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升级、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yyoooouu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是产业升级的动力源之一,但产业升级是否对创新产生影响?因此,研究产业升级对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的影响,并以2001—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验证。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产业升级对中国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存在正向影响效应,并且影响的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充分利用产业升级带动技术、制度创新的能力,关键要加大开放程度、加强科研投入等,需要多方面因素的协同发展。
  关键词: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升级
  中图分类号:F203;F2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8)23-0067-04
  引言
  近年来,中国意识到创新带动产业升级的强大动力并加快创新发展步伐,但是整体而言转型升级的成效仍然达不到理想的状态,如何在产业升级①中提升创新能力,实现产业升级和创新协同效应的最大化,这是急需研究的现实问题。学术界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周永涛等(2012)利用省际面板数据,引入空间回归方法对金融发展、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这三者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技术创新能够显著促进产业升级。李胜文等(2016)利用1998—2010年工业企业经验数据研究发现,技术创新对产业升级的贡献由企业家技术创业活跃度决定。制度创新作为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加快制度创新对于加快我国建设完善的市场经济具有重要的影响。学术界关于创新能够促进产业升级已经形成共识,那么,产业升级对二者是否产生积极的正向影响?产业升级是如何影响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产业升级分别对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的内在影响机制,基于2000—2014年中国30个省份②的面板数据,验证了产业升级对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的影响,分析其如何充分利用产业升级给创新带来的发展机遇,以更有力地推动我国的创新发展。相较于已有的研究,本研究最大创新点在于从机理和实证的两个方面研究产业升级对创新的影响,并且分析产业升级对创新的影响程度。
  一 、文献综述
  现有研究主要侧重于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协同发展机理,如陈芳等(2016)通过协同演化机理研究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协同演化在新兴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也有关于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协同发展的实证研究。解学芳等(2014)实证研究技术、制度创新协同与网络文化治理之间的关系,通过相关文献的回顾,发現学者对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研究偏向研究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的协同创新机理。吴丰华等(2013)和李伟庆等(2015)都是基于微观、中观和宏观的视角分析产业升级对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产业升级对创新的影响视角单一并且机理分析不够完善。基于此,本文从要素升级、组织结构升级和制度升级这三方面分析产业升级对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的影响原理,是对现有研究的完善和补充,最后实证分析产业升级分别对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的影响,为决策者制定合理的政策制度和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产业升级会通过影响供给、需求与产业要素结构进而影响产业升级。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是需求日趋多样化,产业升级是分工不断深化的表现。斯密定理认为,在专业化程度和分工不断深化的市场推动下,会促使新产业、新产品的涌现,这些新事物的出现影响原有的产业的产业结构实现专业化分工和升级。产业升级主要是通过供给结构、需求结构、外贸结构和产业要素结构这四个方面影响创新,概括为需求拉动效应、供给推动效应、地区竞争与协同效应、国际贸易溢出效应这四个效应。
  就微观层面而言,随着消费者消费能力增强,消费者的消费进一步多样化以及对消费愈加挑剔,厂商只有引进更有效率的生产线或改进现有的产品质量性能、推出新产品,才能吸引消费者。市场的持续扩张会刺激消费者需求的增长,也进一步鼓励研发型企业的继续研发和淘汰依赖低价营销战略的夕阳企业;企业为了满足消费者的新需求和挖掘消费者潜在需求,需通过创新等手段对产品进行更新换代以吸引更庞大的消费者群体(周怀峰,2009)。这就形成供给推动效应,以更诱人的价格或更优质的服务、质量以吸引消费者,以强有力的供给引致消费者进行消费。同时新产品的开发又会形成技术创新扩散效应,通过上下游关联技术的发展、与销售技术相融合以及与制造业技术融合,需求扩张效应与供给推动效应相互影响,就会促进一系列相关联的企业进行创新性发展(Zweimuller,Brunner,2005)。
