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数学实践“问题解决”的几点思考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c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一名高中生,努力提高个人综合能力和素质是当前学习的主要任务.尤其是数学这一重要的课程,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更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高中数学实践“问题解决”这一特殊的教育方式着手,具体分析其实施策略,从而使我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到课堂中,为我们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实践;“问题解决”
  1.“问题解决”概述
  “问题解决”作为教学模式的一种,最初是由美国教育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并广泛运用于世界各国的数学教育中,成为数学教育的重要方法,尤其是在当今教育改革事业不断推进的情况下,通过“问题解决”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所谓的“问题解决”就是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引入一定的教学背景,并对数学的教学提出一定的教学目标,在该背景下运用各种能力和技巧(包括各种思维活动等)来促进实际问题的解决,从而有效完成初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其主要包含四个步骤,首先是通过意识对客观事物形成的主观认识发现问题,然后在一定的思维能力的帮助之下对问题进行分析,继而通过假设提出解决问题的可供参考的方案,最后再对各种方案进行检验,从而找出最佳的解决途径.这个过程充分展示了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部内容,并能够促进参与者的各方面能力的充分提高.
  2.高中数学实践“问题解决”的主要目标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学子在一些数学国际竞赛过程中捷报频传,这就充分展现出我国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也反映出近年来我国整体教育实力的有效提高.但是,纵观我国数学教育活动的现状,我们会发现较多的问题,主要问题是由于我国长期以来仅仅重视对于数学理论的学习,而忽视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这就使得我国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较差,无法将数学运用于具体的科学实践中,这就严重限制了我国学生的创造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带来了不利影响.作为一名高中生,要突破这种传统教学带来的教学局限性,不仅应该从自身的具体情况出发,还应该充分把握当今新课改的机会,在数学实践“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提高对数学的实际运用能力,在充分掌握理论学习的前提下,重视应用数学的学习.
  虽然在国际上,人们对于“问题解决”的认识各不相同,但是人们普遍认为“问题解决”侧重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一般而言,数学作为一种抽象科学,是人们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总结,其主要目的仍然在于通过数学理论知识,如公式、概念、法则等,从而更好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不仅如此,“问题解决”还能够在情景设计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通过教师的具体引导,找到适合的解决方案,促进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形成,从而推动我国实现战略转型.
  3.高中数学实践“问题解决”的重要前提
  第一,数学的终极目的在于解决实际问题,而这也是我们学生最为缺乏的东西.随着人们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改变,这就给高中数学实践“问题解决”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而这些也是实践“问题解决”的重要前提.首先,在实施高中数学实践“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加强学生对于概念、公式等内容的理解,同时赋予这些枯燥的理论学习以较强的趣味性,从而增强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主动性,保证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对科学学习的好奇心,提升创新能力.其次,部分地区及部分学校有效改变传统的考查模式,在对学生数学能力的考查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将数学问题同实际生活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有针对性地提升“问题解决”的效果.
  第二,随着我国教育相关的政策法规不断完善,为高中数学实践“问题解决”提供了有效的政策环境.一方面,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制定,人们对于数学的实际应用能力更为关注,提出了在数学教育过程中应该更为关注学生生活实际同理论学习的结合度.另一方面,某些教材和学校的课程设计都以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增加了课程中的“问题解决”比重,这就为实践“问题解决”提供了条件.
  4.高中数学实践“问题解决”的关键途径
  高中数学实践“问题解决”首先必须以学生为核心,因为学生才是高中数学教学的完成者,只有准确作用于学生才能获取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应该转变学生对于高中数学被动学习的思想.在当前教育背景下,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模式,使得学生缺乏相应的学习主动性,丧失了对学习的热情,这就需要寓学于乐,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使数学更好地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不仅如此,存在相当多的高中生认为数学学习没用,不符合生活所需,这就需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这种思想,在课程设计中增加“问题解决”的比重,在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充分运用数学知识以拓展学生的思维.
  高中数学实践“问题解决”的关键是教师.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在数学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传统的数学教育一直是以教师的讲述为重点,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实践“问题解决”时,应该转变教师的角色,使教师成为我们学生实践活动的引导者,即在“问题解决”中的提出问题阶段进行合理的引导,在提出假设阶段进行有效的解释,并在检验问题的阶段进行准确的设计,从而保证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景模拟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结论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人才强国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的不断推进,人们对教育的关注程度也在不断提升,与此同时社会的发展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将高中数学实践“问题解决”切实地引进高中数学教育中,是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必然举措.
  【参考文献】
  [1]张秋生.数学方法论指导中学数学解题初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6).
  [2]顾军.“问题解决”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的思考[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3(6).
其他文献
在日常生产过程中,梗丝加料机预热时间较长,且生产初期梗丝加料机筒壁温度较低,常常产生筒壁粘料现象,导致梗丝出现湿团,影响产品质量。通过对梗丝加料机热风加热器通风管路
实施心理的人性化护理,要最大限度的激发临床护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时刻从细微之处予以患者人性化服务。依照临床护理工作人员具体相关护理技能以及个性化特点,合理的分配护理工
一、斑点修补涂装工艺斑点修补涂装较整板和整车修补涂装的难度大,要求修补区域的涂层与原车涂层在光泽、鲜映度方面尽可能一致,与周围几乎浑然一体,用肉眼看起来几乎无法分辨,并
“变式教学”是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以暴露问题本质特征,揭示不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在高中数学课中,恰当、合理的变式既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又能夯实“双基”、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可谓一举多得.高中数学的“变式教学”可分为“概念性变式”和“过程性变式”.  一、概念变式  概念变式关注高中数学学习对象静态的、整体的、相对稳定的内涵与外延特征.高
目的探讨进行护士长管理干预以降低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医院调查护士长的日常管理以及怎样降低急诊护士的工作压力的方法,对急诊护士的工作压力进行分析。
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走入了另一个极端. 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 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 学生也可以创新,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 要在数学课堂
故障现象:客户发现仪表照明和前雾灯不亮。故障诊断:查看电路图(如图23所示)可知,前雾灯由发动机舱保险丝盒内的保险丝F4(15A)供电,经前发动机舱保险丝盒上的前雾灯继电器到两前雾灯,
目的 对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本院自2010年8月~2012年8月430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本院西药房质量管理现状及整改措施。方法选取本院西药房工作人员、科室医师及患者作为调查对象,行以医院西药房管理现状为主要调查目的的问卷调查。结果绝大多数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