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很多人心目中,维生素类药物都是补品,是蔬菜、水果的代用品,因而有不少人吃维生素犹如吃蔬菜水果一样非常随意。其实,这是对维生素的误解,服用维生素也要因人而异。
吃维生素并非越多越好
小清是计算机程序员,每天在电脑前工作的时间都要超过6小时,一天紧张的工作下来,她总是感到头晕体乏。有一次聚会时一位朋友告诉她,补充维生素能解决她的问题,并向她推荐了几种销量很好的维生素。从此,各种维生素成了小清的伴侣。
坚持一段时间后,小清果真觉得自己的精神比以前好了,以前每天中午都要小憩一会儿才能打起精神,现在即使不休息也能撑到下午。但食欲不佳,即使再好吃的饭菜,小清也只吃几口就咽不下了。
专家点评:维生素制剂的主要适应症是维生素缺乏,只要合理使用,就能充分发挥作用。但有些人认为维生素吃得越多越好,这种认识不但错误,而且非常危险。维生素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种。脂溶性维生素能蓄积在脂肪组织中,所以大量服用会引起中毒,如长期大量口服脂溶性的维生素A,可发生骨骼脱钙、关节疼痛、皮肤干燥、食欲减退、肝脾肿大等中毒症状。而水溶性维生素,多吃后虽可以从尿中排出,毒性较小,但大量服用仍可损伤人体器官。如大剂量服用维生素C,可能刺激胃黏膜引起出血。此外,长期过量服用维生素,可使机体对食物中维生素的吸收率降低,一旦停服,会导致维生素缺乏的症状。
小清的厌食症状,可能与服用过量的维生素D有关,因为长期大量口服维生素D,可导致高血钙、厌食、恶心、呕吐、弥散性肌肉乏力、肌肉疼痛等。因此专家建议小清最好到医院做正规检查,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检测体内
维生素的含量是否超标,并作出相应的调整。
维生素“助长”有误区
婷婷和平平是同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由于经常碰面,两个小朋友的妈妈也经常交流孩子的营养心得。她们的孩子现在每天都吃某个品牌的多种维生素,幼儿园也有不少其他孩子的家长给自己的小孩吃多种维生素。用她们的话说就是“维生素有益无害不怕多吃”。
专家点评:其实孩子吃多了维生素并不好,如维生素A过量可引起毛发枯干、皮疹、瘙痒、厌食、骨痛、头痛、呕吐等中毒症状;维生素D过量可引起低热、呕吐、腹泻、厌食、甚至软组织异位骨化、蛋白尿、肾脏损害等症;维生素C服用过量可引起腹痛、腹泻等症。
维生素不能代替蔬菜和水果
魏女士在外企工作,32岁的她至今独身,每天早出晚归,几乎全部精力都放在工作上。魏女士和其他同事一样,靠吃维生素补充营养。在办公室的抽屉里,专门有一格是存放各种维生素的,每天吃完午饭,魏女士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服用维生素,仿佛这已经是她午餐的一部分。有了这个“法宝”,魏女士甚至觉得很安慰,蔬菜水果吃起来又麻烦又费时,维生素多好啊,几粒片剂加一口清水就解决了全部问题,对她这样的上班族来说再合适不过了。
专家点评:蔬菜和维生素制剂不能相互代替,因为果蔬中的维生素是按照一定比例存在的天然成分,而维生素制剂多数是人工合成的,两者在性质上有所差别;果蔬中还有一些对人体的作用与维生素类似的天然物质,有人称之为“类维生素”。另外,果蔬中所含其他成分对人体的作用,是单纯的维生素所不能比拟的。例如,一杯鲜橘汁比一粒维生素胶囊更有益于健康——虽然身体本身不会区分维生素C是来自橘子还是药片,但鲜橘汁有一个好处:果皮里含有果胶,这种果胶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而这一点维生素胶囊就难以企及了。
哪些人应补充维生素
只要合理饮食,常吃蔬菜、水果,一般不会造成人体维生素缺乏,只有一些特殊人群容易缺乏维生素,应该有针对性地适当补充。那么,哪些人应补充维生素呢?主要有以下几类:
孕妇及哺乳妇女因胎儿和乳儿的额外需要,她们易出现维生素A、D和C的缺乏,应多吃些瘦肉、肝、蛋、鱼类、新鲜蔬菜和水果,必要时应口服这类维生素。
非母乳喂养的婴儿由于所喂养的牛奶和其他乳品中,维生素A、D及烟酸等含量均低于人乳,所以在食品中应适量加点鱼肝油及维生素C。
偏食、择食儿童一般偏食的儿童缺乏一种或几种维生素,应根据具体情况,看哪种维生素摄取不足,及时予以补充。
长期食欲不佳者长期饮食不足,多种维生素供不应求,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平时应适当补充维生素A、B族和C。
较长期发热者发热容易造成维生素缺乏,特别是高热持续不退时,维生素C消耗最大,应及时补充。
感染性疾病无论是病菌还是病毒感染,均可能引起维生素A和C的缺乏,时间持续越长,缺乏越明显。
慢性胃病患者因病人有消化、吸收方面障碍,容易引起维生素缺乏。
手术后患者因手术创口愈合需要足够的维生素C,及时补充有助于伤口早日愈合。
体力劳动者及运动员因活动量大,维生素的消耗显著增加,应当吃富含维生素B1、B2、尼克酸和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或者选择外源性补充。
