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课堂教学结构,是指教师在一定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构成教学的诸因素在时间、空间方面所设计的比较稳定的、简化的组合方式及其活动程序,包括教学活动应该怎样引导、讲授,学生怎样自学、质疑、探究,教具如何准备、运用等。只有将这些教与学的活动排列成一个合理的框架结构和施教程序,才能实现教学过程的科学化和最优化,用比较少的时间,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思想政治课教学结构由政治教材、学生实际和教师这三个支撑点构成。其中,政治教材支撑着课堂教学的内容、方向、范围和深度;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枢纽和中心;学生实际则支撑着课堂教学的速度、规模、节奏和效果。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重教轻学思想的影响,许多政治教师对教学目标把握不准,忽视学生的情感因素,忽视学生的智能发展,教学内容繁杂,教学手段陈旧,以教师讲授为核心来安排教学结构:提问→讲解→巩固→作业,导致课堂教学结构流程单一、刻板,学生学习动力严重不足,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销蚀,学习效果低下。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必须对落后的政治课堂教学结构进行革新。这种革新,主要从下面十个方面考虑。
1.吃准目标
这是革新教学结构的前提。政治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必修考试说明和新课程高考说明,对教学目标的数量和难度仔细斟酌,分清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抓住主要目标,适当考虑次要目标;并根据知识逻辑中的重难点、学生情况和党的大政方针,确定一组需要重点解决的阶段目标。课程目标还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以知识和能力训练为基点和原点,循序渐进,同时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将其充分地落实在过程与方法之中。预期的教学目标要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2.消化教材
这是革新教学结构的基础。政治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本身的特点,独特而深刻地解读教材,敢于改变课文的“序”,重组教学内容;善用剪枝学问,在教学内容的数量上剪裁“瘦身”,把最基本、最重要、对学生未来学习和发展最有用的核心知识挖掘出来,选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切入点,提炼出有序、有效教学的知识主线;教师还要正确地处理教材的重点与补充材料之间的关系,适量补充时事材料、引入名家名言、成语典故等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主干知识和重要概念。
3.摸透学生
这是革新教学结构的依据。课前,教师可以通过抽查学生的预习作业——政治学案,了解学生对重点、难点的把握程度,锁定存在的学习盲点,如模糊的或者未知的学习内容,并记入学习基础档案。课中,通过观察学生在听讲、笔记、讨论、发言、表演、背诵、默写等学习环节上的种种表现,摸清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态度、意志的自制性水平,掌握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接受能力,探测学生的兴奋点和学习节奏,从而对教学手法进行再加工。课后,通过反思学生作业完成与订正质量、课外答疑辅导中的表现、单元测试成绩,把握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解题技能的高低,适时调整教学流程,进一步夯实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解题技能。
4.创新模式
这是革新教学结构的根本。要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构建以政治学案为核心载体的“三点四步”教学模式。“三点”是指学生课堂学习的重点、难点和盲点;“四步”是指教学流程包括定向示标→问题分析→合作探究→反馈指导四个步骤。其操作要领主要表现为激趣导入、目标呈现、知识梳理、问题探究、体系构建、巩固训练、拓展延伸七个环节。这种政治教学模式具有两个基本特征:其一,学生“自学”“研学”“整学”有机结合成一个整体,促进学习方式和习惯的转变,能充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概括能力、发现问题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其二,教师要努力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是指教师只精讲重点、难点和盲点,让学生拥有充分讨论、合作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三不讲”是指学生已经知道的教师不讲,学生通过读书能理解的教师不讲,学生能讲的教师不讲。
5.修改学案
这是革新教学结构的核心。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和新课程标准、考试说明的要求,为指导学生主动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的特点可以概括为:自主学习为先导,问题探究是关键,知识整理是重点,巩固练习是着力点。因此,教师首先要充分备课,经过主备人个备、备课组群议、主备人修改、个人再备和课后修改生成学案。学案在内容上首先要展示学习目标和能级要求,凸显本堂课学习的重点、难点和盲点,彰显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其次,教师不仅要精心提炼、选择简要的学习内容,还必须以填空、判断题的形式在学案的知识梳理环节展示出来,让学生进行课前自学。再次,学案在合作探究部分,要以典型案例为载体,设计系列台阶问题,激发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破解重点、难点和盲点。在学案合作探究环节后,教师要立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着重基础性、典型性、分层性,精心设计渗透热点的巩固练习题,检验教学效果。学案最后要呈现理论联系实际的拓展延伸作业,践学导行。优秀的学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始终发挥导读、导听、导思、导练、导行作用,促进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6.加工课件
