的图像和正比例函数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函数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函数,本节课主要学习一次函数的概念.本节内容既是前面知识的深化和应用,又为今后学习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概念,提供了一般思路和方法.因此,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在函数的学习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数学教学;一次函数;教学设计  一、“一次函数”的学习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201
【摘要】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发展,中学阶段出现了相当一部分的数学潜能生,数学学不好,这对于他们今后发展有着相当大的制约.本文就数学潜能生形成的原因以及如何转化潜能生的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做一些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数学学习心理障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  数学作为自然科学中最基础的学科,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很强的概括性、抽象性和逻辑性,对发展学生智力、培
【摘要】 为了掌握初中数学应用题有效教学策略,本文首先分析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意义,再具体论述应用题有效教学策略,有利于提升初中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水平,促使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 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  应用题在整个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中,是最基本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利于学生今后灵活的运用数学与数学建模. 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开展应用题教学的研究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摘要】一元一次方程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不管是在人教版还是在北师大版中,它都是七年级的重点教学内容.学生只有学习好一元一次方程才能为以后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等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本文中,笔者从打基础和寻提高这两方面来谈谈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一元一次方程;解法;应用;提高  在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中其实就涉及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解
【摘要】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针对专业学习中所需的数学知识,将中专数学教学内容按章节分阶段进行应用专项训练,训练中以数学为主要工具,以解决专业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训练数学技能,同时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关键词】应用;专业;实际问题;合作学习  近年来,随着数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程的教育目标发生了改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已成为数学
分析 高中阶段函数恒成立问题都要转化为函数最值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构造函数,“如何构造函数”“构造一个怎样的函数”成了解決这类问题的关键.分离参量构造函数?还是移项构造差函数?还是变形后再构造函数?下面我们就这个题目一一进行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