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 感悟 创新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ljl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漫画是一种特殊的图像信息。它带有一定的讽刺性或幽默性,题材紧贴社会,多来源于生活的趣点、焦点或争议点。画家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艺术手法来讽刺、批评或表扬某些人和事。漫画借助这种融趣味性和生活性为一体的特性,成为小学生获取信息、了解生活的重要途径之一。
  小学生从小就接触各种漫画,对漫画有一种熟悉感。在作文教学中,漫画往往能凭借其熟悉的图像形式迅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激起学生想说的冲动,调动学生想写的欲望。小学语文教材中漫画作文的数量虽然不多,但它独特的形式、浓浓的趣味、深刻的主题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培养学生观察、理解、感悟、创新的能力,是作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
  
  一、漫画作文的现状与困惑
  
  1.阅读取向差距明显
  客观而言,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使用的漫画与学生从小接触的漫画还是存在一定差异。虽然都以图像信息为主,但学生从小习惯阅读的漫画大多是《七龙珠》《机器猫》等故事性较强的长篇儿童漫画,其中的单幅漫画所包含的信息量相对较少,含义也比较浅显。长期阅读此类趣味较强、主题较浅的漫画,会导致学生对教材中的漫画题材较难适应,理解图意时往往习惯停留在表面上,就图论图,对于作者隐藏在画中的主题思想较难体察。
  2.生活阅历相对单一
  小学生大多过着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接触社会的机会少,生活阅历相对单一,思维比较简单。面对漫画中凝练的图像、含蓄的表达,深刻甚至复杂的主题,学生较难理出思路,抽丝剥茧地提炼出画家真正想表达的观点。尤其是含有批判意味的漫画,天真的学生往往会被图画表面直观浅显的“笑点”所迷惑,而忽略了漫画中幽默的真正意义,理解图意易出现偏差。
  3.习作描述缺乏感悟
  漫画与生活密切联系,题材多取自社会的热点或争议点,而小学生习惯关注自己的小天地,对社会生活的了解普遍较少。因此,对于以针砭时政、讽刺幽默为主的漫画题材,小学生难以将视角从画投射到相关联的社会生活中去,更难将画中的某一个瞬间或场景与社会中的某一种做法或现象联系起来感悟。习作容易局限于画面本身,出现描述画面多、感悟少评议少的情况。
  
