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技术师范学院“五段式”毕业设计模式研究与实践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w_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技高师(高等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是培养中等职业教育师资的主要力量。因此,建立具有职技高师特色的毕业设计模式,提高毕业设计质量非常重要。文章提出了“五段式”毕业设计模式,并阐述了其内涵,以天津工程师范学院为例,叙述了具体实施办法,总结了实施效果。
  [关键词]职技高师 五段式 毕业设计模式 质量管理
  [作者简介]姚合环(1974- ),女,河北邯郸人,天津工程师范学院教务处,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教学与管理;李新发(1974- ),男,湖南岳阳人,天津工程师范学院教务处,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教学与管理。(天津 300222)
  [课题项目]本文系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职技高师机械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C027)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08)18-0058-02
  
  职技高师(高等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是培养中等职业教育师资的主要力量。培养具有“双师型”素质的学生是职技高师坚持师范性、专业性和技术性相统一,办出特色和水平的重要标志。毕业设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环节,建立科学理论指导下具有职技高师特色的毕业设计模式非常重要。本文提出了“五段式”毕业设计模式,旨在提高职技高师毕业设计质量。
  
  一、“五段式”毕业设计模式的内涵及意义
  
  (一)“五段式”毕业设计模式的内涵
   “五段式”毕业设计模式是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指导下建立的。全面质量管理(简称TQM)是企业界的一种管理思想,是指企业为了保障和提高产品质量,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主人翁责任感,综合运用现代管理技术、专业知识和科学方法,控制影响质量全过程的多种因素,达到经济地研制、生产和为用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的一整套管理体系。本模式针对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特点,在全程监控的基础上,通过早进入阶段、初期阶段、中期阶段、答辩阶段和末位复查五个主要阶段和三条主线(如下图所示)实现了毕业设计质量监控的全面性、全员性和全程性。
  


  早进入阶段指毕业生提前两学期或三学期就开始接触课题,进入毕业设计阶段,包括毕业设计的选题、审题及任务书的下达、并实行指导教师和学生双向选择制度,鼓励毕业设计做出实物和毕业论文进行实证研究,力求高质量的毕业设计作品。初级阶段指在学生在校的最后一学期初落实所有学生的毕业设计早进入情况,在各系自查基础上组织专家对毕业设计题目、任务书进行审议,淘汰偏离专业、偏离实践的课题,保证课题与本专业相适宜,确保工作量饱满,技术指标要求具体,确保学生毕业设计进度等。中期阶段实施学生汇报、指导教师检查和督导抽查制度,主要检查学生毕业设计进度完成的情况,即阶段性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加强指导教师指导工作,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答辩阶段指严格实行答辩资格审定,在答辩前进行毕业设计评阅人(论文)匿名评审,聘请校内外专家组成各专业方向的答辩小组,学生公开答辩,要求专家写出详细的评审意见。末位复查指学院聘请校外专家对各专业一定比例末尾成绩的学生论文进行复审的制度,每篇论文至少要有两位以上专家审阅,专家对评阅论文给出具体评审意见,对专家评阅意见没达到毕业设计质量标准的学生论文,予以限期整改或延期毕业。
  (二)“五段式”毕业设计模式的实施意义
  1.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五段式”毕业设计模式在“早进入,兼实做,出精品”九字方针的指导下,使部分品学兼优的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前走进实验室、工厂、企业,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研究,激发了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严肃的科学态度和创新设计的热情。同时也使学生的团队精神得到锻炼,通过毕业设计阶段的个性化培养,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2.解决在有限的计划内学时进行高质量毕业设计的问题。职技高师培养既能讲授专业理论课,又能指导技能训练的一体化职教师资,这是职技高师人才培养的特殊性。目前,毕业设计计划学时基本都在10~12周,如何实现毕业设计兼实做,将所学知识和技能综合应用于毕业设计中,进行高质量的毕业设计,“五段式”毕业设计模式的提出解决了上述问题,通过早进入,提前接触毕业设计课题,争取了毕业设计的时间;兼实做使进行毕业设计的同时技能也得到了提高。末位复查给不重视毕业设计,想侥幸通过毕业答辩的同学敲响了警钟。
  3.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平台。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校期间十分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五段式”毕业设计模式加强了毕业设计对实际问题的实证研究,使毕业设计与科研、生产实际以及实验室建设结合的课题比例大大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训练得到了强化。
  
  二、“五段式”毕业设计模式的实施
  
  自2005年开始在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实施“五段式”毕业设计模式,保障了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达到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职技高师毕业设计特色。
  (一)分步实施
  我院为迎接2006年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组织专家对毕业设计情况进行总结,针对毕业设计存在问题,找出解决方法和途径,经过专家组的反复讨论,初步形成了具有职技高师特色的“五段式”毕业设计模式。并首次在2005届毕业生中实施,当年的毕业设计质量有了显著提高。为保障“五段式”毕业设计模式的实施,2006年学校制定了《早进入管理办法》《关于进行毕业设计末位审查制度的通知》《毕业设计实做经费管理办法》等管理文件,并修订了《毕业设计论文实施细则》等,使“五段式”的实施制度化、规范化。通过两年的实施,总结经验,建立了毕业设计流程图,并编入毕业设计手册,指导教师和学生进行毕业设计。
  (二)分责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由教务处、学院、专业组联合进行,并各负其责。教务处主要负责组织毕业设计各阶段的检查工作,并成立校内外专家组抽查各学院自查情况,主要包括毕业设计题目是否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任务书工作量是否饱满、学生毕业设计是否达到了毕业设计基本要求、毕业设计说明书撰写是否规范等;学院主要负责组织教师申报题目、学生选题、阶段自查、毕业答辩等工作,并负责督察学生出勤和指导老师指导学生情况,为毕业设计实做学生协调实验室、设备,组织本学院实做作品鉴定、评价、宣传和奖励。专业组主要负责审定本专业组毕业设计题目,听取学生开题、答辩,合理进行评价,并将毕业设计存在问题及时向学院负责人汇报。
  (三)分头把关
  毕业设计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参与指导的综合实践活动。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可自由选择毕业设计题目。学生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既要严格按照任务书要求和进度进行研究,还要对教师的指导情况进行记录,对不能认真指导的教师可申请更换。指导教师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结合生产、科研实际进行毕业设计题目申报,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按照任务书进度和要求指导、督促学生完成每阶段任务,通过指导教师对毕业答辩资格的审查,完成其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关。督导组专家在学校组织的各阶段检查中,都走进实验室、机房等,深入到学生中,随机召开学生座谈,了解学生毕业设计进展和教师指导情况。
  
