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辅导视角下小规模专业本科生的教育管理对策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33982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为例,分析了小规模专业本科生教育管理现状,给出了生涯辅导视角下小规模专业本科生的教育管理对策,有效解决了小规模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低、就业质量相对不佳的问题。
  关键词: 小规模专业 生涯辅导 生物医学工程
  高校小规模专业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质量,深刻地影响专业的就业率与就业层次,关系到小规模专业的生存与发展。本文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以下简称“南航生医专业”)本科生为例,运用全程化多路径生涯辅导体系理论,给出了小规模专业本科生的教育管理对策。
  一、小规模专业本科生教育管理现状
  小规模专业本科生的教育管理工作面临较多困难,这是由专业的自身特点、学生的认知不断发展及就业质量的相对不佳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一是生物医学工程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1]。南航生医专业设立于2000年,毕业生仅有十届,每届设一个自然班约30人,具有建立时间短、专业人数少、毕业输出少等特点,类属小规模专业,学科基础较为薄弱。二是小规模专业学生专业意识薄弱,易盲目跟风转专业,综合素质较佳的学生转出后,学生整体质量降低,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小规模专业的低认同感,滋生自卑情绪,形成恶性循环。三是从未就业学生看,该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签约慢、签约率低等情况,明确招聘该专业学生的用人单位较少,学生只能以自动化或电子信息等相近专业学生身份应聘。
  小规模专业教育管理面临的这些困难,在学生大学的各阶段不断推演深入、相互交织,最终在就业环节上暴露出教育管理的不足和人才培养的缺失。
  二、加强小规模专业学生的生涯辅导的对策
  全程化多路径的生涯辅导体系根据学生从入学到毕业不同阶段的职业认知能力和发展水平特点,对学生进行分阶段、多选择的职业生涯教育和辅导[2]。该体系将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大周期的职业认知能力、发展水平特点及生涯辅导的规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认识探索期,即大学一年级;第二阶段是拓展定向期,即大学二年级至三年级上学期;第三阶段是实践实现期,即大学三年级下学期至四年级上学期;第四阶段是过渡适应期,即大学四年级下学期。小规模专业特色鲜明,运用全程化多路径的生涯輔导方法,较好地解决小规模专业学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 建设优良学风
  从积极方面看,生物医学工程综合了生命科学和工程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是理、工、医、生物等高度交叉的新兴学科,该专业学生必须具有扎实的学风和自主研究能力。从消极方面看,学习成绩已经成为该专业学生生涯发展的桎梏,就业或深造受到影响。因此,在学生发展的任何时期,建立优良学风应成为生医专业教育的核心内容。
  其中,探索期应着重进行行为养成教育,力求在大一结束时建设学风踏实、勇于创新的专业文化;拓展定向期应着重搭建学术讨论和科技创新平台,进一步激发专业认知需求。实践实现期和过渡适应期应将踏实扎实学风内化为自我素质的阶段,是学生自主寻求生涯机会、决定发展路径的抉择期和实现期。
  2. 稳固专业思想
  该专业虽然人数较少,但师生比例较高,应充分发挥全员育人的效用。从实施的可能性看,小规模专业的班主任、专业教师有条件、有精力对行业、学科、专业的发展进行介绍,从更专业的角度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之情。从制度保障看,应制定《班主任岗位职责和考核要求》等制度,对班主任从新生入校到就业离校的全过程培养教育职责进行明确规定。从思想教育看,辅导员要指导各年级树立严谨治学、踏实务实的学风,注意结合专业特点鼓励各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激发学生参与学科建设的主人翁意识。从凝聚力建设看,成立如“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联合会”等学生组织,打造“专业教师—研究生—本科生”纵向的交流沟通平台,增进专业内部联系,活跃专业学术氛围。
  3.把握关键时间节点
  一是在每年转专业工作启动时,特别是认识探索期,需要辅导员、班主任共同沟通转专业情况。此阶段学生对专业认知处于朦胧状态,专业教师抓住契机,既可以使得学生对专业发展前景有清晰的认识,又可以疏导盲目跟风转专业的行为。二是考虑到边缘交叉新兴专业对高端人才需求的特点,在拓展定向期和实践实现期内由班主任等专业教师引导学生对就业去向逐步了解,并创造实习机会。三是积极举办专业专场招聘会,以行业带动专业,增加毕业生就业机会,增强就业信心。
  高校的根本职能是人才培养,而专业是培养人才的有效载体,优秀人才的培养又能推动学科发展。从生涯辅导的角度寻找对策作用有限,关键是要加强顶层设计,站在人才培养的高度破解小规模专业人才培养的困局。
  参考文献:
  [1]孔旭.中美生物医学工程本科培养方案比较研究[D].东南大学,2010.
