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公共导视的美学探析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ys75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公共导视是景区空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众对其文化内涵与精神需求的关注在审美疲劳后持续升温。文章围绕景区公共导视的美学诉求进行探索研究,结合国内外知名案例,分别从形式美、环境美和意境美三个方面,审视当前国内景区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作为后续开发的参考依托。
  关键词:景区公共导视;形式美;环境美;意境美
  景区公共导视,是针对某一具体景区而设计并建立的信息符号系统,常见于园林、广场和展厅等室内外公共空间,包括道路交通标识、广播和气味等。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其指示、引导和限制的基础功能颇受大众关注;随着公共艺术理念的广泛传播,其文化体验和艺术交流等审美特性成为景区环境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为满足广大消费者不断变化的审美需求,以下将从形式美、环境美和意境美三个方面对其展开美的审视。
  1形式美
  毕达哥拉斯指出“美即和谐”,他在数量关系中探求美的规范,阐释了美的先决条件在于客观事物本身的形式。从这一角度审视景区导视之美,具体体现对造型、材质、色彩和组合规律等所营造的审美意境上。
  从导视的整体认知性来看,这是一个各部分相互独立整体协调统一的有机综合体,各个部件、结构和组合规律等均可视作审美对象。以麓山景区为例,其导视系统大致分为指示性(又称交通导视)、规定性、宣传性和介绍性四种形式,这四个单元功能与形式各异,但整体风格规范统一,尽显麓山人文之美。其中交通导视根据场所的不同要求又分为车行和人行两种形态:一是为驾驶员设计的地面交通导视和立式交通导视;二是为步行者所设计的悬挂式信息导视和立式方位导视。为满足特定人群的行为特征和生理需求,导视各部件的尺寸大小、应用形式和安置节点各不相同,这些单元构件经科学规划形成了一个严谨、规范、整体的导视系统,折射出一种理性美。
  从接受者的审美经验来看,导视形式所带来的新体验,是促成阅读者对导视作品产生审美态度的直接原因。在表现形式上导视呈现出多元化特点,囊括视听触等多感官通道,如壁画、声控和触控导向。在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上,该主展馆地面导视即利用了数字影像技术将绿叶图形投射到地面上,以此引导人们前行的方向,同时呼应“超越发展——大自然智慧的再发现”的大会主题,丰富并拓展了作品本身的意味。此外在繁复的视觉信息中,色彩的表现能力也极为活跃,鉴于地域文化的差异,色彩在公众心理或情感上拥有多层次的认知和理解,它将复杂的内在感情视觉化,以加强公众对环境的识别能力。在香港中环的街道导视中便采用了色彩分区的形式,充满时尚气息的色彩导视获得的不只是视觉上的形式美感,更是对本土文化理解和认知的深化。
  2环境美
  公共导视处于“人——机——环境”互动模式中连接人与环境的关键环节,其主要职责是满足公众认知能力、美化公共空间和维护景区公共资源安全。為营造一个文化体验和情感交流的自由空间,置于景观环境中的导视,需与周遭环境合理衔接。
  首先导视的环境美体现在对自然的尊重上。它在景区中的布点位置须计量好环境的生态尺度,在维护景区公共资源安全的前提下,鼓励人们积极参与探求人与自然共处之道的情感活动,帮助人们体验到旅行的真正乐趣所在。
  其二,导视的环境美也体现在视听嗅触等多感官的情感体验中。其中视觉应用最为常见,易使人们对其视而不见,结合声音提示有助于营造自然真实的环境;利用嗅觉的诱导功能,有助于增加游玩的趣味性;运用触觉导视给予特殊人群人文关怀,有助于提升景区文化内涵。
  其三,导视的环境美也体现在导视本身的造型语言上。亚里士多德曾指出美来源于现实生活,艺术美的对现实美的模仿,是本体对事物客观规律的一种掌握。公共导视不只是一个导向路牌,它置身于景观环境中,必须具备一定的观赏性、娱乐性和艺术性,即拥有美的特性。以北京海淀区玲珑公园某方位导视牌为例,采用仿木材质的导视牌,由三根特定形式的圆木桩组合而成,结构简洁却激发出强烈的形式感,形态敦厚憨实,加以明丽的色彩,与视觉经验中的北方印象产生对话,展现了中国北方地区独有的精神面貌和人文特色。
  3意象美
  “意”是指主体的意念和情感,“象”指的是形象和映象,二者结合而生“意象”,它蕴含着主体对物象或表象的感知。其中,具有审美品格的意象,称之为“审美意象”。黑格尔曾指出“美是形象的显现”,导视形象只有经刺激人的生理机能转化为心理感受后,才能由“象”生“意”,可见生动和谐的“象”是实现“审美意象”的基础要素。
