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点周围肿物切除联合泪道重建术临床观察

来源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ight_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泪点周围肿物切除手术的效果。

方法

门诊32例(32眼)泪点周围肿物,进行肿物切除术联合泪道环形硅胶支撑管置入泪道重建。肿物行病理学检查。术后4~12周拔除支撑管。术后观察泪点周围肿物有无复发,泪点位置和泪道是否通畅。

结果

肿物术后病理报告:鳞状乳头状细胞瘤4例,色素痣24例,疣2例,炎性肉芽肿2例。随访观察1年以上,无复发者。28例术后泪点位置正常,冲洗泪道通畅,无溢泪现象;2例因肿物较大,术后泪点口向鼻侧稍有扩大,患者遇刺激时稍有溢泪现象;2例出现下泪点闭锁,再次显微镜下行泪点切开后溢泪现象消失。

结论

手术切除泪点周围肿物同期联合泪点成形及泪道重建,是恢复泪点功能的有效手段。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儿童开放性眼外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6年5月住院的儿童开放性眼外伤87例(89眼)的临床资料。分为婴幼儿组(0~3岁)、学龄前组(4岁~7岁)、学龄组(8岁~12岁)和青少年组(13岁~18岁)。对各组性别、年龄、致伤因素及就诊时间等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开放性眼外伤占我院同期眼外伤住院患者的37.40%。男、女比例为3.35:1。学龄前组和婴幼儿组例数居
期刊
@@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不同时期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3 d以内及3 d以上行胶囊内镜检查,对诊断结果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3 d以内病变检出率为81.16%(56/69),3 d以上为41.79%(28/67);3 d以内病变类型主要见于占位性病变(32.14%,18/56)、溃疡性病变(17.86%,10/56)及活动性出血(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