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业是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是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与有效补充。语文作业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对开展语文教学,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语文作业,一直是困扰语文教师的一个难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有效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作业的设计往往局限于再现式的范畴内,作业内容大多是机械抄记、重复套用。或是抄写第几课生字、新词;或是翻开配套的练习册,选择其中的几题或全选;或是课后练习不分青红皂白全部要黑字落在白纸上。这种语文作业设计客观性太强,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过多注重知识掌握,忽视学生能力发展;过多考虑作业量大小,忽视作业质的优劣;过多的单一化、机械化作业内容,忽视作业的多样性。它既没有多少思维训练价值,也谈不上什么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从新课标出发,不断探索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已经成为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 严格遵循语文学科的特点
1.强化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
如读课文、抄生字、背课文。这类作业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途径。老师在布置这类作业时,应注意两点:一、变换形式,让学生喜欢做。就拿抄生字来说吧,可让学生按结构、读音的不同类别来归类抄写,这样学生要写的字虽不多,却要仔细分析每个字的结构和读音,具有一定的容量,学生也乐于接受。二、抄写遍数控制在三遍以内,坚决不布置抄五遍、十遍甚至错一题罚抄几十遍的机械性、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2.提高观察能力、丰富生活积累。
观察是积累的前提,学生往往会对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可结合语文教学布置一些观察类的作业。如要求学生回家观察禽畜的生活习性,蔬菜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家用电器的式样及功能,家长忙农活干家务的情景;还可以让学生去商店、集市、车站、影院作专题观察。如:街头巷尾的凡人小事,约定俗成的风土人情,国家地方的重大事件等。如:神州十号载人飞船上天,这是一件载入史册的国家大事。我在飞船发射的那天布置了这样的作业:收看中央电视台的发射实况。认真观察发射的场面,火箭的变化,飞船运行的情况,宇航员的表现。这样的观察作业,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也培养了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好习惯。学生根据这一事件写成:《飞天中国梦》、《载人飞船上天了》等习作感染力强,情真意切。通过以上途径,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并采用写观察日记、琐事述评等方式巩固观察成果,强化观察兴趣,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生活积累。
3.深化知识理解,激发探究意识。
为了增强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结,使课文静态的文字变成学生脑中优美的图画,生动的场面,活生生的人物,我常设计操作性作业,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在活动中思考,在思考中动手,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如:教完《小镇的早晨》一课,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小镇早晨的美景,感受语言文字的美,结合《蚕姑娘》、《小蝌蚪找妈妈》等课文,让学生饲养小蝌蚪、蚕宝宝等,学生始终兴致勃勃,得到了许多课本上的不到的知识。
4.学习口语交际,锻炼表达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以全新的理念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其中提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言语交际能力唯有在交际实践中才能形成、提高。表述性的作业无疑是一座沟通现实、教材与生活的桥梁。把以往的语言,本课学习的语言,加以运用和创造是表述性作业的重点。
(1)演一演,内化课文语言:对于故事情节性较强或场面描写具有较强动作性的课文,可以布置学生自愿组成小剧组编成课本剧。如教完《狼和小羊》一课,我让学生按家庭住址自由组合,布置学生回去演课本剧。学生在生动的表演中,加深了对课文角色的情感体验,积累了课文的语言。
(2)说一说,学习与人交往。口语交际课是为了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而设的课。在口语交际课后,将课中学到的知识点在实际生活加以中运用,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口语能力,如:上完《学会赞美》要求孩子赞一赞勤劳的妈妈、能干的爸爸。口语交际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必须通过大量实践训练才能内化为能力。而实践作业使学生的口语交际活动融入生活、融入社会,在实践中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待人处事的能力、言谈举止等得到充分的体验。
二 切实依据学生学习的需要
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也是我们日常教学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所以作业设计也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切实依据学生的学习需要,以学生的学习要求为出发点。我们应该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切忌简单的一刀切。因为新课改对写作教学的基本要求就是能用比较通顺的语言准确地传达出自己的感受,如果学生没有身心的真实参与,就绝难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写出的就只能是一堆应付老师的套话废话而已。所以我们平时可以借助学生身边的一些大小事件让学生进行思考,并适时地设计相应的作业训练。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爱好设计作业,引导实践,以创造条件发展学生的特长。擅长写作的学生可组成班级文学社,负责编辑班级小报、黑板报,并鼓励向刊物投稿;擅长口语的学生可组成班机演讲组,定期举行演讲示范;擅长书画的同学可以成立班级美编组,负责班级板报的美术设计;擅长演唱的同学可以组成演唱组,负责课本剧的编排、演出。
三 有效体现自主合作等学习的方式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作业的设计也要在这方面努力,有效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诸多方式,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开展类似的学习。我们设计的语文作业中,除去少數识记积累性的题目外,其他的大都应该注重启发性,鼓励学生的个性化思考并解答,突出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过程。同时还要积极创造条件让他们小组合作完成某些作业,鼓励合作学习,通过同学间的交互作用在同伴间产生积极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智能,促进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集体精神。