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劳动课程是实现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育人价值的重要载体,系统地开发劳动课程是当今社会发展大势所趋。本文以校企深度融合视阈研究劳动课程开发,在澄清其开发价值的基础上,明晰当下高职院校劳动课程开发的不足之处,进而提出在此视阈下劳动课程开发的策略,为新时期我国劳动课程的开发建设提供研究新视角与实践新路径。
【基金项目】
:
广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校企深度融合视阈下高职劳动课程开发策略研究”(课题编号:JYCX2022014)的研究成果;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劳动课程是实现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育人价值的重要载体,系统地开发劳动课程是当今社会发展大势所趋。本文以校企深度融合视阈研究劳动课程开发,在澄清其开发价值的基础上,明晰当下高职院校劳动课程开发的不足之处,进而提出在此视阈下劳动课程开发的策略,为新时期我国劳动课程的开发建设提供研究新视角与实践新路径。
其他文献
<正>“港风文”特指将故事时代设定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的女频网络小说(1)。其特征是将一些当下最受欢迎的网络言情叙事模式,杂糅进以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香港为时空背景的叙事设定之中。从性质而言,“港风文”无疑是成型并发表于网络上的通俗文学作品。其主题明确属于网络文学中的都市言情一脉,即便有所取材于香港本土言情文学(如亦舒、
<正>1921年12月—1922年2月,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以下简称《正传》)在《晨报副刊》连载。2021年,为纪念作品发表一百周年,我编纂的《〈阿Q正传〉笺注》(以下简称《笺注》)分别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1)和商务印书馆(2022)以线装和平装方式出版。我在该书的后记中谈了一些零星粗浅的心得体会。书出版后,得到读者不少反馈意见,惠我良多。现就几个问题做些简略说明。
劳动教育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培养人的生存能力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实证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中职学校的劳动教育还存在着学生劳动认知有所偏差、劳动态度和情感有待改变、劳动习惯和品质有待改善、劳动课程的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因此,需要审慎地看待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加强劳动价值观教育,改变认知偏差;培养学生终身劳动的习惯,养成热爱劳动的品质;建构凸
<正>20世纪80年代以来工业的高速发展带来严重的生态危机,造成经济与文化、城市与乡村、现代与传统、物质与精神、金钱与道德之间日益失衡的严重后果。生态危机唤醒了文学家的生态责任感,自然关怀与人类终极关怀相结合,为生态文学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1)。广西作家李约热的小说就是在乡村城镇化的背景下创作的。他以作家敏锐的观察力洞察家乡的社会生态和乡亲的精神生态的嬗变,以桂西北的家乡都安县安阳镇为原型,营造特
<正>自从2020年初新冠病毒疫情暴发以来,至今全球确诊人数已达数亿,累计死亡人数已超过数百万,确诊与死亡病例每日仍在不断刷新数字,令人触目惊心。不仅如此,这场给全球造成巨大生命威胁和经济损失的“瘟疫”,目前仍在世界各国以不断变异、传染性更强的新毒株在各个角落蔓延,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境遇和生命安危。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病毒与人类之间的较量与战争。面对新冠病毒的肆虐以及对于人类生存和生活的巨大影响及
<正>去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写了一篇文章:《百年党史上云南的三大文化名人》。按年龄的大小和成名的先后,我把柯仲平排在第一位:柯仲平、艾思奇、聂耳。1985年1月5日,在中国作家协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那一天的上午,中国作协在全国政协礼堂三楼召开了“纪念著名诗人柯仲平同志逝世二十周年座谈会”。座谈会由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在延安时曾被柯仲平摸着头叫“娃娃”的著名诗人朱子奇主持,作代
<正>杨克诗集《我在一颗石榴里看见了我的祖国》(1),收录诗人最近二十年的一些重要作品,包括代表作《我在一颗石榴里看见了我的祖国》《我的中国》《大东湖》和《地球苹果的两半》等,表明其诗歌创作达到了另一个高峰。杨克诗歌创作起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90年代就已经达到一个高峰。最近二十年,他特别关注与自己的祖国相关的自然地理现象和人文地理现象,从诗人的自我身份出发,力求以一种全新的诗歌话语和艺术技巧
基于社会关系视角,采用来自12家企业428名知识型员工与上级领导的配对问卷调查数据,探究了人际关系在有效团队运作中的关键作用,结果显示:(1)领导—成员交换对知识分享具有显著正向作用;(2)职场友谊在领导—成员交换与员工知识分享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权力距离对领导—成员交换与员工职场友谊之间的正向关系具有显著的负向调节效应;(4)权力距离还调节了领导—成员交换通过职场友谊影响知识分享的间接效应
目前的劳动教育范式已经不能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面对劳动教育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如劳动教育意识淡薄、课程体系不完善、专业师资力量薄弱、考核体系不完整、保障体系不健全等,要多方发力,充分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作用,提出重视劳动教育、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课程考核体系和保障体系建设等针对性建议。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展现出巨大引领价值,劳动教育视域下高等职业学校理工类专业技能人才的职业精神培养,是一种积极心理学视角的有益尝试,既是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职业学校学生专业能力及职业素养提升的有效手段,对于职业学校所在地区产业发展及经济转型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职业学校如何推动教学创新、改革教学方式、优化评估形式、建设校园文化,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进一步提升,尤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