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根丝路土壤 澎湃中国之音

来源 :人民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jiangin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10月1 0日、11日,实景歌剧“一带一路”《图兰朵》在曾是清醇亲王府的中央音乐学院盛大呈现。这部由国家艺术基金支持、中央音乐学院出品的《图兰朵》是该院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讲话精神的落地成果。歌剧由俞峰院长亲自领衔与朱曼、陈冰共同指挥,导演易立明及其团队与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中央音乐学院合唱团、福建省歌舞剧院,歌唱家王威、周晓林、王传越、许昌、田浩江等联袂奉献。作曲家郝维亚续写了这一版本的尾声。
  一带一路与《图兰桑》
  习总书记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讲话中指出,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文明之路,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为落实习近平主席讲话精神,在教育部指导下,由中央音乐学院发起并成立了一带一路音乐教育联盟,至今已有2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院校和1 6个国内院校加入并致力于共建更高质量的音乐教育平台。此次一带一路《图兰朵》的上演便是中央音乐学院“一带一路”音乐教育联盟在多次学术交流之后的创新成果。
  《图兰朵》的故事出自波斯童话((一千零一夜》,讲述了一个西方人想象中的中国传奇故事。歌剧《图兰朵》更是堪称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最伟大的作品之一,诞生于真实主义歌剧兴起与异国情调盛行的背景下,展现了普契尼脑海中戴着美丽面纱的东方世界。俞峰院长表示,这个经丝绸之路传到欧洲的故事,是东西方文明交流和互鉴的最好例证和典范。
  《图兰朵》是在北京紫禁城中发生的故事,此次“一带一路”《图兰朵》上演的清醇亲王府、中央音乐学院所在地,更是清光绪皇帝的出生地。这座承载了丰富历史文化信息的建筑充分体现了古代建筑工艺的精湛,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与艺术价值。
  作为歌剧艺术探索的 浸没式实景呈现
  演出现场的醇亲王府气势恢宏、流光溢彩。歌剧采用浸没式舞台实景呈现,将人们带回了那个遥远神秘的传奇时代。象征皇权帝位的黄色琉璃瓦下,红色的宫门紧闭。百年的古树闪烁着墨绿幽光,打着灯笼的宫女在连廊默默走过。歌剧与舞蹈演员在王府院落以三百六十度呈现表演,乐队位于透着金色灯光的雕花门窗内外,合唱团四布在王府院落四周的玉阶之上,观众位于中轴线旁朱紅栏杆的两侧,面前威严耸立的宫殿近在咫尺。醇亲王府这一特定地点取代了传统的意象化舞台,空间的逼真性和专属性这些属于浸没式演出的特点在《图兰朵》中得到了完美的呈现。
  传统的审美模式在这一版《图兰朵》中被改变,舞台与观众的关系不再是分隔两岸一般具有明显的界限,而是具有更高的互动性。观众近距离的感受着剧中人物的情绪变化,对于剧情的参与感与体验感大大加强。当卡拉夫即将去送死时,侩子手就在面前挥动大刀,让人揪心不已;当图兰朵终于被打动流下第一滴泪,她的叹息仿佛就在耳边。这种实景浸没式的歌剧打破了戏剧与观众的关系,观众更多承担的是见证人或亲历者的角色。对于作品情感内涵的体验以及人文历史背景的理解更加真实到位,作品的艺术价值在更大程度上被人们接收和转化。
  为了配合这种观赏模式的转变,歌剧的演创团队进行了诸多积极探索。弦乐队和管乐队在两边落座,合唱团则在布置在院落四周。三位指挥分别负责三个部分,同步进行默契合作,通过观望两边的显示屏来调节速度达到完全的契合与统一。俞峰将全部的激情注入极具质感的乐队音响,引领着歌剧剧情与情绪气氛的发展与走向。演员们的出场方式也从幕后到台前变成了令人目不暇接地四处出没,使得现场并不像一部排演好的戏剧,而更像是出其不意的真实生活。当柳儿自戕时全场灯光变成血红色,乐队悲戚低鸣,王府被恐惧的气息笼罩着。当卡拉夫最终答对所有谜题时,茉莉花主题壮丽地再现,乐队辉煌的音响震颤着秋夜冰冷的空气,我们为卡拉夫燃烧在宫殿之中的热情振臂欢呼,欣赏着图兰朵的美丽在紫禁城中绽放。一曲《今夜无人入睡》,久久地萦绕在现场每一位观众耳畔。
  以国际视野打造中国质地的 《图兰朵》
