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小学数学练习设计技巧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ralbi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练习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练习。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新课程 练习设计 生活性 典型性 开放性 综合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4-0276-01
  《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练习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练习。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课堂练习设计要体现生活性
  单纯的数学模型是抽象的,脱离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是难以理解的,要想提高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就要增加课堂练习的生活性,将数学课堂练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感到学习的数学问题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此外,教学中,还要注重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学生提高一些的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理解数学问题,掌握数学知识。比如,在对“人民币的认识”进行授课时,教师可以将练习情境设计为“超市购物”,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一部分学生扮演顾客,一部分学生扮演超市收银员。在交钱、找零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人民币的换算,感受到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自觉地将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巩固了课堂所学内容,提高了数学应用能力。
  二、课堂练习要具有典型性
  课堂上的时间非常有限,因此,设计的课堂练习题目一定要具有典型性,题量要恰到好处,要做到少而精,要既能够体现课堂教学的内容,又能够使学生举一反三,要达到巩固课堂内容、拓展学生思维的目的。比如,在进行“求组合图形面积”的授课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练习题目:“计算圆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题,得出结果后进行了交流,他们大部分人的方法都是将几块阴影部分进行了移动,计算移动后的面积,经交流,总结出圆形内的空白处处于任何位置的计算阴影部分面积的方法。学生在解答这一道题的过程中,得到了启发,总结出了解答类似题目的方法,做到了举一反三。这个题目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了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应用意识。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多设计类似的题目。
  三、课堂练习要具有开放性
  开放式的课堂练习是指问题不明确、答案不统一、条件不具备、解题方法不固定的练习,开放式的练习旨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开放性练习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活动,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拓展思路,寻找解题的最佳方法和答案。在教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文字题时,可以让学生任意选四个数,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编文字题目,改变以往教师出题,学生答题的模式,让学生之间互相出题,互相答题,把问题、方式、条件全部放开,比一比看哪组编得最多最好。这样开放式的题目,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优化了课堂教学,同时培养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综合能力
  四、课堂练习要具有综合性
  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的价值在于拉近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距离,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也就是学生对各学科知识点的综合运用。在设计数学课堂练习时,可以引用其他学科知识,以情境主题为背景,综合运用学生的各学科知识解决数学问题。这样丰富多彩的形式会带给学生意外的惊喜,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巩固了其他学科知识,体会了数学的精彩。如在练习“百分比”这个知识点时,给学生设计这样两个题目:春人饮春酒,春鸟戏春风。春池春水满,春时春草生。求“春”字在这首诗总字数中所占百分比;用百分比表示百发百中、百里挑一这两个成语。这两道题目中加入了古诗和成语,融合了语文知识,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巩固了语文知识,更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乐趣。要想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还有讲求一些策略,教师要科学合理地运用相应的策略,进行不同内容的教学。但是,运用策略的同时还要坚持一些原则,就是数学作业的布置要紧扣教学目标和内容,布置的练习要在大量基础性资料中精选而出,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练习的设计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要让学生多动手实践,既要有利于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又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4月11日,区教研室的专家来我校检查,临时听了我校教师的几节课,课后曹主任结合这几节课的教学对语文教学的形式作了深入的分析,给我们年轻教师提了许多中肯的建议,使我对课改之后的小学语文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一些反思。  一、农村教师如何确立自己的教学观念  课后,曹主任给大家的点评中第一句话就是“如果在十年前,这些都是好课。”这句话对我的震撼较大。是的,课改虽然推行了很多年,但对
期刊
长期过量的地下水开采会造成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面沉降逐渐发展等问题。数值方法是地下水流动以及地面沉降分析的主要手段,但依然存在有求解困难、计算工作量大等问题,影响实际应用。同时,为了实现地面沉降的准确预测,需要获取正确的水文地质参数。反演计算是获取参数的重要途径之一,但传统的参数反演存在局部收敛、收敛速度较慢等问题,限制了有效应用。本文在地下水流和地面沉降有限层法基础上,利用并行方法对算法进行优化,结合同伦法对传统的反演计算进行改进,实现正、反演的高效计算。主要研究成果包括:
  (1)根据有限层求
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笔者认为培养幼儿的语言交际能力,以下几点值得尝试:  一、给幼儿提供锻炼的机会  
期刊
全日制维吾尔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维吾尔语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维吾尔语语文学习过程中我们应尽可能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学习,主动探究,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和兴致参与到其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  一、调动学习动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学生只要对
期刊
【摘要】年轻老师怎样能够通过创新的活动形式、多样的教学办法引起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的兴趣,持续点燃学生热爱语文的热情呢?本文从笔者在实际教学中的实例出发,介绍一些语文学习小活动设计及经验分享,力求为如何让学生快乐学语文从活动形式的创新上找到一些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创新 活动 兴趣 鼓励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9-0135-01 
期刊
【摘要】开展素质教育,激发学习兴趣,寓教于乐,是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感到学是乐事。从不会学到会学,从苦到乐的积极转变,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严峻课题。  【关键词】语文教学 寓教于乐 提高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
期刊
【摘要】本文以关键词解读为主线,以还原法分析为手段,深入研读《我与地坛(节选)》,引导学生直面个性化的文字,再由文及人,直面人的心灵和生命。在教学中实现经典文本的微观解读,建构中学语文有效课堂。  【关键词】还原法 《我与地坛》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9-0145-01  苏教版高中语文节选的《我与地坛》是一篇经典的现代散文。在
期刊
【摘要】《轴对称图形》一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学习内容。这是二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这部分知识。作为一节初始课,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应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通过出示轴对称物体的图片让学生大量感受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帮助学生形成表象,促进抽象概括,生成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学生在学习中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美妙和神奇。同时,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根据其特征有效地进行判断和应用。 
期刊
【摘 要】识字教学,可以是枯燥无味的,也可以是妙趣横生!识字方法,可以是一板一眼,也可以是灵活多变!我们可以让“识字”这个语文教学中最基底的环节变得灵活而高效,培养学生喜欢学习汉字的情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让学生真正地感受中华语言文字的趣味以及博大精深。因初次接触低年级识字教学感到困惑引起了一些思考,并尝试探索出行之有效的识字教学策略:以趣为导化作学生主动识字的动力、授之以渔促进学生识字成效。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7-0280-01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以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 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  2、会辨认这几种弄清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过程与方法:经历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过程,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