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来源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mlk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供给结构变化不利于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但会促使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并通过对其他因素的影响促进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因此,人口老龄化与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是多种效应综合作用的结果,是非线性的,并有异质性表现。以2000—2019年沪深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为样本的分析表明:人口老龄化与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倒U型”非线性关系;现阶段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种促进效应在中部地区最为显著,东部地区次之,而在西部地区不显著;人口老龄化会通过提高劳动力成本、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和增加R&D投入等路径促进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应优化和完善人口、教育及劳动政策,积极发掘和创造人口红利,以弱化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结构的消极影响;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从依赖人口红利的要素驱动转向利用技术红利的创新驱动,进一步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劳动力供给结构;创新驱动
  中图分类号:F241;F27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8131(2021)0-0100-12
  一、引言
  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推进经济结构转换的过程中始终扮演主导角色。一国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充分体现了该国产业基础的厚度,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对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和全球分工地位都至关重要。在中国制造业现代化进程中,人口基数大和劳动年龄人口众多为持续快速增长提供了的劳动力供给保障,制造业的发展长期处于人口红利阶段。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适龄劳动力占比逐步降低,加上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制造业发展的人口红利逐渐减弱。与此同时,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经济发展也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传统的主要依赖劳动力和资源要素投入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亟待转变,制造业发展也需要从传统二元经济增长阶段向古典经济增长阶段转变。作为最重要的微观经济主体,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迫切需要通过创新驱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以高质量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因此,在人口红利消减的背景下,人口老龄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不容忽视。关于人口老龄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已有研究从多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但由于选取的研究对象和使用的研究方法不同,研究结论亦有所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是人口老龄化不利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从国家层面来看,人口老龄化意味着老年人口比例逐年递增,医疗费用、养老金和其他费用支出会相应增加,这必然会增加政府财政负担,挤占政府公共投资和研发资源投入,进而阻碍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田雪原等,1990)[1];从企业层面来看,企業对年龄较大员工的培训往往较少,不利于老年劳动力的人力资本积累,这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也是不利的(Asplund,2005)[2];从劳动力个体层面来看,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机能也会逐渐衰退,在知识积累、创新能力和创新意愿等方面也不及于年轻人(Verhagenetal,1997)[3],因而人口老龄化导致的劳动人口年龄结构老化不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二是人口老龄化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从国家层面来看,人口老龄化导致传统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迫切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会驱使政府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以提高全社会生产效率,进而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Chomiketal,2018)[4];从企业层面来看,人口老龄化直接导致适龄劳动人口比例减少,加上失能半失能老人需要照料带来的劳动力损耗,将导致劳动力成本上涨,而工作年限的增加在使员工获得更多工作经验的同时还会进一步增加劳动成本,这会迫使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以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理性目标(Acemogluetal,2017;Irmenetal,2017)[5-6];从个人层面来看,根据生命周期理论,预期寿命的延长会导致退休后的生存年限增加,年轻人为获得更高收入会更倾向于接受高学历教育以提高自身素质和增强竞争力(范洪敏等,2017)[7],这将有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三是人口老龄化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具有非线性关系(倒U型)。Lindh和Malmberg(1999)的研究发现,劳动人口年龄结构与劳动生产率之间呈驼峰型关系[8];Feyrer(2007,2008)的分析也得出类似结论,并从创新活动和知识吸收两个方面进行了解释[9-10];Mark(1957)和Hellerstein等(1997)基于微观角度的研究也发现了这种倒U型关系[11-12];赵昕东等(2016)、黄乾等(2018)、李竞博等(2019)针对中国的研究同样发现了类似的倒U型关系[13-15]。