  德国诗人席勒与意大利剧作家戈济都曾为图兰朵的故事写过脚本,普契尼的歌剧采用的是戈济的版本,并参照了席勒的诗剧,由西蒙尼和阿达米等人进行脚本创作。因为身体原因,普契尼未完成卡拉夫与图兰朵的二重唱便离开了人世。于是,这部伟大的未完成之作给世人留下了无尽的遗憾。之后的几十年间,意大利作曲家阿尔法诺和贝里奥都曾为这部未完成的歌剧进行过续写,目前上演最为广泛的则是普契尼的学生阿尔法诺的版本。普契尼的《图兰朵》脚本中,图兰朵为了给祖先报仇肆意杀伐,冷酷形象深入人心。在故事的后段,侍女柳儿为爱自戕和卡拉夫王子的强势一吻使得这位高傲无情的公主发生了转变。然而前后图兰朵形象的巨大反差使得这一剧情准备不够充分的转变难以令人信服。两位作曲家都曾通过各种音乐手段及对脚本的增删让图兰朵在结局作出合理转变,但一直存在争议。同时,两位作曲家的续写也与普契尼相差较大,被指出与普契尼无关或颠覆了其原本的意图。
  此次”一带一路”《图兰朵》是由作曲家郝维亚执笔续写尾声的全新版本。作为为《图兰朵》进行续写的第三位作曲家,也是第一位中国作曲家,郝维亚教授以过人的胆识和国际化的视野,彰显了中国作曲家的才华和风范,打造了一版具有中国质地的《图兰朵》。同时这也是站在东方文化立场对这一西方逻辑与文化背景下的“中国故事”的一次深入阐释。在图兰朵如何转变这一历史难题上,作曲家所采用的诸多解决手法最重要的一个便是为图兰朵写了一首感人至深的咏叹调《第一滴眼泪》。作曲家表示,一定要让图兰朵的音乐变得柔和一些,感人一些,这样观众才能原谅她,接受她。在图兰朵的一诉三叹中,观众会意,公主心底温暖的柔情被唤醒,人性的光芒终于逐渐显露。经过对图兰朵形象的精心刻画,作曲家在保留了她作为公主和统治者的威严的同时,赋予了她东方女性仪态万方、温柔善良的特质,展示了一个胸怀宽广、博爱众生,徜徉在家庭与爱情温暖中的女性形象。这很好地解决了前面两位意大利作曲家“人物转变可信度不足”的问题,同时也是对西方人在不够了解东方文化的基础上塑造的阴冷残酷的中国公主形象进行的重新定义。
  作为一位现代音乐作曲家,郝维亚在续写《图兰朵》时秉持的理念是“听不到我才是最好的”。作曲家采用了普契尼草稿中的多个主题动机进行尾声创作,力图使音乐风格更加靠近普契尼。此外,作曲家对于中国元素的运用得体有度且不流于表面,如在皇上出场的段落,点缀性地加入了中国打击乐的写法,在气势上进行强调而非完全植入打击乐的节奏或音色。这体现了作曲家在力求忠于原作的前提下加入中国元素的原则精神。此外,作曲家将普契尼原作中只数次出现、作为图兰朵主题的茉莉花旋律,在全剧进行不断强化,最为明显的是在歌剧结尾取代了《今夜无人入睡》,将这首中国民歌放在了图兰朵披上凤冠霞帔与卡拉夫隆重完成宫廷大婚的结尾,从而赋予这段温柔的民歌小调以恢弘的气魄和大气的品格,在情绪最为高昂的段落以宏大的音响辉煌再现。这使得剧中人物沉淀已久的感情喷薄而出,带给观众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图兰朵》的首演获得了圆满成功,对歌剧艺术进行了许多大胆的探索与积极的创新。歌剧的整体设计不仅展现了恢弘大气的东方神韵与大国风采,并以震撼的实景演出、浸没式的舞台呈现、创新的审美模式、非同凡响的乐队表现以及歌唱家、舞蹈家的精彩演绎为观众留下了难忘的艺术体验。《图兰朵》中,音乐风格的顺利承袭、人物形象的成功转变以及其中西方音乐及叙事逻辑与东方丰富厚重的文化哲理内涵交汇融合,准确展现了这部歌剧的灵魂——“爱可以战胜仇恨”。尾声的深刻立意反映着东方审美理想。俞峰表示,该剧已经计划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巡演,通过与沿线国家的艺术家们共同演绎这部作品,让各国人民通过艺术文化相逢相知、互信互敬。
其他文献
我们生殖中心要求所有的医护工作者都铭记着这样一句话:一切为了患者,为了患者一切,为了一切患者!的确,男性科所面对的是一些特殊的患者群,临床的不孕不育、性功能障碍、前列腺疾病等又是涉及人类隐私的症候群,所以在实施医疗服务行为时不应等同与一般疾病。随着现代医学模式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换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学的对象是“人”而不是“病”,是由生物、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构成的完整的人,因此具体临床
就在郑成月为石家庄西郊玉米地杀人案的现场卷宗一筹莫展时,一个媒体人进入了他的视野。  此人叫马云龙,当时的职务是“《河南商报》总顾问”。马云龙这次来冀,正是奔着石家庄西郊杀人案而来。“重大报道”出炉  索河路派出所抓到王书金后,荥阳市公安局认为此案是“两严一创”的重大成果,就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河南商报》派记者楚阳参加,回来写了个三四百字的小消息,标题叫“河北‘催花狂魔’荥阳落网”,此事就算告一