  从中观层面而言,地区竞争与协同都会促进企业、政府通过创新以求发展。具体而言,一方面,地方政府因为晋升和考核压力,都有促进经济增长、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地方政府主动承担了部分重点的科研项目,率领进行先进技术模仿、引进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和机器设备,并大力推动招商引资项目以促进地区就业与经济发展,促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的溢出效应。该部分是政府进行制度的创新以谋求经济的发展的主要动力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地方政府又极力推进地区间的合作以谋求共同的发展进步,促进政府通过制度创新以适应地区间创新合作的外部条件要求;企业获得地区间的技术扩散和知识溢出,企业为了承接这种创新合作带来的冲击也需要对自身进行管理制度创新。技术扩散和知识溢出客观上使得一定地区内创新活动的集聚,产学研项目的合作更加紧密,提高了产学研科研成果商业化的水平,降低了企业和政府创新活动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推动了企业进行管理技术的交流与改进。这又进一步推动了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反过来,创新又会掀起新一轮的产业转型升级,Audretsch and Feldman(1996)和刘春玉(2005)的研究就提供了证明。所以,产业升级推动地区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从宏观角度看,国际贸易溢出效应带动国家进行制度创新以及引进技术创新以谋求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产业升级将一国的产品和产业推向国际市场,更深地融入全球价值链地某个部分,企业及相关产业通过FDI、ODI、产品服务外包等形式,获得国外知识溢出和技术扩散,进而通过对先进技术的吸收与再创新提升技术、制度等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产业升级加剧了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无疑对进口国的产品造成不同程度的冲击。这就引诱政府抬升贸易壁垒,为了保护本土传统产业、保障就业水平,会提升进口产品和服务的贸易壁垒。这迫使出口国提升产品和服务创新水平以谋求在进口国的利润,出口国则不断通过完善贸易法律法规,规范出口贸易秩序,通过外交手段加强与进口国的交流沟通,以制度创新获得新一轮的贸易优势以及以打破进口国的壁垒。因此,企业、地区、国家三个层面的自主创新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带动,共同提升和带动了整体的技术、制度创新(见图1)。根据上述论述,我们提出假说1。   假说1:由于需求拉动效应、供给推动效应、地区竞争与协同效应、国际贸易溢出效应的作用,产业升级对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
  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第三产业中的商品服务业、技术服务业、信息产业、科研中介机构等在自主创新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些产业具有高度的创新积极性,具有极强的创新活力和创新潜力,其创新力度和强度超过工业企业的创新活动,第三产业对于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巨大的,因此,本文进一步提出假说2。
  假说2:第三产业对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的正向影响显著于第二产业的作用。
  三、 模型设定与数据说明
  (一)模型的建立
  为了分析产业升级对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的影响,我们通过构建不同模型考察它们之间的影响机制,模型形式如下(1):
  yit=c+?琢1twoit+?琢2threeit+?琢3openit+?琢4ssjmit+?琢5pinit+?琢6yfjfit+?兹i+?棕it(1)
  其中,i,t分别代表各个省份和时间,y代表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因此本文研究中具有两个方程,分别研究产业升级对技术创新影响与产业升级对制度创新的影响。two与three分别表示第二产业比重与第三产业比重,以此表示产业升级;本模型的控制变量选取open、ssjm、pin与yfjf,分别表示开放程度、出口退税情况、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研发投入,?兹i为地区特定效应,wit为随机误差项。
  (二)变量和数据
  1.被解释变量。由于本文主要研究产业升级对技术、制度创新的影响,我们选取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作为被解释变量,因而实际形成两个方程。对于技术创新,在实际应用中,一般选取专利、新产品、创新投入资金和研发人员对技术创新的投入产出进行分析,本文选取“专利申请量”作为技术创新的指标。制度是为决定人们相互关系而设定的制约和约束,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创新扩散。市场化进程是推进产业发展的基本制度条件。制度创新(zdcx)指标选取樊纲等(2011)计算出的2001—2009年全国各省平均市场化指数(B),2010—2015的数据按照该学者的计算方法算出。
  2.核心解释变量。产业升级作为解释变量,是用第二产业比重(two)和第三产业比重(three)来代表,用第二产业比重和第三产业比重分别用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来度量。
  3.控制变量。(1)开放程度指标(Open):开放程度会通过达到国际贸易标准提升技术研发能力,国家会积极进行制度的改进以适应国际化大趋势,用地区进出口总额与该地GDP 之比来度量;(2)出口退税(ssjm):Spencer和Brander(1983)提出口退税(补贴)政策也是一种有效的创新激励政策,用出口退税额占出口额比重去衡量创新;(3)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指标(pin):是综合反映地区市场发展、科技教育水平和基础设施等经济状况,对地区创新能力产生影响,用地区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来度量。(4)研发支出(yfjf):一个地区的研发支出水平是吸引人才的关键要素,人力资源又对创新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用一个地区的研发经费占该地的GDP表示。
  4.数据来源:本文的研究数据均来自2000—2016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和《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其中,进出口额按照《中国统计年鉴》的平均汇率换算成人民币再进行相应的计算。
  四、实证结果及分析
  为了验证中国产业升级带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的效应,本文选取2001—2015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加以验证,考察中国整体的产业升级对技术、制度创新的带动情况,验证前文的两个假说,并对实证结果进行分析。利用stata进行估计。其中,表1是产业升级对技术、制度创新的全国固定效应与随机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表1中的方程1、2分别表示被解释变量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指标。最后对固定效应模型与随机效应模型进行Hausman检验,确定固定效应模型与随机效应模型哪个更合适。
