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延期三年的法案
2012年9月19日,身在美国的网络红人凤姐发出一条微博:“本人我最近很寂寞很无聊很缺男人。我发誓,只要男人就可以。不要有钱不要帅哥不要年轻。我住美利坚纽约州纽约市曼哈顿迷人街漂亮巷大胸弄细腰区1045号。来了就说找大美女就可以了。”
“空虚寂寞冷”其实是许多美国移民的状态。没人会注意到互联网上的黛西,在一家论坛上,她正敲着键盘,描述着在美国生活的无聊和不如意。“黛西”是她的英文名,这个前几年通过EB-5投资项目移民美国的女人从来不愿透露自己的真实姓名。在网上,她写下了自己的担忧:她投资移民到了美国,现在却无法创造10个工作岗位,在临时绿卡到期的时候,满足不了移民局的这个要求,临时绿卡很可能会被取消。
在那些生活不如意的投资移民中,黛西已经属于勇敢的人,更多的人,哪怕躲在餐馆里着刷盘子,或者住在富人区的别墅里面对着巨大的电视机却陷在了孤独感里,也不愿说出实情。
时间进入2012年的下半年以后,有两条新闻深深吸引着移民者的眼球,一条是在7月7日,加拿大移民政策来了个急刹车:加拿大移民局再次宣布暂停接收联邦投资移民和技术移民申请。这意味着昔日的移民天堂如今已经把门虚掩了一半,与此同时美国移民项目开始呈现出了上升的态势。
而另一条新闻则是在2012年9月11日,在美国众议院对《EB-5区域中心投资移民法案》的辩论中,司法委员会主席拉马尔·史密斯,入境事务小组委员会的资深成员佐伊洛夫格伦,众议员里克·拉森和代表彼得·韦尔奇均发表演讲支持该法案延期。两天以后,13日下午6时31分(美国东部标准时间),美国众议院以412票赞成、3票反对的绝对优势,通过“把《EB-5区域中心投资移民法案》延期3年直到2015年9月”的决定。太平洋那端国家的举动,却让大洋这边的人狠狠揪心了一番。要知道:对于期待移民的人们来说,与加拿大移民局的举动相比,美国众议院对此法案的通过,这无异于关上了一扇窗,却打开了一道门。此时,一个问题浮上来:唱红脸的美国和唱白脸的加拿大,你更喜欢哪个·
EB-5移民史
20世纪90年代热播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有一句著名台词:“如果你爱一个人,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一个人,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
那是第一波中国人移民美国热如火如荼的年代。1990年美国马里兰州州政府大楼重建需要资金,于是到中国募集6500万美元。中国公民愿意投资50万美金就可以移民美国。于是有130位中国投资者成为美国绿卡持有者。这就是《EB-5区域中心投资移民法案》的由来,作为一种投资移民类别,EB-5吸引外国投资者到美国投资,创造新的就业机会。自此以后,大到公司跨国的投资,小到一个餐馆的战略转移,都和EB-5投资移民项目法案扯上了关系。
最初EB-5政策“只要投资者选择在美国任何地方投资100万美金以上‘设立’企业,并创造10个就业机会,即核发两年有条件移民签证”。在此政策出台后第三年(1993年),美国政府对EB-5投资方案进行了修正,只要求申请人投资50万美金到需要接受投资的地区(英文法案中称为“Regional Center”,准确地翻译成中文应当是“区域中心”,详见下文解读),且满足“间接”创造就业机会的弹性要求即可获有条件绿卡。
无学历、年龄、商业背景要求,只需年满21周岁,只要能证明50万美金的合法所得(商业所得、股票所得、房屋买卖、房屋贷款、亲属赠予均被接受),就能以移民的身份加入美利坚合众国,这样的吸引力无疑是巨大的。更何况,这样的条件在现阶段各热点移民国家频频大幅调升投资门槛的情况下,已属少数。
正因如此,自2004年侨外移民打出中国内地第一个美国EB-5投资移民项目广告以来,已经有数以千计的中国家庭通过EB-5区域中心移民法案成功移居美国。2005年年底, EB-5投资移民项目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后,伴随着中美贸易升温,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家需要前往美国考察或开展生意,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把孩子送往美国学习深造,该项目自2007年年底起呈现出快速增长势头,并迅速超过之前一直处于第一位置的韩国。
