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木山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初步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nebud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大木山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类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按照《中国植被》的划分方法,该区自然植被有暖性针叶林、温性针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竹林、落叶阔叶灌丛、草甸共8个植被型,计23个群系,均为人工植被和次生植被,其群落结构和组成具亚热带森林植被的特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并就保护区植被的恢复提出了建议。
其他文献
木素是造纸工业的主要副产物之一,木素接枝共聚反应研究是实现其高附加值利用的基础,文中对引发剂引发聚合、辐射引发聚合、酶催化聚合研究状况进行了评述.
本文就近红外光谱(NIR)的发展概况及其测定工作原理、技术特点,特别是在造纸工业中的应用如: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废纸脱墨效率的评价,蒸煮过程中纸浆卡伯值的NIR法在线测量,近红
摘要:气候变化是一个长期而紧迫的全球公共问题,应对气候变化仍然需要国际规则等制度公共产品。在国际无政府状态下,并没有一个生产和提供全球公共产品的当然主体,因而全球公共产品往往处于供给不足的状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也不例外。然而,碳交易和市场理性为国际气候合作提供了一种可能的选择。由于应对气候变化很大程度上是一个遵循加总方式才能获得的全球公共产品,碳交易制度在成本分担和选择性激励两个方面有利于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