有关医学调查表明,肿瘤病人中约有66%患抑郁症,10%患精神衰弱症,8%患强迫症。其中,抑郁    【主持人】 何教授,我们在讲座中多次谈到癌症是一种心身疾病,C型人格、长期的压力、抑郁、焦虑以及过分的完美主义和洁癖等心理因素或心理疾病,都可能导致癌症的形成。那么,当病人诊断出癌症之后,要怎么样进行心理调试呢?  【何教授】 心理调适对癌症患者是非常重要的。至于调适方式,正如你刚才所说的,导致癌症
一、民俗型音乐活动的噪音偏好   噪音是一个与乐音相对应的概念。一般来说,在音乐中既有噪音的使用,也有乐音的使用。按字典的定义,乐音是有一定频率,听起来和谐悦耳的声音,而噪音则由物体不规则的振动而产生的,音高和音强变化混乱,听起来不和谐的声音。①从主观感受来说,一般认为乐音能让人感觉舒适、愉悦,而噪音则相反。综合来看,在音乐作品中噪音与乐音的组合及配比往往是形成音乐风格或造成差异的重要因素。然而
更上一层楼  由香港中乐团和西安音乐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国际中乐指挥大赛,于7月26日在香港文化中心音乐厅落下帷幕。比赛包括2013年12月的初赛(西安),2014年7月17-19日的复赛(西安),7月23-26日在香港的准决赛和决赛。经过一系列的激烈角逐,获奖选手脱颖而出。  冠军:薛源(上海音乐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亚军:胡柏端(香港演艺学院讲师);季军:姚申申(上海民族乐团助理指挥)。  获
摘 要 理性的语文教学,应该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语文实践问题的能力。古诗文中的一些疑难问题,仅凭学生“反复诵读”而不去理性分析是无法“自然疏通”的,统编初中《语文》的部分古诗文注释中出现了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本文以这些注释为例,分别运用语法、修辞、逻辑、文体知识加以分析、推理、判断,进而对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加以修正。  关键词 语文知识;语言能力;理性关照;教材注释  美国教育家乔纳森认为:“
你的身边总有一个让你欢笑又让你头痛的贴心好友吧。可能在你烦恼的时候,她仍会没心没肺地放肆大笑,让你哭笑不得,可当你真的遇上了伤心事,她又会老实巴交地坐在你身边,甚至陪你掉眼泪……你们也一定闹过别扭,为了面子互不理睬,但最终言归于好,唉,谁叫你俩是死党呢?  在这个长长的暑假里,细细梳理一下你们之间的友谊吧,同时,我们也一起来分享下面两段珍贵的友谊:  桑桑和我的爆笑生活 胡 佳    1倒计时事件
[摘 要] 该文以“遥感原理与应用”课程为例,探索课程思政的整体规划、教学目标、实施思路和推进步骤等,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与资源,设计课程思政的映射与切入点,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优化和评价机制。经实施发现,教学团队和学生对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得到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得以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专业素养得到明显提高。本课程将继续贯彻课程思政的理念,持续优化課程思政的培养目标和教学
20世纪70年代末,香港的现代中乐合奏(内地称为“民乐合奏”)走入职业化的发展道路,非凡成就有目共睹。近十年来,一批作曲家和演奏团体纷纷转向跨媒体中乐剧场的制作,剧场化中乐作品逐步成为香江乐坛的主流,造就了独特的音乐文化景观。其中,香港作曲家罗永晖及其组建的“无极乐团”实验了以中乐小合奏为基础的“意境音乐剧场”,成为香港中乐“剧场热”的中坚力量。  罗永晖的创作涉足了从影视配乐到艺术音乐的广泛领域
摘要:每年的9月是一个快乐的月份,许多怀揣梦想的青年踏进了梦寐以求的大学,开始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大学时代。大学学习是求学生涯中的转折点,大学新生告别了“填鸭式”“被动式”的教育学习方式,学习转向以自学为主的学习方式。高校图书馆是学校文献信息的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型机构,也是大学课堂以外学生最主要的学习场所。在新生初入大学校门之际,入馆培训应当作为高校图书馆重点工作之一。  关键词: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