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蜜月期”的6个秘密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6941342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到蜜月期,人们自然而然地会想到新婚夫妇的蜜月期,对于糖尿病的“蜜月期”却知之不多。然而,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糖尿病“蜜月期”,将直接关系到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和预后。
  糖尿病“蜜月期”的6个秘密
  山东省济南医院糖尿病诊疗中心主任医师 王建华
  专家简介(待补)
  王建华 山东省济南医院糖尿病诊疗中心主任医师
  生活实例
  芳龄14的花季少女玲玲活泼可爱、品学兼优,是全家人的骄傲。前不久,她因突然昏迷住进了医院,被诊断为“1型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昏迷”。这个消息宛如晴天霹雳,让原本幸福的家庭瞬间跌入痛苦的深渊。幸运的是,由于抢救及时,玲玲脱离了生命危险。之后医生告诉玲玲:“糖尿病目前尚不能根治,从今往后,控制饮食、注射胰岛素、定时监测血糖是每天的必修课”。医生的话虽然有些残酷,但对玲玲来说,却是不得不接受的现实。
  经过几个月的胰岛素治疗,玲玲父母发现:女儿的病情明显好转,虽然胰岛素用量逐渐减少,血糖却依旧正常,到后来完全停用胰岛素,血糖监测显示仍然正常。这个情况让玲玲父母喜出望外,以为女儿的糖尿病已经治愈,于是停止一切治疗,也不再监测血糖。然而好景不长,大约停用胰岛素一个多月之后,玲玲再次在家中出现昏谜。医生说,这次还是因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导致昏迷,之前的情况并不说明她的糖尿病已真正痊愈,而不过是经历了一段病情暂时缓解的“蜜月期”而已。听到这里,玲玲和家人的脸上写满疑惑: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1.“蜜月期”:不用药血糖也正常
  糖尿病需要终身治疗,一旦得了糖尿病,就意味着病人需要长期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但是,新确诊的糖尿病患者通过合理的治疗(尤其是胰岛素强化治疗),就可能拥有一段不用打针吃药而血糖照样正常的美好时光。这段时光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就像新婚蜜月一样甜蜜,故临床上将这段时期叫做糖尿病“蜜月期”。
  糖尿病“蜜月期”作为一种现象,最初是在1型糖尿病患者身上发现的。临床观察发现,1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病早期接受胰岛素正规治疗数周或数月后,其胰岛功能得以部分修复,患者仅需少量胰岛素甚至完全不用药,也能使血糖水平维持正常达数月甚至一年左右,而之后,患者胰岛B细胞因再次受到自身免疫性损伤而导致胰岛功能严重下降,患者必须补充更多的外源性胰岛素才能维持血糖正常。患者病情好转的这段时期称为1型糖尿病缓解期或1型糖尿病的临床治愈期。此后,类似现象也在部分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身上被发现。
  2.“蜜月期”真相:胰岛功能暂时恢复
  正常人体的胰腺可以根据血糖的变化按需分泌胰岛素,使血糖得以维持在正常范围。而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存在严重的胰岛素抵抗,加之长期高血糖的毒性作用(长期高血糖可以抑制胰岛B细胞的分泌功能,谓之“糖毒性”),致使胰腺分泌功能逐渐减退,最终完全衰竭。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糖尿病发病早期,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尚未完全丧失,若能抢在这个时机对病人实施严格的降糖治疗,可以通过解除糖毒性作用,让患者胰腺得到充分的休息,进而重新恢复自身胰岛功能。
  “蜜月期”现象表明:通过早期积极的药物干预,糖尿病患者受损的胰岛功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逆转,并为患者赢得一段不需要借助降糖药物也能使血糖维持正常的临床缓解期。
