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kV光纤保护通道常见故障分析

来源 :中国信息化·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0525w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简述了光纤纵联保护保护對光纤通道的要求,简要对几起典型事故光纤保护通道故障频发、常见通道故障原因进行了分析,介绍了目前光纤纵联差动保护装置(2M)接口时钟方式统一规定。
  【关键词】通道故障;典型事故;故障分析;时钟方式
  【中图分类号】U47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8—0301-02
  引言
  随着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在纵联保护通道的使用上,目前已经由过去的载波、微波通道变为以光纤为主的通道方式。由于光纤通道所具有的先天优势,随着它与继电保护的结合,使得光差保护在电网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由此带来的通道异常的情况也越来越多。
  1.光纤连接方式简介
  以前使用的PDH网络采用异步复用方式,不能保证大容量信息的可靠传输,并且PDH网络没有世界标准的电接口和光接口规范,所以已完全被SDH的复用通道连接方式代替。因此目前光纤连接方式有专用光纤连接方式、PCM的复用通道连接方式、SDH的复用通道连接方式三种。
  2.光纤保护通道故障频发的原因
  2.1 对于复用PCM通道来讲,由于通道传输中间环节多、时间延长,因此出现通道故障的概率也大得多。
  2.2 由于保护、通讯人员专业沟通不够,保护人员不熟悉通信知识,当遇到通道故障问题时,缺乏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和经验,很男快速诊断故障。
  2.3 通信人员在光纤保护通道联调之前未进行通道测试,从而导致通道联调后可能出现通道故障的问题。
  3.光纤保护通道故障典型事例
  3.1 典型事例1:
  3.1.1 故障现象:某220KV线路单侧RCS-931AM保护装置报“通道告警信号”,在保护通讯人员到达现场前“通道告警信号”就已消失,恢复正常运行方式后不久“通道告警信号”又出现。
  3.1.2 查找过程:保护、通讯人员到现场后对保护通道进行了彻底检查,两侧保护、光电转换装置收发的光功率、误码测试结果均正常,保护装置CPU板上尾纤外观检查无异常。装置重新上电后保护通道告警信号恢复正常,通道故障查找一时陷入困境。经过认真查阅技术资料,保护人员采取了检测保护装置收信灵敏度的办法,在告警侧通道的保护装置收信端串入3dB光衰耗,结果本侧保护装置“通道告警信号”又发出,经过认真检查告警原因为光接收端的砝琅盘内瓷芯有小的裂纹,更换保护CPU后通道恢复正常。
  3.1.3 改进措施:应在光差保护定期检验时重点做好保护装置收信灵敏度试验。
  3.2 典型事例2:
  3.2.1 故障现象:某220KV线路正常运行在充电状态,线路故障时充电侧开关两套主保护只有纵联距离PSL-602GC主保护动作,而纵联差动RCS-931A主保护未动作。
  3.2.2 查找过程:经保护人员检查,故障时两侧的RCS-931A主保护压板均在投入位置(线路故障时在充电状态),保护具备主保护动作条件,由于RCS-931A保护装置没有记录转发远跳命令的功能,因此无法判别本侧保护是否转发对侧RCS-931A保护的远跳命令。
  在查找RCS-931A通道故障记录时发现,尽管线路故障时无“通道告警信号”,但开关热备的一侧拉合刀闸时本侧的RCS-931A保护会发“通道异常信号”,因此初步把查找重点放在通讯机房,最终确定在MUX-64K收信接线(双绞线)在端子上压接较松动,重新紧固接线后有刀闸有操作时保护无通道告警信号。
  3.2.3 改进措施:由于光电转换装置一般放在通讯机房,因此在春检工作中往往成为保护检验的盲点,因此必须强调把对光电转换装置的检验作为定期检验工作的重要一环。
  4.光纤保护通道常见故障原因分析:
  4.1 由于尾纤头有尘土或接触不良
