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体育科学则是研究和揭示这种现象发展规律的活动和知识体系。体育科学的发展始终是受体育发展状况和研究者的认识方法所制约的,前者是研究的客体,后者是研究主体的结果。它的集中反映是体育发展史上出现的各种体育观,即人们当时对体育的总的认识。体育观一方面是人们在研究中获得的理论成果,另一方面它又强烈地反作用于人们的思想,进而影响体育和体育科学的发展方向和速度。因此,研究和建立正确的体育观,对体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体育观的发展与演变
“体育”这个概念是18世纪中叶才出现的,它的出现是近代体育兴起的里程碑。追根溯源,近代体育首先是德国和瑞典等国家发展起来的,以后迅速地传播到英、法、美、日等国,直至本世纪扩展到了世界各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它的内容主要是一些身体练习和一些规范化的身体操练等。这种体育产生后,不久就被学校列为必修课,从而确立了它在社会中的地位,成为一种可以被称作“教育体育”的、相对独立的社会文化现象。教育体育一开始就有锻炼身体、强壮青年一代的自觉目的,因此便产生了把体育看作是对青少年及儿童进行全面教育的一种手段的体育观,即“教育体育观”。
在普及“教育体育”的基础上,19世纪末兴起了以近代奥林匹克运动为标志的“竞技体育”。它的出现大大地丰富和发展了近代体育,使体育不再仅作为学校教育的手段,而从属于整个社会教育。自1894年国际奥委会成立后,各种国际单项竞技运动联合会相继建立,在世界范围内采用统一规则,大力推行全球性的竞赛活动。由于竞技体育具有显著的社会意义和政治作用,所以不仅吸引了各国人民的注意,而且受到了各国政府的重视。
在近代体育中,由于教育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并存,因而出现了教育体育观和竞技体育观的长期纷争。在教育体育看来,竞技体育根本就是“一个突然闯入的精神不正常的客人”,尤其是它的声势之大,简直是一种不能容忍的喧宾夺主的现象。而在竞技体育看来,教育体育应附属于竞技体育,是培养优秀运动员的群众基础。因此,排斥竞技体育和兼并教育体育的争论,便一直此起彼伏地进行到今天。
二、生物体育观的本质
两种体育观本质相同,实属生物体育观不同的认识,指导着不同的实践。教育体育观与竞技体育观的长期纷争,对体育和体育科学的发展都带来了不利影响。但是,人们如果站在一个新的、更加概括的理论高度对它们加以考察,就会发现,原来它们在起始时的本质都具有深刻的一致性。
首先,它们无视社会发展对体育提出的日益丰富的要求,在理论上拒绝赋予体育多种新的功能,而只容许它具有各自规定的不变的某些功能。所以,它们对于高速发展的社会和现代社会的体育,都采取同样的我行我素的态度,体育在它们那里是凝固的,或者只许这样,或者只许那样,不能兼容。
其次,从两种体育观对体育功能原有的解释来看,教育体育观最本质的核心是把体育看成为锻炼身体、强壮青年一代的手段,所以,体育观只是一种同人体生理活动有关的事情。这种观点实际上把体育当作了一种达到社会、政治目的的生物手段。
三、生物心理社会体育观的兴起
现代生物心理社会体育观的兴起的几十年来,整个现代科学技术进入了空前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期,并且通过各种途径广泛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认识论点的变革,导致了一种新的体育观——“生物心理社会体育观”的产生。现代体育在当代社会中,已经执行着一系列具有人文、心理、社会意义的功能。如教育的、卫生的和艺术创造的本质功能,以及在有组织的特殊社会过程中。所以,现代体育是人们自觉地将知识、体力、心理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身体运动和智力活动的各种形式及社会性的组织措施,以维护人的健康,加强人际交流,促进个体社会化,乃至推动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进步为目的的文化系统的行为。就整个人类生活而论,现代体育一方面是使人的体质力量得到充分体现的有效形式,另一方面又是使人得到全面发展以及达到多种社会目的的手段。
(作者单位:江西省樟树市第二中学)
一、体育观的发展与演变
“体育”这个概念是18世纪中叶才出现的,它的出现是近代体育兴起的里程碑。追根溯源,近代体育首先是德国和瑞典等国家发展起来的,以后迅速地传播到英、法、美、日等国,直至本世纪扩展到了世界各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它的内容主要是一些身体练习和一些规范化的身体操练等。这种体育产生后,不久就被学校列为必修课,从而确立了它在社会中的地位,成为一种可以被称作“教育体育”的、相对独立的社会文化现象。教育体育一开始就有锻炼身体、强壮青年一代的自觉目的,因此便产生了把体育看作是对青少年及儿童进行全面教育的一种手段的体育观,即“教育体育观”。
在普及“教育体育”的基础上,19世纪末兴起了以近代奥林匹克运动为标志的“竞技体育”。它的出现大大地丰富和发展了近代体育,使体育不再仅作为学校教育的手段,而从属于整个社会教育。自1894年国际奥委会成立后,各种国际单项竞技运动联合会相继建立,在世界范围内采用统一规则,大力推行全球性的竞赛活动。由于竞技体育具有显著的社会意义和政治作用,所以不仅吸引了各国人民的注意,而且受到了各国政府的重视。
在近代体育中,由于教育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并存,因而出现了教育体育观和竞技体育观的长期纷争。在教育体育看来,竞技体育根本就是“一个突然闯入的精神不正常的客人”,尤其是它的声势之大,简直是一种不能容忍的喧宾夺主的现象。而在竞技体育看来,教育体育应附属于竞技体育,是培养优秀运动员的群众基础。因此,排斥竞技体育和兼并教育体育的争论,便一直此起彼伏地进行到今天。
二、生物体育观的本质
两种体育观本质相同,实属生物体育观不同的认识,指导着不同的实践。教育体育观与竞技体育观的长期纷争,对体育和体育科学的发展都带来了不利影响。但是,人们如果站在一个新的、更加概括的理论高度对它们加以考察,就会发现,原来它们在起始时的本质都具有深刻的一致性。
首先,它们无视社会发展对体育提出的日益丰富的要求,在理论上拒绝赋予体育多种新的功能,而只容许它具有各自规定的不变的某些功能。所以,它们对于高速发展的社会和现代社会的体育,都采取同样的我行我素的态度,体育在它们那里是凝固的,或者只许这样,或者只许那样,不能兼容。
其次,从两种体育观对体育功能原有的解释来看,教育体育观最本质的核心是把体育看成为锻炼身体、强壮青年一代的手段,所以,体育观只是一种同人体生理活动有关的事情。这种观点实际上把体育当作了一种达到社会、政治目的的生物手段。
三、生物心理社会体育观的兴起
现代生物心理社会体育观的兴起的几十年来,整个现代科学技术进入了空前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期,并且通过各种途径广泛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认识论点的变革,导致了一种新的体育观——“生物心理社会体育观”的产生。现代体育在当代社会中,已经执行着一系列具有人文、心理、社会意义的功能。如教育的、卫生的和艺术创造的本质功能,以及在有组织的特殊社会过程中。所以,现代体育是人们自觉地将知识、体力、心理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身体运动和智力活动的各种形式及社会性的组织措施,以维护人的健康,加强人际交流,促进个体社会化,乃至推动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进步为目的的文化系统的行为。就整个人类生活而论,现代体育一方面是使人的体质力量得到充分体现的有效形式,另一方面又是使人得到全面发展以及达到多种社会目的的手段。
(作者单位:江西省樟树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