这是革新教学结构的关键。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盲点是学生在知识梳理环节不能消化的内容,也是政治课堂教学中思维价值最高的内容,应以多媒体课件为平台,通过师生合作探究学习领悟、掌握。因此,政治教师要积极与学生生活牵手,挖掘鲜活的生活素材,特别是切合世界形势、国家生活、地方大事的时事背景资料,营造学生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创设或加工相应的课件。
7.打磨学法
学习方法的考量和打造是推动教学结构更新的强大推动力。一般说来,教师应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连贯思维情境,灵活运用“独学、对学和群学”方法引领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掀起学生头脑思维风暴。“独学”是让学生围绕知识目标,自主完成学案“知识梳理”环节任务,自主回答思维情境中的问题,自主完成巩固习题和课后作业。“对学”是让前后二位同学互批学案“知识梳理”任务完成的情况并订正错误,通过生教生解决独学不能解决的任务。学生通过“对学”不能解决的问题,必须通过“群学”探究来解决。“群学”的前提是建立高效的学习小组,各小组之间也可相互讨论、质疑、解释。在讨论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猜想和求证,敢于争辩,善于讲出自己的生活体验、讲出思维心得,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批判性思维能力。打磨学法时,教师一定要给学生看书、思考、归纳、交流和总结的时间和空间。
8.注重反馈
这是教学结构诸因素优化组合的保证。课堂教学结构各环节之间都以信息反馈作为调节手段,但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结构中,没有学生给教师的信息反馈,也不存在学生与学生的信息交流,严重阻碍了课堂教学结构整体功能的发挥。因此,教师必须抛弃陈旧的单向信息流通结构,建构多向信息流通的政治教学结构:既有教师给学生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也有学生与学生的双向信息交流,使教学活动处于动态平衡之中。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随时调整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教师可以根据获得的反馈信息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使对学生学习的指导、纠偏、改错的针对性更强。
9.优化板书
这是革新教学结构的着力点。板书是课堂教学的艺术,经过精心设计的板书,能突出教材的重点、关键点,理清教材的脉络系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课文的内容,也便于学生做笔记,为学生复习巩固功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政治教师在备课时,应该一丝不苟地搞好板书设计,做到板书层次清楚,条理分明;重点突出,内容简明,尽量做到少而精;合理布局、主次分明,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应写在黑板中间;板书应该一分为二,正、副板书分开,更好地发挥正、副板书在教学中的各自功能和优势;板书要善于使用彩色粉笔,以便更清晰地、重点突出地说明问题。
10.推敲时间
这是革新教学结构的重要手段。时间资源是最宝贵最特殊的资源,教师在时间管理上要精打细算,认真推敲,合理分配每一个环节和教学步骤、每一项师生活动所需要的时间。为了使教学时间分配得更加合理、科学,政治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要大力提倡简化,对教学环节进行整合和提炼,去除那些可有可无的程序,剪去华而不实的泛泛之谈,剪去那些故弄玄虚的作秀表演,纠正孤立零碎的、费时费力的动作,合并经济、高效的动作并使之一体化,形成简洁流畅的学习路径、自然轻快的教学节奏和紧凑的教学结构。
(作者单位:江阴市第一中学,江苏 江阴,214431)
思想政治课教学结构由政治教材、学生实际和教师这三个支撑点构成。其中,政治教材支撑着课堂教学的内容、方向、范围和深度;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枢纽和中心;学生实际则支撑着课堂教学的速度、规模、节奏和效果。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重教轻学思想的影响,许多政治教师对教学目标把握不准,忽视学生的情感因素,忽视学生的智能发展,教学内容繁杂,教学手段陈旧,以教师讲授为核心来安排教学结构:提问→讲解→巩固→作业,导致课堂教学结构流程单一、刻板,学生学习动力严重不足,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销蚀,学习效果低下。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必须对落后的政治课堂教学结构进行革新。这种革新,主要从下面十个方面考虑。
1.吃准目标
这是革新教学结构的前提。政治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必修考试说明和新课程高考说明,对教学目标的数量和难度仔细斟酌,分清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抓住主要目标,适当考虑次要目标;并根据知识逻辑中的重难点、学生情况和党的大政方针,确定一组需要重点解决的阶段目标。课程目标还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以知识和能力训练为基点和原点,循序渐进,同时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将其充分地落实在过程与方法之中。预期的教学目标要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2.消化教材
这是革新教学结构的基础。政治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本身的特点,独特而深刻地解读教材,敢于改变课文的“序”,重组教学内容;善用剪枝学问,在教学内容的数量上剪裁“瘦身”,把最基本、最重要、对学生未来学习和发展最有用的核心知识挖掘出来,选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切入点,提炼出有序、有效教学的知识主线;教师还要正确地处理教材的重点与补充材料之间的关系,适量补充时事材料、引入名家名言、成语典故等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主干知识和重要概念。
3.摸透学生
这是革新教学结构的依据。课前,教师可以通过抽查学生的预习作业——政治学案,了解学生对重点、难点的把握程度,锁定存在的学习盲点,如模糊的或者未知的学习内容,并记入学习基础档案。课中,通过观察学生在听讲、笔记、讨论、发言、表演、背诵、默写等学习环节上的种种表现,摸清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态度、意志的自制性水平,掌握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接受能力,探测学生的兴奋点和学习节奏,从而对教学手法进行再加工。课后,通过反思学生作业完成与订正质量、课外答疑辅导中的表现、单元测试成绩,把握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解题技能的高低,适时调整教学流程,进一步夯实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解题技能。