  三、“五段式”毕业设计模式的初步探索及效果
  
  自2001年起,我院进行了毕业设计早进入的探索,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可提前一学期进入毕业设计,通过启动大学生创新培养行动计划,组织学生立项,通过学生课题立项,进而转换成毕业设计学习和研究。经过多年的探索,2005年提出由部分学生早进入深化到所有学生必须提前一学期进入,并针对毕业设计存在问题,提出了在前期检查、中期检查、毕业答辩的基础上,进行末位复查的制度,经过三年的实施,学生毕业设计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一)选题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从我院近几年的毕业设计题目统计情况来看,毕业设计题目能满足专业培养目标及教学基本要求,体现本专业基本训练内容的基础,大多数选题能结合社会和生产实际,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并能使学生在科技情报检索、计算机应用、外语应用、实际动手操作、团队协作和论文写作等方面得到综合训练;选题类型多种多样,做到因材施教,使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二)学生高度重视毕业设计
  近年来,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成为学校、家长和学生最关注的问题,这必将给毕业设计带来很大冲击。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的同时忙于参加招聘会、面试等,指导教师因考虑学生就业的实际压力,放松对毕业设计环节的考核。于是,学生认为毕业设计只是“走过场”,敷衍了事。尽管教学管理部门狠抓毕业设计环节,对每个阶段进行监控,但都没起到明显效果。末位审查制度打破了毕业设计通过率100%的惯例,对审查的论文要求按照审查意见限期整改,审查结果没有达到本科毕业设计质量标准的,学生要延期毕业。这一举措,在学生中引起强烈反响,学生对毕业设计引起高度重视。
  (三)提高了教师指导毕业设计工作的兴趣
  本科毕业设计的教学一般为10~12周,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毕业设计。为完成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教师自拟学生毕业设计课题,课题缺乏创新性,甚至不科学,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极大地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教师指导毕业设计只是机械性重复,自身的科研水平和业务素质得不到提高。“五段式”毕业设计模式要求学生尽早进入,在进行专业理论学习的同时进行毕业设计课题实证研究或实做,学生毕业设计课题与教师科研、企业实际应用做到了“无缝”连接,学生的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的过程中,科研水平和业务素质也得到了提高,大大提高了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兴趣。
  
  [参考文献]
  [1]谢安邦,覃玉荣.全面质量管理与ISO9000在高校的运用[J].中国高教研究,2005(9).
  [2]李晓梅,张永春.全面质量管理和控制论在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中的应用[J].中国大学教学,2004(12).
  [3]回春光.毕业设计教学环节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辽宁教育研究,2006(5).
  [4]季民,马德刚.建立毕业设计管理体系 提高毕业设计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7(5).
  [5]汪婧莉.ISO9000、TQM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11).
其他文献
[摘要]高职院校转型是指高职院校内部管理运行机制在一定时期内发生根本性变化,摒弃传统管理模式,采用以市场为导向的现代管理体制。在转型过程中,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制需要创新,学校发展要由原来的规模扩张转变为注重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重点建设精品课程,打造品牌特色专业,以建设国家示范高职院校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关键词]高职院校 转型 内涵 特征  [作者简介]李金桥(1976- ),
[摘要]当前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给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研究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效果,不仅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摆在思想政治课教师面前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这要求教师在深入研究学生“学情”的基础上,明确教学目标,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实效。  [关键词]高职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 实效性  [作者简介]胡杏
这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第三章第一节《透镜》的内容。透镜是照相机、投影机等光学仪器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透镜对光的作用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学生实验自主探究,结合信息技术的动态演示,让学生对透镜的认识得到提升,为今后学习透镜在生活中应用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透镜,什么是凸透镜的主光轮、光心、焦点和焦距;熟悉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
[摘要]文章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阐述了如何进行面向学习者的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开发工作,同时结合国家语委“十五”重点课题,从学习内容、学习情境、学习资源和学习反馈等方面探讨“普通话水平测试”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实现。  [关键词]建构主义 网络课程 普通话水平测试 PSC  [作者简介]王斌(1968- ),男,河北唐山人,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研究方向为课程论、教学设计理
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创新发展的源泉,从根本属性上决定着民族的品质个性和精神气概。大学校园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动态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反映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大学精神,更要体现民族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引领社会进步。基于这一认识,学院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更高的层面和更宽广的视野中加以审视和思考,经过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初步构建了“一个统领、三个凸现、一个追求”交互渗透,开放延伸的校园文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