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接受放疗的头颈部患者发生口咽部真菌感染的机会增加,加重了急性黏膜炎的发生率,导致放疗的中断,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放疗进程和疗效.因此,预防和治疗口咽部真菌感染日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为探讨预防头颈部患者的二重感染的方法,笔者等于2005年10月至2006年12月应用口服氟康唑预防接受放疗的头颈部患者真菌感染,疗效较好。
【机 构】
:
430022,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430022,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430022,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43002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接受放疗的头颈部患者发生口咽部真菌感染的机会增加,加重了急性黏膜炎的发生率,导致放疗的中断,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放疗进程和疗效.因此,预防和治疗口咽部真菌感染日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为探讨预防头颈部患者的二重感染的方法,笔者等于2005年10月至2006年12月应用口服氟康唑预防接受放疗的头颈部患者真菌感染,疗效较好。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高氡暴露地区居民肺癌易感基因CYP4501A1和GSTm1多态性的变化规律,探讨这2种基因多态性与肺癌及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按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从甘肃省庆阳地区选择原发性肺癌病例和相匹配的对照人群进行室内氡、钍射气的测量,并应用PCR-RFLP和PCR方法检测2种基因的多态性.结果 研究表明,携带杂合型CYP1A1(w/m)或缺失型GSTm1(-)基因与野生型基因的个体比较,肺癌
目的 用NE2570剂量仪,2571指形电离室,测量192lr源空气比释动能支架,测量1 m处192Ir源参考空气比释动能.方法 将测量支架放在离墙、地面1 m处,指形电离室插入有机玻璃测量支架夹具中,源中心距电离室中心的最佳距离足16 cm,源通过后装机的传输系统传输到施源器中,测量源参考空气比释动能.根据60Co γ射线,250 kV X射线空气照射量刻度因子换算为空气比释动能刻度因子,再由内
目的 研究放射联合中药单体对人宫颈癌(Me180)细胞增殖、端粒酶活性、细胞周期相关基因表达的作用.方法 利用齐墩果酸、姜黄素和大蒜素3种中药单体作用于Me180细胞,MTT检测中药单体对Me180细胞的杀伤作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法检测中药单体对Me180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实时PCR法研究中药单体对Me180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总量6 Gy剂量率为300 MU/min
射线对人体血象的影响早有定论,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放射作业的仪器和防护设施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为及时了解放射人员的血象变化规律和评价他们的健康状况,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在严格质量控制的基础上,于2003-2005年检测了5396人次放射人员的血象。
目的 利用shRNA抑制Ku80蛋白的表达来研究Ku80在食管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RNA干扰技术,构建shRNA-Ku80载体.用Western blot和RT-PCR方法证实RNA干扰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用克隆形成实验来研究shRNA抑制Ku80表达对γ线的敏感性.用流式分析法来研究shRNA抑制Ku80表达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成功构建了shRNA-Ku80载体.shRNA抑制Ku80表
某医院一台15 MeV西门子Primus-M型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已设置在地下一层.为了弥补原设计中通风系统的缺陷,同时保证其辐射屏蔽防护系统的有效性,对已建成机房的通风管道实施了技术改造.其主要目的,是使机房通风效果满足<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2002的要求[1],同时还要满足放射工作人员(5 mSv/年)和公众(0.3 mSv/年)的辐射剂量控制目标值的要求。
美国Catphan 500 CT性能测试模体已得到全球知名CT生产公司的认同,都用它来标示CT机的成像性能。该模体较依据AAPM 1977年1号报告生产加工的注水模体有很多优点:因是固体模体,没有漏水的问题;储运箱能当模体支架,模体能探出扫描床外;低对比度分辨力模体由同一种物质不同密度材料制成等。但该模体不能测量水的CT值及其噪声,CTP486模块的水当量性差;检测薄层厚的误差大;使用单珠检测扫描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天普洛安)对大鼠放射性肺损伤过程中TNF-α及IL-6的影响,试图寻找一种预防或治疗放射性肺损伤的有效途径.方法 72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健康对照组、单纯照射组和乌司他丁治疗组,每组24只.照射组及治疗组动物麻醉后,行直线加速器全胸部照射一次,剂量为25 Gy.照射组照射后通过尾静脉注射乌司他丁(100 000 U·kg-1·d-1),共计7 d.对照组和照射组注射同等
放射性肺炎是放射治疗胸部肿瘤常见并发症之一.笔者在2002年5月-2006年1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放射性肺炎患者160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