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期,中央农广校与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签署《共同推进全国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战略合作协议》,旨在充分发挥双方在各自领域的资源优势,有效解决农民手机应用培训组织化和针对性的问题,共同将全国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同时,双方将共同开展线下和线上培训,在各自的系统内积极开展相关合作的宣传指导工作,切实推动双方部、省、市、县各级相应部门的工作对接,使相关合作得到逐级落实。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中央农广校与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签署《共同推进全国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战略合作协议》,旨在充分发挥双方在各自领域的资源优势,有效解决农民手机应用培训组织化和针对性的问题,共同将全国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同时,双方将共同开展线下和线上培训,在各自的系统内积极开展相关合作的宣传指导工作,切实推动双方部、省、市、县各级相应部门的工作对接,使相关合作得到逐级落实。
其他文献
2001年底,何建斌调任河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校长。十二年来,在他的带领下,河北省农广校一直坚持以农为根,以教为本,特色兴校,育才强农的办学宗旨,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农业职业教育和农民科技培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走上了一条较为全面、协调、有质量、有内涵的发展道路。 何建斌是一个比较低调内敛的人,少说多做是他的人生信条,但工作扎实、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又是他特有的秉性。在推进农民教育事业发展
“十一五”期间,江苏省洪泽县以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探索和创新新形势下农民培训模式为重点,扎实推进农民培训工作。2006-2010年,全县共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2539场次,培训111个村,培训农民95089人,实现所有行政村全覆盖,现有农村劳动力全部培训了一遍。农民培训力度之大、范围之广、效果之好,在我县农民培训史上前所未有。 一、农民培训的新模式 近5年的探索和实践
在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三农”问题是难点,也是关键,解决“三农”问题,农村职业教育至关重要影响深远。培训对象多层化,培训内容需求丰富的农民职业教育,急需一批具有社会性、专业性、多面性的特殊师资队伍,为农民教育培训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基本保障,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打下坚实基础。 修师本以强国民。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是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保证农民在“有学上”的基础上“上好学”,为农
农业部已明确提出加快构建以农广校为基础依托“一主多元”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要真正成为主体,成为基础依托,需要上接“天线”、下接“地线”。 接好“天线”,这是由农广校是国家组织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的公益性专门机构的职责和地位决定的。要立足全局,把握国家需求、产业需求和农民需求,统筹组织实施各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尤其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一方面需要履行认证职责。新型职业农民认证由政府主导、
委员会成员有知名航天院校教授、无人机专家、职业教育专家等,由该编委会负责统筹编写的我国第一套由权威专家、知名教育培训集团、顶尖无人机制造企业以及无人机服务公司共同编写的无人机职业教育教材即将面世。本套教材包含《无人机概论》《无人机总体布局与气动设计》《无人机总体结构强度设计》《无人机飞行原理与控制》《无人机通信与导航》《无人机法律法规》。
1 1918年李大钊等人在北京筹建少年中国学会,7月1日正式成立,宗旨是“本科学的精神,为社会的活动,以创造少年中国”。 从1921年到2021年,已经走过了百年光阴。时光交替,薪火相传。在这百年历史中,北京是蕴含着革命精神和革命文化的红色土地,有着丰富的红色遗产,也见证了先驱者的不朽足迹。今天,我站在北京新文化纪念馆里,感受当年李大钊在这里工作期间,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共产主义思想,感受着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农业大计,农民为基。建设一支专业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结构均衡合理的专职教师队伍,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推动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当务之急和关键所在。基于此,各级农广校要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转变传统管理模式,深度挖掘教师潜能,科学设定培养目标,不断完善健全教师培养制度,着力打造优秀教师团队,最大化地发挥农广校专职教师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 农业现代化对新型职业农民培
教育部与福建省人民政府在福州联合召开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推进会,总结交流经验,研究部署工作,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会上,教育部与两家行业协会签署了职业教育战略合作协议,5家大型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联盟代表签署了校企合作意向协议。
“一个人通过自身的努力使集体获得荣耀,并对他所从事的行业有所贡献,这就是他最大的价值体现。”工作于山东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莱州分校的邵文涛,就是靠着这个念头,在农广事业的道路上,短短几年就小有成就。他曾先后获得全国农广校教学能手一等奖、全国农广校课件制作一等奖,烟台市农民教育先进个人,莱州市青年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自工作以后,邵文涛时刻保持着为农民教育事业努力拼搏奋斗的激情,主动学习政策理论
80后大学生吴迪,2009年回家乡河南农村创业。本以为农业很简单,接连2次失败使他改变了对农业的认识。 吴迪发挥计算机专业特长,历经4年成功地研制出智慧农业人工智能管理体系,使“零技术”的农民也能种出高品质的水果。他踏实认真地学习农业技术、研究农业政策、拓宽市场渠道,使农场逐渐走入正轨。2016年4月,汪洋副总理视察农场时说:“这就是‘互联网 農业’,这就是智慧农业、现代农业。” 他认真分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