  二、漫画作文的有效指导
  
  1.多视角观察
  漫画由于其丰富的内涵,在解读时应注重从不同角度切入,这样才能充分感受漫画蕴涵的独特魅力和深邃智慧。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打开思路,从画中不同事物的角度或同一事物的不同角度多方面理解漫画。
  如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中的漫画《假文盲》。虽然只是简洁的单幅漫画,但漫画家华君武所要表达的意思却十分丰富。图中,候车站特地设置的“母子上车处”通道里站着的既不是母亲也不是孩子,而是四个高大冷漠的大男人,他们视醒目的“母子上车处”五个字而不见,心照不宣地共同成了“文盲”。此时,一对弱小的母子,却可怜兮兮地站在通道旁等车。
  对于这样一幅颇有味道的漫画,教师如果善于引导,学生的作文则会打破单一模式,呈现出精彩纷呈的感悟。
  A.从四个男人的角度去观察。他们既不是虚弱的母亲或年幼的孩子,也不是老人或病人,四个衣冠楚楚强壮有力的男人为了贪图一点方便就面无愧色地站在通道里,故意视“母子上车处”这块标牌而不见。画家显然是想通过漫画谴责社会上那些令人不齿的“假文盲”,他们在各种道德约定前装聋作哑,置社会公德于不顾。B.从母子的角度去观察。那位母亲包着头巾,在寒风中怀抱幼儿孤零零站在通道外。假设公交车此时驶来,那对母子想必也是最后一个上车,至于座位,大约早被人抢占去了,可此时,既不见候车站的工作人员主持公道,也不见其他乘客仗义执言。画家在某种程度上谴责了那些冷漠的旁观者。C.从两者的角度综合去观察,又会产生新的感悟。个头上,四个男人显得尤为高大强壮,而一对母子则特别瘦小。本该被照顾的却站在通道外,这对通道内的四个男人而言难道不是最好的嘲讽吗?再看神态,四个男人一脸漠然,明明理亏却毫不羞愧,而那位母亲却只敢斜着眼窥视这四个不该出现在通道里的人,仿佛理亏的是她。画家通过这颇有深意的对比揭示了一种社会的畸形现象——无公德者反倒不以为耻,受害者却不敢据理力争。
  2.多层面感悟
  一幅优秀的漫画,必然是画家眼光敏锐、思想深刻的佳作。画家通过特定的画面来揭示其深邃的思想内涵,这些“思想”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而是对丰富多彩的生活的反复酝酿。阅历浅且理解力较弱的小学生,迫切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多层面地对漫画进行感悟。首先,应该理解漫画最表层的意思,也就是图像所描述的一个故事或一种现象。其次,要在明白画意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画家通过图像表达的讽刺或表扬。最后,要学会联系生活,进行思考,真正体会画外之意。而越是优秀的漫画作品,越是有着丰富的内涵,表达上越是含蓄,也越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利用联想多层次地触摸画家隐藏在画面下的真正意图。
  如漫画《两只狗》。两条差不多的狗从不同的镜像中得出了相反的自我认识,既而产生了相反的态度。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比较单一的角度去理解这幅漫画,认为画家要告诉我们不要轻易相信哈哈镜,要选择合适的镜子。
  这仅仅是画意中最浅显的内容,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体会画家讽刺的目的,仔细观察两条狗照镜子之后不同的态度。两条狗从哈哈镜中分别看到了自己不同的形象,镜像为高大威猛的那只就自我感觉良好,昂首挺胸,叼着雪茄逛大街,镜像为孱弱瘦小的那只就畏畏缩缩,颤颤巍巍地匍匐前进。学生经过观察和思考,明白了作者其实是在嘲讽那些只信镜子不信自己的人。
  至此,对于画意的理解还是停留在图像上,教师应再启发学生从狗联想到生活,联想到人,从镜子联想到来自外界的评价——这幅漫画画的仅仅是狗照镜子吗?学生经过深入的思考,明白了画家的真正意图——讽刺那些凭借他人的几句评价就丧失了独立判断能力的人,一些没有清醒头脑的人。
  3.多元化评点
  由于漫画特殊的题材、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主题,决定了对小学生漫画作文的评改必须走向多角度多主体的多元化评点。
  一是评点角度要多元化。漫画作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漫画中直观图像的描述,教师要对学生的描述是否准确、生动进行评点。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图像描述与画意解读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评点。画面的描述中应渗透学生的解读,不能用白描的手法完全客观地来描摹画面,这样会导致解读与漫画脱节。再次,从学生在个性化解读时条理是否清晰、观点是否明确进行评判。最后,还可以评点学生从漫画中感悟到的寓意是否深刻。但这一点要求不宜过高,小学生阅历浅,思维的深度不够,对于寓意的体会必然带有一定的局限性,评点时不宜过于重视主题的发掘。
  二是评点主体要多元化。同一幅漫画,在教师适当的引导下,必然会出现多角度多层次的解读。教师作为评点主体,固然能在高度、深度、广度上给予学生准确而有效的指导,但学生成为评点主体时,往往还能产生自我修改的新思路。学生在互相评点、修改等行为中会再次深入地感悟漫画的寓意,而此时,学生对漫画的解读也将趋于更准确、更深刻。
  