  3、 “蜜月期”并非人人都有
  “蜜月期”大多出现在早期的胰岛素强化治疗中,并非每位糖尿病患者都能获得“蜜月期”。诱导“蜜月期”至少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早期积极治疗,以防止长期糖毒性导致胰岛B细胞不可逆转的损害;二是要使血糖严格控制达标,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恢复胰岛功能。
  就2型糖尿病而言,患者的病程越短、强化治疗启动越早、血糖达标越快、所需胰岛素越少,诱导出蜜月期的可能性越大。那些病程较长、血糖控制欠佳,已经造成胰岛B细胞不可逆损害的糖尿病患者,即便实施强化降糖治疗,也不会诱导出“蜜月期”。
  另外,强化治疗由于其潜在的低血糖及心血管风险,并不是人人都适合。因此,在强化治疗的问题上一定要平衡风险与效益,把安全防在首位。如高龄老年患者、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即使处于病程早期,也不适合进行严格的强化降糖治疗,因而也就无法获得“蜜月期”。
  4.早期强化治疗可诱导“蜜月期”
  在临床上,糖尿病患者进入糖尿病“蜜月期”最简单的办法是在被确诊后立即实施胰岛素强化治疗。在各种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方案中,以使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的效果为最佳。这是因为用胰岛素泵治疗,既可有效控制血糖,又可显著减少血糖波动。一般情况下,新确诊的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两周左右后,血糖就会基本达到正常平稳状态,这时就可以减少胰岛素的用量,直至停药,这样就进入了糖尿病“蜜月期”。
  不过,使用胰岛素泵治疗需要住院,不够方便。临床实践证实,除戴泵治疗以外,糖尿病患者也可在家中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法是:每天在家中注射两次预混胰岛素,定期到医院门诊调整胰岛素用量。经过1~3个月的治疗,也有可能进入“蜜月期”。
  5.蜜月期能维持多久
  天天度“蜜月”是每个糖尿病患者最大的心愿,即便做不到这一点,至少也希望不必用药的“蜜月期”尽可能地多延长一些时日。那么,怎么才能实现这个愿望呢?
  “蜜月期”时间长短与所患糖尿病的类型、病程的长短、胰岛功能损伤程度等因素有关。一般地说,2型糖尿病患者的“蜜月期”比1型糖尿病患者要长,1型糖尿病患者的蜜月期往往只有几个月,很少超过一年,而2型糖尿病的蜜月最长可达13年;糖尿病的病程越短,“蜜月期”越长;诱导“蜜月期”所需胰岛素的量越少、所需时间越短,“蜜月期”越长。
  “蜜月期”的结束,意味着胰岛功能的衰退以及高血糖的再现,此时如能及时发现苗头,再次予以积极的药物干预,患者还是很有希望迎来又一次的“蜜月期”。如此循环往复,可使糖尿病患者蜜月期总的累计时间大大延长。
  6.“蜜月期”患者应注意什么
  需要说明的是,“蜜月期”的出现并不等于糖尿病已经完全治愈,而只是糖尿病早期经过药物干预所获得的暂时性的病情缓解。不要忘记,“蜜月期”长短与在此期间患者的自我管理有很大关系,自我管理(特别是饮食控制)越严、血糖控制越好,蜜月期持续时间就会越长。对于处于糖尿病“蜜月期”的患者来说,切不可盲目乐观,如果进入“蜜月期”后暴饮暴食、缺乏锻炼,将会大大缩短“蜜月期”。所以,糖尿病患者在“度蜜月”期间,依然要严格控制饮食、积极进行运动,加强血糖监测,这样才能尽量延长糖尿病“蜜月期”的时间。
其他文献
自从上班以后,小妍从来没有过这么长的春节假期。平时因为生活习惯而嫌弃她的父母,如今嫌弃加倍,而这一切,都跟防疫有关。  起初爸妈怪她小题大做:“你有看肺炎新闻的精神头早就考上清华北大了。”再后来反而是他们如惊弓之鸟,每隔半小时就在群里发一条疫情信息,哪怕小妍下楼去快递柜取个件,回来就跟中了核辐射似的被爸妈歧视。  早晨,小妍还在被窝里,老妈就进来掀被子:“别整天在床上躺着了,起来活动活动!”晚上你
一年一度的高考迫近,无论是考生,还是家长,都会承受一定的心理考验。那么,怎么从容应对呢?    1 焦虑    现象解析  这是考前最为明显和普遍的一种心理困扰。虽然家长和考生都很清楚,考试焦虑不可避免,是一种正常心理现象,但是仍然难以做到说服自己、并且心情平和地去接受它。其根本原因在于,每当高考临近,很多人为的因素制造了紧张。比如,学校的倒计时牌营造了临考前异常的氛围,家庭成员小心翼翼、过度关注
