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地下水污染监测网的优化能让监测网以合理监测成本获取精确的地下水水质信息.为兼顾监测网空间特征与统计特征,综合考虑区域地下水水质状况和水文地质状况,提出了两步优劣解距离法优化监测网.首先以地下水典型污染物加权综合污染指数和防污性能指数为指标,采用优劣解距离法对现有监测网各监测井评分,并筛选得到不同监测井数量条件下的备选优化方案;然后以各备选优化方案的克里格插值均方根误差、空间集聚度、监测井得分均值的相对偏差和监测井得分标准差的相对偏差为指标,再次采用优劣解距离法对各备选方案评分,遴选出最佳方案.并将两步优劣
【机 构】
: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北 武汉430079;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北 武汉430079;自然资源部数字制图与国土信息应用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079;地理信息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下水污染监测网的优化能让监测网以合理监测成本获取精确的地下水水质信息.为兼顾监测网空间特征与统计特征,综合考虑区域地下水水质状况和水文地质状况,提出了两步优劣解距离法优化监测网.首先以地下水典型污染物加权综合污染指数和防污性能指数为指标,采用优劣解距离法对现有监测网各监测井评分,并筛选得到不同监测井数量条件下的备选优化方案;然后以各备选优化方案的克里格插值均方根误差、空间集聚度、监测井得分均值的相对偏差和监测井得分标准差的相对偏差为指标,再次采用优劣解距离法对各备选方案评分,遴选出最佳方案.并将两步优劣解距离法应用于东北某油田开采区地下水污染监测网优化,在保证监测网精度的同时将现有的20口地下水监测井减少至14口,降低了监测井的布设和维护成本,同时保持监测井位置不变,有利于保持地下水污染监测的连续性,具有潜在的可推广性.
其他文献
为了解我国夏半年大气复合污染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基于2015—2020年夏半年(4—10月)空气质量监测、常规气象观测等资料,结合统计学方法与主观经验开展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分析时段内我国大气污染呈单污染比例升高、臭氧(O3)与PM2.5污染“双高”污染事件减少的特征,中东部大部分地区O3超标日数增加、PM2.5超标日数减少的“跷跷板”效应十分明显.通过对污染过程的分析发现,区域O3污染持续性特征明显,其中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持续时间超过10 d的O3污染过程共有6次,最长持续时间为15 d.与之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