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晚年“俄国社会发展道路设想”新论

来源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ly1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晚年的俄国社会发展道路设想是在特定背景下,从东西方相互结合的角度提出的,既有科学的理论依据,又有现实社会条件基础,是一种特殊的共同胜利观。它也表明,不存在一个适应于任何民族的固定不变的发展模式,落后民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向更高阶段的过渡。
其他文献
辛亥革命时期,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组织了各种各样的革命团体,首义之区的湖北在组团方面异常活跃.从花园山机关到共进会的建立,鄂籍志士虽然起了关键性的主导作用,但湘籍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自2008 年以来,受经济危机的冲击和我国疙瘩高校连续多年的扩招政策,大学毕业生的人数骤福增加,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当代大学生处于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由
周敦颐通过对"诚"这一范畴的阐发和论证,在打通天道和人道的具体环节上作出了努力,初步完成了伦理的天道化和天道的伦理化,构建起了理学基本理论框架的雏形.这一重大理论成果
中国经济史学萌芽于20世纪初,已成为学术界的主流观点,其标志是相关著作的出现.对于学科萌芽的深层次原因,学术界却有着不同的解释和回答.从外部条件分析,一方面,西学东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