医生手记  一名25岁的已婚女性,因不明原因肝损伤前来看我的门诊。此前,她已看过多名肝病或感染病科医生,做过各种肝病相关检查,排除了慢性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脂肪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和遗传代谢性肝病等。有医生曾考虑过药物性肝损害,但均因“缺乏证据”而未确定,多名医生建议肝穿刺病理活检。我详细问诊并阅读所有检验单和影像资料后,追问她半年内的用药史,她略显尴尬地说道:我是乙肝小三阳患者。大约在5个
补血一词,许多女性耳熟能详,自行用首乌、枸杞、当归、阿胶、熟地、红枣、黄芪等补血中药煎水、炖鸡等的人不少。其实,首乌、枸杞、当归、阿胶、熟地等补血药,各有特点和功效。补之对路疗效极佳,否则无疗效,甚至难过不适。怎样才能选对补血药呢?首先要搞清楚常用补血药的特点和功效,然后,再对症选用补血药。如此,才能有的放矢,取得良好的补血效果。  盘点常用补血药  首乌:味苦,炮制后味甘,性温,入肝肾经,有补肝
生活实例   60岁的王先生有慢性肾功能不全多年。最近几个月,王先生的胃一直有点不舒服,看着电视里面的广告:达喜止胃痛,一嚼就轻松。于是,王先生就去药房买了几盒达喜,不舒服时就吃几片,几个月下来胃倒是舒服了不少。可是,王先生渐渐发现自己记性有些不好,走起路来也有点慢吞吞的。他赶紧去医院找医生,医生仔细询问他最近的服药情况后,怀疑王先生可能是轻度铝中毒。经过化验血中铝浓度,医生告诉王先生确实是铝中
今年4月,“大众医学”微信推送第一期“我心目中的好医生”获奖微答卷,之后每周于微信开奖,这是一个长期有效、持续颁奖的活动,邀请读者、网友线上推选心目中的好医生、书写好医生的故事;8月,应广大网友的要求,我们将好医生的故事搬上《大众医学》杂志,开通来信投稿。  自此之后,一个个好医生的名字以另一种形式送到《大众医学》编辑部,我们阅读着每一个裹在信件中的温暖故事,体会着读者写下这些文字时的欣慰、激动、
专家简介  李新建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心脑血管病防治科主任,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心脑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的预防与控制。  中风是指由于脑部供血受阻迅速发展而成的脑功能受损,又称脑卒中。中风来势比较凶猛,病情发展迅速(数秒到数分钟),若不及时救治可引起永久性神经损害,造成身体功能严重障碍等并发症,甚至失去生命。  在我国人群的致死病例中,中风是第二大死亡原因。早期识别和快速应对不仅可以大大降低中风病
怎么算冲动:冲动其实无处不在  我们每个人都有情感,而情感会促使身体采取某种行动。也就是说,情感会推动你用特定的方式去行动。我们将这种推动的力量称为“冲动”。比如,在愤怒时,我们可能会有大喊大叫、砸东西、给人一拳等冲动;悲伤时,则有躺下、哭泣、蜷成一团或让人抱抱自己等冲动;恐惧时,可能有跑开、躲起来、静静地呆着、来回踱步或加快语速等冲动。  除了这些与情感相联系的冲动外,我们还会体验到其他各种冲动
近些年,在奥运会、欧洲杯等大型体育赛事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运动员身上贴有五彩缤纷、各种形状的“花纹”。大家不禁要问,他们身上贴的是什么“神器”?能提高比赛成绩吗?还是因为他们受伤了?  答案很简单,各位竞技高手使用的是一种叫“肌内效(KINESIO)”的贴布,主要为促进身体自然康复机能,并起到支撑及稳定肌肉与关节而不妨碍身体活动的作用。  运动员的疗伤“神器”  肌内效贴布与传统运动贴布不同,具有弹
根据比利时医生的报告,一位27岁女性,最近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在青春期前(13岁时)冷冻卵巢组织,并在14年后成功实现生育愿望的患者。患者在5岁时被诊断为镰刀型细胞贫血病。13岁时,由于病情严重,医生建议其做骨髓移植。由于移植前需要化疗和放疗,而这些疗法会影响卵巢功能、导致不育,故为了保留生育力,医生切除了她的右侧卵巢,并冷冻保存部分卵巢组织。10多年后,这位女孩有了怀孕的打算。医生将冷冻的卵巢组织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