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中,构成已不再是一个十分专业化的词汇,它既可以传达动态组合的概念,也可以是进行设计创作的创意载体,因而它本身就可被当作一门艺术进行研究。构成从本质上看是一种艺术形式的体现,是设计创新这个层面上比较理性的一面,它带给我们的不是元素,而是元素之间合理的配置,因而它更多的是体现一种创新组合的艺术性。
一、 对构成艺术的理解
通常所说的构成,其实是一个主观能动的概念,体现的往往不是机械的组装,而是一种非线性的组合,因而对它的理解会因人而异。事实上,从学术的角度看:“构成,就是‘组织’,在我们的绘画、摄影等艺术中称之为‘构图’,视觉传达设计中称之为‘编排’,而空间设计艺术中称之为‘位置经营’。”结合设计的创新,将各类艺术设计中普遍存在的元素的组织协调作为基础问题来进行研究的艺术,就称之为构成艺术。
二、构成的“能量”
构成所体现的物态划分到底能对设计产生多少影响,能为我们提供多少设计实践的指导,以及如何寻求更加理性的构成法则,这都将归功于构成所释放出的“能量”有多少。
1.构成对二维设计领域的影响
这在包豪斯的莫霍里-纳吉的设计当中尤为突出。他的平面作品全都是绝对抽象的作品,包豪斯丛书、海报、拍摄的照片和制作的电影,都具有强烈的理性特征,并且显示了理性化对于设计造成的积极效果。他相信简单结构的力量,并利用平面来表达这种力量。在这里,更多的是追求两种截然不同的形体如何能够做到和谐统一。
同样,美国的设计大师艾普瑞乐版面的空间化设计,也是借鉴了构成主义大师李西茨基对于空间、平衡和造型的视觉思想,并将其应用到实践中。她强调人的直觉性对设计的决定作用,重视形式的表现力,主张为了表现可以牺牲可读性。
2.构成的升级——空间设计
构成主义把结构当成设计的起点,以此作为建筑表现的中心,这个立场成为世界现代主义建筑的基本原则。
塔特林是构成主义的奠基人,他认为材料和有机组合的造型是一切设计的基础。由此可见,无论我们是进行平面设计还是空间设计,构成主义艺术家所创造的造物思维对于现代设计都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基于构成的设计创新
探讨创新,以往对它的认识更多的是积累后的非理性爆发。但事实上,积累以及创造想象力发挥的过程都存在很
大理性诱导因素。构成是设计的基础,也是设计中为人所接受的基本原则之一,分析构成对于设计创新的作用是一种探源式的思考。
1.设计视角的平面化
在设计评价中,经常可以听到一个词汇——“形式感”,它突出的是一种感觉,一种形态在心灵中的共鸣。其实不难理解,设计的客体在人脑中是以平面的概念体现出来的,众多的平面构成了立体化的信息系统。因而人们会很重视每一个瞬间的信息传达,提醒设计师对每一个面、每一个视角效果的处理都应细致。
就拿产品设计来说,具体到每一个人机界面的设计,每一条曲线的走向,甚至每一个倒角的大小,都是应该综合考虑的问题。分模线、装饰件的位置除了考虑到设计的实际生产要求外,更多的是与产品本身形体趋势相联系,在面中求序,做到杂而不乱,这个“杂”不是复杂,而是丰富。
2.色彩组合
在设计中,色彩的存在同样跨越了视域,能散发更多生活的气息,也是形成创新思维的极好载体。纵观设计发展的整个过程,我们不难发现,最“骚动不安”的元素既不是线,也不是形体,而是色彩。色彩的理论随时都在更新,几乎没有一个确定的概念,以往的约定俗成都可以在瞬间打破,甚至走向对立面。但现在的设计中,几乎什么色彩都可以被采用,冷漠的金属、暗淡的水泥墙都能成为主角,可见对于色彩,关键体现的是调和的艺术,而不在于色彩本身的时间或空间限制。
设计中需要将色彩在产品和环境中的调和作为专门的考察对象,应该与前面谈到的平面视角和后面即将提到的体块分割综合起来考虑。色彩本身不具备很强的识别能力,并且在一定时空是可以改变的,因而着眼点不应该是设计对象能用什么颜色或不能用什么颜色,而是设计对象重点用什么色调,如何调和到丰富而简练的层次上去。
3.设计中的块面分割意蕴
块面分割的艺术是设计中最能拉开层次,体现区分度的一部分,也是设计创新的重点所在。笔者用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原则即“互渗律”,来探讨设计创新中的块面构成。
