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初中语文写作教学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okofd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是情感的一种表达,它能体现出学生的语文功底,也能清楚地表达出学生的内心世界。初中是语文成绩提升的好时机,它既有小学时积累的功底,也不会像高中时被大概定了型。所以,在初中时期,教师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语文成绩上突飞猛进。作文又是语文的核心,因而,教师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把自己的功底和内心想法都通通展现在作文上。作文也是语文的一大项,在考试卷上往往占着大量的分值,所以,教师应当重视在作文上的培训。
  关键词:作文;教学;思考;积累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8-0059
  目前,语文在我国中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愈加体现出来,语文成绩在教学中所占比例也居高不下,这主要是由于语文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人生观的建立是密切相关的。所以,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的价值,在工作中注意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尽力发挥语文教学的作用,为人才的培养作出相应的贡献。
  一、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初中语文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从根本出发,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只有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才能自己积极主动地参与写作。通过平时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们不难发现,对于学生来说写作文就是一件比较痛苦的事,之所以會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就是学生对于平常的语文写作没有兴趣,从而导致的心理抵触。所以,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使学生从“教师要我写”到“我自己要写”的心理转变,从当初的痛苦写作变成乐在其中。所以,教师首先就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写作中,摆脱从前的写作抵触心理。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对于写作题材感兴趣,只有有了兴趣才会主动进行写作。
  二、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对于初中生来说,在作文中出现错字和病句是在所难免的,或是由于自身的疏漏,或是由于汉字、语法基础的欠缺,都有可能造成学生在写作时出现上述纰漏。然而错字和病句现象在写作中出现的次数较多会直接影响写作的整体效果,同时这也是学生“真实写作水平”的体现。因此,在进行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有意识地避免病句和错字的出现。而对此最佳的方法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即坚持“先思考、后下笔”“先有骨再有肉”的原则进行写作。这种方法不仅需要学生在对整个文章结构进行先构思再写作,还需要学生在没下笔写一个句子之前就将整个句子所要表达的内容思考清楚再理性写作,通过这种思路的引导,当学生形成习惯之后,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错字的出现、病句的出现,同时还能够防止作文写作的“头重脚轻”,以及“结构混乱”等现象的出现。因此,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注重这些写作习惯,就能够很大程度上防止这些写作弊端的出现。
  三、增强学生的写作欲望和表达能力
  教师要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过程中,调动和增强学生的写作交际动机,这种方式有很多,如:可以播放学生喜欢的音乐或视频、动漫情境等方式,通过这些方法,可调动学生的写作欲望,增强学生的写作动力,同时让学生联想,自己如果身处于该事件中应如何面对种种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在调动了学生写作欲望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思考分析能力以及想象力、创造力,这些元素都是写作不可缺少的要素。另一方面,语文教师应协助学生创设与之相关的生活情境,与学生引起共鸣,也可调动学生的写作欲望。
  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写作的过程虽然是学生进行知识输出的过程,然而也是学生进行创新的过程,因此学生想要写出优秀的文章,就必须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进行创造。而目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没有做出严格要求,这就导致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出现了过度模仿的情况,学生模仿他人的写作框架、模仿表达方式、写作内容等,这也就导致学生的文章出现了千篇一律的情况,让人读起来毫无新意。因此,教师在写作教学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进行创新,并且要写出个人的真情实感,不能总是模仿他人的写作套路。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积极进行创新,还要采取一些激励性的措施激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例如对于在写作过程中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写作的同学,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表扬。
  五、运用开放式的作文教学发散学生的写作思维
  所谓开放式的作文教学,是指教师不预设刻板的教学目标,不勾画硬性的教学流程运行轨迹,不套用死板的作文评判标准,而让学生在自由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发散思维、张扬个性、展示自我,使学生在获得知识、提高写作能力和作文水平的同时,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审美能力得到提升,主体意识得到张扬。作文因其横向的扩展和纵向的延伸,因而具有开放性。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到学校之外感受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从而不断扩大学生的写作领域。课堂之外广博的生活知识、丰富多彩的生活经历、风景优美的名胜古迹、气势恢弘的名山大川,都应成为学生作文创作的材料和源泉,都可以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和灵感。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不断创设环境开拓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六、学会积累素材
  很多时候,学生都抱怨作文写不出来东西,在练习作文或考试写作文时,教师都能发现,很多学生作文,只写个题目,就在那里冥思苦想,想了许久,也没想出个所以然。很多时候在考试中,学生的时间分配都不太合理,很多时候留给作文的时间其实不太多,如果这样耽搁时间,不但会导致作文写不完,还会影响整张卷子的分数,那是什么导致学生没有东西可写?我们在写作文时常常会举例说明,特别是在写议论文的时候,一个论点需要有一两个例子支撑,举例说明会大大增强文章的知识性和说服力,也能适当地帮忙“凑凑字数”。
  初中时期的学生正处于对写作的迷茫与探索的阶段,这时教师应该格外注意对于学生写作习惯的培养,通过让他们拥有写作的兴趣,加以阅读的补充,再加上平时的训练,进而形成自身的写作风格,真正让学生爱上写作,不断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写作能力切实得到飞跃。
  (作者单位:安徽省定远县第二初级中学 233200)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是一门和我们生活、工作有紧密联系的课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普遍发现,初中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高,并呈现学习兴趣下降的趋势。鉴于数学学科的重要性,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意义,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求知欲。只有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才能促使学生主动投入数学知识的探索中,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学生才能够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并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做到学有所用。
瑞典皇家科学院2005年10月5是宣布,将诺贝尔化学奖授予3位有机化学家——法国学者伊夫·肖万和美国学者理查德·施罗克、罗伯特·格拉布,以表彰他们在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
摘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渗透情感教育,因为情感教育和道德与法治课之间有较为紧密的联系,情感教育本身就渗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而借助情感教育因素则能更好地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从而也就能够提高初中道德与法制课教学质量。基于此,本文就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情感教育的渗透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特别是21世纪,更是一个追求创新的世纪,我们的教育教学思想及其方式、方法也应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变传统的“一言
摘要:初中英语作为学生学习英语的关键基础时期,对以后英语的学习起着关键的基础性作用。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对于英语的学习更加注重实用性,但是如今的学生对于英语学习兴趣的缺失,成了最新需要关注的问题。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所以本文旨在研究如何通过培养学生的兴趣来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效果,以此来为更多的教师进行英语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不仅要着眼教会系统的数学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如何获得这些知识,要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只有努力创造条件,促使学生积极参与
摘要:在音乐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牢固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凭着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发自内心地、自信地说一句“我能行”“我来秀”。  关键词:音乐;自信心;情感;方法;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8-0057  学习音乐,除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操、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外,对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体现在设计好综合实践活动上,而且体现在每一部分知识的教学上,让学生通过操作、画图、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探索身边的实际问题等
摘要:在现代初中教学过程中,化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它对学生知识的运用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影响十分巨大。与语、数、外不同,化学对于刚入学的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由于传统教学的根深蒂固,再加上仪器设施的不完善,很多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的兴趣微乎其微,甚至厌烦学习化学。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情”与“趣”,运用适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化学这一学科的兴趣,提升自己的化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
合作学习是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在教师的指导下,群体协作、研讨交流、知识技能互补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作为新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已被教师普遍采用.但是,在课改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