  总体来看,国外的相关研究大多针对西方发达国家或基于全球视角,但西方发达国家的劳动资源禀赋、人口老龄化速度以及经济发展阶段、科技研发能力等都与中国有所不同,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与全要素生产率发展都有着自身的特点,西方国家的经验并不一定符合中国的国情。而关于中国人口老龄化与全要素生产率关系的研究大都基于宏观的区域或产业层面(赵昕东等,2016;孙一菡等,2017;穆怀中等,2020;王淑红等,2020)[13][16-18],缺少基于微观企业层面的研究。有鉴于此,本文研究人口老龄化对于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是对该领域研究的有益拓展和深化,并可为从企业层面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提供经验借鉴和政策启示。本文的边际贡献主要在于以下:一是从理论上探究了人口老龄化影响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机制及其可能存在的非线性关系和区域异质性,二是以沪深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机制,三是采用方差分析(ANOVA)模型对固定效应(FE)面板模型进行了修正以提高模型估计的准确性。   二、理论机制与研究假设
  1.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日趋加深,从直接效应来看其改变了劳动力供给结构,而劳动力结构变化会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但人口老龄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当老龄化程度很低时,老龄化可能不会显著削减人口红利,因而其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负面影响并不会显现;当老龄化程度已经处于较高水平时,老龄化引起的劳动力结构变化就会对企业生产较大影响,从而其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负面影响就会逐渐凸显。同时,劳动力结构也不是影响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唯一因素,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还会受到经济制度、技术进步以及发展阶段等因素的影响。而且,人口老龄化本身也会对其他因素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也可能促进或抑制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总之,在经济实践中,人口老龄化与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所表现出的关系是多种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其他因素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促进作用抵消甚至超过了劳动力结构老化的负面作用时,人口老龄化与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就会表现出正相关关系;而当其他因素的促进作用不能弥补劳动力结构老化带来的效率损失时,人口老龄化与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就会表现出负相关关系。因此,人口老龄化与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非线性关系,而具体到某一国家(地区)在特定时期的人口老龄化对其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影响,不仅与其自身的老龄化阶段有关,而且还取决于其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宏观经济政策和态势以及企业发展策略等多方面的因素。
  从目前中国实际情况来看,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关键时期,从国家到企业都积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人口红利逐渐被创新红利取代。同时,伴随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人工智能和高效率機器设备的使用,劳动力质量不断提升,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劳动力数量短缺的不利影响。因此,人口老龄化与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可能呈正相关关系。但是,也应注意到,未来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可能使劳动力质量对劳动力数量的替代效应减弱,进而可能会出现拐点,使人口老龄化与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转变为负相关。此外,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与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紧密相关,区域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条件和水平的不同,可能导致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策略的差异。而且,各地区的人口老龄化程度本身也具有较大差异。因此,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可能具有明显的异质性。
  据此,本文提出假说H1:人口老龄化与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倒U型”非线性关系(H1a),目前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影响(H1b),且这种促进效应表现出区域异质性(H1c)。
  2.人口老龄化影响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机制
  如前所述,人口老龄化可能会通过影响其他因素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作用,因而有必要进一步探究人口老龄化影响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可能路径和机制。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和多方面的,其影响人口老龄化与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路径和机制也是多样化的。基于受人口老龄化直接影响并直接影响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考虑,本文主要从劳动力成本、人力资本积累和创新投入3个方面来探讨人口老龄化影响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机制。