  [2]刘宇雷,沈雪萍. 构建高校全程化多路径生涯辅导体系的思考[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2):97-100.
其他文献
摘 要: 新课程标准下,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人,主动学习成为主要趋势,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是老师的一大难题。巧妙地利用学科渗透,在生物课堂上引入古诗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乐意学,学有所得。本文从课堂教学各环节详细分析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古诗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古诗词 初中生物教学 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兴趣,才
随着高考语文分值的增值(从150分增值到200分),学习语文的劲头不管是学生还是家长,都达到白热化的地步。近几年,专家在探索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能力方面也争论得不亦乐乎。语文教学路该走向何方?这是语文教师最关心的话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虽然大家都在苦苦探寻学好语文的捷径,可是学好语文真能一蹴而就吗?培养能力是关键。语文教师更应注重在平时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语文的能力,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
摘 要: 本文建议运用最新的研究知识优化研究教师专业发展对于教师和学生影响的概念、措施和方法论。理由在于,在美国,有一项研究结果一致支持在专业发展的效用研究中,运用一系列核心的特征和普遍适用的概念框架。通过使用普适性的概念框架将会提高专业发展研究的质量,加深人们对于如何最好塑造和实现教师学习机会的理解。  关键词: 专业发展 效用 核心特征 概念框架  在美国,越来越多的研究将教师的持续发展和学习
教研组,即学校内部研究教学问题的组织,教研组制度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已经存在50余年了,是教师间实现交流协作、资源共享、智慧碰撞的重要场所。  然而,对于一些地处农村或城郊结合部的规模较小的初中来说,要形成制度完善、专业领先、能促进教师发展的教研组却并非易事。如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地处城郊结合部的四轨制初中,因学校规模小、教师人数少,学校现建有语文、数学、英语、理化生、政史地、体卫艺6个教研组,其中
摘 要: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遵循任务型原则,有效活化学生阅读感知思维,提高阅读理解的准确性。注重任务设计和互动探究过程能够增强学生学习认知体验,将语言理解转化为主动探究运用。探讨任务教学原则的运用能使得学生有更丰富的学习感知素材,促进学生语言表达知识技能的发展生成。  关键词: 初中英语 任务型阅读教学 阅读理解 阅读探究  《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描写“鹤”、“鹄”的作品不少,鸿、鹄就是天鹅。唐代杜甫描摹二鸟之诗颇有特色:首先,较其他禽鸟而言,“鹤”、“鹄”所占比重较大;其次,从“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杜甫《病马》)这句诗来看,诗人被自然界的鸟兽深深感染,在它们身上寄寓了诸多感情,从而形诸笔端,发吟为诗。通过追寻、梳理“鹤”、“鹄”二鸟的踪迹,可以大致勾勒出杜甫一生的主要境遇。  一、政治理想的幻灭  杜甫早先的政治理
摘 要: 一直以来,初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接触的都是等式,习惯了由等号链接起来的式子,学生对于不等式的学习既充满了好奇,又感到有一定的挑战。在这样的情形下,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善于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适应性引导教学,利用等式原理探究不等式教学。  关键词: 初中数学 一元一次不等式 教学策略  数学教师应该明确,数学教学不应该局限于数学知识的灌输与教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泰戈尔有句极富哲理的话:“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这句话一直像明灯一样提醒着我,当学生犯错的时候,不能搞“批斗式教育”,要以水之宽容与柔韧修塑学生心灵。  一、案例  接手新班才一个月,就遇到难题了。下午第二节体育课后,学生甲急匆匆跑到办公室找到我:“老师,不好了,我的同桌乙的作文书不见了,肯定是丙偷走了。”“来,先别急,坐下来。你能把事情的经过给老师讲一讲吗?”甲说:“
摘 要: 英文电影不仅可以供欣赏、娱乐,还可以被应用于大学英语听说课堂中,成为学生听力和口语练习的素材。只要教师充分发掘,积极引导,就能充分发挥英文电影的作用,最终帮助学生提高听说能力。  关键词: 英文电影 大学英语 听说课  1.引言  目前,我国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学习者听说能力薄弱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听力是现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难点之一,许多学生认为听力部分是他们考试中的主要失
记得“5.12”大地震的前两天,我们有幸在省城兰州交大礼堂参加了由甘肃省教育协会主办的“全国著名教育专家甘肃省中小学课堂教学研讨会”,并倾听了韩先生为交大附中初二年级(很遗憾没记清班级)学生讲的公开课《大堰河,我的保姆》和报告,目睹了韩先生潇洒自如、激情昂然、娴熟成诵、厚积薄发的演讲风采,让人耳目一新。特别值得赞誉的是交大附中聆听韩先生授课的初二年级的学生,他们那默契的配合和深厚的语文素养令人叹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