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没有家族的“家族”企业

来源 :今天·天下吉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hai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柳传志观察中外企业失败和成功的案例,提出了一个目标,要做“没有家族的家族企业” 这个概念中有两个 “家族”。 后一个“家族”,就是指要做“有主人”的企业,企业家不仅在打工,还要把这个企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做,为企业的长远目标负责。前一个“家族” ,则指的是家族企业的弊病,比如用人时任人唯亲的倾向,把家族利益凌驾于企业利益之上。这对企业发展不利,需要被排除掉,所以目标是 “没有家族”。
  主人才会为公司长远打算
  在柳传志看来,企业一定要有主人。“这不一定正确,但一定是有根据的,因为我亲身实践过。”
  他详细阐述了自己的根据:从2004年到2010年,联想的营业额从29亿美元增加到216亿美元,市场份额在全球的占比也相应地从2.43%增加到13.7%。
  他拿联想举例子:比如联想集团收购的IBM-PC业务,收购的时候,其主要客户以商业机构为主,个人客户为辅。经过评估,收购后联想需要在IBM-PC上分3年投入7亿美元,才能使其很好的运行。“当然这比投入要从利润中抽取,造成净利润减少。有的管理层就不愿意投。结果2009年金融危机来临的时候,由于商业机构减少预算,个人客户也没有明显的增加,造成那一年联想集团亏损2亿美金。”
  柳传志回忆道,董事会很着急。由于我是大股东的代表,“因此我又出山了!”
  “老人心”的不疲倦
  在乐 Phone 手机发布会上,柳传志做了一场慷慨激昂的演讲,他眼睛放光,脸因激动而涨红。“他明显老了很多,但他的兴奋劲头,和 1976 年那次批判四人帮的演讲基本无太大变化。” 联想创始人之一、联想集团前副总裁张祖祥说。 37 年前的冬天,在中国科学院一间普通会议室里,一场针对“四人帮”的批判大会正在进行。当时,32 岁的柳传志身穿蓝色的确良中山装,在台上慷慨激昂地演讲,他目光如炬、双手紧握拳头、额头青筋暴起。这给张祖祥留下深刻印象,后来,他欣然应允柳传志的邀请,共同创办联想。 现在,71 岁的张祖祥已经退休 10 年,闲暇时四处游山玩水;而 66 岁的柳传志仍然担任着联想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联想集团董事长等职位。近几十年来这颗“老人心”似乎永不疲倦。
  产生“家族”式情感
  柳传志所言“家族”企业,实际是指企业经营者要有主人翁意识,有长远经营的眼光和对企业负责的担当。在计算机行业,2004年联想并购IBM是一个标志性事件,然而当年的风光背后,一度迎来危机。在2008年公司出现重大亏损,其中一个季度亏损最高达到2.6亿美元。柳传志由此得出企业经营的三项重要原则:搭班子、定战略和带队伍。使企业经营者树立长远经营的理念和以企业为重的责任心,联想此后进行的管理层重组,建立了良好的激励机制,使得经营者对企业的“家族”感情日益深化。联想步入良性发展,奠定了在世界PC行业的龙头地位。
  不会把企业传给儿子
  柳传志曾说“家族”式企业,不意味着必须有家族成员加入。”最早创立联想的元老中,许多人的子女学的都是计算机专业,也有不少人想把孩子介绍到联想工作。但元老的子女来了,能力并不是最好,如何处理与其他员工和管理人员的关系,将是一个大问题。因此联想立下“天条”:不允许自己的子女进联想工作。不让自己的孩子进公司,也不让有裙带关系的子女轻易进来。在这些“天条”的制约下,柳传志表示联想内部不会,也没有机会出现任人唯亲的现象。“这个企业肯定不会传给我儿子,一是他有没有这个能力,二也是他自己愿不愿意。我更想他当好一名股东,联想必须交给有能力、能担当的企业家经营。”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