  从劳动力成本来看:一方面,人口老龄化会导致劳动市场中适龄劳动力占比减少,增加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一定程度上挤占企业的创新投入和利润空间,不利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另一方面,根据诱导性创新理论,如果一种要素价格相对于其他要素上涨,就会导致减少这种要素相对使用量的一系列技术创新。在劳动力成本不高时,企业维持现状也可以生存和发展,技术创新动力不足;但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增加,传统的生产技术和方式已经不能够为企业创造足够的利润空间,就会倒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以减少劳动投入、节约成本,进而提高其全要素生产率。从长期来看,劳动力成本上升最终都会带来技术进步和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从而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从人力资本积累来看:人口老龄化导致退休人口增加,人口预期寿命也不断延长。退休人口晚年生活年限的延长,会驱使年轻人为了在退休后能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保障而加大对自身人力资本的投入,以提高劳动能力和收入水平。而劳动力素质的整体提高会加剧人才竞争,全社会的创新能力和意识也随之提升,最终有利于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同时,人口老龄化也促使企业更加重视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离不开创新人才,企业的人力资本水平也会随之提高。因此,人口老龄化会促进全社会人力资本水平的整体提高,进而为企业提供更高素质的劳动力和创新人才,劳动力质量的整体提升最终会提高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从创新投入来看: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加重了社会养老负担,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挤占政府对技术创新的资源投入,进而不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也会促使国家采取积极措施予以应对。在人口老龄化大背景下,政府和企业都会更加重视技术进步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直接表现为全社会创新投入的增加。制造业企业要应对劳动力短缺问题,必然要进行技术创新谋求高质量发展,这将有利于且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总体上讲,人口老龄化造成的对社会资源挤占效应远远弱于其带来的在战略转变产生的创新投入增加效应。因此,人口老龄化会促进全社会创新氛围和投入的增强和增长,进而为制造业企业提供更多创新资源,最终提高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假说H2:人口老龄化会导致制造业企业劳动力成本上升,进而促进其全要素生产率提升(H2a);人口老龄化会促进全社会人力资本积累,进而促进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H2b);人口老龄化会促使制造业企业增加创新投入,进而促进其全要素生产率提升(H2c)。   本文对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机制进行了理论探讨,并采用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丰富和深化了人口老龄化的经济效应研究,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在于:在本文的分析中,无论是理论机制的阐释,还是实证变量的选取,主要是从技术创新的角度展开,然而实际上人口老龄化对企业行为的影响并不局限于技术创新领域,其对企业的资源配置也有重要影响,而资源配置的变化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因此,还需要进一步从资源配置视角进行相关研究。此外,本文仅从区域层面进行了异质性分析,而且对其原因未能深入探究,机制分析也只探讨了3条路径。因而,今后还可以对人口老龄化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异质性进行更为细致深入的分析(比如企业层面、行业层面、国家层面的异质性),并更为系统全面地诠释其影响机制。
  参考文献:
  [1]田雪原,胡伟略,杨永超.日本人口老龄化与经济技术进步——赴日考察及学术交流报告[J].中国人口科学,1990(6):59-62.
  [2]ASPLUNDR.Theprovisionandeffectsofcompanytraining:Abriefreviewoftheliterature[J].Nordic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2005,31(1):47-73.
  [3]VERHAEGHENP,SALTHOUSETA.Meta-analysesofage-Cognitionrelationsinadulthood:Estimatesoflinearandnonlinearageeffectsandstructuralmodels[J].PsychologicalBulletin,1997,122(3):231-249.
  [4]CHOMIKR,PIGGOTTJ.Demographicandtechnologicalchange:TwomegatrendsshapingthelabourmarketinAsia[R].
  [5]ACEMOGLUD,RESTREPOP.Secularstagnation?Theeffectofagingoneconomicgrowthintheageofautomation[J].AmericanEconomicReview:Paper&Proceedings,2017,107(5):174-179.
  [6]IRMENA.Capitalandlabor-savingtechnicalchangeinanagingeconomy[J].InternationalEconomicReview,2017,58(1):261-285.
  [7]范洪敏,穆怀中.人口老龄化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机制研究[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7(2):41-52.
  [8]LINDHT,MALMBERGB.AgestructureeffectsandgrowthintheOECD,1950—1990[J].JournalofPopulationEconomics,1999(12):431-449.
  [9]FEYRERJ.Demographicsandproductivity[J].TheReviewofEconomicsandStatistics,2007,89(1):100-109.
  [10]FEYRERJ.Aggregateevidenceonthelinkbetweenagestructureandproductivity[J].PopulationandDevelopmentReview,2008,34:78-99.
  [11]MARKJA.Comparativejobperformancebyage[J].MonthlyLaborReview,1957,80(12):1467-1471.
  [12]HELLERSTEINJK,NEUMARKD,TROSKEKR.Wages,productivity,andworkercharacteristics:Evidencefromplant-levelproductionfunctionsandwageequations[J].JournalofLaborEconomics,1999,17(3):409-446.
  [13]赵昕东,李林.中国劳动力老龄化是否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6):68-76.
  [14]黄乾,李修彪,李竞博.人口老龄化对创新的影响:基于中国宏观与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18(12):25-32.
  [15]李竞博,高瑗.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研究[J].南开经濟研究,2020(3):61-80.