  对全国30个省份2001—2015年的面板进行固定效应模型与随机效应模型回归分析,可得到表2数据。从表1中数据可以看出,对于固定效应模型,在方程1与方程2中解釋变量第二产业(two)与第三产业(three)的回归系数分别是均为正数,虽然有的不显著,但是可以说明第二和第三产业对于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具有正向的影响,在此验证了假说1正确。
  在分析其他变量中,(1)开放程度(open)。该指标在固定效应或者是随机效应中均显著,除了在技术创新的固定效应中是10%水平下显著,其余的均在1%水平下显著,观察变量系数可以发现,无论是固定效应还是随机效应,开放度对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大于制度创新的影响。(2)出口退税(ssjm)。该指标两种模型下都是负值,说明出口退税对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产生抑制作用,这看似不合理的结果,结合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恰好说明负值是合理的,陈林(2008)实证检验表明,中国的“科技三项费”为代表的创新补贴款项并没有明显刺激全社会创新产出的增长,该学者认为我国的创新补贴政策稳健性较弱,政策效果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3)人均可支配收入(pin)。该值均在1%水平上显著,无论是固定效应还是随机效应,该值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影响大,但是对制度创新的影响较小,但还是正向影响,这与孙建等(2013)、谭开明(2013)等人的实证研究结果相一致。(4)研发经费(yfjf)。该值在技术创新下的固定效应与随机效应的系数均为正,说明研发投入可以有效促进技术创新;表2数据表明,研发投入对制度创新具有抑制作用,现有的研究并没有该类分析,至于其中的原因有待探究。(5)由表1的数据可以得出,无论死固定效应模型还是随机效应模型,第三产业比重推动技术创新的作用明显,第二产业推动制度创新的作用明显,这说明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还不够完善,其发展潜力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这证明假说2不成立。   对方程1模型进行Hausman检验,结果表明方程1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更为合适。同样对方程2进行Hauaman检验,结果也是支持固定效应模型更为合适。
  五、结论与政策启示
  产业升级对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并且能够带动企业、政府和国家的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这点在经验研究中已经得到证实,产业升级带动创新溢出效应对于我国走创新发展之道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重点和亮点,创新发展是《建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是贯穿《建议》全篇的重大战略思想。我国经过几十年的持续快速发展,经济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越,但产业层次低、发展不平衡和资源环境刚性约束增强等矛盾愈加凸显,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紧要关头。我国可以利用产业升级以大力推动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由上文实证结果可知,第三产业比重(three)对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比较大,第二产业比重(two)对制度创新的推动作用比较明显,这与我国的经济新常态现状密切相关,我国的第三产业的潜力还未充分发掘。因此,加强第三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促进我国技术等形式的创新,除了依靠产业升级的溢出效应以外,更应该重视其他因素对创新的推动作用。比如,加快“互联网+”行动的落实,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围绕“中国制造2025”发展智能绿色制造技术,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围绕国家能源战略,发展安全清洁高效的现代能源技术,推进能源供给与消费革命;围绕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发展生态绿色高效安全的现代农业技术,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等等。产业升级都应该积极响应国家创新政策的引导,走创新发展之道。
  参考文献:
  [1] 周永濤,钱水土.金融发展、技术创新与对外贸易产业升级——基于空间计量的实证研[J].国际经贸探索,2012,(4):90-101.
  [2] 黄茂兴,李军军.技术选择、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09,(7):143-151.
  [3] 徐康宁,冯伟.基于本土市场规模的内生化产业升级:技术创新的第三条道[J].中国工业经济,2010,(11):58-67.
  [4] 金碚.论我国工业化过程中的技术进步[J].中国工业经济,1991,(9).
  [5] 徐英吉,徐向艺.企业持续成长的创新理论——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协同的经济学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9):6-10.
  [6] 解学芳,隋映辉.论技术创新与文化产业制度创新悖论[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2):45-53.
  [7] 陈芳.新兴产业技术与制度的协同演化[J].科学学研究,2016,(2):186-193.
  [8] 蔡乌赶.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产业系统的协同演化机理及实证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2012,(5):401-406.
  [9] 樊纲,王小鲁,马光荣.中国市场化进程对经济增长的贡献[J].经济研究,2011,(9):4-16.
