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历史教学中,史料分析题已成为考察学生素质的重要题型。它既可检测学生知识面的广度和深度,又可反映学生的灵活应变能力。近几年历史考学试题的导向作用,也使史料教学日益为历史老师所关注。
史料是构成历史的材料,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的痕迹。历史上的史料汗牛充栋,有各种典籍、图表、笔记、碑文、民谣等。人们对历史的了解和认识就是从这些史料中获得的。因此,史料是历史教学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如果离开了基本的史料,教学只能是一纸空谈。为了使历史恢复本来的面貌,使学生能够想像历史,了解历史,深化历史,缩短学生与历史的时空距离,我们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史料资源。历史教学要做到言之有据,就必须从史料实际出发,史料是进行推断和解释的证据,史料运用在历史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现行中学历史教科书比较重视史料的编辑,采用竖排或加杠的形式,引用了大量原始文献资料,给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就在史料教学中的作用、分类和要求等作一初步探讨。
一、史料的作用
史料在教学中有什么样的作用呢?美国学者把史料在教学中的作用归纳为:1、激发兴趣;2、“使历史变活”使历史有生气及时代的气息;3、加强对重要人物、事件、法律、制度及问题的认识;4、对重要文献获得直接的认识;等等。这些观点都强调了史料有助于发展学习历史思维能力。笔者认为,史料在促进学生理解历史、认识历史和发展思维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激发学习兴趣。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历史教学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教材中的不少史料生动有趣,读来感人,可以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诱因。
2.增强历史感。历史教学应具有的特点便是浓郁的历史感。讲述史料,看似增加了难度,实质上是简化了教材内容。如讲述林则徐禁烟,引用他的话,“若鸦片一日未决,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这句话,把这位民族英雄坚决禁烟的态度、性格和风范充分表达出来了。历史教学中引用一句原话、一段原文,能把历史感渲染的浓浓的,使学生感觉到历史可如陈年佳酿,回味绵长。
3.培养领悟能力。历史知识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过去性。因此,中学生理解历史必然有很大的难度。领悟历史的能力较差,一知半解的死记教材现有结论,严重制约了历史思维能力的发展。史料能比较生动地反映历史的本来面貌,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帮助学生准确地领悟历史。例如,讲到近代英国对印度的掠夺时,就可引用殖民主义头子克莱武在英国议会上的一句话作为史料:“富庶的城市在我的脚下,强大的国家在我的手中,在我一人面前打开了充满金条银锭、珍珠宝石的宝库。我统共取了二十万英镑。诸位先生,直到现在,我还奇怪自己为什么那样客气呢?”克莱武的这一无耻“自白”,可以使学生更形象、更深刻地认识殖民主义的残酷。
4.养成探究精神。历史教学要使学生成为有思想的人,而不能让学生只是简单的记住一种答案和一种权威性解释。这已成为历史教学界的共识。教学中让学生直接阅读史料,接触各种历史文献,介绍各种说法、解释和观点以供选择,进行直接的探究,避免了死记硬背教材结论的弊病,加深对历史的理解,促进学生对历史思维的发展。如:通过阅读英国《大宪章》和《权利法案》的史料,思考(1)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形成的渐进性和创新性是如何体现出来的?(2)从时代背景、内容及作用方面对比《大宪章》与《权利法案》的异同?学生经过诸如此类的探讨,就可以有效地避免死记硬背教材结论的弊端,并进一步加深了对历史的理解,促进了学生历史思维品质的发展。
二、史料分类
根据历史专家对史料的分类,并结合中学历史教学实际,笔者把教学中的史料分为文字史料和图片史料两大类。
1.文字史料。就是用文字记录的史料。它又分为三种:第一,原始史料。第二,撰写史料。主要出自各种历史著作。例如讲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引用唐太宗的话:“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疼独爱之如一。”该句出自《资治通鉴》,表明了唐太宗平等对待各民族,在民族关系的处理上达到前无古人的高度。第三,文艺史料。指用诗歌、小说、戏剧等文艺体体裁反映历史的史料。
2.图片史料。就是用图片形式反应史料。教材中的图片史料不胜枚举。诸如尽是、甲骨文、竹木简之类的文物照片、历史地图、想象画、数据图表等均属图片史料。图片史料分为原始性图片史料和再造性图片史料两种。
三、史料教学的方法
不论哪一类史料,对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都有作用,但要取得较好的效果,还必须讲求史料教学的方法。一般来说,史料教学的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主句过关,讲清细节。教材中的重要史料,教师要指导学生“细嚼慢咽”逐句过关,而不应该粗枝大叶、走马观花地浏览。
2.适当充分,加深理解。教材中现成的史料是史料教学的主体。教学中,围绕教学目的,有时还需适当补充史料。
3.精心设问,培养能力。对史料的理解,通常要通过让学生解答有关问题的形式培养。教材中的史料,少部分备有思考问题,大部分则没有。教师应围绕教学要求,根据年龄设计,设计一些高质量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史料的兴趣,启发他们积极思考。
总之,史料教学在贯彻新课程标准要求、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及新的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都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和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可以看作是最能够体现新课程理念和有助于提高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教学方法。在历史教学中,如果能遵循以上原则与策略,必定能够更好的发挥史料教学法的优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福建省安溪县第八中学)
