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老人与海》作品概述
1、作者简介
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 1899—1961)美国小说家,20世纪最伟大的美国作家之一,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
海明威拥有丰富的生活经历。l917年,他在堪萨斯市的《星报》当了六个月的见习记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意大利担任红十字车队的司机并受重伤。后来,他曾在多伦多每日星报社作通讯员。1945年海明威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定居古巴。这些经历为海明威将来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的大部分著作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由于病症和精神问题,他于1961年7月,在克特欠自杀。
2、作品简介
《老人与海》出版于l952年,是海明威杰出代表作之一。该著作是关于一位老古巴渔夫一圣地亚哥的一个故事。起初,有一个叫曼诺林的男孩跟他一道出海,可是过了40天还没有钓到鱼,孩子就被父母安排到另一条船上去了,因为他们认为孩子跟着老头不会交好运。第85天,老头儿出乎意料地钓到了一条比船还大的马林鱼。老头儿和这条鱼周旋了两天最终捕杀了它。但不幸的是在返回途中受伤的鱼在海上留下了一道腥踪,引来无数鲨鱼的争抢,圣地亚哥设法保护马林鱼免受鲨鱼的剧烈攻击而奋力与鲨鱼搏斗。然而,鲨鱼最终毁坏了这条马林鱼,老人得到的只是马林鱼巨大的骨架。
二、《老人与海》作品中的主人公形象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会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正是小说主人公圣地亚哥的精神之美,也是《老人与海》中作者要表明的中心思想。通过圣地亚哥的形象,作者热情地赞颂了人类面对艰难困苦时所显示的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
圣地亚哥那种视死如归的决心充满传奇色彩,在与大鱼搏斗的两天里,他一直牢牢地撑拉着钓住鱼的鱼线,尽管鱼线深深地勒进他的手掌,使他的左手因受重伤而抽搐失灵,使他的后背伤痕累累,这种肉体的疼痛使圣地亚哥和大马林鱼之间建立了一种超越鱼线那种直观连接的精神上的联系:他的肉体疼痛表明他和大鱼有过一番殊死的较量,那条大鱼是一个非常强悍的对手,而他自己,因为能够和大鱼进行一场势均力敌的搏斗,也说明是一个出类拔萃的渔夫。
不管周围的环境变得如何险恶,老人自始至终表现出一种不屈不饶的斗志,一定要捕获到那条大马林鱼,一定要把它拖上岸。第一条鲨鱼袭来时,老人的这种决心在短短的几个段落里就提到过两次。第一次,小说中这样写道:“老人意志坚定,但希望渺茫。”几个句子之后,小说中又说道:“他击打着鲨鱼,虽无希望,但坚决刚毅。”老人总是以矢志不移的决心迎接每一次挑战:为了捕获那条大鱼他甘愿牺牲自己,为了击退那些嗜血如命的鲨鱼他宁愿献出自己的生命。正是这种自觉行动、主动斗争、绝不屈服的决心才使圣地亚哥避免了失败。虽然他返回哈瓦那时没能带回他经过长时间搏斗才获得的战利品,但他清楚,他已经轰轰烈烈地展现出自己的男子汉的气概。海明威似乎是想告诉读者,胜利并不是赢得荣耀的前提,相反,一个人要想获得荣耀,靠的是不计后果抗争到底的自强精神。
圣地亚哥是海明威所崇尚的完美的人的象征:坚强、宽厚、仁慈、充满爱心,即使在人生的角斗场上失败了,面对不可逆转的命运,他仍然是精神上的强者,是“硬汉子”。在海明威的小说中描写了很多“硬汉”形象,如《太阳照样升起》中的杰克;《永别了,武器》中的亨利;《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乔登,但在《老人与海》中海明威所塑造的这个“硬汉子”形象,表现出如此鲜明的性格特征。圣地亚哥的“硬”并非让人觉得脱离生活,遥不可及。而是让人觉得他可亲可敬,有血有肉。圣地亚哥成了“硬汉”的代名词,他是所有作品中塑造出的“硬汉”想象中最典型的一位。
三、《老人与海》思想评述
《老人与海》情节简单,但内涵丰富,寓意深刻。主人公名义上是个渔夫,实则是一个抽象化的人;他与马林鱼、鳖鱼的搏斗实际上是人生搏斗的象征。圣地亚哥不仅是捕鱼斗鲨的英雄,而且是人生搏斗场上的英雄。他虽然失败了,但不失英雄本色。小说作者有意识地描写和歌颂这位失败的英雄在精神上和风度上的胜利,其目的在于说明厄运和失败并不可伯,可怕的是被厄运和失败所吓倒。一个人面对厄运,只要毫无畏惧,不怕失败,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他就是不可战胜的人。正如老人在奋战群笆斗争最艰苦的时候所喊出的:“人不是生来就会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但就是打不败他。”他肉体上可以被打垮,可精神上永远是强者。小说正是通过这位普通渔民英勇悲壮的经历和壮健奋发、顽强不屈的气概,表现了对弱肉强食的资本主义世界的倔傲态度。
特别是选择圣地亚哥这样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作为“硬汉性格”的典型,突出显示出他那“烈土暮年,壮心不已”的精神,更易于引起人们的同情和崇敬,也更能激发人们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豪情壮志,给人一种巨大的鼓舞力量。
但是应当看到,海明威在小说中所歌颂的毕竟是孤独的个人主义英雄。尽管他在茫茫苦海中英勇无畏,奋力拼搏,但在强大的敌人面前,始终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作品只能通过对抽象的“硬汉精神”的赞美,给灰暗的主题抹上几分明朗的色彩,却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圣地亚哥的命运。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1、作者简介
