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地方性高校计算机类课程建设的研究与探索

来源 :电脑知识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y_ch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当前已有的新工科建设未能顾及已有专业,改善已有专业向融合性发展的状况,同时缺乏深入到具体专业尤其是课程建设改革的现状,提出了在新工科背景下地方性高校计算机类课程建设的模式架构。通过该架构,能够充实完善现有的计算机类课程体系,将传统教育改革为融合性的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核心竞争能力,为新工科课程建设和课程改革提供了有益的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新工科;地方性高校;课程建设;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16-0130-02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omputer Courses in Local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ZHANG Lei, YU Li-li*, WANG Bin, ZHANG Xu
  (Jiamusi University, College of Information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Jiamusi 154007,China)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current existing new fails for profession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mprove the existing professional to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lack of deep into the specific professional especially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reform of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put forward the newly-established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mputer cours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ode of architecture. Through the architecture, to your existing computer class curriculum system,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reform for the integration of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mprove the students’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and the core competitive ability, for the new engineering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nd the curriculum reform provides a useful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Key words: The new engineering;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The innovation education
  当前,以创业发展为主的社会经济发展成为主流,从而带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的高速发展。为适应科技和产业发展带来的重大变革和重大机遇挑战,教育部于2017年6月提出了以新工科建设为主题的高等学校工程类专业教育改革的新概念。
  新工科这一概念源自吴爱华等人[1]在2017年发表的《加快发展和建设新工科主动适应和引领新经济》一文。这一概念被认为是自“复旦共识”和“天大行动”之后,工程类专业教育改革的新阶段[2]。所谓新工科,是指在工程学科的基础上,对工科注入新的内涵以适应新的经济发展需要而产生的工科形态[3,4]。其中,新工科中的新包含新兴、新型和新生三层含义[5]。因而,作为与这三种特征最为相近的计算机专业,尤其是计算机类相关学科建设成为新工科发展的切入点和急先锋。如何有效的通过计算机类的课程建设,在新兴产业如物联网工程、人工智能,新型产业如语音识别、智能驾驶,新生产业如基因工程、空天海洋等等诸多发展方面,体现计算机这一与新工科最为贴近也最具发展潜力的专业优势,成为当前研究者关注的对象。基于这种情况,结合地方性高校的实际办学能力与办学优势,提出了适用于地方性高校的新工科背景下的计算机类课程改革的课程建设模式,为地方性高校开展新工科教育教学改革,以及计算机类专业课程向新工科方向发展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研究与探索。
  1 新工科的发展
  自2017年新工科的概念提出之后,对于新工科的发展探索便成为工科教育的研究热门,并且已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在綜合性大学新工科发展方面,陈慧等人[6]提出多学科办学和区位优势发展新工科教育的路径方法,并以中山大学实际专业布局和建设为例,为综合性大学的新工科发展提供了愿景目标和发展参考。在地方性高校新工科改革发展和体系建设方面,围绕区域产业发展提升学校服务职能、形成办学特色的教育教学改革思想,为地方性高校的新工科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了发展定位[7];同时,产教融合、学科融合、科教融合、创新创业融合的思想又为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基本思路[8]。
  然而,专业布局也好,学科建设也好,教育教学改革也好,这些都离不开具体专业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建设方面的改革。作为计算机类专业相关的学科专业,新兴的物联网工程和朝阳产业人工智能已相继提出了其实践平台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向着新工科方向的发展规划。并形成了在实践平台基础上的新工科评价体系和发展对策[9],以及以智能化、自动化和类人化为目标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发展目标[10]。这种种改革变化,为新工科尤其是新兴和新型产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益支持,在这两方面为新工科人才培养提供了有益的探索。不过,新工科还包含另一层含义,即新工科的中的新生。这一概念可以理解为两方面含义,一是新生事物,表示为新生产业如基因工程、空天海洋等,另一类是已有产业在技术发展的前提下产生的新的发展变化。而传统的计算机专业就属于这一范畴,蒋宗礼在计算机类专业发展领域提出利用教学理念更新、加强产学研合作来提升并换发这一传统专业在新工科背景下的活力[11]。杜娟等人[12]则通过体验式教学来加强新工科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2002年,江苏省宜兴市从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引进艳光油桃。经5年观察,该品种色泽艳丽,风味佳,稳定丰产,综合性状良好。2006年在江苏省优质水果评比中,获早熟油桃类第一名。
2007年,胶东地区套袋红富士苹果缺钙痘斑病、苦痘病严重发生,几乎所有果园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病,一般果园病果率为20%-30%,严重者高达50%-80%,特别严重的果园几无好果。病果中痘斑病占90
摘要:为了响应我校对课程信息化建设的要求,课程组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进行了立项,进行了基于我校网络教学平台的以信息化为主的混合式教学,教学效果良好。  关键词: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C语言;教学资源;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19-0128-02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聚丙烯的应用非常普遍。挤压造粒是聚丙烯生产的重要环节,只有提高挤压造粒的效率,才能保证聚丙烯的品质。近几年来,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聚丙烯挤压造粒
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正加速向前推进,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学信息的呈现形式等都发生巨大变化。通过对全国34家省级公共图书馆教育信息组织现状的调研,提出了
本文就某大桥直径3.0m的桩基,在陡立破碎岩层中钻孔施工技要点和实施效果进行分析,介绍了如何通过先进设备及配套工艺来优化钻孔方案,总结了常见钻孔质量问题及管控措施。通
目的探讨抗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抗体在免疫正常格特隐球菌感染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分为两组,病例组为7例无免疫异常状态的隐球菌性脑膜脑炎患者,健康对照组为7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