  三、漫画作文教学的再思考
  
  学生根据漫画写作文的最大困难并不在于画意的描述,而在于解读容易出现偏差,联想和感悟受阅历理解力等局限,有时会趋于浅薄化和模式化。要真正帮学生解决这些困难,着眼点应不仅停留在课内指导上,还要在课外进行恰当的引导。
  1.鼓励学生个性化解读信息
  小学生习惯于用“好坏”“对错”的二元化判断来分析事物,其实,大千世界,岂能用几个字一言概之?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看待问题,而不是拘泥于简单的角度。要积极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进行个性解读,可以巧妙借助语文教材中一篇篇内涵丰富的课文,有机结合孩子熟知的课外书里性格复杂的人物或灵活利用班级里临时突发的事件,紧密联系社会生活中聚焦的热点,逐步培养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全面地看待事物。这样学生在阅读漫画时,才会习惯地进行多角度创造性的解读,发掘出作品的丰富寓意。
  2.培养学生关注新闻的习惯
  引导学生利用新闻积累大量信息,紧跟社会潮流,把握时代脉搏。漫画针砭时弊的特性,决定了它与社会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如果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又怎能体察到漫画的深刻主题?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养成每天读报听新闻的习惯,时时刻刻关注生活,积累信息,紧跟时代。这样,阅读漫画时,才能从小小的几格画面中联想到生活中的类似事例,甚至上升到看待社会现象的高度,最终提升对漫画主题理解的深度。
  3.拓宽学生社会实践的渠道
  由于小学生生活简单,阅历不够,感悟漫画往往有局限性,漫画作文教学更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打开思考的大门,迸发出创造性解读的火花。教师要有意识地积极拓宽学生社会实践的渠道,引导学生从多彩的实践活动中了解社会,思考社会,丰富体验,增加阅历。这样,学生感悟漫画时就会从表面图意上进行突破,自觉地联系社会生活,深入领悟漫画的真正含义,从而进行创造性的解读。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实验小学315020)
其他文献
摘 要: 情景练习是法国青少年足球训练课的重要环节,是将足球比赛中的某一片段截取并进行反复练习,以解决比赛中出现问题的方法。设计情景练习的要素主要包括:明确的主题和练习目的、不同的限制条件、明确的进攻方向和不同得分目标、始终由同一方发球、对主练方进行指导。情景练习的案例包括进攻和防守两个阶段,每个阶段中包括多个主题。  关键词:青少年;情景练习;足球训练课设计;法国足球  中图分类号:G633.9
2011年第6期《教学月刊·小学版》上刊登了小语界权威专家汪潮教授撰写的《回归本色教学 打造“素色课堂”——谈“素课”之理念》以及由他组稿并点评的一组文章,笔者读后感慨万千,用一言以概之——“素课”,“素”而“不简”哪!  笔者之所以发出此感慨,究其原因——  第一,笔者读懂了文章打造“素色课堂”的历史背景。  “素课”是在怎样的一个历史背景下提出来的?是小学语文在实施课程改革过程中,课堂教学在形
也许在学生眼中,教师是神。教师嘴里迸出的是金玉良言;教师伸手一指,那必是金科玉律;教师在黑板上刷刷一写,那绝对是世间真理。学生晶莹透澈的双眸闪着崇拜与期待的光芒,痴痴地望着教师。身为教师的我们能让自己的学生失望吗?能随随便便地忽悠满怀憧憬的学生吗?能敷衍了事地欺骗善良纯真的孩子吗?不,不能!所以,我们得严于律己,努力往孩子心目中的教师形象挨近。教学是纯净的、神圣的,掺不得半点假。我们必须科学、认真
在小学古诗词教学的课堂里,教师应重视挖掘资源,多角度、多方式激发学生想象,让“想象”有效地推动学生品鉴古诗词意境。    一、感知,让想象清晰起来    (一)介入背景资源,创造想象支点  古诗词的品鉴离不开背景知识的铺垫,这其中包括社会大背景和人物创作背景。背景的介入应有一定的原则。  1、介入背景,取舍有度  第三届全国经典诗文朗读教学研讨会上,吴忠豪教授在评析薛法根老师的《夜雪》一课时提到了
摘 要:从1915年的成志学校到今天的成志教育,104年的清华附小秉承“无体育不清华”“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传统,弘扬马约翰体育精神,将体育作为核心课程,把“身心健康”作为学生核心素养之首。学校提出“儿童站立运动场正中央”的体育育人理念,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以此来撬动学校的整体工作,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清华附小;体育;成志;儿童  中圖分类号:G633.96
小学语文课时目标的细化构建,不仅体现出教师对课程目标和教学任务的理解,也体现出教师对学生学习任务和学习要求的规定。所以,课时目标的细化构建直接关乎一堂课质量的高低,关乎整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教材的单元目标、整册教材的教学目标以及学段目标能否达成。同时,课时目标也是构成一堂“好课”的第一要素,是一堂课的出发点和归宿。课时目标的细化,更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立足的根基。  笔者最近听了一些小学语文课,发现教
关键词: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与教学;培训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07-0006-02  七月的海拉尔鲜花盛开、阳光明媚。在内蒙古草原最美丽的季节里, 来自全国各地的近200名体育教师、体育教研员们相聚在呼伦贝尔,相会在美丽的大草原,一起进行着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与教学实践结合理论与实践的探索。  何为身体功能训练?其特点都有哪些?  什么是
随着多媒体的使用,板书似乎渐渐淡出了语文课堂:不少教师在上课时要么一字不写,要么用打印好的字条一贴,要么用鼠标“潇洒”一点……最近,笔者观察特级教师王崧舟的课堂,特意留心了他的板书,在细赏后,不禁感慨万千:王老师不愧为大师!  一、“画”的艺术——一笔一画总关情  【课堂观察与思考】《慈母情深》(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1.教师板书课题,并在“深”字下面打一三角符号,朗读时强调“深”重音、给“深”组
有效课堂是教学的生命,是教学研究的一个永恒课题。毋庸讳言,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课堂教学将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许多新型的课堂教学方式初见端倪。但是一些低效、无效的教学现象还是隐约可见。如有些教师不注重教学目标的确定和实施,只把它当做“摆设”;有些课堂教学则重点不突出,主次不分明,眉毛胡子一把抓;有些课堂甚至出现课内损失课外补、主课损失综合科补的现象。究其原因就在于教师对
网络语言即网上交流、游戏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殊的语言。这是人们为了适应现代生活快节奏和追求个性张扬的表现欲而产生的一种新奇语言,迎合了青少年追求新奇、与众不同的个性,因此在青少年中大受欢迎。网络语言的日益流行,学生大量接触不规范语言,给当前语文作文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  一、 直视网络语言,了解冲击  (一) 词汇混乱  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根据“先入为主”的教学经验,书写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