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 1899—1961)美国小说家,20世纪最伟大的美国作家之一,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
海明威拥有丰富的生活经历。l917年,他在堪萨斯市的《星报》当了六个月的见习记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意大利担任红十字车队的司机并受重伤。后来,他曾在多伦多每日星报社作通讯员。1945年海明威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定居古巴。这些经历为海明威将来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的大部分著作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由于病症和精神问题,他于1961年7月,在克特欠自杀。
2、作品简介
《老人与海》出版于l952年,是海明威杰出代表作之一。该著作是关于一位老古巴渔夫一圣地亚哥的一个故事。起初,有一个叫曼诺林的男孩跟他一道出海,可是过了40天还没有钓到鱼,孩子就被父母安排到另一条船上去了,因为他们认为孩子跟着老头不会交好运。第85天,老头儿出乎意料地钓到了一条比船还大的马林鱼。老头儿和这条鱼周旋了两天最终捕杀了它。但不幸的是在返回途中受伤的鱼在海上留下了一道腥踪,引来无数鲨鱼的争抢,圣地亚哥设法保护马林鱼免受鲨鱼的剧烈攻击而奋力与鲨鱼搏斗。然而,鲨鱼最终毁坏了这条马林鱼,老人得到的只是马林鱼巨大的骨架。
二、《老人与海》作品中的主人公形象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会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正是小说主人公圣地亚哥的精神之美,也是《老人与海》中作者要表明的中心思想。通过圣地亚哥的形象,作者热情地赞颂了人类面对艰难困苦时所显示的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
圣地亚哥那种视死如归的决心充满传奇色彩,在与大鱼搏斗的两天里,他一直牢牢地撑拉着钓住鱼的鱼线,尽管鱼线深深地勒进他的手掌,使他的左手因受重伤而抽搐失灵,使他的后背伤痕累累,这种肉体的疼痛使圣地亚哥和大马林鱼之间建立了一种超越鱼线那种直观连接的精神上的联系:他的肉体疼痛表明他和大鱼有过一番殊死的较量,那条大鱼是一个非常强悍的对手,而他自己,因为能够和大鱼进行一场势均力敌的搏斗,也说明是一个出类拔萃的渔夫。
不管周围的环境变得如何险恶,老人自始至终表现出一种不屈不饶的斗志,一定要捕获到那条大马林鱼,一定要把它拖上岸。第一条鲨鱼袭来时,老人的这种决心在短短的几个段落里就提到过两次。第一次,小说中这样写道:“老人意志坚定,但希望渺茫。”几个句子之后,小说中又说道:“他击打着鲨鱼,虽无希望,但坚决刚毅。”老人总是以矢志不移的决心迎接每一次挑战:为了捕获那条大鱼他甘愿牺牲自己,为了击退那些嗜血如命的鲨鱼他宁愿献出自己的生命。正是这种自觉行动、主动斗争、绝不屈服的决心才使圣地亚哥避免了失败。虽然他返回哈瓦那时没能带回他经过长时间搏斗才获得的战利品,但他清楚,他已经轰轰烈烈地展现出自己的男子汉的气概。海明威似乎是想告诉读者,胜利并不是赢得荣耀的前提,相反,一个人要想获得荣耀,靠的是不计后果抗争到底的自强精神。
圣地亚哥是海明威所崇尚的完美的人的象征:坚强、宽厚、仁慈、充满爱心,即使在人生的角斗场上失败了,面对不可逆转的命运,他仍然是精神上的强者,是“硬汉子”。在海明威的小说中描写了很多“硬汉”形象,如《太阳照样升起》中的杰克;《永别了,武器》中的亨利;《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乔登,但在《老人与海》中海明威所塑造的这个“硬汉子”形象,表现出如此鲜明的性格特征。圣地亚哥的“硬”并非让人觉得脱离生活,遥不可及。而是让人觉得他可亲可敬,有血有肉。圣地亚哥成了“硬汉”的代名词,他是所有作品中塑造出的“硬汉”想象中最典型的一位。
三、《老人与海》思想评述
《老人与海》情节简单,但内涵丰富,寓意深刻。主人公名义上是个渔夫,实则是一个抽象化的人;他与马林鱼、鳖鱼的搏斗实际上是人生搏斗的象征。圣地亚哥不仅是捕鱼斗鲨的英雄,而且是人生搏斗场上的英雄。他虽然失败了,但不失英雄本色。小说作者有意识地描写和歌颂这位失败的英雄在精神上和风度上的胜利,其目的在于说明厄运和失败并不可伯,可怕的是被厄运和失败所吓倒。一个人面对厄运,只要毫无畏惧,不怕失败,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他就是不可战胜的人。正如老人在奋战群笆斗争最艰苦的时候所喊出的:“人不是生来就会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但就是打不败他。”他肉体上可以被打垮,可精神上永远是强者。小说正是通过这位普通渔民英勇悲壮的经历和壮健奋发、顽强不屈的气概,表现了对弱肉强食的资本主义世界的倔傲态度。
特别是选择圣地亚哥这样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作为“硬汉性格”的典型,突出显示出他那“烈土暮年,壮心不已”的精神,更易于引起人们的同情和崇敬,也更能激发人们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豪情壮志,给人一种巨大的鼓舞力量。
但是应当看到,海明威在小说中所歌颂的毕竟是孤独的个人主义英雄。尽管他在茫茫苦海中英勇无畏,奋力拼搏,但在强大的敌人面前,始终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作品只能通过对抽象的“硬汉精神”的赞美,给灰暗的主题抹上几分明朗的色彩,却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圣地亚哥的命运。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