  当尾纤头连接不可靠或光纤头不清洁时,尽管仍能收到对侧数据,但由于收信裕度大大降低,当系统扰动或操作时,会导致通道异常。例如经过实际检验,当尾纤凸台没有对上缺口就拧紧,则会增加10-20dB的通道衰耗。
  4.2 光电转换装置接PCM机的屏蔽双绞线使用不规范
  光电转换装置接至PCM机的屏蔽双绞线要求使用四芯带屏蔽双绞线,且屏蔽层应可靠一点接地。若屏蔽双绞线接至配线架,需保证连接可靠,可以采用凤凰端子拧接的方式。
  4.3 光电转换装置不接地或接地不良
  如果光电转换柜的接地本身不良,同样会造成光电转换装置接地不良。在正常运行时,光电转换装置与保护装置显示正常,而一旦有故障或刀闸操作时,光电转换装置受到干扰,很可能会造成保护装置发出通道告警信号。
  4.4 通信电源纹波系数高
  通讯电源一般采用-48V电源,对纹波系数有比较高的要求,一般要求不超出100mv,现场实际工作经验表明,当发现电源纹波比较大时,光电转换过程会出现误码。
  4.5 复用通道的其它问题
  保护使用通讯提供的复用通道时,各种设备均有可能出现问题,其中以PCM机出现问题的概率最大,一般原因为时钟设置不合规范的问题;其次为通讯光板有问题,当通信设备出现问题后,通道挂误码仪测试就能反映出来,目前对通道误码仪自环检测时间的要求应不小于24小时。
  4.6 光接收端的砝琅盘内瓷芯碎裂
  当光接收端的砝琅盘内瓷芯碎裂时会造成通道异常,这时通过光功率的测量也无法发现,必须要通过灵敏度检查才能发现问题。一般情况下砝琅盘内瓷芯严重碎裂时,通过肉眼观测就能发现碎裂、碎片。而当砝琅盘内瓷芯发生较轻的碎裂时可能会只有裂纹,这时通过肉眼观测比较难发现,只有通过传输光功率测量才能发现。
  5.防止光纤保护通道故障频发的措施:
  5.1 在保护通道畅通后要尽量减少光纤头的插拔次数,以免损坏光纤头。
  5.2 定期检验时应使用正确方法方法做好光纤头的清洁,光纤在插入砝琅前,纤芯的瓷芯端面应用浸有无水酒精的纱布擦干净。
  5.3 对光差保护应定期做好巡检工作,特别对通道的误码、失步次数做到定期观察。
  5.4 保护装置应尽可能直接复用2M口数字通道(取消PCM机),经过光电转换后直接接入通讯设备。
  6.目前山西对光纤纵联差动保护装置(2M)接口时钟方式的统一规定
  为了保护装置的安全可靠运行,便于保护通道的统一管理,结合各厂家保护及接口装置的不同特点,省公司对现运行的差动保护装置(2M)接口时钟方式作出统—规定:
  6.1 对南瑞RCS-931AM保护装置:规定保护时钟设为“从-从”方式,通信PCM时钟设为“主-从”方式。
  6.2 对国电南自PSL-603保护装置:规定保护时钟设为“从-从”方式,通信PCM时钟设为“主-从”方式。现运行的保护光电转换GXC-2M型装置需更换为GXC-64/2M型装置,以满足此方式。
  6.3 对许继WXH-803保护装置:规定保护时钟设为“主-从”方式,通信PCM时钟设为“从-从”方式。
  6.4 对四方CSC-103保护装置:规定四方CSC-103保护装置可接双光纤,由保护装置进行通道切换。实现原保护改造时的设计技术要求,即保护装置的两个2M光电转换接口装置直接与光端机连接,取消PCM环节。
  结束:光纤纵联保护通道故障后需要及时处理,这就需要保护人员不仅要掌握相关的通讯专业知识,也需要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保护与通讯专业平时应加强技术沟通,共享相关通讯资料、通道异常信息,通过专业密切合作才能在通道故障后做到及时处理。
其他文献
【摘要】大树移栽在最近几年才开始在北方大规模的试验应用,对于干旱少雨,气候环境恶劣的北方地区来说,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较好的绿化效果,不管从生态效益还是社会效益来说,都有十分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现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从大树移植的准备、选树、挖掘、运输、栽植及管理的几个方面,总结出各个环节各自的技术要点及管理要领。  【关键词】大树;移栽;技术;要领  【中图分类号】F303.2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