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中小学实践基地建设,推动素质教育发展

来源 :知音励志·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l72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越来越多以促进素质教育为目的的教育实践基地建设起来,对于推动我国的素质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就如何进行中小学实践基地建设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建议促进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中小学生;实践基地;素质教育;建议
  为了推动素质教育的进步,为青少年的学习和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社会以及政府越来越重视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各地教育部门已经把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作为自己的一项重点工作推进。不仅适应了我国课程改革的需要,还有效的促进了中小学生素质水平的提高。现在,我国的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经验,水平不断提高,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但是与教学改革的标准以及素质教育的要求仍然有一定的差距。我们需要运用科学的理念来推动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进程,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1 加强教育实践基地的育人的功能
  1.1 解放思想,以正确的思想 引导基地建设
  中国的教育受到中考和高考的影响,朝着应试的方向发展,甚至在某些地区只看重学校的升学率甚至将升学率的高低作为评价学校教育水平高低的标准,分数是学校和家长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唯一依据。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实行素质教育并不是为每个人接受,学校担心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影响学校的升学率,浪费时间,同时担心在组织过程中出现问题,影响学生成绩,这一系列的因素都阻碍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以及教育活动的开展。
  因此,要在全社会进行素质教育的宣传,把发展素质教育变成学校和家长的共识。允许学生参与到教育实践活动中去,一方面使学生学过的书面知识可以得到应用和检验,另一方面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改变思想让学生参与到教育实践活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进行教育基地区域性建设,实现资源共享
  实践基地在进行硬件建设时要对资金、资源等进行统筹规划,之后确定实践基地的建设方案,这样可以有效地做到对实践基地的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同时因为进行了科学的分析,避免了建设过程中的建设重复,有效提高资金的利用率。进行区域性建设还可以有效地实现农村和城市的不同教学优势的互补,使教师的资源排配置得到优化。在进行区域性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时,要以现有的教育资源为基础,利用区域特色,使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水平得以提高。
  1.3 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制定教学目标
  我国的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即把学生做为教育的主体,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要始终以提高学生的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成为除课堂教育之外的有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辅助手段。学生通过教育实践基地的各种实践项目以及教师的科学指导,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因此教育实践基地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2 加强教育实践基地的师资队伍建设
  2.1 完善教师资源配置
  教育实践基地相对于传统教育方式来说是新事物,因此在对其进行筹备和建设是要一定程度上对原有的学校资源有所依赖,尤其是教师方面。而原有的师资结构对教育实践基地这一新项目必然不能满足。因此,当地的教育部门要对教师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对教师进行选择是要对教师的专业和基本技能进行考核。同时,处理好教师的待遇问题,避免教师资源的流失。
  2.2 师德建设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态度,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道德教育,因此教师具有良好的师德十分重要。教师要做到爱岗敬业、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对于学生的引导作用,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实践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水平得到提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3 教师专业素养水平的提高
  教育实践基地要不断组织专业技能培训活动,对教师的专业技能定期进行培训,培训过程要注重与教育实践基地实际相结合,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基地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素质的提高提供强有力的教育基础。
  3 建立健全基地评估机制,进基地健康发展
  3.1 检验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否与教育基地的目标相符合
  教育基地的教学目标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学生提出的新要求、学校自身发展情况等各种综合因素做出的战略性选择,要加强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加强对学会说呢过的引导,使其不流于形式,真正起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同时要在实践中不断对自身进行检验,看自己的建设以及发展目标是否真正的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分析自身的问题,从而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实质性推动作用。
  3.2 对教育实践基地的资源配置与发展目标的符合程度进行评估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我们的生活环境正在渐渐改变,给学生的教育和成长环境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给中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教育实践基地必须要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在不与社会脱节的前提下对资源进行统筹规划,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教育基地的发展目标。同时要将教育实践基地的资源配置情况与自身的发展目标进行比对,并对发展计划不断进行调整,来满足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促进教育实践基地的发展。
  3.3 检验实践基地人才培养质量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
  教育实践基地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包括适应能力、创造能力、观察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等。增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要收集学生对于教育基地的感受和收获并要求他们给予评价,将收集到的结果和最初教育基地所设立的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行比对看是否相符,为以后教育基地的建设提供重要依据。
  4 总结
  教育改革重要内容就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通过实践,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等。因此,我们要给予教育实践高度重视。同时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时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需要积极应对,不断进行改革和完善,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推动素质教育全面开展。
  参考文献
  [1]于素云.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理念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18):36-38.
  [2]刘彦平.加强中小学实践基地建设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01):12.
  [3]陈振云.学生实践基地师资建设的问题与建议[J].浙江教育技术,2013(01):34-35.
  作者单位
  青龙满族自治县教育局 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 066500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