综合起来,可以看出在设计过程中,采用构成方式的创新应主要着眼于设计本身的整合性。将设计对象的立面、色彩、体块等揉进立体空间的设计中去,通过不断的修改和再创造,达到最大限度地突破常态的探索。同时领会形式、色彩与空间所带来的精神上的审美愉悦,并获得在设计实践中的创造动力。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技师学院)
一、 对构成艺术的理解
通常所说的构成,其实是一个主观能动的概念,体现的往往不是机械的组装,而是一种非线性的组合,因而对它的理解会因人而异。事实上,从学术的角度看:“构成,就是‘组织’,在我们的绘画、摄影等艺术中称之为‘构图’,视觉传达设计中称之为‘编排’,而空间设计艺术中称之为‘位置经营’。”结合设计的创新,将各类艺术设计中普遍存在的元素的组织协调作为基础问题来进行研究的艺术,就称之为构成艺术。
二、构成的“能量”
构成所体现的物态划分到底能对设计产生多少影响,能为我们提供多少设计实践的指导,以及如何寻求更加理性的构成法则,这都将归功于构成所释放出的“能量”有多少。
1.构成对二维设计领域的影响
这在包豪斯的莫霍里-纳吉的设计当中尤为突出。他的平面作品全都是绝对抽象的作品,包豪斯丛书、海报、拍摄的照片和制作的电影,都具有强烈的理性特征,并且显示了理性化对于设计造成的积极效果。他相信简单结构的力量,并利用平面来表达这种力量。在这里,更多的是追求两种截然不同的形体如何能够做到和谐统一。
同样,美国的设计大师艾普瑞乐版面的空间化设计,也是借鉴了构成主义大师李西茨基对于空间、平衡和造型的视觉思想,并将其应用到实践中。她强调人的直觉性对设计的决定作用,重视形式的表现力,主张为了表现可以牺牲可读性。
2.构成的升级——空间设计
构成主义把结构当成设计的起点,以此作为建筑表现的中心,这个立场成为世界现代主义建筑的基本原则。
塔特林是构成主义的奠基人,他认为材料和有机组合的造型是一切设计的基础。由此可见,无论我们是进行平面设计还是空间设计,构成主义艺术家所创造的造物思维对于现代设计都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基于构成的设计创新
探讨创新,以往对它的认识更多的是积累后的非理性爆发。但事实上,积累以及创造想象力发挥的过程都存在很
大理性诱导因素。构成是设计的基础,也是设计中为人所接受的基本原则之一,分析构成对于设计创新的作用是一种探源式的思考。
1.设计视角的平面化
在设计评价中,经常可以听到一个词汇——“形式感”,它突出的是一种感觉,一种形态在心灵中的共鸣。其实不难理解,设计的客体在人脑中是以平面的概念体现出来的,众多的平面构成了立体化的信息系统。因而人们会很重视每一个瞬间的信息传达,提醒设计师对每一个面、每一个视角效果的处理都应细致。
就拿产品设计来说,具体到每一个人机界面的设计,每一条曲线的走向,甚至每一个倒角的大小,都是应该综合考虑的问题。分模线、装饰件的位置除了考虑到设计的实际生产要求外,更多的是与产品本身形体趋势相联系,在面中求序,做到杂而不乱,这个“杂”不是复杂,而是丰富。
2.色彩组合
在设计中,色彩的存在同样跨越了视域,能散发更多生活的气息,也是形成创新思维的极好载体。纵观设计发展的整个过程,我们不难发现,最“骚动不安”的元素既不是线,也不是形体,而是色彩。色彩的理论随时都在更新,几乎没有一个确定的概念,以往的约定俗成都可以在瞬间打破,甚至走向对立面。但现在的设计中,几乎什么色彩都可以被采用,冷漠的金属、暗淡的水泥墙都能成为主角,可见对于色彩,关键体现的是调和的艺术,而不在于色彩本身的时间或空间限制。
设计中需要将色彩在产品和环境中的调和作为专门的考察对象,应该与前面谈到的平面视角和后面即将提到的体块分割综合起来考虑。色彩本身不具备很强的识别能力,并且在一定时空是可以改变的,因而着眼点不应该是设计对象能用什么颜色或不能用什么颜色,而是设计对象重点用什么色调,如何调和到丰富而简练的层次上去。
3.设计中的块面分割意蕴
块面分割的艺术是设计中最能拉开层次,体现区分度的一部分,也是设计创新的重点所在。笔者用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原则即“互渗律”,来探讨设计创新中的块面构成。
综合起来,可以看出在设计过程中,采用构成方式的创新应主要着眼于设计本身的整合性。将设计对象的立面、色彩、体块等揉进立体空间的设计中去,通过不断的修改和再创造,达到最大限度地突破常态的探索。同时领会形式、色彩与空间所带来的精神上的审美愉悦,并获得在设计实践中的创造动力。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