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GIS的灌区工程可视化研究

来源 :水利水电快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967824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灌区工程管理可视化程度低,难以形象、直观地掌握工程管理动态信息.应用工程领域新兴的BIM+GIS技术,依托于甘肃省古浪县黄花滩调蓄供水工程信息化建设项目,构建了灌区建筑物及各种设备的BIM模型,融合灌区实景模型及正摄影像等GIS数据,实现了灌区工程的可视化展示.运行实践表明:该项目的可视化应用提升了工程建设、运行、维护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加强了统一可视化平台下的信息交流和沟通以及业务数据的共享和分析,为灌区管理提供了高效、直观的信息服务.
其他文献
为降低土壤墒情监测成本,提高农业灌溉效率,结合土壤水分特性和农业灌溉特点,借鉴张力计结构及测量原理,研发了电阻式“硅藻土-过滤器”型低成本土壤墒情传感器;并通过理论分析及试验研究,得到探头结构的优化配比,用干密度为0.5 g/cm3的硅藻土和孔隙度为2μm的过滤器,可提高测量精度.在此基础上,设计完成了一体化土壤剖面墒情监测仪,无外置组件,集成度高,便于安装维护.同时引入低功耗数据自动回传技术,采用锂电池供电,可保证监测仪在野外连续稳定运行3~5a.结合物联网传输技术及云平台组成的土壤墒情自动监测系统,可
为有效衔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根据管控平台实际需要,研究并建立了水利基础设施空间布局管控的标准、规范和体系,完成了空间数据库的设计,并研究了矢量切片技术实现动态地图服务和空间大数据存储与快速检索技术.该平台采用了B/S架构,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H5等技术设计并开发,实现了面向全国的统一数据存储、快速可视化展示、数据动态更新及快速检索等功能.研究成果可为统一水利空间用途管控、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监督管理提供平台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