  [16]孙一菡,谢建国,熊永莲.劳动力老龄化、教育水平与地区全要素生产率[J].中国经济问题,2017(3):3-16.
  [17]穆怀中,裴凯程.人口老龄化对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工业技术经济,2020(11):154-160.
  [18]王淑红,杨志海.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影响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20(3):396-406.
  [19]吴勇,林悦.非平衡面板数据模型的估计方法及应用[J].统计与决策,2013(8):76-78.
  (编辑:黄依洁)
其他文献
摘要:在新工科背景下,作者针对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现状,分析了Java程序设计课程在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并对该课程教学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提出设计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体系以及教学改进方法,以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工科;教学改革;程序设计;项目式驱动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
体育2021年4月20日,2021中國足协超级联赛开幕。本次联赛将以全封闭赛会集中制形式在广州和苏州赛区举办。
期刊
摘要:大数据推动高职院校的管理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加快高职智慧校园的数据采集、数据决策、数据引擎等科学管理。本文采用科学计量学知识图谱统计大数据和智慧校园的研究热点,并且提出高职智慧校园管理存在的问题。通过大数据技术构建高职院校信息化管理生态模型,驱动大数据与智慧校园协同创新发展路径。研究结果显示,大数据智慧校园研究趋势推断为高职院校、大数据技术、教育信息化、云计算、智慧校园
“生活即教育”(陶行知语),“教育是为了完满的生活”(斯宾塞语),“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叶澜语)。可见,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教育只有满足了生活的需要,才具有其真正的价值和意义。《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孩子们的创作需要来源于现实生活,在生活这个大教室里上课,既放松了孩子们的心情,也弥补了书本内容上
期刊
摘要:本文探索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并以“Web前端开发”课程为例,从课程资源建设、教学方式、实验与实训及考核四个方面进行线上线下融合改革,以期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参与感与成就感。  关键词:Web前端开发;混合式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1)22-0104-0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Web开发分工越来越细,出现
摘要:本文以EricJensen和LeAnn Nickelsen提出的Deep Learning Cycle(DELC)为理论依据,构建了由知识目标、知识预备、知识构建、知识迁移和学习评价组成的DELC混合式路径,聚焦于线上、线下教学的深度融合,优化教学设计以及教学方法,以期为深度学习教学改革提供有力的依据和借鉴。  关键词:深度学习;混合式教学;线上;线下;融合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
体育2021年5月16日,2021年全国跳水冠军赛暨东京奥运会选拔赛、全运会跳水资格賽在上海东方体育中心落幕。作为国内最高级别的跳水赛事,本届全国跳水冠军赛共设12个个人项目,其中男、女双人3米跳板,男、女双人10米跳台,男、女3米跳板,男、女10米跳台为奥运项目。
期刊
鸣鹤古镇具有1200多年的历史,是本地唯一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古镇地处海隅,较为偏僻,至今仍保留着原有的沧桑感,幽静的白洋湖、斑驳的运河桥、高低错落的24间走马楼、凹凸不平的石板街、老字号的银号、老式的百货店旧址等(图1),到处散发着浓郁质朴的自然与人文气息。因不为人知,人们对其保护不够重视,导致其丰富的文化资源逐渐消失。为此,作为鸣鹤古镇中生活的我们更加迫切需要对家乡的文化进行保护宣传。基于这样
期刊
课堂上孩子们视若珍宝的美术作业,在课后却常遇上“没用”的尴尬。美术作业的“用武之地”在哪里?“为生活而艺术”的理念为我们指引了方向:通过艺术来理解生活与文化,实现综合性美术教育,让学生不仅是文化的传承者,更成为文化的传承者;让课堂美术作品回归生活,将美术作业融入校园之中,让学生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本文是笔者以小学五年级美术拓展课“‘新’福迎春——‘福’字贴的创意设计”为例来开展教学实践的过程。
期刊
专题策划人  艾渤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国家6G技术研发总体专家组专家,中国移动集团轨道交通联盟5G产业推进委员会主任,IET Fellow,IEEE VTS杰出讲师,中共中央组织部“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创新领军人才;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优秀青年基金,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英国皇家学会牛顿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