长期吸烟和饮酒者容易导致维生素B族和C缺乏,如经常多吃含维生素丰富的水果、蔬菜或者维生素制剂,有助于减轻烟酒对血管和心脏的损害。
吃维生素并非越多越好
小清是计算机程序员,每天在电脑前工作的时间都要超过6小时,一天紧张的工作下来,她总是感到头晕体乏。有一次聚会时一位朋友告诉她,补充维生素能解决她的问题,并向她推荐了几种销量很好的维生素。从此,各种维生素成了小清的伴侣。
坚持一段时间后,小清果真觉得自己的精神比以前好了,以前每天中午都要小憩一会儿才能打起精神,现在即使不休息也能撑到下午。但食欲不佳,即使再好吃的饭菜,小清也只吃几口就咽不下了。
专家点评:维生素制剂的主要适应症是维生素缺乏,只要合理使用,就能充分发挥作用。但有些人认为维生素吃得越多越好,这种认识不但错误,而且非常危险。维生素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种。脂溶性维生素能蓄积在脂肪组织中,所以大量服用会引起中毒,如长期大量口服脂溶性的维生素A,可发生骨骼脱钙、关节疼痛、皮肤干燥、食欲减退、肝脾肿大等中毒症状。而水溶性维生素,多吃后虽可以从尿中排出,毒性较小,但大量服用仍可损伤人体器官。如大剂量服用维生素C,可能刺激胃黏膜引起出血。此外,长期过量服用维生素,可使机体对食物中维生素的吸收率降低,一旦停服,会导致维生素缺乏的症状。
小清的厌食症状,可能与服用过量的维生素D有关,因为长期大量口服维生素D,可导致高血钙、厌食、恶心、呕吐、弥散性肌肉乏力、肌肉疼痛等。因此专家建议小清最好到医院做正规检查,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检测体内
维生素的含量是否超标,并作出相应的调整。
维生素“助长”有误区
婷婷和平平是同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由于经常碰面,两个小朋友的妈妈也经常交流孩子的营养心得。她们的孩子现在每天都吃某个品牌的多种维生素,幼儿园也有不少其他孩子的家长给自己的小孩吃多种维生素。用她们的话说就是“维生素有益无害不怕多吃”。
专家点评:其实孩子吃多了维生素并不好,如维生素A过量可引起毛发枯干、皮疹、瘙痒、厌食、骨痛、头痛、呕吐等中毒症状;维生素D过量可引起低热、呕吐、腹泻、厌食、甚至软组织异位骨化、蛋白尿、肾脏损害等症;维生素C服用过量可引起腹痛、腹泻等症。
维生素不能代替蔬菜和水果
魏女士在外企工作,32岁的她至今独身,每天早出晚归,几乎全部精力都放在工作上。魏女士和其他同事一样,靠吃维生素补充营养。在办公室的抽屉里,专门有一格是存放各种维生素的,每天吃完午饭,魏女士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服用维生素,仿佛这已经是她午餐的一部分。有了这个“法宝”,魏女士甚至觉得很安慰,蔬菜水果吃起来又麻烦又费时,维生素多好啊,几粒片剂加一口清水就解决了全部问题,对她这样的上班族来说再合适不过了。
专家点评:蔬菜和维生素制剂不能相互代替,因为果蔬中的维生素是按照一定比例存在的天然成分,而维生素制剂多数是人工合成的,两者在性质上有所差别;果蔬中还有一些对人体的作用与维生素类似的天然物质,有人称之为“类维生素”。另外,果蔬中所含其他成分对人体的作用,是单纯的维生素所不能比拟的。例如,一杯鲜橘汁比一粒维生素胶囊更有益于健康——虽然身体本身不会区分维生素C是来自橘子还是药片,但鲜橘汁有一个好处:果皮里含有果胶,这种果胶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而这一点维生素胶囊就难以企及了。
哪些人应补充维生素
只要合理饮食,常吃蔬菜、水果,一般不会造成人体维生素缺乏,只有一些特殊人群容易缺乏维生素,应该有针对性地适当补充。那么,哪些人应补充维生素呢?主要有以下几类:
孕妇及哺乳妇女因胎儿和乳儿的额外需要,她们易出现维生素A、D和C的缺乏,应多吃些瘦肉、肝、蛋、鱼类、新鲜蔬菜和水果,必要时应口服这类维生素。
非母乳喂养的婴儿由于所喂养的牛奶和其他乳品中,维生素A、D及烟酸等含量均低于人乳,所以在食品中应适量加点鱼肝油及维生素C。
偏食、择食儿童一般偏食的儿童缺乏一种或几种维生素,应根据具体情况,看哪种维生素摄取不足,及时予以补充。
长期食欲不佳者长期饮食不足,多种维生素供不应求,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平时应适当补充维生素A、B族和C。
较长期发热者发热容易造成维生素缺乏,特别是高热持续不退时,维生素C消耗最大,应及时补充。
感染性疾病无论是病菌还是病毒感染,均可能引起维生素A和C的缺乏,时间持续越长,缺乏越明显。
慢性胃病患者因病人有消化、吸收方面障碍,容易引起维生素缺乏。
手术后患者因手术创口愈合需要足够的维生素C,及时补充有助于伤口早日愈合。
体力劳动者及运动员因活动量大,维生素的消耗显著增加,应当吃富含维生素B1、B2、尼克酸和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或者选择外源性补充。
长期吸烟和饮酒者容易导致维生素B族和C缺乏,如经常多吃含维生素丰富的水果、蔬菜或者维生素制剂,有助于减轻烟酒对血管和心脏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