随着发达国家移民政策纷纷收紧,美国投资移民优势凸显,门槛低、性价比高、没有移民监等诸多优势受到投资者的陆续关注。然而,从当下的国际环境的角度来看,在众多诱人的条件背后,其实也暗含了这样的逻辑:次贷危机以来,美国国内经济萧条,中小企业及金融机构普遍遭遇融资困难的处境,而中国快速富裕且有美国梦的“中产阶层”群体,是美方借投资移民 EB-5项目低成本融资的民间市场之一。这也就难免催生众多代理移民美国的机构了,原因很简单:“人傻,钱多,速来。”
被中介夸大的EB-5
EB-5的美称是“应弹性移民要求而生”,在有移民计划的人眼中,有着无比的吸引力。例如一个年满21周岁的成年人,手持父母的一笔赠款,就能去美国读书,毕业后就有可能以美国人的身份归国;一家三口通过一位主申请人申请,通过后全家都可获得美国绿卡。对于希望快、简单的中国申请人及其家庭来说,无疑是提供了一条快速移民美国的绿色通道。
由于取得美国的商务签证和留学签证充满了不确定性,给申请人带来很多困扰。但最易获得的投资移民之路,也充满着需要承担的风险。
而关于EB-5,因为中介机构的过分解读,其含义已经被扭曲。
其实,在美国的EB-5 投资移民法案中并没有任何有关“经济特区”的条文,美国在事实上也没有中国的“经济特区”之类的提法或者类似的内容。美国唯一的“特区”,是“哥伦比亚特区”这一美国首都所在的政治特区,其概念类似于中国的“直辖市”,与美国的州的地位相当,尽管它只有首都华盛顿市这一个城市。
在美国的EB-5 投资移民法里,其实只存在一个附属于投资移民项目的“区域中心”计划,英文名“Regional Center”,即“区域中心”。之所以说“区域中心”的安排是一个“项目”,是因为它在美国的EB-5 相关法规中被称为“pilot program”,准确地翻译成中文应当是“小规模项目”。
2012年9月19日,身在美国的网络红人凤姐发出一条微博:“本人我最近很寂寞很无聊很缺男人。我发誓,只要男人就可以。不要有钱不要帅哥不要年轻。我住美利坚纽约州纽约市曼哈顿迷人街漂亮巷大胸弄细腰区1045号。来了就说找大美女就可以了。”
“空虚寂寞冷”其实是许多美国移民的状态。没人会注意到互联网上的黛西,在一家论坛上,她正敲着键盘,描述着在美国生活的无聊和不如意。“黛西”是她的英文名,这个前几年通过EB-5投资项目移民美国的女人从来不愿透露自己的真实姓名。在网上,她写下了自己的担忧:她投资移民到了美国,现在却无法创造10个工作岗位,在临时绿卡到期的时候,满足不了移民局的这个要求,临时绿卡很可能会被取消。
在那些生活不如意的投资移民中,黛西已经属于勇敢的人,更多的人,哪怕躲在餐馆里着刷盘子,或者住在富人区的别墅里面对着巨大的电视机却陷在了孤独感里,也不愿说出实情。
时间进入2012年的下半年以后,有两条新闻深深吸引着移民者的眼球,一条是在7月7日,加拿大移民政策来了个急刹车:加拿大移民局再次宣布暂停接收联邦投资移民和技术移民申请。这意味着昔日的移民天堂如今已经把门虚掩了一半,与此同时美国移民项目开始呈现出了上升的态势。
而另一条新闻则是在2012年9月11日,在美国众议院对《EB-5区域中心投资移民法案》的辩论中,司法委员会主席拉马尔·史密斯,入境事务小组委员会的资深成员佐伊洛夫格伦,众议员里克·拉森和代表彼得·韦尔奇均发表演讲支持该法案延期。两天以后,13日下午6时31分(美国东部标准时间),美国众议院以412票赞成、3票反对的绝对优势,通过“把《EB-5区域中心投资移民法案》延期3年直到2015年9月”的决定。太平洋那端国家的举动,却让大洋这边的人狠狠揪心了一番。要知道:对于期待移民的人们来说,与加拿大移民局的举动相比,美国众议院对此法案的通过,这无异于关上了一扇窗,却打开了一道门。此时,一个问题浮上来:唱红脸的美国和唱白脸的加拿大,你更喜欢哪个·
EB-5移民史