4.创新模式
这是革新教学结构的根本。要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构建以政治学案为核心载体的“三点四步”教学模式。“三点”是指学生课堂学习的重点、难点和盲点;“四步”是指教学流程包括定向示标→问题分析→合作探究→反馈指导四个步骤。其操作要领主要表现为激趣导入、目标呈现、知识梳理、问题探究、体系构建、巩固训练、拓展延伸七个环节。这种政治教学模式具有两个基本特征:其一,学生“自学”“研学”“整学”有机结合成一个整体,促进学习方式和习惯的转变,能充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概括能力、发现问题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其二,教师要努力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是指教师只精讲重点、难点和盲点,让学生拥有充分讨论、合作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三不讲”是指学生已经知道的教师不讲,学生通过读书能理解的教师不讲,学生能讲的教师不讲。
5.修改学案
这是革新教学结构的核心。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和新课程标准、考试说明的要求,为指导学生主动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的特点可以概括为:自主学习为先导,问题探究是关键,知识整理是重点,巩固练习是着力点。因此,教师首先要充分备课,经过主备人个备、备课组群议、主备人修改、个人再备和课后修改生成学案。学案在内容上首先要展示学习目标和能级要求,凸显本堂课学习的重点、难点和盲点,彰显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其次,教师不仅要精心提炼、选择简要的学习内容,还必须以填空、判断题的形式在学案的知识梳理环节展示出来,让学生进行课前自学。再次,学案在合作探究部分,要以典型案例为载体,设计系列台阶问题,激发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破解重点、难点和盲点。在学案合作探究环节后,教师要立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着重基础性、典型性、分层性,精心设计渗透热点的巩固练习题,检验教学效果。学案最后要呈现理论联系实际的拓展延伸作业,践学导行。优秀的学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始终发挥导读、导听、导思、导练、导行作用,促进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6.加工课件
这是革新教学结构的关键。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盲点是学生在知识梳理环节不能消化的内容,也是政治课堂教学中思维价值最高的内容,应以多媒体课件为平台,通过师生合作探究学习领悟、掌握。因此,政治教师要积极与学生生活牵手,挖掘鲜活的生活素材,特别是切合世界形势、国家生活、地方大事的时事背景资料,营造学生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创设或加工相应的课件。
7.打磨学法
学习方法的考量和打造是推动教学结构更新的强大推动力。一般说来,教师应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连贯思维情境,灵活运用“独学、对学和群学”方法引领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掀起学生头脑思维风暴。“独学”是让学生围绕知识目标,自主完成学案“知识梳理”环节任务,自主回答思维情境中的问题,自主完成巩固习题和课后作业。“对学”是让前后二位同学互批学案“知识梳理”任务完成的情况并订正错误,通过生教生解决独学不能解决的任务。学生通过“对学”不能解决的问题,必须通过“群学”探究来解决。“群学”的前提是建立高效的学习小组,各小组之间也可相互讨论、质疑、解释。在讨论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猜想和求证,敢于争辩,善于讲出自己的生活体验、讲出思维心得,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批判性思维能力。打磨学法时,教师一定要给学生看书、思考、归纳、交流和总结的时间和空间。
8.注重反馈
这是教学结构诸因素优化组合的保证。课堂教学结构各环节之间都以信息反馈作为调节手段,但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结构中,没有学生给教师的信息反馈,也不存在学生与学生的信息交流,严重阻碍了课堂教学结构整体功能的发挥。因此,教师必须抛弃陈旧的单向信息流通结构,建构多向信息流通的政治教学结构:既有教师给学生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也有学生与学生的双向信息交流,使教学活动处于动态平衡之中。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随时调整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教师可以根据获得的反馈信息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使对学生学习的指导、纠偏、改错的针对性更强。
9.优化板书
这是革新教学结构的着力点。板书是课堂教学的艺术,经过精心设计的板书,能突出教材的重点、关键点,理清教材的脉络系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课文的内容,也便于学生做笔记,为学生复习巩固功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政治教师在备课时,应该一丝不苟地搞好板书设计,做到板书层次清楚,条理分明;重点突出,内容简明,尽量做到少而精;合理布局、主次分明,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应写在黑板中间;板书应该一分为二,正、副板书分开,更好地发挥正、副板书在教学中的各自功能和优势;板书要善于使用彩色粉笔,以便更清晰地、重点突出地说明问题。
10.推敲时间
这是革新教学结构的重要手段。时间资源是最宝贵最特殊的资源,教师在时间管理上要精打细算,认真推敲,合理分配每一个环节和教学步骤、每一项师生活动所需要的时间。为了使教学时间分配得更加合理、科学,政治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要大力提倡简化,对教学环节进行整合和提炼,去除那些可有可无的程序,剪去华而不实的泛泛之谈,剪去那些故弄玄虚的作秀表演,纠正孤立零碎的、费时费力的动作,合并经济、高效的动作并使之一体化,形成简洁流畅的学习路径、自然轻快的教学节奏和紧凑的教学结构。
(作者单位:江阴市第一中学,江苏 江阴,21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