  [责任编辑 本 然]
其他文献
(2)气吸式红枣捡拾机的整体结构与关键部件设计。根据农艺要求及前期理论研究分析,设计了一种气吸式红枣捡拾机,阐述红枣捡拾机整体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输送管道、负压气吸室、风机、拨盘分选装置、分离筛等关键部件的结构设计及分析计算,得到输送管道直径范围为?75~195mm,负压气吸室出口直径范围为?120~240mm,并确定风机型号为4-79No-3.5A,选取风机转速范围为2500~3500r/min;重点对振动分离筛进行结构设计和运动分析,建立机构的动力学模型,得到曲柄长度为60mm、曲柄转速为131.61
摘 要:乐山市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旅游产业近年来发展迅猛,带动了第一产业——农业的发展,尤其是以旅游业为主导的观光农业。发展观光农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农民收入,促进经济的发展,从而带动整个乐山地区的发展 。因此,阐述了目前乐山市观光农业的发展情况、经营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促进观光农业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乐山市;观光农业;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志码:A 文
期刊
根据新疆马业协会统计,新疆目前已有85万匹马入库,其中伊犁马的数量居全国前列。随着科技的进步,培养改良伊犁马工作的步伐不断加快,但由于育马人主要是广大农牧民,其马匹饲养管理方式粗放,大部分都是凭借经验饲养。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马业的发展,必须紧随市场的发展和马饲养方案的变化,制定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
  根据对新疆伊犁昭苏地区马场多次实地调查的结果,针对马场信息化管理中精准喂饲的实际需求,通过对饲料的营养成分、价格和处于不同体重、用途及身体状况的伊犁马进行研究,结合美国国家科委(NRC)喂养标准中马对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具有十分独特的意义。森林资源调查和监测是人类保护和经营森林的重要基础工作,长期以来,人工地面调查和卫星遥感监测已成为获取森林状态和结构等关键参数的重要技术手段,分别适用于样地等小尺度和区域等大尺度。近年来,随着高精度轻小型无人机遥感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无人机系统的林班和林场等中尺度森林资源精准无损测量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通过无人机近地面遥感影像高精度提取森林参数的方法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本研究以新疆山地森林优势树种天
摘 要:通过对河南省G县周边乡镇居民进行新农合参保可持续意愿的问卷调查,利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发现当缴费标准提高时,个体特征、家庭结构、社会因素和国家政策四个方面会影响居民参保可持续意愿。为此,从提高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增加参保群体个人收入;确立适度筹资标准,完善新农合缴费和财政补贴机制;加大新农合政策的宣传力度,扩大新农合政策的普及面;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农村的医疗健康水平四个
期刊
马匹体重是反映与衡量其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并在马匹选育、肉质评价、饲养管理、马匹鉴定等方面具有重要参考意义,然而伊犁马体型高大,性情活泼且长时间处于野外放养状态,这就造成伊犁马称重困难现象。本文在通用性马匹体重估测模型基础上,阐述并实现多种针对伊犁马品种的体重估测模型,并将这些体重估测模型嵌入软件系统中,以方便用户使用伊犁马体重估测模型。
  本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新疆伊犁地区昭苏县,该地区是伊犁马的中心产区之一。本文研究对象为两岁左右的伊犁马,主要采集马匹年龄、性别、胸围、体长、体高、管围和体重
近来,国家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对马产业高度重视,构建产业技术创新平台,以促进新疆马产业的发展。随着马产业平台的转型和升级,将全面实行平台的深度电子化。其中新疆马产业创新平台的用户登陆模块,需要进行实名认证,实名认证用户是通过上传身份证照片进行信息自动识别登记用户的身份信息,进行实名认证的用户可以拥有平台上更多的功能权限。由于身份证照片的拍摄场景、角度、设备、摄影师各有差异,传统身份证信息识别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复杂环境下对身份证信息的识别准确性的需求。为了进一步提高身份证识别的准确率,克服外界环境干扰下的身份证
摘 要:产业转型升级事关就业稳定和城市与产业的协调发展,需要在产城融合的视角下进行审视。通过对郑州市就业与居住关系,以及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梳理发现,虽然产业结构演变和就业形势总体向好,但产业、就业、居住三者之间的关系仍有待进一步改善。为了提升产城融合程度,应该在推進产业转型升级时更多地考虑到就业的重要性。  关键词:产城融合;产业;就业;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F207;F293 文献标志码:A
期刊
摘 要:随着1980年中国武术片《少林寺》的拍摄和热播,迅速打开了中国武术影片的市场,从而引发一股席卷全国的武术文化热潮。当代少林武术文化產业的发展不仅在本地、国内,而且也已经在世界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少林武术文化产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世界各地扩展其市场,作为凝聚全球华人、教育中华儿女、培育中国精神、和谐世界人民的少林武术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中国梦的载体和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组成成分,必将继续发展壮大
期刊
摘 要:从全域旅游的视角出发,对桂林市红色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桂林市红色旅游发展的路径,以期进一步提升桂林红色旅游的经济、社会复合价值。  关键词:红色旅游;全域旅游;桂林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8)23-0103-03  引言  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家旅游局李金早局长做了主题为《从景点旅游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