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序贯应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胃癌患者术后炎性反应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d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 PUFA)对存在营养风险的胃癌患者术后炎性反应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3年6月至2014年1月间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胃肠外科确诊并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将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患者开放性随机(随机数表法)分至试验组(静脉营养制剂中加入ω-3 PUFA)和对照组(静脉营养制剂中不添加ω-3 PUFA)。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术后第2、4和6天血清炎性反应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1、IL-6和IL-10]和营养学相关蛋白(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比较两组术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的发生率及其他疗效相关指标。

结果

研究最终共纳入患者47例,其中试验组21例,对照组26例。两组患者入院时的血清炎性反应因子和营养学蛋白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6天,试验组促炎因子TNF-α、IL-1、IL-6及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抑炎因子IL-10及营养学指标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和转铁蛋白则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SIR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7.1%(12/21)比84.6%(22/26),P=0.036]。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明显加快[(12.3±1.1)d比(3.1±1.3)d,P=0.025],术后排气时间明显提前[(3.1±1.0)d比(3.9±1.2)d,P=0.025],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9.4±2.1)d比(10.9±2.5)d,P=0.038];但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2/21)比15.4%(4/26),P=0.678]。

结论

围手术期序贯应用ω-3 PUFA可以抑制胃癌术后促炎因子的释放,并促进抑炎因子的释放,从而减轻炎性反应,促进术后恢复。

其他文献
围手术期处理是以手术为中心的包含手术前、中、后3个阶段的处理。加速康复外科是采用一系列有循证医学证据的围手术期的优化措施,以减少手术患者生理及心理的创伤应激,实现其快速康复。与传统围手术期处理方法相比,加速康复外科可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再住院率且不影响安全性。加速康复外科的原则、方案和技术将会整合到所有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中。
肠道微生物生态系统是哺乳动物体内最复杂和最大的微生态系统。然而现今大量抗生素的使用使得肠道菌群发生巨大改变,一部分菌群受到冲击而被破坏,甚至发展为难辨梭菌感染。粪菌移植作为一种特殊的器官移植,和可以重建肠道菌群的疗法重新被临床所关注,但这一治疗方法并未成为常规治疗手段,因其操作的特殊性并不被很多临床工作者及患者所接受。如今随着粪菌移植研究的逐渐深入,其在难治性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炎性肠病、肠易激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直肠前突患者肛门测压特点,为直肠前突的临床处理提供依据。方法以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间收治的56例直肠前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排粪造影确认直肠前突程度(轻、中和重度),并对直肠肛门进行测压,对比直肠前突不同程度患者测压结果。结果不同前突程度3组患者初始感觉阀值、初始排粪阀值、强烈排粪阀值、最大耐受阀值和最小松弛容积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模拟排粪直肠力排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患者需手术治疗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0—2014年间收治、并能获得研究终点(接受肠切除手术或末次随访距首发症状至少5年)的173例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蒙特利尔分型对病变部位和疾病行为进行评价。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初次手术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自首发症状出现后5年内,有85例(49.1%)患者接受了肠切除手术。单因素分析显示,诊断年龄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性高血糖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3年间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实施的636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糖尿病患者后,按住院期间血糖情况分为高血糖组(住院期间任意时点的血浆葡萄糖水平大于7.8 mmol/L,161例)和非高血糖组(309例)。结果与非高血糖组相比,高血糖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增加[(186±80)ml比(158
目的探讨肠镜下被膜自膨式金属支架(CSEMS)置入治疗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4年11月间在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接受肠镜下被膜自膨式金属支架置入治疗的12例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先行保守治疗,待腹膜体征缓解后1周左右行肠镜下CSEMS置入术。在导丝引导下置入CSEMS,确保支架覆盖瘘口上下端及相关狭窄段。术后继续双套管
目的探讨小肠双造口和肠液回输在重度腹腔感染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2005年2月至2014年11月间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例高位小肠穿孔致重度腹腔感染的患者纳入研究。所选病例均为急诊手术,行小肠部分切除加小肠远近端肠管双造口术。术后待肠道功能基本恢复、腹腔感染得到基本控制后,经鼻胃管实施肠内营养,将近端造口引出的肠液回输入远端肠襻。分别测定肠液回输前后机体对营养物质糖、脂肪及氮的平均吸收系数
目的探讨跨膜蛋白16A(TMEM16A)在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结肠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2—6月间在南京军区总医院普通外科行外科手术切除的30例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结肠手术标本作为实验组(取材部位:乙状结肠全层标本);选取30例经病理证实的非梗阻性结肠癌患者的手术标本作为对照组(取材部位:取距肿瘤至少5 cm以上的正常结肠组织)。分别采用免疫荧光染色、RT-PCR以及Weste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