另外还要结合语文学习内容和学生具体的生活环境,确立视点设计作业,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总之,作业设计体现出的新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学生的主体地位,能为学生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作业是语文学习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应通过作业拓宽语文学习途径,凭借一定的作业形式与内容,伴随一定的学习活动即学习过程,使学生在广阔的时空中学语文、用语文,在玩中学、在实践中学,拓宽视野、丰富知识,砥砺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有效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作业的设计往往局限于再现式的范畴内,作业内容大多是机械抄记、重复套用。或是抄写第几课生字、新词;或是翻开配套的练习册,选择其中的几题或全选;或是课后练习不分青红皂白全部要黑字落在白纸上。这种语文作业设计客观性太强,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过多注重知识掌握,忽视学生能力发展;过多考虑作业量大小,忽视作业质的优劣;过多的单一化、机械化作业内容,忽视作业的多样性。它既没有多少思维训练价值,也谈不上什么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从新课标出发,不断探索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已经成为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 严格遵循语文学科的特点
1.强化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
如读课文、抄生字、背课文。这类作业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途径。老师在布置这类作业时,应注意两点:一、变换形式,让学生喜欢做。就拿抄生字来说吧,可让学生按结构、读音的不同类别来归类抄写,这样学生要写的字虽不多,却要仔细分析每个字的结构和读音,具有一定的容量,学生也乐于接受。二、抄写遍数控制在三遍以内,坚决不布置抄五遍、十遍甚至错一题罚抄几十遍的机械性、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2.提高观察能力、丰富生活积累。
观察是积累的前提,学生往往会对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可结合语文教学布置一些观察类的作业。如要求学生回家观察禽畜的生活习性,蔬菜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家用电器的式样及功能,家长忙农活干家务的情景;还可以让学生去商店、集市、车站、影院作专题观察。如:街头巷尾的凡人小事,约定俗成的风土人情,国家地方的重大事件等。如:神州十号载人飞船上天,这是一件载入史册的国家大事。我在飞船发射的那天布置了这样的作业:收看中央电视台的发射实况。认真观察发射的场面,火箭的变化,飞船运行的情况,宇航员的表现。这样的观察作业,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也培养了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好习惯。学生根据这一事件写成:《飞天中国梦》、《载人飞船上天了》等习作感染力强,情真意切。通过以上途径,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并采用写观察日记、琐事述评等方式巩固观察成果,强化观察兴趣,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生活积累。
3.深化知识理解,激发探究意识。
为了增强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结,使课文静态的文字变成学生脑中优美的图画,生动的场面,活生生的人物,我常设计操作性作业,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在活动中思考,在思考中动手,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如:教完《小镇的早晨》一课,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小镇早晨的美景,感受语言文字的美,结合《蚕姑娘》、《小蝌蚪找妈妈》等课文,让学生饲养小蝌蚪、蚕宝宝等,学生始终兴致勃勃,得到了许多课本上的不到的知识。
4.学习口语交际,锻炼表达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以全新的理念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其中提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言语交际能力唯有在交际实践中才能形成、提高。表述性的作业无疑是一座沟通现实、教材与生活的桥梁。把以往的语言,本课学习的语言,加以运用和创造是表述性作业的重点。
(1)演一演,内化课文语言:对于故事情节性较强或场面描写具有较强动作性的课文,可以布置学生自愿组成小剧组编成课本剧。如教完《狼和小羊》一课,我让学生按家庭住址自由组合,布置学生回去演课本剧。学生在生动的表演中,加深了对课文角色的情感体验,积累了课文的语言。
(2)说一说,学习与人交往。口语交际课是为了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而设的课。在口语交际课后,将课中学到的知识点在实际生活加以中运用,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口语能力,如:上完《学会赞美》要求孩子赞一赞勤劳的妈妈、能干的爸爸。口语交际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必须通过大量实践训练才能内化为能力。而实践作业使学生的口语交际活动融入生活、融入社会,在实践中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待人处事的能力、言谈举止等得到充分的体验。
二 切实依据学生学习的需要
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也是我们日常教学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所以作业设计也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切实依据学生的学习需要,以学生的学习要求为出发点。我们应该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切忌简单的一刀切。因为新课改对写作教学的基本要求就是能用比较通顺的语言准确地传达出自己的感受,如果学生没有身心的真实参与,就绝难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写出的就只能是一堆应付老师的套话废话而已。所以我们平时可以借助学生身边的一些大小事件让学生进行思考,并适时地设计相应的作业训练。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爱好设计作业,引导实践,以创造条件发展学生的特长。擅长写作的学生可组成班级文学社,负责编辑班级小报、黑板报,并鼓励向刊物投稿;擅长口语的学生可组成班机演讲组,定期举行演讲示范;擅长书画的同学可以成立班级美编组,负责班级板报的美术设计;擅长演唱的同学可以组成演唱组,负责课本剧的编排、演出。
三 有效体现自主合作等学习的方式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作业的设计也要在这方面努力,有效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诸多方式,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开展类似的学习。我们设计的语文作业中,除去少數识记积累性的题目外,其他的大都应该注重启发性,鼓励学生的个性化思考并解答,突出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过程。同时还要积极创造条件让他们小组合作完成某些作业,鼓励合作学习,通过同学间的交互作用在同伴间产生积极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智能,促进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集体精神。另外还要结合语文学习内容和学生具体的生活环境,确立视点设计作业,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总之,作业设计体现出的新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学生的主体地位,能为学生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作业是语文学习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应通过作业拓宽语文学习途径,凭借一定的作业形式与内容,伴随一定的学习活动即学习过程,使学生在广阔的时空中学语文、用语文,在玩中学、在实践中学,拓宽视野、丰富知识,砥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