  公共导视所营造的意象美是旅游文化中一种独特的审美形态,艺术家和设计师将丰富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运用于导视设计当中,为营造某种特定的游玩环境,在特定的节点连接结构部件。如麓山景区粘贴在候车亭的古字“歩”释义图,释义图中对“歩”字进行了标注,并将其粘贴在休息区域,鼓励人们经常步行锻炼身体。这是一种整合景区人文资源,通过特定形式进行文化宣传的表现方式,此类公共导视主要出现在提示性和说明性标识中。另见有“英国最佳公园”之称的纽卡斯尔盐井公园,为鼓励人们步行,享受健康生活,公园特别设计了标有“Keep Fit & Healthy”(保持匀称和健康)的路程标识牌,形式与常态无异,但在出发点到目的地之间的三条路线引人注目:黄色箭头指示沿着玫瑰园前行所需路程,橙色和蓝色箭头分别代表沿着沙丘和河岸前行的距离。值得注意的是鲜少有景区提出多条路线,盐井公园却采用了这种独特的方式倡导社会公益,对于加深受众对景区文化结构的理解具有积极意义。
  4总结
  导视是辅助人们安全出行的工具,更是扩展人们审美活动的公共艺术品。针对国内景区导视同质化现象,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重新审核景区的价值定位:一是树立整体观;全面考察其信息传达、风格设定和安全隐患等内容,提高导视识别度和游客舒适度。二是树立人文意识;提炼本土文化的象征性元素,重点突出景区主题文化内容,营造独具地方特色的导视环境,丰富景区文化内涵。三是尊重文化生态;协调导视与环境的关系,推动景区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四是关注人的生活状态;贴近人的精神需求,以陶冶情操和美化心灵的最终目标。通过传递景区公共导视的精神理念和文化内涵,创造一个舒适、便利、有意味的园区环境。
  参考文献:
  [1] 徐苏宁.城市设计美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 章莉莉.城市导向设计[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5.
  [3] 洪兴宇.标识导视系统设计[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9.
  [4] 鲍诗度.环境标识导向系统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朱群辉(1990—),女,湖南浏阳人,中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设计学。
  邱美林(1989—),女,湖南醴陵人,中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设计学。
其他文献
煤矿行业是高危生产行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是矿井生产的生命,在下一阶段,必须要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创新质量标准化方案,鼓励基层员工参与到管理工作中,本文主要分析提升
目的探讨金因舒(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滴眼液治疗外伤性角膜上皮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200例外伤性角膜上皮缺损病例,随机分成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治疗组采用金因舒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脑钠肽(BNP)的检测对于冠心病(CHD)患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价的意义。方法116例CHD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43例、不稳定型
目的分析研究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复发的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30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9例接受
围绝经期是妇女由生殖年龄向无生殖能力年龄的过渡,是女性卵巢功能衰退的标志,也是正常的生理周期,但是在这一时期内女性多出现焦虑、抑郁、烦躁等围绝经期综合征,严重影响了围绝
摘要:视觉传播创新是党报的重要改革,本文简述了我国地市党报的传统编辑理念与视觉传播理念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对比分析采用视觉传播理念对地市党报进行包装的意义。  关键词:地市;党报;视觉传播  报刊改版是近十几年来的一股热潮,崛起于南方报系,京城媒体紧跟其后,并迅速蔓延至多个发达地区,在这股改版热潮中,许多报刊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经过现代设计的版面,深得读者喜好,报纸质量上去了,广告量也在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