20世纪90年代热播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有一句著名台词:“如果你爱一个人,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一个人,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
那是第一波中国人移民美国热如火如荼的年代。1990年美国马里兰州州政府大楼重建需要资金,于是到中国募集6500万美元。中国公民愿意投资50万美金就可以移民美国。于是有130位中国投资者成为美国绿卡持有者。这就是《EB-5区域中心投资移民法案》的由来,作为一种投资移民类别,EB-5吸引外国投资者到美国投资,创造新的就业机会。自此以后,大到公司跨国的投资,小到一个餐馆的战略转移,都和EB-5投资移民项目法案扯上了关系。
最初EB-5政策“只要投资者选择在美国任何地方投资100万美金以上‘设立’企业,并创造10个就业机会,即核发两年有条件移民签证”。在此政策出台后第三年(1993年),美国政府对EB-5投资方案进行了修正,只要求申请人投资50万美金到需要接受投资的地区(英文法案中称为“Regional Center”,准确地翻译成中文应当是“区域中心”,详见下文解读),且满足“间接”创造就业机会的弹性要求即可获有条件绿卡。
无学历、年龄、商业背景要求,只需年满21周岁,只要能证明50万美金的合法所得(商业所得、股票所得、房屋买卖、房屋贷款、亲属赠予均被接受),就能以移民的身份加入美利坚合众国,这样的吸引力无疑是巨大的。更何况,这样的条件在现阶段各热点移民国家频频大幅调升投资门槛的情况下,已属少数。
正因如此,自2004年侨外移民打出中国内地第一个美国EB-5投资移民项目广告以来,已经有数以千计的中国家庭通过EB-5区域中心移民法案成功移居美国。2005年年底, EB-5投资移民项目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后,伴随着中美贸易升温,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家需要前往美国考察或开展生意,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把孩子送往美国学习深造,该项目自2007年年底起呈现出快速增长势头,并迅速超过之前一直处于第一位置的韩国。
随着发达国家移民政策纷纷收紧,美国投资移民优势凸显,门槛低、性价比高、没有移民监等诸多优势受到投资者的陆续关注。然而,从当下的国际环境的角度来看,在众多诱人的条件背后,其实也暗含了这样的逻辑:次贷危机以来,美国国内经济萧条,中小企业及金融机构普遍遭遇融资困难的处境,而中国快速富裕且有美国梦的“中产阶层”群体,是美方借投资移民 EB-5项目低成本融资的民间市场之一。这也就难免催生众多代理移民美国的机构了,原因很简单:“人傻,钱多,速来。”
被中介夸大的EB-5
EB-5的美称是“应弹性移民要求而生”,在有移民计划的人眼中,有着无比的吸引力。例如一个年满21周岁的成年人,手持父母的一笔赠款,就能去美国读书,毕业后就有可能以美国人的身份归国;一家三口通过一位主申请人申请,通过后全家都可获得美国绿卡。对于希望快、简单的中国申请人及其家庭来说,无疑是提供了一条快速移民美国的绿色通道。
由于取得美国的商务签证和留学签证充满了不确定性,给申请人带来很多困扰。但最易获得的投资移民之路,也充满着需要承担的风险。
而关于EB-5,因为中介机构的过分解读,其含义已经被扭曲。
其实,在美国的EB-5 投资移民法案中并没有任何有关“经济特区”的条文,美国在事实上也没有中国的“经济特区”之类的提法或者类似的内容。美国唯一的“特区”,是“哥伦比亚特区”这一美国首都所在的政治特区,其概念类似于中国的“直辖市”,与美国的州的地位相当,尽管它只有首都华盛顿市这一个城市。
在美国的EB-5 投资移民法里,其实只存在一个附属于投资移民项目的“区域中心”计划,英文名“Regional Center”,即“区域中心”。之所以说“区域中心”的安排是一个“项目”,是因为它在美国的EB-5 相关法规中被称为“pilot program”,准确地翻译成中文应当是“小规模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