史料是构成历史的材料,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的痕迹。历史上的史料汗牛充栋,有各种典籍、图表、笔记、碑文、民谣等。人们对历史的了解和认识就是从这些史料中获得的。因此,史料是历史教学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如果离开了基本的史料,教学只能是一纸空谈。为了使历史恢复本来的面貌,使学生能够想像历史,了解历史,深化历史,缩短学生与历史的时空距离,我们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史料资源。历史教学要做到言之有据,就必须从史料实际出发,史料是进行推断和解释的证据,史料运用在历史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现行中学历史教科书比较重视史料的编辑,采用竖排或加杠的形式,引用了大量原始文献资料,给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就在史料教学中的作用、分类和要求等作一初步探讨。
一、史料的作用
史料在教学中有什么样的作用呢?美国学者把史料在教学中的作用归纳为:1、激发兴趣;2、“使历史变活”使历史有生气及时代的气息;3、加强对重要人物、事件、法律、制度及问题的认识;4、对重要文献获得直接的认识;等等。这些观点都强调了史料有助于发展学习历史思维能力。笔者认为,史料在促进学生理解历史、认识历史和发展思维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激发学习兴趣。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历史教学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教材中的不少史料生动有趣,读来感人,可以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诱因。
2.增强历史感。历史教学应具有的特点便是浓郁的历史感。讲述史料,看似增加了难度,实质上是简化了教材内容。如讲述林则徐禁烟,引用他的话,“若鸦片一日未决,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这句话,把这位民族英雄坚决禁烟的态度、性格和风范充分表达出来了。历史教学中引用一句原话、一段原文,能把历史感渲染的浓浓的,使学生感觉到历史可如陈年佳酿,回味绵长。
3.培养领悟能力。历史知识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过去性。因此,中学生理解历史必然有很大的难度。领悟历史的能力较差,一知半解的死记教材现有结论,严重制约了历史思维能力的发展。史料能比较生动地反映历史的本来面貌,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帮助学生准确地领悟历史。例如,讲到近代英国对印度的掠夺时,就可引用殖民主义头子克莱武在英国议会上的一句话作为史料:“富庶的城市在我的脚下,强大的国家在我的手中,在我一人面前打开了充满金条银锭、珍珠宝石的宝库。我统共取了二十万英镑。诸位先生,直到现在,我还奇怪自己为什么那样客气呢?”克莱武的这一无耻“自白”,可以使学生更形象、更深刻地认识殖民主义的残酷。
4.养成探究精神。历史教学要使学生成为有思想的人,而不能让学生只是简单的记住一种答案和一种权威性解释。这已成为历史教学界的共识。教学中让学生直接阅读史料,接触各种历史文献,介绍各种说法、解释和观点以供选择,进行直接的探究,避免了死记硬背教材结论的弊病,加深对历史的理解,促进学生对历史思维的发展。如:通过阅读英国《大宪章》和《权利法案》的史料,思考(1)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形成的渐进性和创新性是如何体现出来的?(2)从时代背景、内容及作用方面对比《大宪章》与《权利法案》的异同?学生经过诸如此类的探讨,就可以有效地避免死记硬背教材结论的弊端,并进一步加深了对历史的理解,促进了学生历史思维品质的发展。
二、史料分类
根据历史专家对史料的分类,并结合中学历史教学实际,笔者把教学中的史料分为文字史料和图片史料两大类。
1.文字史料。就是用文字记录的史料。它又分为三种:第一,原始史料。第二,撰写史料。主要出自各种历史著作。例如讲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引用唐太宗的话:“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疼独爱之如一。”该句出自《资治通鉴》,表明了唐太宗平等对待各民族,在民族关系的处理上达到前无古人的高度。第三,文艺史料。指用诗歌、小说、戏剧等文艺体体裁反映历史的史料。
2.图片史料。就是用图片形式反应史料。教材中的图片史料不胜枚举。诸如尽是、甲骨文、竹木简之类的文物照片、历史地图、想象画、数据图表等均属图片史料。图片史料分为原始性图片史料和再造性图片史料两种。
三、史料教学的方法
不论哪一类史料,对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都有作用,但要取得较好的效果,还必须讲求史料教学的方法。一般来说,史料教学的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主句过关,讲清细节。教材中的重要史料,教师要指导学生“细嚼慢咽”逐句过关,而不应该粗枝大叶、走马观花地浏览。
2.适当充分,加深理解。教材中现成的史料是史料教学的主体。教学中,围绕教学目的,有时还需适当补充史料。
3.精心设问,培养能力。对史料的理解,通常要通过让学生解答有关问题的形式培养。教材中的史料,少部分备有思考问题,大部分则没有。教师应围绕教学要求,根据年龄设计,设计一些高质量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史料的兴趣,启发他们积极思考。
总之,史料教学在贯彻新课程标准要求、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及新的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都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和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可以看作是最能够体现新课程理念和有助于提高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教学方法。在历史教学中,如果能遵循以上原则与策略,必定能够更好的发挥史料教学法的优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福建省安溪县第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